44.《使徒行传》序读

44.《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立教会,圣灵降临人认罪。主差保罗传神道,各地教会被建造。

《使徒行传》在新约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真实记载了圣灵降临的情景,阐述了人类第一个教会诞生的过程,拉开了恩典时代的序幕,所以我们也称为它是《圣灵行传》和《教会行传》。路加在他写的福音书里,生动地记载了主耶稣自降生到升天的一生。现在继续叙述升天以后,藉着圣灵完成的工作。

 

这里有基督教会的组成和开展的最早记录,报导了使徒的第一次讲道、第一次神迹、教会的起步与挫折,以及最早受到的逼害和最早殉道的人;也讲到第一位外邦人如何归信基督,和在欧洲建立的第一间教会。这是初期教会三十年的创建史,是主基督的工作的继续。

 

我们要在另外一本书里,见到基督全部任务的完成。这是新约最末一本书《启示录》。因耶稣的钉死而丧失了勇气的使徒,现在因祂的复活和四十天的教训而变成胆量过人的传道者。先是彼得与约翰,担负冲锋陷阵的主要角色;然后作者的笔力集中描写有“外邦人使徒”之称的保罗。保罗温柔谦让,但也刚强、勇猛,能一怒而安天下,把平安的福音传遍欧、亚。

 

书中有时不用第三身“他们”而用“我们”,说明作者亲历其境。本书后半有同他的“旅行日志”。但写到保罗抵罗马以后,没有再继续;受审的情形和终局都无记载。有人据此推断本书当写于主后63年,但也有人主张写于主后70年或更迟。

 

书中最出色的部分为圣灵如何引领使徒和信徒的记叙。圣灵是他们苦难中的安慰和激励,也是教会迅速开拓如大风似烈火的力量。作者谆谆晓喻,基督信仰是社会人心更新的动力,基督徒是积极牺牲为人的一群,凡愿悔罪相信基督福音的,不分种族、不问贫富,都可成为基督大家庭里的一员。

 

一、 本书作者
《使徒行传》希腊原文作意为“众使徒的行传”。此书流传于第二世纪,书中没有署名,但传说为一位名叫“路加”的叙利亚安提阿信徒所写:这位路加,曾伴随保罗四处传道,直到保罗殉道。他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终身未婚,卒年八十四岁。

 

主后四世纪出版的《优西比乌教会史》,有路加写此二书的记载。作者在本书三处地方不用第三者口吻记述,而转为第一身,用“我们”代替了“他们”。圣经学者相信,路加自己参加了这几段所记载的行程,包括16:10-17保罗第二次布道旅程;20:5-21:18,第三次旅程;和27:1-28:16,保罗赴罗马受审讯的行程。这样看来,路加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和使徒们在一起,风尘仆仆,舍生忘死,宣扬基督真理;甚至在保罗最后下监时,仍然追随左右(提后4:11)。

 

路加的职业为医生(西4:14),在本书和前书《路加福音》,出现若干医学名词,例如本书的3:7;9:18,33;13:11;28:6等,说明作者的专业观察力,也是路加为本书作者的内证。路加写福音书,资料是从访查亲眼见证人得来(路1:1-3),但《使徒行传》则大部分是他的亲身经历。他是叙利亚省安提阿人,而安提阿教会是当时向非犹太世界传福音的中心;在保罗三次布道旅程中,他亲自参与其二,后随保罗赴罗马。至于本书前面十二章,是关于巴勒斯坦各教会的记载,极可能和《路加福音》一样,是依据考查所得资料写成。

 

二、写作时间和受书人
本书最末后的几节经文,记有保罗从犹太省的该撒利亚递解到罗马之后,“在自己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28:30-31)此即一般所说的保罗在罗马的第一次被囚,也就是保罗写《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的时期(第二次被囚时写成了《提摩太后书》),发生在罗马焚城,罗马皇帝迫害基督徒(主后64年)以前,故本书可能写在大逼害之前。

 

本书和前书《路加福音》,对于保罗和彼得殉难(发生在主后67年),和主后70年耶京被毁,以及保罗受害等大事,未见触及,更证明是第一世纪六十年代上旬之作。有的学者曾经主张《使徒行传》写于第一世纪末,似难成立 。受书人名“提阿非罗”,毫无疑问,他就是《路加福音》的同一位受书人(参路1:1)。圣经中没有提他的身份,但从其他资料知道,他或是叙利亚的富户,在政府中供职。

 

三、特色
本书是新约开头五本历史书的最后一本。
1:1-3清楚说明,前书《路加福音》是记载基督的生平(其他三卷福音书也是如此),直到基督升天;1:4-8更说明,《使徒行传》继续四福音记述使徒们如何承接基督的使命,将福音从耶路撒冷开始,传至欧、亚,远及罗马。在这过程中,教会经历了无数波折,福音使者在坎坷、险阻、凌辱和死亡的威胁下,取得初步的胜利。本书在新约中地位突出,因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供我们研究保罗和其他使徒在初期教会中的活动,以及新约多卷书信的写作背景。本书的注解,特别把《行传》中的事件,和保罗多卷书信相连,让读者看见新约的启示是合一的整体,是顺着历史的进展完成的。

 

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个关键,将新约书信和《使徒行传》接连起来读,会倍觉有味;而历史舞台上担当传福音使命的使徒,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真实人物;他们的心灵与我们相通,他们的脉搏与我们一起跳动。

从地理上来说,本书记载所及范围颇广,从巴勒斯坦宗教中心耶路撒冷,到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城(在今意大利);有文化大城如希腊的雅典对基督福音的回应(17章);有汪洋孤岛上土人因见神迹而悔改归主的小故事(28:1-10)。本书记载的历史时期,超过三十年。出现人物数目,超过任何一本新约书卷。还有一点,本书文词优美,语汇丰富;作者对各地风土人情的描写,人物事件的记述,刻划细致,有时连微末细节也着意描绘。

 

四、信息
作者路加是有计划地选择材料来写本书的。他没有把一切教会内发生的大小事都记下,更不是要出版一本完备的初期教会三十年史纲。路加记载的地区,是有选择性的,他没有记加利利地的教会(9:31);当时福音影响力已从别的途径到达了埃及和罗马,而路加也没有记这些事;提到这些地方时,只轻轻一笔带过。路加只记载“十二使徒”中的三位,就是彼得、约翰和雅各;而且重点只放在彼得身上。

 

当时也有很多其他的福音使者,足迹遍布罗马帝国,但路加只记保罗。初期教会发生的很多重要事情,作者也未作详细说明。譬如“长老”制度如何产生(11:30);耶稣的弟弟雅各怎样成为巴勒斯坦教会领袖;保罗归信之后,在亚拉伯(加1:17)的日子怎样度过等等,路加都没有解释。

 

一句话,本书是有目的而写。这目的可分两方面:一、证明犹太人拒绝了福音,福音因此传给外邦人(28:28)。二、罗马政府官员原初并不反对福音的传扬,只是受到犹太人的压力,才对使徒加以逼害(比较4:8-12;25:8-11)。路加要证明:福音在种种压力下,一直传扬开去;经过重重难关,从耶路撒冷一直传到罗马。路加要让收受人提阿非罗明白,福音怎样本于对犹太国复兴的应许,而最终成为全球人民的祝福。

 

还有,本书注重圣灵的工作。教会的诞生,自圣灵降临始(2:1-4);使徒们见证主的勇气,来自圣灵的充满(4:31);撒玛利亚人和外邦人(罗马人)信主,圣灵也彰显奇事作见证(8章;10章);保罗在罗马城向犹太人作的最后一次讲道,也强调福音传给外邦人,早有圣灵的应许(28:25)。圣灵在本书中,彰显大神迹、大奇事,使腓利在旷野被提(8:39);使心肠坚硬如铁的大数人保罗谦卑悔改(9:17);又监察教会,审判教会(5:3-9)。有的圣经学者称本书为《圣灵行传》。

 

五、有关主日聚会的起源
《使徒行传》虽不是记录完备的历史书;但对于研究初期教会聚会的情形,提供了不少宝贵线索。今天教会在主日(礼拜天)聚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可以在《使徒行传》中找到答案。初期教会最初在信徒家中聚会(1:12-14),也在圣殿里聚集(5:42;路24:52-53)。

 

聚会时间没有固定,很可能是天天都举行。《使徒行传》20:7说:“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保罗…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七日的第一日”,就是礼拜天,我们称之为“主日”,圣经中有关这日的记载有三处较为特别的:这里是第一次;另外两次见《哥林多前书》16:2;《启示录》1:10。据《使徒行传》的记载,保罗在特罗亚已经住了七天(20:6),但等到第八天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才聚会擘饼(举行圣餐),第二天离开。可见此时主日聚会及擘饼的习惯已定。

 

犹太人一周七日,从我们现在的星期日开始,到星期六为止。星期日为七日的第一日,星期六为安息日。保罗和同工常在安息日参加犹太人会堂的聚会,但这并不是教会的正式聚会,只是他们在已经有人聚集的地方借机会传福音罢了。教会后来也没有定期在安息日聚会,而选择了每个星期的第一日,也就是礼拜天,来交通敬拜(20:7;林前16:2),因为这一天是主复活的日子,是有纪念性的日子。

 

早期教父象伊格拿丢(约35-117年)、殉道者游斯丁(100-165年)、爱任纽(130-202年)等的著作,都支持以七日的第一日为教会聚会的日子。这一日,在约翰晚年著作《启示录》中,给予一个意义特别而且深远的名称:“主日”(启1:10),因为这一天是特别属于主的,也是纪念主的。

 

耶稣十二使徒介绍
耶稣十二使徒的名单,见于《马太福音》10:1-4;《马可福音》3:16-19;《路加福音》6:13-16。部分见于《使徒行传》1:13。

“使徒”希腊原文为apostolos,意为“奉差派的人”。圣经曾用这个名字来称呼耶稣(来3:1,中文译为“使者”),又用来指耶稣选召的十二个门徒。广义的使徒今天教会五重职事还存在。国内教会有的人说今天没有使徒了是错误。初期教会在圣灵降临之前,拣选了一个曾经跟随过耶稣的门徒马提亚为使徒,来代替卖耶稣之后自缢而死的加略人犹大(徒1:25-26)。

 

按这里所列的拣选资格来说,使徒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亲身跟随过耶稣;2,亲眼见过耶稣的复活,能为耶稣的复活作见证(徒1:22;林前9:1)。在传道工作上,使徒有很重要的地位:耶稣“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并差他们去传道…。”(可3:14)耶稣和使徒在三年多传道生涯中,过的是凡物公用的生活;居无定所,也没有固定的物质供应(路8:3)。在基督升天后,他们成为教会传道事工的支柱。

 

十二使徒中,最早被召的四位是: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约翰(参约1章)。这两对兄弟,原本是加利利海的渔夫。四人中,彼得、雅各和约翰与耶稣最为亲密。他们在特别场合中,亲睹神子大能的作为,如登山变象,叫睚鲁女儿复活,和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彼得是十二使徒的领袖。在耶稣往耶路撒冷接受十字架苦难的途中,他公开承认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耶稣说,这种认信不是由人来的,是天父启示的。耶稣被捕的那一夜,彼得义愤填膺,拔刀砍掉大祭司仆人的耳朵。可是耶稣受人审问时,他却三次否认主。鸡鸣两次,彼得回头猛省,伤心懊悔,痛哭不已。但五旬节之后,他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冒着生命危险向人见证耶稣的复活。

 

安得烈是彼得的弟弟,他亲自带领彼得信主。以前,安得烈是施洗约翰的门徒。
雅各和约翰两兄弟却是西庇太的儿子。他们的母亲也是耶稣的门徒。雅各是第一位殉道的使徒,被希律亚基帕王斩首。

 

他和约翰都是性情刚烈的人,耶稣给他们改名“半尼其”,是“雷子”之意。经翰是最后离世的使徒,享年九十有余。他晚年被罗马人放逐到地中海小亚细亚附近的拔摩海岛上;但他在那里领受神的启示,写成了新约最末后的一卷书《启示录》。

 

在以上四位以外的其他使徒,圣经上很少提及他们的资料。腓力和彼得、安得烈同城,是伯赛大人;他曾带领一个名叫拿但业的门徒来跟从耶稣(约1章)。巴多罗买可能就是腓力的这位朋友拿但业。马太又名利未,他是迦百农城的税吏,写了《马太福音》。

 

 

使徒中有一位名叫多马的,生性多疑。复活的基督特别向他显现,增加他的信心。
至于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以及奋锐党人西门,我们所知极少。但奋锐党是一个反对罗马政府的犹太爱国组织,其渊源和在当时社会的活动,加略人犹大,因为出卖耶稣,今天他的名字仍常常被人引用,作为鉴戒。加略可能是地方名,犹大替耶稣和门徒看管金钱,但他时常偷取公款。

 

犹大为什么出卖耶稣呢?是纯粹为了金钱利益,还是因为失望于耶稣的救世工作,与他原先的期望不同呢?这一点不得而知,但出诸贪心则一。耶稣所拣选作他亲密朋友和同工的十二使徒,都是极其平凡的人。他们的教育水平、能力才干并不特别过人。但这一批被当时社会看作“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的人(徒4:13),却为基督的福音完成了惊天动地的事,改写了人类的历史。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