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经《提多书》《腓… 8 7 月, 20202 11 月, 2023 by Tong, Peter 导论 这是使徒保罗“教牧书信”最短的一封,写给年轻的同工提多。提多是希腊人,可能属非犹太人中归信基督最早的一批;曾随保罗布道欧、亚一带,并担负过相当艰难的牧养工作;是一位很能干的领袖人才。 如果说《提前》教导如何组织教会,《提后》教导教会如何尽传讲的责任;本书的主题则是如何在生活中见证所信,因此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地位的信徒都有十分具体的教导。纯正的信仰应体现在敬虔的日常生活中。本书不但提出做教会领袖的资格,也指出信徒在社会上应尽的责任,并突出基督徒的美德:和平与温柔,学效主耶稣的柔和与谦卑,热心服侍人。 作者叫我们不要把有用的光阴浪费在无益的论辩上;同时提防动机不正、心地不洁的人,破坏信徒和家人的敬虔生活。这封信虽是写给提多个人,间接写给他照料的革哩底岛上的教会,但信中所讲的问题不但见于今天,而且有过无不及。弃绝“分门结党的人”和学习行善结果子,也是对现代基督徒说的。 一、本书作者 本书《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合称为“教牧书信”,因为内容主要为牧养教会的教训。作者为使徒保罗。 二、写作时地 写作时间当在为主后63至65年间,甚或更迟。写作地点大概是腓立比,因这也可能是他写《提前》的地方。 三、受信人 这是写给保罗年轻的同工提多的信。他是保罗带领信主的(1:4)。保罗从安提阿去耶路撒冷向教会领袖报告他在外邦人中传福音的情形,曾携提多同去(加2:1)。 提多是希腊人,有人根据《提多》4:10的记载,认为他的家乡可能是挞马太(今南斯拉夫)。他属外邦人归信基督最早的一批;因为未受割礼,曾在耶城给保罗惹来非议。 《使徒行传》中没有提多的记载,但保罗书信提到他十三次之多。从这些记载可以推断,提多曾在以弗所与保罗同工一个长时期;后来派他去哥林多帮助当地教会解决困难(林后2,7,8章)。根据《林后》2:12-13所记,提多与保罗同工可能早于保罗在特罗亚见马其顿人的异象前,接近提摩太参加保罗第二次布道之旅。 四、本书要旨 本书的主题讲纯正的道理与敬虔生活间的关系。书中同时强调得救乃本乎神的恩典(3:4-7),但人必须在行为上公义自守,敬虔度日(2:11-15)。信徒靠神救赎之恩和敬虔生活,才能得到所盼望的福分。(2:13;3:7)。革哩底岛教会中有很多不服约束说虚空话的人,又有人“败坏人的全家”、“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1:11)。保罗在信中告诉提多怎样处理这些事和引起纷扰的那些人。信中有特别为少年人、老年人、少年妇女、老年妇人及为主为仆者而作的训谕。本书与《提摩太前书》可能写于同一时候,与《提前》十分相似,有同其缩本。 《提多书》第一章 1:1 本书的问候语为保罗所有书信中最长的,所用的自荐话也多过其他书信。此信虽为致提多的私函,但一定会在信徒中宣读,同时提多要对付“不服约束”和“分门结党”的人(1:10;3:10),故须强调给这命令的人的地位和权威。保罗也只有在此处称自己为“神的仆人”,不过雅各也这样称呼自己,新约圣经有许多地方称先知和圣徒为神的“仆人”。“凭着神选民的信心”是说保罗作仆人和使徒是凭着古今信徒所共有的信心。“选民”可同时指以色列人和基督信徒。“敬虔真理的知识”指的是神所启示有关救赎计划及生命的应许的知识,要用敬虔的生活来体现。保罗是教导这纯正信仰的神仆,因为他通晓这知识,又有敬虔生活的经历。 1:2 神不同于惯说谎言的革哩底人(12节),也不象撒但(约8:44),祂是“无谎言”的。永生虽应许于万古之先,今天照旧给信靠祂的人(参来6:18)。 1:3 “到了日期”指神所定的历史时刻(提前2:6)。“他的道”也就是神藉着主基督救赎世人的信息。这是历世历代隐藏的奥秘,现在传讲出来(西1:25-26)。 1:5 《使徒行传》所记的保罗三次布道旅程,都没有经过革哩底;只在押赴罗马受审时,曾在岛上逗留(徒27:7-8)。此处所记的为第一次被囚获释赴该岛传道,并留下提多在此地中海第四大岛中料理未竟的工作。留给提多的首要任务是设立长老,为分设在各城的教会按立领导人,完成组织的工作。 1:6-9 “教牧书信”中一共有三张关于教会领袖人选区应具备资格的单子。这里是有 关长老与监督的。《提前》3:2-7也是关于监督的。二者差不多完全一样。第三张单子见《提前》3:8-12,是有关执事的。后面这张并未把资格列全。但所开项目,除了“不一口两舌”之外(提前3:8),均可从前面两张单子中找到。本章8节所列的“好善”、“公平”、“圣洁”也不见于其他两个单子。总的说来,能把基督的教训教导人是教会领袖须共具的首要条件。 有人把《提后》2:24-26也看作一张教会领袖资格的单子,但那里主要是讲主的仆人要忍耐温柔劝善,并非资格的规定。 1:7 “监督”和1:5的“长老”应是同一职分,二名大概可以互用。“监督”指他看顾群羊的职责,“长老”则指他段有德高望重的资格。使徒时代,监管教会的工作由好几位长老负责,未有一间教会只设一位长老的(比较腓1:1)。长老的职责是:1,治理教会;2,护卫真理;3,牧养信徒。长老由圣灵选立(徒20:28),教会对此非常重视(1:5;徒14:23)。 1:8 革哩底教会中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10节),特别需要“庄重”与“自恃”(约束自己的力量)。本书多次提到这美德(1:8;2:2,5-6)。 1:9 长老在真理方面要能做到:1,认识并坚守所信的道;2,善于教导;3,可以驳倒争辩的人,令其折服。 “纯正的教训”、“纯正的道理”在“教牧书信”中出现许多次(本节;2:1;提前1:10;6:3;提后1:13;4:3),这是纯全、健康的正道,建立在全心全意信靠基督的基础上,足以防止假教师败坏人的教训。末世的人只想听满足情欲的言语,但神的仆人应不理人是否喜听,尽力传讲纯正、叫人灵性长进的信息。 1:10 “不服约束”就是不听神的话,不接受使徒的权柄。这些人属割礼派,相信得救称义须守犹太教的礼仪,包括割礼;又相信不合圣经的荒诞传奇和家谱世系;他们禁欲,饮食诸多禁忌,视此为得救之道。保罗指出这些决非得到救赎的正确途径,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取悦人以敛财,应予禁止,免得败坏人,引起家庭分裂。 1:12 这里引用一位本地诗人的话来描写革哩底教会说谎欺哄人的败类。参看书前参考资料中有关革哩底岛的说明。保罗有时喜欢引用这一类的诗句,来让同一文化中的听众容易明白。他在雅典讲道就曾引用过诗人的话(徒17:28)。 1:14 “犹太人荒渺的言语”乃编造的荒诞神话,并无圣经根据,包括一些耶稣先祖牵强附会的传说和福音书之外的耶稣的外传。这些离弃真道的人,不但用神话骗人,还自订诫命,叫人遵守。 1:15-16 对已为基督宝血洁净了的人来说,凡是神所造的都是好的。但在不信的人,诸多禁忌,视物质为不洁,保罗说他们的心地和天良都已污秽,才会如此看事物。这些人单有真理知识却无行为表现,仍要灭亡。 《提多书》第2章 2:1 福音纯正道理如何表现在日常生活上?本节到10节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地位的信徒,都有具体的教导,是“教牧书信”中重要的经节。敬虔不是在资历和知识上,而是在行为中体现,不敬畏的人,一定不顺服,不顺服的人一定没有好的行为! 2:2 “老年人”此处只有“长者”之意。这里提醒年长的人,不要以为人生经验丰富,在品德上就一定强过少年人;应该日新又新,做到“纯全无疵”,作后辈的榜样。“节制”原文有“戒酒”的意思,酗酒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端庄”就是一举一动应取得他人敬重。“自守”指自我克制的力量。度日常存信心、爱心与忍耐,便能喜乐。“忍耐”原文有“希望”的意思,但不是指永生的盼望,而是说日常生活中应常抱希望,朝好处想,才能做到真忍耐。 2:3 本节的“又”字照原文应译为“照样”。保罗劝勉励年长男人的话同样适合年老的女人。“恭敬”是说“举止要象有圣职的人那样庄敬”,做值得受敬重的长者。“谗言”就是没有事实根据中伤他人的话。这里也提到禁戒酗酒,可见当日老人好酒的不少。戒酒不仅因为酒使人放荡,也是为了老人的健康。“用善道教训人”原文为指的不是真道方面的教导,而是“身教”;以身作则,才“好指教少年妇人”。 2:4-5 少年妇人的品德都属家庭方面,特别指出应顺服丈夫。可有基督徒妇女知道在神面前男女都是祂的儿女之后,疏忽妇女在家中的责任,以致教会受到外界的批评,所以有“免得神的道理(基督信仰)被毁谤”的话。比较《林前》14:34-35。不让福音的传扬受到阻碍应是信徒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指导原则。 2:6 少年人(年轻人)血气方刚,最要紧的是能自制(参提后2:22)。 2:7-8 提多应自己作榜样,用言语也用行为来教导。“言语纯全”是说作教会领袖的既是神话语的出口,嘴唇须清洁,说的话须纯全,好令外边批评的人或者假教师,不但无话可说,反会因自己说话不符事实而觉羞惭。 2:9-10 信了主的人在不信主的人家里为奴为仆,要顺服主人,忠心诚实,让主人看见可以归荣耀给主的道。“私拿东西”指偷窃。对奴仆是一大引诱。罗马社会盛行奴隶制度,主人对奴仆操有生杀予夺之权。奴隶信主的一定不少,基督信仰的自由平等观念对奴隶的影响当极大。保罗一方面劝主人善待仆人(弗6:9;西4:1),一方面劝仆人顺服主人。他并非认同奴隶制度,人对奴隶卑下的社会地位极表关怀,在书信中一再提到主仆相处之道。唯有爱心才可以消除这种人与人间的不平等。9节的话应是主耶稣教训的回响(太5:39-41)。 2:11-14 这是整本新约中有关信仰和生活合一的教训的最简括说明。基督徒应追求信仰与生活区的和谐,11节说道成肉身,神恩彰显。 12节将神的恩典和信徒弃恶行善的生活结合起来。13节教导信徒盼望基督再来,这是追求美善生活的原动力(“等候所盼望的福”)。14节说明神救赎的目的,是要人生活圣洁、热心为善。 2:11 本节郑重提出“神救众人”的恩典。人本来不配得,但神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就已藉着耶稣基督向我们显露(罗5:6-10),不是靠我们的行为,更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功劳,纯然是神的大爱。本章2-10节所要求的好行为,单靠人的努力是做不到的,因为罪在人心里只会叫人朝相反的方向走;与基督联合成为新人之后,才能实行新生活。 2:12 “教训”包括训导、鼓励、纠正和管教。教会对信徒的责任有若一间学样,但这是“恩典的学校”。“世俗的情欲”:声、色、犬、马,酒食征逐,都属此范围。 2:13 “所盼望的福”和“荣耀显现”都是指主再来的日子(看提前6:14;提后4:1)。“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有古卷无“和”字,指出耶稣基督就是神。 2:14 主基督的救赎大功不只赎我们脱离罪恶和将来的审判,又能叫我们在德行上清洁,热心为人服务。“特作自己的子民”是说神当年给以色列人的应许,现在也给了教会和众信徒,都成为祂的儿女。 2:15 “这些事”指本章所说的教训。“讲明”指福音的传讲,“劝戒”指基督真道的教导;“责备”是对异端邪说的禁止。这是交给提多的责任和权柄的总结。 《提多书》第3章 3:1 本节教训信徒如何对待各种形式的地上的政府。新约圣经中还有两处提到此事:《罗马书》13:1-10和《彼前》2:13-17。可见初期教会很需要这方面的指引。 教会团体当日与政府间的关系可能很紧张,有的教会本着顺服神不顺服人的原则,甚至拒不纳税。保罗提出信仰上的基础:一切权柄出于神,治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是神所命,故应中服;但另一方面也指出神的旨意是要他们秉公行义,赏善罚恶,让大家可以平安无事度日(提前2:2),可以预备行神要我们行的各样的善事见证祂(弗2:10)。为了这,我们应奉公守法,帮助社会安定进步。 3:2 基督耶稣是我们的好榜样。保罗写这句话时,一定想到主说的“我心里柔和谦卑”的话(太11:29)。 3:3-7 这几节将一个人信主前和信主后的生活加以对照,重申2:11-15的教训:人得救不是靠自己的功劳,而是完全靠神的怜悯。“重生的洗”不是说受水礼得重生,而是说信主的人因神的怜悯和恩典得到新生命,受洗只是重生和表征;所以接着说“圣灵的更新”,因为神藉着圣灵更新我们。 这里也看见三位一体的教义:神的恩典、主基督的救赎、圣灵的更新,使信的人可以得到永生的盼望。 3:8 “这话是可信的”指3-7节所说的话。“已信神的人”指基督信徒。教会应该关注社会的需要,帮助促进安宁与进步。 3:9 这里所说的也见《提前》1:4,7;4:7;6:4,但添上了更多有关律法的教训。针对的是那些专注旧约律法、严格要求信徒遵守、时常为此争辩不休的假教师。“家谱”指血统、世系;“律法的争竞”当指饮食上的戒律,因这些人视物质为恶,要人尽量少接触。革哩底岛的犹太人不少,律法主义的信仰可能影响教会甚大。保罗指出这一类的空谈和辩论是无益的。 3:10-11 “分门结党的人”就是传讲异教之辈。这些人的心地和天良都已污秽,在教会内制造分裂,根本不听警戒,明知故犯。保罗教导:照主的话警戒过一两次后(参太18:16),若仍不改,就要加以处分。“弃绝”有不与之来往的意思。 3:13 律师西纳只见此处,当为一位熟悉法律法的人。亚波罗是保罗的同工(看徒18:24-28;19:1),有人相信西纳与亚波罗当时都是旅行布道者,也是把此信带给提多的人。 3:14 “学习正经事业”当为3:8的延伸,要基督信徒自食其力,努力工作,不做寄生虫;同时热心为善,不虚度此生。信仰在身体力行中发扬光大。 3:15 本节有两个“我们”。第一个指保罗和写信时与他在一起的人;第二个与其他二本“教牧书信”同,是向教会全体的问候。 《腓利门书》第一章 1 这是保罗书信中唯一在卷首自称囚犯而未提到使徒身分的信。“囚犯”拽实际被囚下监,所以信中有盼望早日获释的话(22节);而非象有的解经家所说只属象征意义或比喻写法。写信时,有提摩太为伴,故与提摩太联名问候;但全信都用“我”称保罗自己,用“你”称对方,只有22,25节例外。腓利门是歌罗西教会的信徒,可能是保罗领他归主(19节),是阿尼西母的主人。保罗称为“所亲爱的同工”,一开始就将他放进主基督里的全新关系中,要他明白所属的是讲求彼此相爱的地上新默契(参罗15:7),为阿尼西母在这默契中的新地位写下伏笔。 2 一般认为亚腓亚是腓利门的妻子,因为她的名字紧接着出现于腓利门之后,而“妹子”一词也可译为“我们的姊妹”。亚腓亚既为女主人,决定是否接纳逃奴当具关键作用。 4-7 保罗书信中的感恩虽为当日书信体中惯用形式,但他常用感恩的话点出全书题旨。这几节提出“爱心”(5,9,16节)、“祷告”(4,22节)、“善事”(6,14节)、“快乐”与“畅快”(7,20节),还有“兄弟”(7,20节)和“为基督作的”(6,16节),都在信的其余部分再度出现。 5 本节的“听说”二字似乎暗示保罗并不直接认识腓利门(参弗1:15;西1:4),这是他在其他书信中提到不认识的人或非亲身经历到的事的习惯用法。从19节所言,保罗又很象领他归主的人;可能腓利门从保罗差往歌罗西的同工(例如以巴弗)那里听道得救。正因为不直接认识,所以保罗在信中先用委婉口吻建起感情的桥梁。“信心”当指忠实之心,因乃同时向基督和信徒而有。“圣徒”:歌罗西教会的基督徒。 7 腓利门大概是个很慷慨的人,在教会中周济助人;信徒的生活大得改进,仙心同感畅快。保罗因此称赞他,希望他也能对阿尼西母慷慨,使保罗的心同样得到畅快。 8-10 “吩咐…求”;保罗不凭他使徒的身分求腓利门接纳逃奴阿尼西母,只用央求语气,说明此要求是出于爱。阿尼西母称为保罗“捆锁中所生的儿子”,可能保罗在狱中带领了他归主,并且为他施洗。 9 保罗以双重资格为阿尼西母求情。“有年纪的”原文也有“使节”之意。这是他的地位;为了福音的缘故,他被囚禁,现在是囚犯。本节有同说:一个上了年纪为主忠心奔走一生的人,现在求他做一件须本着爱心去做的事。 11 “益处”:保罗用的是双关语。“阿尼西母”的意思是“有益处”。逃奴对主人本来没有什么“益处”,但腓利门若收纳他,他可以名符其实做个“有益处”的人。 12 “他是我心上的人”:保罗因福音的缘故爱阿尼西母万胜骨肉。职权尼西母是逃奴,没有一点社会地位,而且随时可被处死。福音真理叫保罗打破这种隔阂,看他如同儿子(10节),腓利门看他如同弟兄(16节)。人与人建立在福音真理上的新关系,令社会上许多不良制度不是被推倒便是获得改良。 14 出于爱的行为不会勉强,而是甘心。 15 阿尼西母逃跑之后相信了福音,如今重返。腓利门不只得回一个奴仆,而且是一位有永生关系的主内弟兄。 17-18 从保罗待阿尼西母的恩慈,可以看出神向罪人施行的慈爱。保罗说:“他若亏负你…都归在我的帐上”(18节)。依罗马法律,收容逃奴的人须赔偿原主人的损失;故说若有亏欠可归在保罗的账上,可能包括阿尼西母当日所偷去的财物。 19 “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腓利门可能是保罗或他的同工在歌罗西带领归主的。 24 “马可、亚里达古”:看《歌罗西书》4:10;“底马、路加”看《歌罗西书》4:14。由于新约记有保罗第一次被囚时路加在罗马(西4;14),而马可也有去罗马的可能性,有人认此为本书写于罗马的旁证。 从保罗书信总不忘提到人的同工的名字,知道他传道事工成功的一个原因,是他具有“团队精神”,也就归挥同工的合作精神。 查经《提摩太后书》珍藏版 13.历代志上⬅️⬅️(含中英文祷读, 释经、查经)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