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经《歌罗西书》珍藏版

查经

查经《歌罗西书》珍…

导论

歌罗西,这座小亚细亚一度显赫的名城,到保罗时代,已日趋式微,沦为史家笔下无足轻重的“小镇”。这些后来叫做诺斯主义,遁世哲学、禁欲主义等保罗统称之为“花言巧语”迷惑人的虚玄“小学”,也潜入了新建立的歌罗西教会。在这封揭露“徒有智慧之名”虚假欺人理学的书信中,保罗的态度显得分外平静。全书劝善说理,一片和风细雨,象一条小溪静静流漾,潜移默化,领人回到真理(4:6)。

本书告诉读者,宇宙和人生的中心都是主基督,祂的丰盛充满万有,是人灵里生命之源。有祂,宇宙万有存在的意义;有祂,人生才有了目的(2:10)。

一、本书作者:本书的作者为使徒保罗。

二、写作时地:保罗写此信的时间要看定于何地来定。《歌罗西书》、《以弗所书》、《腓利门》及《腓立比书》一向合称为保罗“狱中书简”,写于罗马狱中,前者当为被囚早期之作。

三、歌罗西城和教会
保罗时代前数百年,歌罗西本是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大城,此城在新约中颇具重要地位,因为保罗在以弗所传道三年当中,有歌罗西人以巴弗归主(4:12),并将福音带到歌罗西,建立了年轻的歌罗西教会。但未几,这个新成立的教会便受到异端邪说的攻击,情况严重,以巴弗不得不到保罗被囚的地方面陈。保罗听了他的报告,遂写此函。

四、歌罗西教会信仰上的危机
刚刚建立的歌罗西教会所面临的与福音不合的异端到底是什么:可以大致见到福音趔所受到的威胁,有宗教观方面的,也有实际生活上的。第一世纪已萌芽的诺斯底主义者认为神的全备丰盛流贯于天地间。

通过“天使”、星宿之灵等等来左右人类的命运,控驭人的生命,把守住天国的大门。基督只是诸灵之一,人类必须敬奉这些住在星宿中的诸神。人若要确保天人关系的和谐,复能窥悉属天的奥秘,必须严格过禁欲、苦待己身的生活,戒饮戒食、清心寡欲,守许多戒律,以求达到生命的丰盛。

保罗用“理学”(哲学)和“私意崇拜”(照自己的意思设计出来的信仰)来描写教会中虚假的教训。他把这种哲学和信仰称之为“世上的小学”。把“小学”译为“星宿之灵”。至于对天使的敬拜,也是源于希腊哲学中把天使当作人神之间或代言人,是灵界的非理性的力量,却掌握住人的生命。

当日还有一种观念,认为人要达到神的地步,须先摆脱手持的邪恶影响。诺斯底主义者主张可循两途达此目的:一是说人的身体为食欲、本能的冲动与欲念所充塞,故是恶的,必须牢牢控驭住;一是说人的肉体并不关心属灵的事,倾向淫邪。得救之途是禁欲,清心绝欲,克制己身,严守“不可拿”(可译为“不可触”,例如性关系)、“不可尝”(例如酒)和“不可摸”(例如食物的规例。参提前4:1-4)。

五、保罗的答复
保罗指出万有都是藉着主基督而造,又是为祂造成的。祂是宇宙的主,一切的丰盛都在祂里头(1:16-17)。基督是元始,是元首(1:18;2:10)。人应接受基督赐的自由,别陷于原始的宗教禁忌与桎梏中。

敬拜“天使”其实是为鬼魔张目,这些邪恶的力量早已为复活的基督所战胜并征服,一切信祂的都得享祂复活的生命(3:3-4)。
保罗指出这些照人的吩咐定的规条,诸如禁饮、禁食和禁欲等,并不能阻止人陷溺在肉体的私欲中,反而因为行此规条进入幻觉状态,以为身登天城,变得自高自大(2:18)。

这一切虚假的教训无非要信徒抛弃与基督的联合,断绝灵性生命的源头,远离创造万有的神。须知人藉着基督可以得到“生命的丰盛”(1:15-16),祂使人与神和好,是人与神间的唯一中保(1:18-20),在神与人中间没有设立任何其他中保。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那充满万有者的基督所充满的(弗1:23)。宇宙和人生的中心都是主基督。世间一切的力量都靠万有之先的基督而有,祂充满宇宙,击败了一切敌对的,无不向祂臣服。有祂,万有才有存在的意义(1:16-17);有了祂,人生才有了目的(2:10)。

《歌罗西书》第一章

1:2 保罗一开头就强调“圣徒”与“忠心的弟兄”,是要受信人明白,圣洁的生活、与基督的联合和对神的尽忠,是信徒能坚守真道抵抗邪恶力量的坚固基础。

1:3 保罗书信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信首总不忘记感谢父神,同时也不放过对受信教会的美德或长处给予赞扬和鼓励。

“感谢”也是本书的一个主题。保罗因歌罗西的信徒在信心和爱心上的长进而感谢神,藉以激励读信的人对以巴弗带去并传给他们的福音真理忠实信守。信心与爱心都是来自神,圣经从不为一个人的有信心与爱心而感谢这个人。

1:4 保罗简单问候过后,立即转入主题,也就是以巴弗带来的消息。他先提到歌罗西信徒已有的美好体验,也是构成基督徒品质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信心”、“爱心”和“盼望”

1:8 以巴弗带来的消息有好的一面,“因圣灵所存的爱心”当指歌罗西教会对保罗的殷切关心和问候。对这间刚建立而且在长进中的教会,他必须提醒他们留意假教师的“花言巧语”,坚守真道,不为所惑。

1:9 节至11节是保罗的祷告,鼓励受信的人去行他求神帮助他们做到的事。“诺斯主义”在第一世纪侵入新生教会中,倡言人的得救靠智慧悟性,不是信心,更非行为;认为有此智慧便能深入明白神的事。保罗在这几节中,可能和了一些假教师用的名词术语来护卫真道,予以反击。信徒实际上可以随时祈求圣灵的帮助,得到正确方向和规范。

1;10 有了这些属灵的好品质的人,在道德与灵性上的可以达到三个标准:1,行事为人够得上被称为基督徒;2,在与神的关系上,做任何事都可以符合祂的心意;3,结出好行为(善事)的果子来,并且增深对神的认识,越来越能感染影响他人。

1:12 本节至20节为保罗向信徒发出的号召,要他们都能高举基督,做到完全的地步,配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得基业”是神最早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赐他和后裔可得迦南地为业(创13:14-17)。

1:15 本至20节可能是初期教会的一首诗歌,颂赞基督超越的地位。
“首生的”不是说基督为神造物,而说一切灵界的力量和万有都是藉祂而造。“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概指天使,在诺斯底异端中,天使地闰甚高。保罗指出,天使仍被造物,是藉基督而造的,整个宇宙万物都是为祂而造。

1:17 本节至18节前半指出基督是万有秩序的主宰,存在于万物之先;是祂的力量使万有得以运行不息。基督统治全宇宙,教会是祂的身体,是祂所拯救的新子民生活在祂爱里的那个“国”,祂是教会的头。

1:20 不是说基督在十架上的死已经救赎了一切的人。圣经清楚教训我们,只有相信的人才能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亚当犯罪,神人和好关系断绝,世界陷入败坏中(罗8:19-22)。基督替死赎罪,人神得以和好,也在原则上恢复了物质世界的和协,整个物质世界要到主再来时才能真正恢复原有美好秩序。

1:22 人与神和好的结果产生了信徒品性上的彻底改变,愿意得神的喜悦,行事为人对得起主(10节),在神面前圣洁而无瑕疵,不再受到责备。

1:23 信徒得到这种新地位,不等于说从此有了保障,可以不必注意行为。保罗警告这种自满,劝信徒必须在真道上继续追求圣洁,坚定不移,不可被异端引诱,离开所信。

1:26 “奥秘”在此指外邦人也包括在神救赎的计划中,基督不只为犹太人死,也为普世的受死(参弗2:11-22)。这本来隐藏的神的旨意现在已向一切信祂的人显明。

1:27 外邦人一样可以得到神的大爱,基督一样可以成为他们心里的盼望。人已失去的荣耀可以恢复。旧亚当在乐园里失去的,新的亚当基督已经取了回来。犹太人与外邦人,只要是信徒,都可以得到这荣耀的盼望。

1:28 “传扬”是宣扬基督也拯救外邦人,都可以作神国的新子民的佳音。“劝戒”是督导信徒不可偏离正道;“教导”是把福音真理解明,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基督里完全成长。(诺斯底派的人和神秘教派用“完全”来形容已经得到他们所夸口的奥义或慧识的人。保罗指出在基督里的人人可以成为完全。

《歌罗西书》第2章

2:2 保罗盼望基督徒的团体都本爱心结合,基督为元首,众教会为筋节,爱心为脉络,联合为一。把神的本性显明给人看,使我们能领悟神的奥秘,因为基督里面蕴藏有神全部的智慧和知识。“奥秘”在保罗书信中指的是人不知道的神的旨意,,都地过去隐藏但现在却公开让大家知道,而是公开给一切人知道。

2:3 “智慧”和“知识”是神的本性,表现在祂救赎人类的大功和控驭人类历史的大能中。本书常提到“智慧”,指的是人认识神的智慧。诺言斯底异端强调智慧为人得救之本,乃他们所专有(诺斯底一名就是智慧的意思)。保罗要人明白真智慧来自基督。基督徒才能得到真智慧。

2:4 保罗要歌罗西信徒明白,认识基督才是认识神性的唯一途径,劝告他们别受异端欺骗,鼓其如簧之舌,领上歧途。

2:7 本节用了四个词来说明信徒成长的过程:“生根”、“建造”、“坚固”、“感谢”。信徒先要向下扎根,生根在基督身上;然后向上建造,不断有灵性的成长。。接上要记住坚立向神所作的信心的许诺,持守主道到底。向神感谢祂的救恩,使人与神和好。

2:8 保罗首次清楚说出有异端的教训混入歌罗西教会里,十分危险,所以一开头便警告,别落入圈套,被人当俘虏一样掳劫而去。他没有提这些假教师的名字,他不说,教会里的信徒也当知道是谁。

2:9 歌罗西的虚妄道理视宇宙间的灵体具有神性,在最高神与人之间操握人的命运。保罗指出其错误,要信徒知道“神本性一切的丰盛”,也就是神的“一切”本质都住在主基督里头。基督不是宇宙间的一个灵体,一位高级天使,祂是神在人形体里的完全的存在。“有形有体”是说神的一切丰盛,道成肉身,住在真正的一个人的生命中,生活在世间—耶稣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完整的人性。

2:11 本节至15节解释

信徒在基督里的丰盛的意义,以及如何得到这丰盛。这包括1,“脱去肉体”,也就是和旧日的生命切断关系,“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3:9);

2,旧的取死的身体和情欲把人捆绑住,这个老我已与基督一同埋葬,现在活着的是个新人,带有基督复活生命。受洗是这个步骤的表征,是基督的“割礼”,是属基督的记号。信徒的新生命开始(12节);

3,神赦免一切的过犯(13节)。歌罗西人和所有的外邦人本在立约的恩典之外(弗2:11),是罪人,与神隔绝。主基督降生,带来了新秩序,历史有了新开始。心灵死在罪中的因信可以得生;为邪恶力量所捆绑的可以获得释放;

4,不再受律法的辖制(14节)

5,不再受邪恶势力的管辖(15节)。

2:14 “字据”是借债的人亲笔写的欠单。基督所涂抹的不是律法本身,祂说过:“我来不是要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太5:17)。

保罗只说过:“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也非要废除律法。这里要涂抹的是“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那一方面,那就是我们若不能遵守便定罪的部分。保罗把这叫做“律法的咒诅”。基督已在十架上把这一部分替罪人担当(加3:13),涂抹了那欠单上所写的不利的记录。这字据不但撤去,也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真是何等有力且生动的信息。

2:15 “执政的、掌权的”指灵界的邪恶力量(弗6:12)。主基督征服了这些邪恶的力量,把他们俘掳。

这些本来要掳劫信徒(2:8)的现在成了基督的阶下囚。基督要象战胜的罗马将军,把俘囚列队跟在祂凯旋的行列后面,游街示众;让众人能看清他们背叛神,用假教训引诱人的真面目。

2:16-17 这里讲的不可让人论断的饮食方式可能与23节所说的苦待己身、克制情欲的规条有关。古代因宗教理由禁制饮食,或吃斋或禁食。

至于守圣日或节期不可让人论断,显然所反对的不是节日本身,而是不可误用这些节期。在歌罗西有人用节期来敬侍星宿之灵,以消灾解难。

2:18-19 保罗警告歌罗西的信徒,不要轻信这些假教师的话,说他们若不故作谦虚、敬拜天使,便不能真正得救。

谦虚本是好事,但是为了守规条而作谦虚,苦待己身,以求得登天国,则是背离真道。诺斯底派认为神高高在天上,不能接近,只有拜神的天使来亲近神。

2:20-23 保罗提醒歌罗西人,也提醒今天的信徒,我们因信与基督联合,得成为新造的人,已不再受这世上邪恶力量的辖制,已迁到神爱子的国里。

2:22 这些谬误的规条是把人的吩咐当作神的道理来教训人。饮食行为诸多禁忌,无非是出诸人的软弱和恐惧。这些教训是经不起考验的。

《歌罗西书》第3章

3:1 保罗不但消极地劝告信徒与邪恶的力量断绝关系,也积极地要求他们在基督耶稣里、在教会中,度新人的生活。

“求”是“追求”,人应决志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追求藏在基督里的属灵真知识(1-2节)。基督已复活,与祂同死同复活的信徒,也可象祂度在地若天的自由生活(3节),将来基督再来时,还可以和祂一同在荣耀里(4节)。

“坐在神的右边”当属援此《诗篇》110:1,多指基督耶稣所取得的与神同样崇高庄严的地位,是人进到神面前的真正道路。

3:5 保罗否定了假教师的无用理论与方法之后(2:20-23),现在提出有效克制私欲的积极方法这就是治死在地上的肢体。

人体的生理与饮食的需求虽非罪恶,但可为罪所用。他举出五种恶,是人失去自制,身不由主而作的:

1,淫乱,包括婚外性关系(帖前4:3),娶被休的妇人(太19:9);

2,污秽,道德上不洁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林前6:9);

3,邪情,可以导人于乱(罗1:26);

4,恶欲,指属肉体的邪恶欲念(加5;16);

5,贪婪,为占有之欲,永不满足,此人远离神成为物质的奴隶;所以说与拜偶像一样。

犯这五种不德之罪的人,在末日必受到神的刑罚。事实上神的忿怒早已作用在人类的历史中和个人身上,到末日还要施行(罗1:18)。

3:7 “在这些事中活着的时候”指信徒未归主前本也行在罪中,现在罪已蒙赦免,得庆更生,有了基督的新生命(2:13;3:1-3)。

3:8 既是新人,除了弃绝情欲、贪婪的事,还要在与人的交往中,勿让旧我复生。

本节列举了另外五种恶事,一半和言语有关。这五恶是慷慨、忿怒、恶毒、毁谤、口中污秽的言语。怒气最容易破坏人与人的关系;恶毒发乎不良的用心,蓄意预谋害人;毁谤包括道人长短,造人家的谣。这些发自旧人的罪心而形诸外、出诸口的事,都应弃绝。

3:9 保罗特别提出“不要彼此说谎”,信徒之间若有谎言,会此致怀疑和不信任,破坏教会中共同生活必须有的互信。他要求信徒抛弃旧的生活态度、习惯、性向与目标,做一个在基督里有新目标、新生活的新人。

这新人是能明白神的旨意并在行事为人上活出基督来的人。神当日按祂的形像造人,具有神的圣洁、正直、崇高道德情操和爱心,新人应日新又新、学效基督,因为基督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1:15)。

3:11 新造的人在基督里一律平等,不分种族(希利尼人、犹太人)、宗教生活(受割礼、未受割礼)、社会地位(为奴的、自主的),也不问说何种语言(化外人—不属希腊文化,不说希腊话的人),以及贵贱(西古提人—社会文化地位极低,居信黑海四岸的部落民族,生活彘狗不如)。在基督的新世界里,阶级全除,人间敌意全消。

3:12-17 本段说明基督信徒在人际关系中应有的最宝贵品质—爱,也就是对他人无私的关怀与帮助。好的属灵生活必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做到必须实行爱。爱能抖动其他的美德,并赋予意义,使基督信徒的生活变得丰盛。

3:16 “基督的道理”指初世纪教会中口头传述的基督的教训,今天可以引伸指整圣经。当日教会中的诗歌,除了在聚会中诵唱,还保存了基督信仰教义的精髓,所以在此与基督的教训并提。“诗歌、颂词、灵歌”:“心”是整个人的代表,赞美感谢的不只是嘴唇;要全人都投入。

《歌罗西书》第4章

4:2 祷告要恒切,就是要持续不辍,坚决不放松。又应随时祷告,儆醒主来的日子近了。因有主基督的怜悯和大能的保守,我们身在世间,却有存在天上的盼望,应在祷告中感谢。

4:3-4 保罗写信时被囚罗马,故说“为此被捆锁”。他人虽系囹圄,带着手铐铁链,心却片刻未忘传扬福音。他要求整个教会在祷告中记念他和他的同工,叫福音的门能再开启,可以把基督救世的侍音,以及外邦人与犹太人同蒙救赎、同归一主的奥秘传讲开。

4:5 与教会以外的人来往要有智慧,对自己的生活应小谨慎,不要成为别人不接受基督的绊脚石;反要积极遵守主旨,从日常行事为人中见证主基督。生命的每一刻都是主所赐,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每一机会服侍主,向世人见证、传播基督真理。

4:6 “盐”有保存和调味的作用,圣经时常用盐作比喻。主耶稣就要信徒作盐,身体力行主的教训,服务人群,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太5:13;路14:34)。保罗在《以弗所书》5;4斥责各种淫词戏语,现在他鼓励大家,说话应发挥感化、洁净的作用,有建设性,能造就人。应尽量利用神赐的光阴智慧地答复他人的问题,满足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寻求真理的需要(参彼前3:15)。

4:7-8 推基古是给保罗送信到各地教会去的使者(弗6:21)。他是亚西来各教会的代表,陪同保罗一起访问过耶路撒冷(徒20:4)。他代表保罗去过以弗所(提后4:12)和革哩底(多3:12),现在又带信去歌罗西教会。信中称他为“亲爱的弟兄”,是神家中的一分子:“忠心的执事”:不是指他在教会中有执事的职分,面是指他执行特别的侍奉工作,例如为保罗送信,并且把保罗个人的情况向教会作口头报告;这些情况是他信中没有提及的。最后一项“一同作主的仆人”:指他是同工,代表他访问教会,可能还寓有一同坐监之意。(参1:7称以巴弗为“一同作仆人的”,及《腓利门书》23节称以巴弗为“同坐监的以巴弗”)

4:9 阿尼西母是奴隶,为歌罗西信徒腓利门家中的仆人,间逃跑,后来信了主。保罗现在遣他回歌罗西。

4:10 亚里达古是保罗的同工,一同传道(徒19:29;20:4;27:2)。马可是》《马可福音》的作者,曾参与保罗第一次布道旅行,后因事退出。保罗曾因他的缘故与巴拿巴争辩,二人因而分头工作(徒13:13;15:36-39)。从这里的话可以知道马可后来获得保罗的谅解和赏识。

4:11 中文译为“耶数”的原文与“耶稣”一名同。“耶稣”这个名字在犹太人当中很普遍(徒13:6)。“犹士都”大概是附加的名字,让他在同名者中可资识别。这里提到的三个人都是犹太基督徒(“奉割礼的”)。他们与保罗同工,特别把福音传给犹太人(“为神的国与我一同作工”)

4:12-13 以巴弗是歌罗西教会的一位领袖(1:7注)。老底嘉和希拉波立二城与歌罗西极近,前者离歌城16公里,后者只有10公里。

4:14 这位路加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一直伴随保罗赴罗马(徒27:1-28:15)。底马是保罗的同工,后来在保罗最需要他的时候退出,回帖撒罗尼迦去了,(提后4:10)。

4:15 宁法是个女子,身世不详。新约时代,基督徒常常在信徒的家里聚会,老底嘉城宁法的家、歌罗西城腓利门的家(门2节)、腓立比城吕底亚的家(徒16:15,40),还有哥林多城该犹的家(罗16:23)都是例子。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在以弗所和罗马都把家供教会之用。基督徒基于客观环境需要须在家中聚会,这种家里的载教会似乎在第一、二世纪极为兴旺,到公元三世纪,教会才开始有自置的会所。

4:16 “从老底嘉来的书信”大概指保罗写给老底嘉的教会的信,与他不定期惯例歌罗西的这封信,在教会中交换诵读

4:17 亚基布是歌罗西的一位信徒,为腓利门家的家人(门2节),很可能就是他的儿子。“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不是说在教会中的职分,而是交手他手中的工作。保罗嘱咐他尽责完成。

4:18 保罗写信多由自己口述,他人笔录,他然后在信末亲笔签名并加问候语(林前16:21;加6:11;帖后3:17;门19节)。

保罗最后提到他的“捆锁”,不是因为有苦难想从信徒那里得到民情,而是要读信的人敬重他作外邦人的使徒的权柄。他是为了传福音而下监的。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