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箴言
第一次读《箴言》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是一大堆俗语,甚至很多是常识,只是那些常识并不常见。
很多箴言听起来好笑的感觉多过鼓励,有些箴言甚至好像不太道德,比如说:“金钱万能,可以带你去见重要的人物”。但这里是指送红包,可以帮你打通一些关卡,这个观察是没有错,可是合乎道德吗?
很多箴言成了日常生活的惯用语,“不打不成器”的说法就是来自这卷书。“盼望迟迟不实现,令人忧心”,“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偷来的水是甜的”,“铁磨铁,磨出刃来”,我们很熟悉这些箴言,但是很多人用了却不知道典故,这些都是从《圣经》来的。
我们在《箴言》里面可以看见别人的写照,多话的妇人、唠叨的妻子,还有在街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爱来串门子的邻居、一来就不肯走,一早起来就情绪高亢的朋友叫人受不了。在这里会看见各种人的写照,但是你有没有看见自己呢?我想这是读《箴言》的关键,就像《雅各书》说的,读《圣经》就像照镜子,但是如果一读完就忘记,对你根本没有好处。
《箴言》描绘出人生真实的样貌,《箴言》不是描绘我们在教会中的样子,而是街上、办公室、商店还有家里的样子,所以《箴言》要强调的是敬虔是表现在日常生活里,敬虔不只是礼拜天在教会的表现而已,是看你平日面对各种情况时候的样子。
这卷书一共有九百条箴言,涵盖人生各个层面,涵盖各种主题,像是“智慧和愚昧”、“骄傲和谦卑”、“爱和情欲”、“财富和贫穷”、“工作和休闲”、“主人和仆人”、“丈夫和妻子”、“亲戚和朋友”。我常觉得“亲戚朋友”这个词很好笑,像结婚请客的时候要分成亲戚和朋友两个名单,一个是你必须要请的名单,一个是你想请的名单,好像亲戚不可能做朋友一样。另外也谈到“生命和死亡”,什么都谈。
每一种工作在上帝的眼中都是神圣的,不管你是电脑操作员、计程车司机或传道人,上帝宁可要一个尽职的计程车司机,而不要一个偷懒的宣教士。在上帝的眼中,所有的工作都一样神圣。所以要纠正这种观念,不要把生活划分成两边,一边神圣,一边世俗。《箴言》所要讲的就是怎样在这个俗世活出神圣的生命,并且把世界变成神圣。
上帝关心生活的各个层面,所以这卷书在讲我们平时的行事为人。我们平时并不是呆在教会里,我把它叫做“美好人生的关键”。
《圣经》却是说道德方面。《圣经》所说的“愚昧”不是指智力,而是指道德;“智慧”也不是指智力,而是指道德。
简单地说,《箴言》这卷书在讲如何善用人生,也在讲如何虚度人生。愚昧的人虚度人生,智慧的人懂得善用人生。当你临终时回顾这一生,会觉得白过了一生吗?还是觉得善用了这一生?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很容易虚度一生。
“救赎”这个词很接近“废物利用”这个词, “救赎”的含义,上帝在回收世上的罪人,好叫他们可以重新再生,恢复原来的用途。
救赎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垃圾被扔掉以前把它回收,所以上帝的工作是把罪人变成圣徒,把愚昧的人变成有智慧的人。简单地说,上帝的救赎就是把愚蠢的人变成明事理的人。耶稣舍命就是这个目的,祂舍命不只是为了救我们脱离地狱,祂是为了回收我们这些人,祂为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公义。祂说:拿你的罪来交换我的公义,我要把你回收,让你能够再度侍奉上帝。救赎就是这样。
愚蠢的人会虚度人生,明事理的人会善用人生,所以,我从不说我已经得救,而是说我正在得救的过程,我是在迈向救赎的过程中,我还没有完全得救,我这个身体尚未得救,仍要被扔进垃圾堆,但我的身体会得着救赎,我会得到一个新的身体。所以救赎不只是救人脱离罪和愚蠢,而是使人恢复圣徒的身份,使人明事理,为上帝善用人生。
唯有被基督救赎之后,才有能力善用人生,活出上帝的旨意。所以世人的智慧其实是愚蠢的,最终会带人走向死亡和地狱。不管我们对人生有多少片面的智慧,整体说来其实非常愚蠢,应该全都扔掉。
上帝是一切智慧的源头,《圣经》说“祂是全智的上帝”,只有祂是有智慧的神,祂有无穷的智慧,祂会白白把智慧赐给人,但我们往往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这些智慧。上帝选择透过别人来传给我们这些智慧,尤其是透过我们的父母、还有祖父母,以及经验比我们丰富的人,他们的人生吃过苦头,我们如果向他们学习,就可以因此得到智慧,只可惜很多年轻人往往不肯听父母的。尤其是基督徒特别不喜欢向非基督徒学习。
“如果”真是《圣经》上最重要的一个词,上帝的应许都是有条件的。“如果”你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会给你辨别是非的智慧。我们需要留意上帝应许的条件,祂想要赐福给我们,只是祂有先决条件,那是我们必须留意的。
所罗门收集了很多箴言,就像他收集妻妾一样,他收集了九百条箴言和七百个妻妾。我曾经说过他写了三卷书,《雅歌》、《箴言》还有《传道书》。他年轻的时候写了第一卷书《雅歌》,这是讲内心感情的一卷书,充满了情感,这个年轻人被恋爱冲昏头,完全忘了上帝的存在。《箴言》是中年人写出来的书,我认为这是讲意志的一卷书,基本上是一卷道德的书。至于《传道书》则是讲心思的一卷书,基本上是一卷理性的书,是他默想人生百态所写出来的哲学书,不管最后有没有达到目的。所以这三卷分别是年轻恋人、中年父亲和老哲学家写出来的智慧书,全在讲智慧,大多从是负面的经验写出的负面忠告,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别人的错误学到智慧。他亲自编写这些箴言,他有这方面的才华。
第一,这卷书是在讲箴言。这卷书重点是在讲箴言,并不是在讲应许;箴言是对人生一般性的观察。
至于应许则是特殊的承诺,箴言是一般性的观察,应许则是特殊的承诺。我们不该期待箴言能够适用于各种情况,一些人把箴言的话当成应许,期待上帝实现那个应许,结果事与愿违,然后信心就动摇了。因为他们把一般性的观察当成上帝的应许。但是,箴言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所以,诚实一般说来是上策没有错,但是在有些情况底下诚实就可能是下策。
箴言是一般性的常识,但是遇到不同情况的时候,需要有智慧才知道要应用哪个箴言。
“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你把要做的事交托上帝,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一般说来这是真的,但不是永远为真。当你把箴言当做应许,就是要求上帝担起祂没有承诺的责任。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第二个重点是《箴言》是以诗的形式呈现。要知道箴言是简洁有力的文字,这种形式的文字让人很容易记住,因为大多是诗的形式、有押韵。
所有的箴言都不出这几种模式,“而”、“但”、“因为”。第一种是意思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第二种是下句跟上句意思相反,第三种是下句延伸上句的含意。
第三点是,这本书是长辈之言。它是箴言,它是诗,它也可以说是长辈的话,是父亲给孩子的一个忠告。这卷书里面没有一句话是讲给女人听的,这是给男人看的书。《圣经》上有很多经文是直接写给男人看的,你一定也注意到新约的书信,不是针对弟兄姐妹?
《圣经》有一个很基本的认定,那就是:如果男人行得正,女人和孩子也会行得正。《圣经》从头到尾都是这样认定,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父亲行得正,其他的家人也会行得正,所以《圣经》对男人的要求很高。
这卷书对年轻男人要求很高,这个父亲急着想要阻止年轻的儿子重蹈他的覆辙,因为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吃足了苦头才学会教训,所以这个父亲想要把智慧传给儿子。所罗门写这卷书的时候显然已经迈入中年,他不希望儿子像他一样。
学习智慧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向比你年长的人学习,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去学习;在经验的学校中学习,跌得鼻青脸肿,这种学习的座右铭是“从经验中学习”,这是靠自己学习智慧。
但是你可以跟别人学习,这个方法又快又容易,是从别人的例子学习,正负面的教训都有。这种方法就像红绿灯一样,红灯停、绿灯走,这种学习的座右铭是“听和学”。靠自已学又慢又辛苦,是笨方法,从经验中学习要跌得鼻青脸肿、才能学到教训。你可以选择“听和学”,也可以选择“从经验中学习”,一个快、一个慢。是学习别人的智慧还是自己去摸索。
父亲强调要避开坏女人,母亲则是强调要找个好女人?
附:《箴言》大纲
序言 (1:1-7)
给年轻人的忠告(1:8-9:18)——父亲奉劝远离淫妇
所罗门的箴言(10:1-22:16)——亲自编写而成
智者之言(22:17-23:14)——三十句名言
给年轻人的忠告(23:15-24:22)
智者之言(24:23-34)——六句名言
所罗门箴言(25:1-29:27)——希西家文士收集抄录
亚古珥之言(30:1-33)
给年轻人的忠告(31:1-31)——母亲奉劝娶个贤妻
因为忠告的对象是男人,所以内容都是在讲女人,讲到什么是坏女人,什么是好女人。讲到要当心坏女人,慎选好女人,母亲的忠告是叫儿子找一个好女人。父亲的忠告是提防身边种种的坏女人,包括妓女到失望的妻子。讲到这些女人如何用甜言蜜语引诱男人。也讲到偷腥的确是很刺激的,但是被坏女人引诱的男人,最后的下场都是坟墓,等于是拿自己的生命换一块饼。一旦跟坏女人搭上关系,你的事业跟人品都会毁于一旦。很有智慧的忠告,在三十一章,母亲谈到好女人里面列出的条件十分惊人。
坏女人所代表的是愚昧,好女人所代表的是智慧,所以箴言从头到尾都用“她”来形容愚昧还是智慧,愚昧就像是一个坏女人,智慧就像一个好女人。女人可以毁了你,也可以造就你,所以好女人和坏女人分别代表智慧和愚昧。选择愚昧就遭毁灭,选择智慧就得造就。
人有选择的权利,从选择可以看出男人的品格,也可以塑造出男人的品格。
整本《圣经》的结局也是在讲两个女人,分别是污秽的淫妇和纯洁的新妇,那淫妇叫做巴比伦,新妇叫耶路撒冷。
《圣经》一再的给人选择,你要选生命还是死亡?要选光明还是黑暗?要选天上还是地狱?要选智慧还是愚昧?人生只有一次,你可以选择扔掉智慧或是使用智慧。在《圣经》里面所讲的智慧和愚昧是指道德层面而不是智力层面。但是大家比较常用愚昧来形容智力,对于智商不高的人就称它为愚蠢,但是在《圣经》上智商高的人有可能非常愚蠢,他也许智商很高,但道德方面非常愚蠢。
我们常把愚昧和智慧想成是智力,其实这无关乎智力,无关乎学位或考试有没有通过。就算是你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却虚度一生,你就是愚蠢。《诗篇》作者说愚顽人心里说:没有上帝。真正愚蠢的人就是这样。
可惜我们说,属世的智慧是要了解这个世界,知道怎么做有好处,可以获利。那是属世的智慧。什么对你最有利,什么对你最好呢?其实智慧对你最好,不是让你获利,而是对你的品格最好;不是建立在对世界的认识,而是对上帝的认识。
《箴言》有一节经文严重的遭到误解,“没有异象,民就灭亡。”所讲的异象跟那些大计划无关,这是在讲从上帝来的启示,上帝透过异象说话。真正的含意是,如果上帝没有启示你一些事,你就会灭亡。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你就会毫无节制。如果上帝不直接跟你说话,你会变成愚蠢的人。
他给年轻人的忠告,讲了很多该做和不该做的事,当然忠告就是告诉人什么该做不该做,我们来看看有哪些:要听从父母;要寻求智慧、好得着智慧;要待人和善;要保守你的心,也就是保护你的情感;要当心你对谁产生好感,要对配偶忠心。这些都是给年轻人的好忠告,不管他接不接受,那是他的决定。不该做的事有:不要结交损友;不要犯奸淫;不要借贷,还有不要偷懒。
讲到义人的生命。人际关系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告诫年轻人如何对待在位的君王,如何对待邻居,如何对待仇敌,如何对待愚昧的人,如何对待懒惰的人,这种人整天游手好闲。如何看待闲话,《箴言》对于说闲话有很多教导。
从二十七到二十九章在讲活出公义的生命,这是高标准的生活方式。这个高标准不是物质方面而是道德方面。
愚昧可以分成好几种。先来看愚昧人这个主题,这种人他什么都想要,凡事不肯动脑经,喜欢幻想胜过事实,喜欢歪理胜过真理。说好听一点是令人讨厌,难听一点是凶神恶煞,他令父母伤心,看不起父母是老古板,谁说《圣经》已经不合时宜了呢?
这里有两种愚昧人,一种是爱讥笑的人,对于身边的每一个人他都是冷嘲热讽的;另外一种愚昧人是懒人,喜欢赖床,也就是说闹钟一响,他按掉再睡,几分钟以后再响,他还是按掉,很生动的形容。符合这些描述的人就是愚昧人,像是一个白痴,他在虚度人生。
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讲的是口舌,舌头虽然很小,但是威力却是大的不得了。舌头是人身上一个很小的器官,就像大船上一个小小的舵,却能转动整个船只。
舌头能够咒诅人,也能够祝福人。
《箴言》说我们的舌头应该说出什么样的话呢,要说四种话:第一,诚实的话,说话要诚实,诚实的话;第二,要说少一点的话;第三,要说镇静的话;第四,要说合宜的话。难怪雅各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因为我们如果完全没有犯过罪,耶稣说人人在审判的那日要为每一句无心说错的话接受审判。光这一点就足以定我们的罪。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人际关系。讲夫妻的关系还有其他人际关系的智慧,也讲到了亲子关系,而且特别强调一件事,就是父母不管教子女就是愚昧。因为《箴言》告诉我们,儿女天生是愚昧的,所以你需要教给他们智慧。孩童都是先学会说不要,再学会说好。你不需要教孩子使坏,但需要教他善待别人。你不需要教孩子说谎但需要教他说实话,不是吗?你不需要教孩子无礼,但需要教他待人有礼,礼貌绝对是教出来的。
《圣经》说人性本恶,但有能力做好事;但人道主义者说人性本善,但有能力做坏事。
这里讲到好朋友的四个特质,当个好朋友要具备的四个特质。这里讲的真好,第一,坚定不移。一个好的朋友是永远的朋友。不管顺境逆境都不会离开你。第二,诚实,好朋友会对你诚实,会说真话。第三,忠告,好的朋友会给你忠告。第四,礼貌,好的朋友会用合宜的态度对待你。是不是很棒?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应该会比你的亲人还要更亲,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
把十诫挂在墙上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心里是不是真正重视它。以色列不在乎,结果丧失了一切。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说,十字架在世人眼中是愚拙的,但那是上帝的智慧,是上帝周全的计划。
从上帝在十字架上彰显的智慧,保罗说基督为我们成了上帝的智慧,就是我们的公义、圣洁还有救赎。
在乎公义、圣洁还有救赎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但世人并不在乎这些事,愚拙的世人漠视上帝的智慧。
因为基督成了我们的智慧。上帝的智慧成为我们的公义,成为我们的圣洁和救赎。你一旦得到这些就会有智慧,就不会虚度人生。
我渴望你来事奉我,好叫你将来有一天能够当面对我说:“主啊,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多棒的事,能够在临终前对主说我们做到了,人生没有虚度。
但你要过怎样的人生完全看你的选择,《箴言》的重点就是要做明智的选择,好在临终时可以对主说我们做到了。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