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撒母耳记上下
《撒母耳记上下》的第一个单元里,会先看整个故事的轮廓,看这些故事到底是怎么发展的,至于第二单元我们会看可以从这些故事学到什么?要从什么层面来读这些故事。以上就是这两个单元的重点。
《撒母耳记上下》和《列王纪上下》都是属于“前先知书”,
这150年是在一千年的末了,亚伯拉罕的年代大约是西元前两千年,大卫则是在西元前一千年作王。
《撒母耳记上》的前十二章讲的是最后一个士师的故事,撒母耳是《士师记》之后最后一个治理以色列的先知,所以他等于是最后一个士师,他也是最后一个带领以色列的先知。以色列经过了四段500年的时期,每段时期的领导人角色都不一样。公元前2000到1500年这500年期间,是由我们的族长带领,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第二个500年是由先知带领,从摩西一直到撒母耳;第三个500年是由君王带领,从扫罗一直到西底家;第四个500年则是由祭司带领,从约书亚到亚拿和该亚法。所以以色列有过各种领导人物,有族长、先知、君王和祭司。其实他们需要的领导人物必须是先知、是祭司、也是君王,是永恒的父,同时也是和平君王,这样的领导人物直到耶稣来了才出现,所以这是领导角色的转换期,要从先知变成君。
《撒母耳记上》主要在讲撒母耳和扫罗这两个人物,他们两个人各有四个重要的关系,第一是他的儿子约拿单,第二是先知撒母耳,第三则是进入王宫的年轻人大卫,第四是和非利士人的关系。
大卫的一生可以用四章来做总结,进、出、上、下,所谓进和出是发生在扫罗作王期间,上和下则是发生在他自己作王期间。
我们先来看撒母耳。
这里简单地描述了以色列和邻国的关系,他们每次悖逆上帝,都会有敌人来打败他们,但是每次他们悔改、与上帝和好,就能够打败敌人,把土地抢回来,重获自由,这种情况一再一再地发生。
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
扫罗这个人不能忍受身边的人表现过于杰出,就是他最大的缺点。我们会看到大卫王不一样,他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欣赏身边有才华的人,
扫罗出身的便雅悯是邪恶的,是不值得信赖的,住在伯利恒的好人才是以色列的盼望。
《撒母耳记下》,在前面九章中看到大卫得胜、步步高升,刚开始是犹大支派在南方的希伯仑拥立他作王,接下来大卫统一全国,大卫一生的模式。进王宫,出王宫,走到高峰,再往下沉沦,很悲哀的一个故事,整个以色列从此一蹶不振。南北之间的紧张情势在所罗门作王的时候没有爆发,但是所罗门一死,爆发的内战就把这个国家一分为二,大卫开始走下坡以后,紧张的情势就渐渐浮现。
大卫最大的错误是骄傲地数点他所统治的子民,那是撒旦的试探。但是大卫数点人数是出于骄傲,不是为了准备作战或其他原因。只是想知道自己有多厉害。这个举动后来为以色列带来了瘟疫的灾祸,结果大卫呼求上帝怜悯,瘟疫才止住了。
上帝不准大卫建殿,因为他手上流过人血,圣殿必须由和平的人建造,因为耶路撒冷的意思是平安之城。
大卫这样的故事可以从六个层面来读:
第一,把它当作奇闻轶事来读,是因为有趣所以才去读,尤其是小孩子可以读的故事。
第二,有些人是从灵修的层面读圣经故事,希望在当中找到一些信息可以适用在自己身上。
第三种读《圣经》的方法,传道人常用这种方法来研读《撒母耳记》这样的书卷,就是研读圣经人物。大卫对上帝有一颗真心,并且敬爱,尊重别人;扫罗对上帝没有心,也不喜欢他身边的人表现杰出,真是截然不同的对比。虽然两个人都是刚刚开始做得好,最后做得不好。
第四个方法是研读以色列历史,看它如何从一个家族变成民族,再变成国家,最后变成王国,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还有一种研读圣经的方法是学者采用的方法,这是最糟糕的方法,一般称之为批判法,是起源于德国的。察看经文的正确性这种做法值得支持,但是只要《圣经》不符合现代科学就断然加于否定,这是很大的错误。这是批判研经法,学者花很多时间做这种研究。 德国有很多圣经学者甚至于不上教会,纯粹把《圣经》当作学术上和理性上的研究题材,有越来越多人用这种方法来看待《圣经》,把《圣经》剪得支离破碎,并且任意加以删减。
读圣经故事最正确的方法叫做神学法。神学的意思是你对上帝的看法,人人都是神学家,因为人人对上帝有自己的看法,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很需要从中去认识上帝,上帝才是这些故事的主角。
读圣经的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认识上帝。
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三个人各作王40年,大卫达到高峰以后却犯罪走下坡,但一切都在上帝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