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经《提摩太后书》珍藏版

查经《提摩太后书》…

导论 本书比《提前》写得更亲切,是保罗获释后旅行布道中途突然被捕,再度系狱罗马时写的。自知在世日子无多(4:6),他把最重要的几件事作了交托。其次,他警告基督徒,社会的罪恶会越来越甚,教会中的虚假教训也会越来越猖獗,立志持守正道的人都有受到逼迫的危险。但对敌挡真理的人不要放弃努力,反应温柔教导,救他们脱离魔鬼的网罗。他要我们向军人、农夫和运动员学习,先付代价,致力传福音,才能得到奖赏。  

他肯定圣经的无误与权威,因为是神所默示,写作的人尽管才智、性格、感情、写作风格各个不同,但他们都能教导,正确地记录下神给人的启示。他督促信徒精研圣经,自己虽在又冷又湿的地牢里,仍要提摩太带书和皮卷来,充实知识,熟读神的话语。

他作“外邦人的使徒”先后逾三十年,要打的仗、要跑的路都已完成,主基督交托的福音真理,也竭力保卫住;现在殉道毫无惧怕,因为他是去接受那永生荣耀之冠。

一、本书作者及写作时地

保罗被囚罗马获释后,恢复传道工作,有第四次布道之旅。他可能去过当时罗马帝国西部最远的大城市士班雅(今译西班牙,参罗15:23),但他一定重访问革哩底(今译克里特,为希腊南端地中海大岛。参多1:5)、哥林多、米利都和特罗亚(今土耳其境内,参提后4:13,20)。在此期间,保罗写了《提摩太前书》和《提多书》。后来突然在尼哥波立(马其顿省)被捕,给罗马皇帝尼禄关进监里,他的旅行布道事工因而中辍。

保罗因何被捕,原因不详。本书是保罗第二次罗马被囚写的。这次被囚不象上次,不可以住在自己租在房子里,而是关在又冷又湿的地牢里,戴上手铐脚链当作重犯看守(1:16;2:9)。朋友远离他,同工几乎找不到他(1:17)。其时当在主后66与67年间,他已接近一生旅程的终点。本书写后不久,保罗即遭处决,为主殉道。

二、本书特色 本书比《提前》写得更亲切,作者与提摩太的亲密同工关系和深厚友谊,洋溢字里行间。他称提摩太为“我亲爱的儿子”(1:2),追忆当年认识受信人的情景及其家世,以及他如何不住为这位年轻的同工祈祷。

保罗一生饱历大苦大难,在生命最后时刻却经历到几乎难以抵受的孤单。若非万分难忍耐,他不会在信中一再提及。保罗第一次被囚时,有不少同工陪伴他,他次显然只剩一、二人。保罗身处极难受的孤单苦楚中,仍念念不忘他所建立的教会。在罗马最凶残的尼禄皇帝的大迫害中,信徒的生命危险万分。他关心他们的安全,更关心能否守住信仰(1:14)。他自己时日无多,必须有年轻一代来继续。他勉励提摩太应如精兵,无论得时或不得时,务要传讲(4:2),甚至牺牲自己(1:8;2:3)。

保罗在信中预未教会要遇到的苦楚,这现象已见于早期教会的历史,但到主基督来前,必有更大的患难临到(3章)。要有效对付敌基督的力量,无论在当日或是今天或是将来,信徒必须明白真道、实行真道,因为“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3:15)。作者对年轻一代传道人的叮嘱,和所写下的做传道人应达到的标准(4:1-8),早已古今传诵。决志作生命奉献牧养教会的人,要能达到这些标准,才能终生服侍主的资格。本书虽写给提摩太,但一定会在以弗所教会中诵读,因保罗最后的问候语是对全教的人而发(4:22)。

三、圣经为神所默示

本书3:16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默示”的希腊原文为有“神吹生气而成”的意思。神的话语就是生命,圣经各卷书的作者虽是人,有他们各别的才智、性格、感情和为文的风格,但神使用他们,教导他们,能写下神给人的启示,不仅完全,也正确无误,就象神自己亲自写一样,同乖准确与权威。圣经为神的灵所默示,有旧约的作者见证(撒下23:2-3;赛59:21;耶1:9)。旧约圣经中用“耶和华说”或“神说”的地方不下数百处。圣经作者因有神的默示,不仅能带着权威写出我们所不知道的人类的起源与过去,也遵照神的指示记下历史事迹与法律典章,写出辉煌培灵文学作品和先知警世信息,并能预言未来。 新约正式由教会承认为经典虽略迟,但初期教会早已承认并接受新约书卷乃圣灵默示的圣言,权威而正确,是神对人的不会有错误的启示。

《提摩太后书》第一章 1:3 “我感谢神”:作者在写完问候语后,总是献上感谢。他为提摩广大读者过去的一切,以及他记忆所及的往事,一一感谢神。这位就快以身殉道的使徒,为年轻的同工和那尚在襁褓中的教会,日夜祈求。

1:4 作者提到提摩太的流泪,是保罗偕他到了以弗所,把他留在那里,自己去欧洲马其顿省,离别之里所洒的泪。

1:5提摩太的父亲是希腊人(徒16:1-3),母亲友尼基是犹太人。一个犹太妇人嫁给外邦人,可能必须与犹太人脱离信仰上的传统关系。此事或获有她母亲罗以的同意,提摩太因此没有在出生后第八天行割礼。有的解经家认为《使徒行传》16:3所用原文含有保罗见到提摩太全家时,他的父亲已经不在。在这种情形下,提摩太的母亲及祖母得以归信基督。所以本节说:“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这点从3:15也可得到佐证。提摩太是在保罗第一次布道旅行中带领信主的(徒14:6-23)。

1:6 神赐人恩赐要不断操练使用才能越来越丰富,象火一样挑旺。圣灵的恩赐藉保罗之手给予了提摩太;圣灵也将各样的恩赐给予信徒,一同建立教会,一个教会的牧师有像提摩太那样忠心良善和顺服的助手就是该牧师的和该教会的祝福。

1:7 刚强、仁爱、谨守(自制)应该都是圣经赐给人的美德,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参加5:22)。从本节可知提摩太性情温和,但自信心不足;可能教会中有人对他不顺服。保罗勉以勇敢、刚强,行事应凭爱心,但必须辅以坚毅。提摩太也曾为主道被囚(来13:23)。

1:8 “我这为主被囚的”:这是保罗第二次被囚。考据历史,马其顿省的尼哥波立(多3:12)是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保罗有意在此停留,照顾四周新高立的教会。当地政府本来就极不喜欢基督徒,现在保罗来到,可能引起政府官员注意,捉拿住他,解去罗马。本书在罗马监牢里写的。

1:9-10 我们得蒙拯救,是按神的恩典,不靠行为。神救罪人的计划在创世之前便已预备(参罗3:24;弗1:4及注)。这两节经文可能为初期教会赞美诗或水礼誓词的一部分。保罗援引重申福音真理。

1:12 保罗不以传福音而作囚徒为耻。“那日”指主再来审判的日子。保罗深信神的大能可以保全他所作的一切事工,直到主来。“我所交会他的”指保罗所作的工夫;“他所交托我的”也是指神所托付保罗的。无论从哪能方面说,保罗都已完成了神交给他的使命。

1:13 保罗勉励提摩太守住福音的规范,不可偏离他从保罗听到的纯正信仰的纲领(参《提多书》1:9);并且要他实行在信心和爱心上。

1:15 “凡在亚西亚(小亚细亚)的人”就是是曾和保罗到罗马而现在回到亚西亚的信徒。提摩太牧养的以弗所教会也在亚西亚省。这些人“离弃”的不是信仰,而是害怕株连而离开保罗,各返本乡。腓吉路和黑摩其尼当为两个在保罗需要时离弃他的人,圣经别处没有提过他们。

1:16-18 阿尼色弗为以弗所一信徒。保罗第二次被囚,与外界隔离;职权尼色弗 不避嫌疑,不顾性命,到罗马四处寻找保罗下落,终于把他找到。他不只顾到保罗;在以旨所教会中也有美好的服侍(1:18)。他的家人一定也在住在以旨所。保罗写此信时,阿尼色弗或已去世,故此处只提他的家人;并在18节有“那日”(主再来的日子)得主怜悯的话。他明白保罗被囚为了福音,故不以此为耻;他的美名长留人间。父亲节快乐!                

《提摩太后书》第2章

2:1 保罗已知就义期近,开始写下遗言,有交托也有嘱咐,有见证也有勉励。他在本节至7节追忆往事:从少年意气风发,逼迫基督徒,到蒙基督耶稣的恩典,成为传福音的使徒。他勉励提摩太,人有信心便能坚固(罗4:20);靠主加给力量,凡事都能(腓4:13);因此不必胆怯(1:7)。

2:2 “见证人”可指保罗在旅行传道中,为福音向公众作的见证和伟诉真理。提摩太与他同行,亲耳听到过。也可指提摩太受按手(1:6)在场的教会领袖和信徒,都听到保罗真道的教训。“交托…能教导别人的”:教导真道的工作一定得继续下去,应注意栽培新秀。保罗要提摩太自己忠心作工(2:15;4:3),一方面注意培养象自己一样忠心又能教导别人的人。别人如果忠心,经过训练各造就,一样可为主所用。这里讲的是教导工作的继续,不是使徒权柄的交托。

2:3-7 本节至7节再次讲到保罗在其他书信中喜用的比喻。他要提摩太,也要今天的信徒学习:1,军人:作精兵叫招他当兵的喜悦(参林前9:7);2,农人:劳力的农夫生产粮食,可享收成的欢喜(参林前9:7);3,运动员:饱经训练,按规矩比赛以求胜(林前9:24-27)。要得神的喜悦、收成和永生的冠冕,必须先付代价,致力传扬福音,忍耐、自制、持定目标,才能有收获。

2:9 “被捆绑象犯人一样”:保罗被囚不是因为犯了法,而是因为传福音。他此时当已判刑,等待处决。

2:10 “选民”:基督信徒乃神所拣选的人。保罗为了神所拣选但仍未归信的人的得救,情愿受心苦难,付上生命的代价。

2:11-13 这四句用“我们若”开始的句子,很可能引自当日教会中一首赞美诗,用来颂赞神的大爱,劝勉信徒坚守主道,免受永刑。

2:15 假教师凭己意曲解真理。神的忠心工人应正确分解圣经,没有私见。“按正意分解”原文的字根决为“正确地分割”。唯有竭尽所能追求神喜悦而非人的欢心的人,才能很公正而诚实地分解真道。“无愧的工人”是说不以传讲真实的道理为耻,不在侍守所信上有丝毫放松,以致羞辱主名。这三个要求是神对所以做牧者的工作标准。

2:19 教会有基督为基石,虽受刀剑的迫害,异端的骚扰,丝毫未有动摇。神的印记刻在这基石上,是教会属祂的证明。这印记:1,祂认识属祂的人。有神的保守,教会稳若泰山。2,信徒也有应尽的责任,在行为圣洁。参《民数记》16:5。神在可拉党背叛和摩西时说,祂知道“谁是属祂的,谁是圣洁的”。

2:20 保罗以家庭器皿比喻教会中的信徒,有的偏离真道,但也有人忠心侍主,不为虚假的教训所惑。信徒应和叛离真道的人脱离关系,成为有用的仆人,作贵重的器皿(21节),才可与“大户人家”用的器皿相称。保罗离世之时,力劝已落入异端网罗的信徒回头(25-26节)。

2:22 “少年的私欲”当指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最易陷入诱惑;酒与女人,也就是吃喝玩耍和男女关系。保罗劝勉年轻的信徒远避欲望,不落入这些试探中。积极方面应和虔信的基督徒一道,努力追求属灵品德的长进。

2:23 “愚拙”因为无的放矢,“无学问”是不懂怎样思想。这样的辩论没有益处,反引起争竞,落入魔鬼的圈套。

2:24 “主的仆人”也就是在教会中作领袖的,应该不同于假教师,不夸属世的学问,不作无益的辩论;而是诚诚实实、忍忍耐耐地教导,用温和的态度,温柔的话语来劝勉。

2:25 这里教导如何对付抵挡的人:1,不可对他们失望,以为无可挽回;要温柔忍耐劝戒,盼望他们悔改;2,应为他们剖析真理,有神话语照亮,得以醒悟;3,唯有真理才能给他们脱离魔鬼网罗的勇气,愿意并喜欢真自由。做教会领袖的应自己明白真道、熟悉圣经,才能挽回抵挡他们的人。

《提摩太后书》第3章

3:1 “末世”亦译“末后的日子”,主要指基督来前的一段日子,通常自主耶稣第一次来到世上开始。保罗时代已见到本章所描写的危险,他警告提摩太切勿沾染(5节)。这个时期的社会,道德败坏,人的灵性低落;当时如此,主再来之前会更甚。在这“危险的日子”里,信徒灵性力量的来源是:1,真信心;2,圣灵的恩赐;3,神的话;4,基督的恩典;5,分别为圣的生活;6,确信主的赏赐;7,倚靠主的信实和能力。这七个是我们得胜的法宝!

3:2-5 本节至4节列举末世的败坏,其本质都是不要神,高抬自己(比较罗1:29-31)。做这些事的居然是教会中受人尊敬的人(5节),行事为人全无起码道德原则。

3:6-7 受教育不多,对真理认识不深的妇女,最易成为假道理引诱的对象。“无知妇女”指的是听过道或已相信的女人,因为一知半解,所以为这些有敬虔的外貌但居心不良的人所愚弄。他们进入家庭、借谈道辨惑之名来行欺骗之实。“无知”亦可译为“意志薄弱”,指这些妇女本身也有弱点,可能有肉体的欲念或对教会中地位的贪恋。“担负罪恶”指的或为此(参林前14:34-36)。这些女虽然常常听假教会的讲论,却无法认识无法认识真道(7节);这一类的妇女应该也包括在2:25所说的那些人之内。

3:8 圣经旧约曾提到埃及法老宫中行法术抵挡摩西的术士(出8:18-19)。依犹太传说,为首的两人便是雅尼和佯庇。当年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奴役、寻自由,受到术士的抵挡;今天世人寻求基督里的真自由,也受到假教师的破坏。摩西怎样顺服神,领导以色列人成功出埃及;今天教会也可凭着忍耐和爱心教导真道,叫抵挡的人可以挣脱魔鬼的捆绑。

3:11 《使徒行传》13和14章记有这里所说的保罗受的逼迫和苦难。提摩太是路司得城的人,当目睹其中若干。神的搭救奇妙,甚至被石头“打死”都能活着走出来(徒14:19-20)。

3:12 这里说的逼迫,泛指义人受恶人的基。立志做个好基督徒的人,在现今的时代中,会因为主名的缘故受苦(10:22;腓1:29)。这时保罗得安慰的经验,也是一切不顺从肉体,不与罪恶妥协的信徒的经历。有此经历的人应当欢喜,因为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明证。

3:14 提摩太从小明白圣经,“跟谁学的”当指他的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1:5);他从她们学习旧约圣经。但关于基督福音真理的学习,应该来自保罗。提摩太的父亲可能早逝,罗以和友尼基才有机会在家中教导提摩太认识神。

3:16 “默示”不是机械式的一字一句的口述,而是神使用有各别才智、性格、感情和文字风格的人,教导他们,正确无误地写下神给人的启示。主耶稣说,圣经上神的话一点一画都不能废去(太5:18;约10:350。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这个原则,同时适用于旧约和新约。

  保罗这番话有几重目的:1,肯定圣经的权威,因为神的话才是传讲的依据、信仰的基石,不是假教师的教训;2,督促教会领袖信徒精研圣经,得以完全行各样的善事;3,指出圣经话语的功用:能教训、督责、教人学义归正,成为完全(参罗15:4)。

《提摩太后书》第4章

这一章好像也是神对我的特别鼓励。

4:1-2 保罗把一个极其重要的命令交付给提摩太,是在神和将来审判民人的主基督面前作这交托。这就是:务要传道,把福音向世人传扬。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听,或者欢不欢迎你,应用无限有忍耐,照直着各人灵性的需要,通过各样途径把真理信息教导人,包括责备、警戒和劝勉。在任何形势下、任何环境中,我们都要守住岗位,专心传讲。我在职场时,利用一切机会传福音,甚至在公司客户新年招待宴会时,“绑架”客户在用餐前必须听福音,奇妙的是有的客户当场上台一起见证神的大能。特别有人对我存好感时,就是我传福音的良机。

4:3-4 保罗指出必须传道的原因。世界上黑暗的力量会越来越大,传道的机会越来越宝贵,各种异端邪说、主义理论,都会出来争取大家有限的时间和注意;而人心会越来越厌烦神的真理,耳朵只喜欢听新奇和讨好的话,不肯听真话。环绕他们的都是一些取悦人之情欲的信息,包括今天极能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的传播媒介。

4:7 保罗用战场上的士兵和运动场上的赛跑健儿争胜的比喻,来说明自己怎样竭尽己力保卫真理、传扬福音。他作外邦人的使徒先后三十多年,现在仗已打过,路已跑毕,并且严格遵守真道的规矩(2:5)来进行。主基督交托的福音真理他已保卫住。九十多岁的老约翰据说晚年被抬上讲台讲道,最后在讲台上归入主怀,我如果有这个福分就是神对我的特别恩待!

4:8 保罗舍生忘死走完一生,象赛跑得胜的人,要在主来的日子得到那奖给他的冠冕。“公义的冠冕”可以指奖给有公义生活之人的冠冕;也可以指主赐他冠冕是因主的公义。他因为相信的主的公义,甘心忍受各种不公道的对待。现在殉道并不无惧怕,因为是去接受为他存留的永生荣耀之冠。他深信这冠冕也赐给热切盼望基督再来、在今生立志度敬虔生活的人(帖前4:17-18;启22:20)。信徒应以他为榜样。

4:10 底马的名字见《腓利门书》24节。那时,他是保罗的同工《歌罗西书》4:14也提到此人。底马可能受不了传道人所受的苦,以致灰心失望,离开保罗回到故乡。革勒士之名不见圣经他处,他所去的加拉太,亦即高卢,为当日罗马帝国在西欧的一区,与西班牙接壤。相信保罗去过西班牙的人以此为证据之一。加拉太为罗马一省,在今土耳其境内。挞马太为今阿尔巴尼亚及南斯拉夫一部分。有人据此认为提多乃挞马太人。挞马太又名以利哩古,保罗到过其地。

4:11-12 这两节提到三个人。路加和马可分别见《歌罗西书》4:14和《腓利门书》24节,推基古的名字也见于《歌罗西书》4:7。他旅行频频,为保罗送信往各教会。保罗殉道时,马可大概在罗马。看《使徒行传》13:13有关马可注。马可离开保罗之后与巴拿巴同工。保罗第一次被囚时,有马可伴他。马可当日的离开或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保罗已经谅解,并称赞他的传道工作。

4:13 “书”:抄写在蒲草纸上的书卷,可能是保罗的著作。“皮卷”:抄写在羊皮卷上的重要文献,也许是旧约抄本。“外衣”:御寒的斗蓬。那时冬天已近,所囚之地又冷又湿(4:21)。“加布”一名不见他处,大约是特罗亚的一位信徒。保罗没有因为死亡临近,监狱生活艰苦,便放弃读书、读经的规律规律生活。传道人应以他为榜样。

4:14 铜匠亚力山大敌视教会和保罗,保罗再度被捕可能与此人有关,圣经学者对此人是否即为《提前》1:20所说的亚力山大或为《行传》19:33所说的亚力山大颇多讨论。保罗既在本书中冠以“铜匠”二字,似不可能与《提前》那位背离真道的亚力山大为同一人。一般都相信是以弗所群众暴动中出现的那一位。此人当时可能站出来说明犹太人不同于基督徒,保罗的言行与他们无涉。此人或曾出面见证对保罗的控罪,以致保罗在以弗所下狱(参林前15:32)。“害我”的原文含有“告发”之意。

4:17 “从狮子口被救出来”:保罗是罗马公民,依法不可以抛进圆形剧场中受狮子撕噬之刑。此处当指他在首次审讯中未立即判罪。他的处境虽如此不利,仍利用机会传扬福音;象他过去一样,连审讯时也作见证,让外邦人有机会听到主道。

4:18 保罗在这里献上他的祷告。死期已近,他知道主必救他的灵魂,接他进天家。

4:20 “以拉都”:保罗曾差他与提摩太往马其顿去(徒19:22)。此人为哥林多城管银库的(罗16:24)。特罗非摩曾偕保罗从马其顿去到小亚细亚,后来又偕保罗去过耶路撒冷。他是归信基督的外邦人(徒20:4;21:29),圣经称他为“以弗所人”。

4:22 保罗的祝福,上半给提摩太,下半留给教会全体信徒,所用“你们”。此信虽为私函,一定会念给全教会听。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