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诗篇
当上帝用散文说话的时候,是从祂的理性向你的理性表达祂的想法;但是当祂用诗说话的时候,是从祂的内心向你的内心表达祂的感受。
当你在《圣经》上读到诗的时候,就要去了解上帝的感受
《圣经》中的先知大多是用诗来说话,这表示他们是在传达上帝内心的感受,让我们知道上帝的心情,这一点很重要。诗比较能够感动人,所以带给人的影响可能更大。诗可以带来散文无法带来的感动。
诗是用来感受的,你要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首先,诗可以深入脑中,叫人不容易忘记。
第二,诗也能够深入内心,触摸到你的情感。
诗也可以深入意志,带来更高层次的挑战,效果远胜过散文;诗可以改变生活态度。诗可以打动全人,包括情感、心思和意志,所以上帝常用诗来表达。诗的关键在于用字精妙、含意深远,这是诗吸引我们的地方。遣词用句具有美感,可以深深打动人心。
基本上,诗就是讲求平衡、对称和比例。
诗的第二种特性是节奏,节奏也会让诗听起来有美感,诗的节奏是根据音节来计算,
诗的第三种特色是重复,除了押韵、节奏,还有重复。
诗会带出一种令人惊叹的感受,“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散文是发自理性的科学文学,诗则是发自内心表达惊叹感受的文字,有一种赤子的特质。
诗的另外一个特性是不只有文字、还有图像,不断地让你联想到一些情景,看到一些图像。
希伯来诗的重点却不在语音,而是在语意,因为要避免本末倒置,免得重视语音过于语意。
所以希伯来诗的重点并不在语音,它重视的是语意;重点很清楚,就是它的内容。
希伯来诗大多是对句,两句放在一起。
对句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很像回声, 有没有听见那个回声?这是一种回声,很有诗意,第二句在回应第一句,和第一句形成很好的平衡和对称。一句话讲两遍会记得更牢,它可以让你思想两遍。
我在用别种语言的地方讲道的时候,都得透过口译员,我称他们为“干扰者”,因为他们占用了我一半的时间,但是懂英文的听众可以听到两遍,他们可以学到更多。因为先听英文,再听翻译,第一句只是觉得软弱,第二句则觉得痛苦,需要医治,所以第二句的意思要比第一句来得更强烈。
对句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义对句,含意是一样的,但是用字不同,我们上面讲的就是这种;第二种是反义对句,第二句和第一句形成对比。第二句和第一句形成对比,利用对比来平衡, “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这是更进一步的表达,当中的对比有收割和禾捆,撒种和种子,出去和回来。第三种是所谓的综合对句,也就是在第一句上再添加一些东西,不是重复,也不是对比,而是添加。
诗有三种形式,但是每一种形式都可以作出很多变化,你会发现诗人常常故意打破这些模式,好吸引读者的注意,让人眼睛一亮,所以有的时候节奏会被打断,有的时候模式会被打断,有的时候不是写两句而是三句。
《诗篇》二十九篇有三行的模式,“上帝的众子啊,你们要归给耶和华,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祂。用诗歌来敬拜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一起唱。
诗不但能够感动我们,也能感动上帝,
《诗篇》,这是圣经上最长的一卷书,从很多方面来看,也是最简单的一卷书。
犹太人称这卷书为“赞美”,“赞美”这个书名确实好多了,特别是Jew这个字就是指赞美,Jew是Judah的简称,意思是赞美,所以Jew是指赞美的人,或者是指应该赞美。
我们后面会看三种诗篇,我把它们称之为“请”,“谢谢”,还有“对不起”诗篇。我们需要常常向上帝说这三句话:请、谢谢、对不起。
这些诗篇是给百姓念的,是给民间的信仰,是给像我们这样的平凡老百姓,是在表达我所谓的“内心的”信仰。诗篇表达的情感,有喜悦、有沮丧、也有愤怒。
《诗篇》是旧约圣经上最具人性的部分。马丁路德说,《诗篇》是《圣经》的缩影,是《圣经》中的《圣经》。新约圣经中引用的旧约经文,以《诗篇》这卷书最多,其中引用最多的经文是《诗篇》110篇1节:“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出现在《诗篇》这卷书里。
女人通常比男人喜欢诗,可能和脑半球的运作有关,女人比较重直觉、本能反应。而男人通常要花一点心思才能欣赏诗,但是女人很直觉地可以从内心欣赏诗。
不过《诗篇》里面所收录的诗歌,大多是供人灵修用的。诗篇不只有一卷,而是有五卷,《圣经》译本中注明了这个。你可能也注意到诗篇有卷一、卷二、卷三、卷四……总共五卷,都标示得很清楚。所以《诗篇》可以说是有五卷圣诗集,放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的《诗篇》,实在非常多样化。长度也各不相同,最短的只有两节,就是《诗篇》117篇,最长的是《诗篇》119篇。
诗篇的宽度涵盖了个人的需要到世人的需要,深度则涵盖最大的喜悦到最深的悲伤。有些诗篇是给沮丧的人看的:“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这句话在《诗篇》42、43篇里面反复地出现。
这些都是希伯来诗,最好能够朗读出来,但是不要一直去分析。传道人很喜欢分析诗篇,这样做根本没有帮助。默想诗篇很好,但是如果分析得太多,那样就会破坏美感。你需要把整篇《诗篇》读完,然后去默想,让信息进入心中。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反复阅读。
这五卷诗篇都有一个共同点,非常有趣。五卷诗篇都是以荣耀颂做为结束,最后都将荣耀归给上帝。
《诗篇》一直用Ellohim这个字来指上帝,但是上帝的名字是雅威。雅威这个字是由三个字组成的,意指过去、现在和未来。“雅威”的意思是存在,祂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神;“雅威”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是我喜欢称祂是永远的神。
第一卷中大多称呼上帝为雅威,在第二卷则相反,Elohim出现的次数多过雅威;第三卷也是一样,Elohim出现的次数是雅威的三倍;但是到了第四卷和第五卷又反过来,雅威出现了339次,但Elohim只出现7次。这个变化是跟诗篇的性质和作者有关,比如大卫的诗大多在第一和第二卷,另外还有一些是在第五卷。可是还有一个原因,Elohim传达出了上帝超越一切的特质,祂高高在上,远高过我们;祂和我们不一样,祂是至高的神。但是雅威这个名字则表达出上帝与我们亲近的特质:我们可以亲近上帝,跟祂建立个人的关系。
有些人离上帝太近,忘了祂是上帝;有些人则离上帝太远,只相信有上帝,但是却不敢直呼祂的名。
这些诗篇是怎么写成的。摩西的诗歌——《诗篇》第九十篇年代最早,是在摩西时代写的,是最早写成的诗歌。
其实《圣经》告诉我们,整个自然界充满了音乐,树木会向上帝唱歌。我们听不见大自然的音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聆听。天使美妙的歌声,大多数时候我们听不见天使的歌声。感谢主我们听不见,要不然我们就不唱了,天使的歌声那么美,我们听了就不会想再唱了。所以整个自然界充满了音乐,《诗篇》带出了这一点。大卫为以色列做了优美的诗歌,他过去的牧羊人背景帮助他了解音乐,他在乡间学会唱歌,用他手上仅有的乐器,日复一日坐在那里看羊,就这样学会了唱歌。他感觉到大自然和他一同歌唱,当他独处时,他可以感受到身边有一群诗班围绕。
《圣经》说所罗门写了1,005首诗歌,但是《圣经》里头却只记载了六首,那么另外那999首到哪儿去了? 这是真实生活中的有感之言。所以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每一首诗歌的灵感都是来自某个情况和经历,所以充满了感情。诗人的灵感通常来自某个情况所带来的感受,让他们有感而发。
大卫的心情在诗篇中完全表露无遗,丝毫没有隐瞒,他很坦白地表露他内心的景况,一般的男人不会这么做。
《诗篇》中表达了各种情感。《诗篇》第23篇当然就是大卫在他日常的牧羊工作中有感而发所写的。马得胜他有一只盲人专用的表,用点字标明数字,一摸就知道几点钟,他平常都把表放在背心口袋。有一天他在上发条,摸看看现在几点的时候,很自然地对上帝吐露心声,“我心未交主时,真是软弱愚痴,自己所愿,自己不行,万事漂流无定。主若未上链条,就难自由前进,求主将我当作奴隶,我才会得能力。”有没有听过这首圣诗?这是一个盲人写的诗歌,他上手表发条时得到的灵感。大多数的诗篇是这样写成的,因为日常生活的情况有感而发。
《诗篇》29篇显然是在一场暴风雨之后写的,当时大卫刚好在外面遇到了这场暴风雨。《诗篇》29篇每一节经文都讲到上帝的声音,上帝的声音,因为上帝讲话的时候就像雷声。耶稣受洗的时候,上帝说:你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在场的人听到都说在打雷。如果你想知道上帝的声音像什么,我猜应该很像打雷。
但是《诗篇》并不全是描述个人的经历,有一些诗篇是为全以色列人写的。
但是很多诗篇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写的,比如即位典礼,《诗篇》第2篇就是在所罗门登基的时候写的,你可以读出大卫望子成龙的心情,上帝对大卫的应许在此实现。
很多诗篇在鼓励我们活出敬虔的生命。《诗篇》119篇是要鼓励你读《圣经》,每一节经文都有圣经的同义词,比如像是耶和华的律法、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的律例、典章等等,《诗篇》92篇鼓励人要守安息日,不只是早上11点守安息日,而是全天都要守,“早晨传扬你的慈爱,每夜传扬你的信实。”在主日早晚敬拜的作法就是从这里来的,但是现在不这么做了,都是早上敬拜一个半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自由利用。不过我们现在已经不必守安息日的律法。那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对我们来说每天都是主日。
有些诗篇则是谈到一般的行为。
诗篇22-24篇是很重要的一组,它像是一个三明治,但是很多人喜欢舔掉中间的果酱,不吃外面的面包。但这三首诗篇要一起看,我把这三首称为十架、手杖和王冠,上帝是救主,然后是牧羊人,最后是至高无上的神。《诗篇》22篇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诗篇》23篇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要说的是你必须先来到十字架找到救主,然后才能够把祂当作你的牧羊人,了解吗?所以我们不应该随便唱《诗篇》23篇。很多人在非基督徒的丧礼和足球赛的时候唱这首诗篇,没经历过《诗篇》22篇的人自以为可以唱《诗篇》23篇。把上帝当作牧羊人的还必须记住《诗篇》24篇,“荣耀的王是谁呢?众城门哪,你们要开门,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如果要把耶稣看作我们的牧羊人,就得把祂看作我们的救主和将要来临的君王。如果你只看祂为牧羊人,漠视祂另外两个身份,就等于扭曲上帝的话。这三首诗篇完美地搭配在一起。
再来要讲96-99篇,这几首有共同的主题:上帝掌权、上帝作王。这是旧约圣经中最接近上帝国度的观念,这几首诗篇应该要放在一起看。
再来是113到118篇,希伯来原文称这几首为“赞美诗篇”,是在逾越节的时候一起唱的。
再来是上行诗,120到134篇被称为上行诗,意思是往上的诗篇。
《诗篇》121,“我要向山举目”。在耶路撒冷走路的时候,如果眼睛往上看会很危险,因为那样很快就会跌到,因为一路上凹凸不平,往上走的时候眼睛得一路看着地面。
最后一组是146到150篇,这些都是哈利路亚诗篇,哈利路是指赞美,亚是指雅威、就是上帝,哈利路亚就是赞美主,这几首都是赞美主的诗篇。
接下来“请”、“谢谢”、还有“对不起”这三类。
“请”的诗篇通常称作哀歌诗篇,这种诗篇是哀歌,是作者内心的呐喊,作者因为不幸的遭遇感到哀痛悲伤,于是在悲伤中发出呐喊。
这些哀歌诗篇的形式都一样,节奏非常缓慢,曲子很像哀歌,像是葬礼上的哀歌一样,音乐节奏十分沉重。
描述个人心情的诗篇大多是哀歌,但也有很多是感恩的诗歌,是在蒙拯救之后写的。
这些感恩诗篇也有很特别的形式,每一篇都有四个部分:第一是宣告,我要赞美主。第二是叙述为什么事赞美主。“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祂医治我一切疾病”。“救我的性命脱离毁灭”这是讲到为什么事赞美主。第三部分是见证上帝的拯救。做见证很好,有一首诗篇说:“愿被救赎的百姓都说……”,这是感恩诗中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起誓要赞美,继续赞美上帝的作为和祂的拯救。所以这几类诗篇都有都有固定的形式。
第三类是忏悔诗,这类的诗不多,比较少,《诗篇》51篇是最明显的忏悔诗。忏悔诗也有固定的形式,我们应该留意它的形式,因为当中有平衡。
看几类特别的诗篇,这些总共有四类。前面谈过有几组诗篇要一起看以及诗篇的分类,也谈到不同类的诗篇有不同的表达形式,现在再来看几类特别的诗篇。
第一种是君王诗篇。
这些君王诗篇是为以色列的君王写的,但我们基督徒将来会和基督一同作王,所以我们其实也可以唱这些诗歌。
但是大卫当然是理想君王的模范,他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人,虽然他曾经犯过大错,却仍然一个是合神心意的人,所以犹太人一直在寻找大卫的另外一个子孙,于是从君王诗篇带出了弥赛亚诗篇以及预言诗篇。
“弥赛亚”这个词是指受膏者,受膏者,以色列每个君王在登基的时候都要用油膏抹,这油象征圣灵。《诗篇》二篇,上帝说:我已经在锡安山立我的受膏者,我的君,祂嗤笑那些自以为能够挣脱祂权柄的人。
新约圣经引述了二十处《诗篇》的经文,都是关于大卫子孙的预言。
“上帝必称祂为儿子”;“上帝必将一切放在祂的脚下”;“上帝必不叫祂在阴间见朽坏”;“祂必被上帝离弃,遭到嗤笑,手脚被钉穿。衣服被拿去拈阄,但祂的骨头没有一根断裂”;“祂必因假见证被指控,必无故遭到恨恶,祂必被一个朋友出卖,祂必被迫喝下醋和胆。祂必为敌人代求,出卖祂的人必丧失职分”;“祂的敌人必做祂的脚凳,祂必做麦基洗德等次的祭司”;“祂必做房角石,奉主名而来”。
再来是第三类诗篇,叫做智慧诗篇,这是在比较平静的情况下写的,是在安静默想的时候写出来的,很像《箴言书》,有很多日常生活中实用的智慧。
《圣经》中的智慧有两方面,第一是在行事为人上,第二是在人生的矛盾上。智慧帮助我们思考这两方面的事。
首先来看行事为人,《诗篇》第一篇就是智慧诗篇,它说人生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不义之人的路,一条是智慧人的路。
再来是人生的矛盾。《诗篇》73篇是一篇典型的智慧诗篇,讲到人生的矛盾。
人的上半辈子脸蛋是天生的,人的下半辈子脸蛋却是自己给的。
最后一类诗篇最难解,就是咒诅诗篇。
“耶和华啊,恨恶你的我岂不恨恶他们吗?那些昂首围困我的人,愿他们嘴唇的奸恶陷害自己,愿火炭落在他们身上,愿他们被抛在深坑里,不能再起来”,“求你打破他们的骨头,敲碎他们的牙齿……”。
这种咒诅诗篇不像基督徒会讲的话,在这里看不到饶恕,甚至看不出说的人有任何悔意,基督徒可以唱这类诗篇吗?
第一,要记得当时的犹太人只有旧约圣经,他们没有新约圣经,也不了解新约,所以你不能够期待旧约时代的人总是存着基督的心。
但第二点是他们至少很诚实,这是祷告的时候很宝贵的一点,心里有什么话就把它说出来。
第三点是他们的敌人也是上帝的敌人,这一点很重要,他们不只是为了个人的仇恨才求上帝替他们报仇。
第四,要记得他们对死后的生命了解不多,他们不像我们这么了解审判日、天上和地狱,所以他们必须要求上帝在今生惩罚恶人。
第五点很重要,他们不愿意自己去报仇,都是交给上帝。
最后新约圣经和旧约圣经没有不同,新约圣经中也有类似的祷告,“义人必要伸张冤屈”,殉道者将要坐在审判的宝座上,正义本来就应该在世上伸张,让恶人得到报应。
《诗篇》对上帝的理解和看法是非常平衡的,对上帝的特质、作为还有身份有非常平衡的看法,对受造物和救赎都有平衡的看法,我们需要维持这种平衡的看法。诗人说上帝是牧羊人,是战士、审判官、父亲,祂在万王之上,《诗篇》对上帝有很完整而平衡的看法。
唱诗赞美本身就是信仰的一种宣告,当然《诗篇》本来就是要唱出来的,有曲子搭配,还有音乐指示。有些音乐的名词连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前面说过“诗篇”这个词,在希伯来文是弦声,和管弦乐器有关。
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那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