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那鸿书

17.那鸿书

上帝的耐心有用完的一天,上帝非常有耐心,并且充满怜悯,但是祂的耐心会有用完的一天,这是先知的信息。约拿把时机搞错了,当时上帝对尼尼微城仍然有怜悯、有耐心,150年以后的那鸿,上帝的时候到了。那鸿也是带来毁灭的信息,但是这次已经没有希望了,这一次他们不可能有正面的反应。 

错误的看法是以为上帝永远不会生气、不会惩罚、不会毁灭一个城市或国家,其实上帝会的,祂会的。也许祂不会轻易发怒,但是这不表示祂从不发怒,事实上,上帝的怒气很像炉火上的一锅牛奶,已经用慢火煮了很久,突然间沸腾起来。你如果张开眼睛,会看见上帝的怒气正在酝酿,祂对我们国家的怒气正在酝酿,心眼张开的人会看见,但什么时候会沸腾呢?这是我们要问的问题。不警醒的人不知道已经在临界点,突然间牛奶沸腾,满溢出来,煮的人才赶快跑去厨房喊着说:牛奶溢出来了;但如果你一直警醒,就不会感到意外。

北方十支派和南方两个支派分裂,北方十支派保留了以色列的国名,南方的两个支派便雅悯和犹大,以较大支派的名称命名,称为犹大国那鸿和约拿的差别在于,上帝这次没有放过尼尼微。有趣的是,这两个先知都形容上帝不轻易发怒,但是到了那鸿的时代尼尼微的大限已到。上帝的怒气在这个时候爆发出来,虽然这个时候尼尼微的王试着再次禁食祷告,想学上一次约拿时代的做法,可惜这次不管用,上帝不接受,所以会有为时已晚的一天,这个时候再改变也无济于事。

《那鸿书》最后一节经文说: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亚述即将灭亡,那鸿认为是个好消息,对亚述不是好消息,但对以色列是好消息,因为那鸿出生的时候,十个支派的领土就已经被占领,他在以色列那块圣地出生,却是接受外邦人亚述的统治 .

上帝除了掌控大自然,是不是也掌控历史?如果《约拿书》是在问上帝是否掌控大自然,《那鸿书》就是在问上帝是否掌控历史。持一神论的观点圣经说,历史的地图是上帝画的。 

《那鸿书》总共有三章,全都跟尼尼微的灭亡有关。首先是宣告上帝会在“谁”的身上动工,上帝介入就表示祂的仇敌将要灭亡,祂的朋友将会获救,当上帝介入的时候就会彰显出这两种特质。那鸿清楚地指出这是因为上帝有一种忌邪的特质,这是一种“嫉恨”,而不是嫉妒,上帝不必嫉妒别人拥有什么,因为万有都是祂的。神说:那是我的名字、名声,是我的世界,我不容许人在我的世界胡作非为。那是一种忌邪的心情,因为忌邪,所以上帝施行报应,《那鸿》书里面经常提到上帝会施行报应,我们需要记住上帝会施行报应,因为祂是个忌邪的神。 

但祂不是以恶报恶,祂是伸冤的神,所以圣经劝我们不要以恶报恶,只要交到上帝的手中,上帝说:伸冤在我。

那鸿的信息非常强调上帝会忌邪,并且会施行报应,违抗祂和倚靠自己的人都要得到报应,但那些在亚述残暴统治之下仍然信靠上帝的人,仍然相信上帝有一天会伸冤的人,他们必蒙拯救。

第一章是一首离合诗,离合诗的作用是为了要帮助读者容易记住,那鸿他这样写并不是为了要帮助尼尼微人记住,而是要帮助以色列人容易记住。这对他们是好消息,“要藏在你心里,牢记在心,常常告诉自己和子女,尼尼微已经败亡,因为上帝嫉恨人妄用祂的名,”这是第一章。那鸿在第一章轮流向尼尼微和以色列说话,给尼尼微坏消息,给以色列好消息。

第二章,第一章是宣告尼尼微即将倾倒,到第二章则是描述他们的遭遇,而且描述得非常仔细,让人触目惊心。

再来第三章,从描述变成解释原因。他先是宣告上帝会为朋友挺身而出来对抗仇敌;再来则是描述一支大军入侵尼尼微城,占领了这个狮子坑;他们不知道十诫,所以上帝没有因为他们违背十诫来审判他们,当上帝差派先知来向外邦人宣告降祸的消息时,不会用违背十诫作为理由。祂指控他们没有人性,上帝是根据人所知道的来审判他们,这是圣经从头到尾的原则。不知道十诫的人,并不会因为违背十诫而受到审判,同样的,没有听过基督的人,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审判。透过外在的受造物和内在的良知,上帝会根据每个人的良知来审判各人。

我们都知道残酷没有人性是错的金钱使亚述腐败,先知特别指出这一点。他们有钱之后就腐败了,贿赂的行为司空见惯,那鸿说他们明知这两件事情不对,却偏偏要去做,所以上帝才要消灭他们。

尼尼微之后的命运如何呢?先知那鸿这些预言,不到十年间就一一的应验了,那个地方从此不再有人居住。今天那里只有动物。尼尼微倒了,再也无人居住,那城已经失落多年,没有人知道当年的地点,甚至有人怀疑那座城是否真的存在过。直到1820年,有一个叫雷亚德的英国人在当地徒步旅行,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一座城中落脚,他不经意地往反方向看,看见了一堆瓦砾,他问别人那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他就过去挖看看,一挖之下他发现:哇,我找到尼尼微了。果真没错。

就是可以更认识上帝,因为上帝自古至今都没有改变,我们可以透过这些先知来认识上帝,因为先知会向人透露上帝的特质。

第一是上帝的作为,祂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作为。“我信上帝,全能的父”,祂是创造天地的主,祂可以叫大自然发生奇迹,当然祂也可以左右历史,这是上帝的特质。

第二是上帝一致的特质,上帝是前后一致的,祂永远一样,祂的特质不会改变,上帝祂是既有公义又有怜悯的神,如果只强调其中一面,那么对上帝的认识就会失去平衡。如果只看上帝的公义,就会把上帝看得太严厉;如果只看上帝的怜悯,就会把上帝看得太温柔。祂的公义表示罪一定要受到惩罚, 祂的怜悯则表示祂渴望赦免我们的罪,只有十字架才能兼具公义和怜悯。罪在同一个地方同时得到惩罚和赦免,但受惩罚的是耶稣,得赦免的是我们。

先知强调的第三个重点是上帝有弹性,我们非常需要明白上帝的这个特质,上帝可以改变祂的计划,祂的计划并不是永远不能改变,祂可以改变祂对人的计划,就看人对祂作何反应。“我想把以色列做成我怜悯的器皿,但他们不肯配合,所以我要把他们做成我公义的器皿;但是只要他们悔改,我就会改变主意,再度把他们做成一只美丽的花瓶。两者只能选其一,你会变成什么样的器皿,不是由上帝预定,是你自己要决定,要如何回应祂?

上帝的做法有弹性,这个真理非常宝贵,未来并不是已经固定,并不是已经预定好,而是有弹性的,要看你怎么回应神。有一件事连上帝都无法改变,祂无法改变过去,但是祂能改变未来,祂也一定会这么做。

读先知书,因为可以更认识上帝,知道祂是个全能的神,能够左右大自然和历史,人可以根据祂永不改变的特质预知祂的作为,所以你可以预知祂的反应。但是祂也是和你有互动的神,想和我们有一个活的关系,这样祂可以回应我们,我们也可以回应祂,这就是我们所敬拜的上帝,赞美主圣名。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