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路战略

带路战略

一、中国是为进入欧洲市场而实施“带路战略”吗?

从中国某城市出,自新疆出境到达欧洲某城市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目前被称X新欧”。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略”以来,多地方政府都以开通“X新欧”参与“略”的重要行,由于去程与回程列不成比例,大约为3:1,且去程特别是回程的空率很高,和海运相比没有明经济性,所以不需要地方政府补贴支持,社会舆论也多有批

略”是略,如果未来欧洲市具有广前景,目前中欧运班列间进出口间严重的“出大于象就会逐步消失,地方对货运班列的补贴也会逐步的关税所取代。但是我看有三个重要的原因,会使欧洲市期前景,不是大而是萎,不是开放而是走向某种程度的封

第一,川普上台后美国经济正在走上逐步封的道路,原因是达国家的虚拟经济走到了,不得不回。欧洲与日本比美国经济化的程度要差,在看虽然没有跟上美国的回步伐,但欧央已宣布将在明年QE,也要向回走了。

第二,以出口占GDP的比重衡量,虽然欧洲的经济开放度要高于美日,但欧盟的内率要著高出美日,比如美国北美的易比重只占40%,日本对亚洲的易占50%,但欧元区主要国家的彼此易比重都在60~85%之。比如美国对东亚易能占到40%,但欧洲只占15%。所以深度开发对欧出口空的意,本来就不大。

欧元一的目的,本来是了通场规模的充更加源配置,以形成更高的经济率,但在欧元一后的17年中,却形成了北欧生,南欧消,北欧出口,南欧口,以及北欧蓄,南欧借的格局。经济率并没有比欧元一前著高出,不如此,在08欧危机后现显著停滞。因此,由于促使欧洲走向货币统一的经济长动力并没有形成,就动摇了欧元的基,因为这种格局的极限,就是南欧的消费规模逼近北欧的蓄能力。

的根据是,就在去两年中,从欧元区跨境算系TARGET2的债务净差,与德国年均新增净储蓄的模比,已相等乃至超了。Target2反映的是欧元区各国中权与债务的累积额,目前主要是北欧国家有的权不断增加,和南欧国家累债务不断增加,需要明的是,其中80%以上的权是属于德国的。

08欧危机开始target2差基本是零,其后就不断增加,2014年是4500亿欧元,到去年末已升到8200亿欧元,两年猛增了3700亿欧元。这说明在去两年,南欧国家以借方式得融,从北欧国家的口大增,而北欧国家把剩余品以出口形式提供南欧国家,权。

如果北欧国家有能力持向南欧国家提供剩余品,target2继续扩大当然没问题,但是新千年以来尽管在欧元一后德国得了巨大出口空间导差猛增,目前是最大的差国家,但15年中平均每年增加的差也只有710亿欧元,其中2010年后的5年中平均年增只有700亿欧元。所以北欧国家的净储蓄增,是跟不上南欧国家负债进口的需求的。

当然德国的8千亿债权中,有4成是由外资买走的,其实还不是靠吃东亚净储蓄?走到目前一步,北欧的净储蓄已基本吃的差不多了,因此持欧元区一的内部潜力就快走到了尽在欧元区正在作希腊第三期债务安排,要求它继续压缩社保和居民消,后面就是法、意、西等,都得靠压缩需求减少口而平衡宏供求,所以欧洲未来中国的口肯定是压缩的。

如果不了解欧洲经济与欧元的前景,大搞X新欧有意么?

二、中国是为输能而施“略”

另一方面,中国的净储蓄供能力也不是无限的,就涉及到应该看中国的问题

略”是略,至少要管20年,从期看,中国的能是不可能剩的,因中国还远没有完成工化与城市化任。比如直到去年,中国的城市籍人口才刚过5亿,人口的主体民身份,而城差距仍高达3倍。

中国钢铁能,但去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只有580公斤,世界完成工化的国家人均1吨,日本2吨。中国电过剩,但去年中国人均力装机刚过千瓦,世界工化国家人均1500瓦,美国2500瓦。中国汽车产剩,中国目前百人10,美国80,日德65

所以,剩是暂时的,一旦中国入大模城市化程,中国的能就会重不足。比如,如果按照达国家的平均算,由于中国人口大,年10亿也很正常,年1亿台汽也不会剩,如果今天的13?8亿人口中有80%是城市人口,中国的生产规模就需要比目前增加2?5倍,需要中国以9%的年均增速再增15年才能实现。因此,不能以目前的供求态势来制定略。

当然在中期内利用国内的富裕能,向“略”的沿线国家多出一些钢铁、水泥等基础设施建所必品,也是好机会,既有利于减国内力,也有利于略的起步和施,所以中期内不否定其极意

三、施“略”是了接替美国引新全球化和接替美元的地位

自美国的07全球金融危机,害了美国的元气,川普上台以来,美国不提出要退出TPP、 NAFTA等经济组织,也要退出全球气候条,甚至认为约对美国也没有意种从经济到政治上全面退出世界领导地位的势头很多中国人认为是出了中国提前接替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机会,国上也有希望中国接替美国继续新全球化的呼声。然而,真的到了中国出候了?而“略”就是接替美式全球化的制度框架?我认为如果真么看就了。

首先,“略”的施方向是明的“西向”化的,即路与海路的交通方向都是向西朝西、欧洲和非洲延伸的。“略”沿线国家虽然包括了世界60%的人口,但却只涵盖了30%的经济规模。但是在中国的面即太平洋地区,却集中了世界40%的人口、50%的易和60%的经济。二前世界的经济中心在大西洋地区,但是随着二次后日本、洲四小和中国经济的相崛起,世界的经济中心就不断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移。因此,若略”是新全球化的新框架,由于没有包含世界经济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全球化”的含

此外,从史上美国从世界政治边缘走向中心的程看,虽然它1890年工就超英国,在一GDP就超英国,却是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才正式接替了英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期间经历了半个多世时间,而且是在两次欧战严重消弱了英国的力后才得以接替英国地位的。

中国在2010年工业规模超美,但是GDP超美尚需日,中国走向世界权力中心是21世不可逆的大趋势,但是认为就在未来不时间然就是判了。美国在成世界霸主之前,早就是南北美洲的霸主,而中国直到目前“中日区”都没有搞定。中国要想走向世界,必先走向洲,然后才是世界,不能没走就想跑。

其次,由于“略”有明确的地去向,是通过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各种经济政治关系来达到中国的略目的,因此如果以“略”取代美式新全球化不可能,接替美元的略地位就同不可能。是因从全球货币使用构看,美元占比超40%,欧元占比超30%,再加英与日元,达国家的货币就占到了全球的八成以上。

种以美元主的全球货币支付构也具有明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美元的使用,包括易、投储备,主要集中于太平洋地区,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太平洋“美元湖”,但是在“略”朝向的欧洲、中和非洲地区,却是欧元的天地。是因欧洲的经济具有很强的封性,在前面已提到,同也因和北非与欧洲的经济联著强于美国,例如在埃及的易中,与欧洲的出口模是与美国的6倍。虽是“石油美元”,但是在欧元生后,中有些国家如伊朗,就开始展用欧元算石油出口。所以,地中海是“欧元湖”,在“略”的沿线国家,是越向西,欧元的力就越强。因此想以“略”奠定人民取代美元的基,就有些文不对题了。

当然,在冷战结束世界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货币仅为实经济,也越来越多地拟经济,乃至拟经济替代了为实经济,成货币使用的主体。比如在上世七、八十年代,以货币交易的最大一商品是石油,年均高达万亿美元,由此使美元脱离黄金后仍能货币霸权。而在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世界最大的一商品竟成为货币本身,其货币交易的内容,主要是利率衍生品与率衍生品。

2010年前后,世界年均货币交易就超2000万亿美元,是全球年GDP的二、三十倍,近几年日交易曾达到10万亿美元的高峰,是世界年出口的一半多。而最大的国际货币交易市就在敦,最大的交易种是美元,占比超2/3。但是化是美欧经济朝向经济化演果,那么中国推行人民化的目的,是了学美欧搞虚拟经济吗

当然不是,中国虽然人民在世界支付货币中的占比目前只有不足2%,排名也很靠后,但是中国却是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而且因化,特别是城市化的目标还没有完成,有很经济道路要走,因此人民化的程,应该是随中国经济发展而自然推开的程,比如,中国首先追求人民的周化,以及与一一路沿线国家的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当中国的经济易与海外投能够坐世界第一位置的候,世界货币的位置就会自然落入中国人掌中,不用去争。

四、“略”的目——为资源而向西

于一个具有明确地指向的略来予其多的全球略目内容,然是不太合适的,全球应该用其他全球性的设计来解决。那么,如果排除了取欧洲市能、接替美国新全球化的领导地位,以及助推人民些目后,中国的力量要跨出国界向西延伸的目的是什么呢?

源。

自上世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的粮食、石油和初级产品就相继转净进口,初级产口增速,不仅显著高出口平均增速,也高出出口平均增速,而按照20年的初级产口增速,再20年中国的易肯定会因初级产口速度高出逆差,是因,以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为背景,中国能源和主要矿产的天然禀不足而形成的必然局。

,从物量上看,主要源的口比价要快。我特别列出了近两年的口情况,近两年虽然国内的经济不断下行,但初级产口增速是特别快,明了一个情况:应该是国内的出速度在下降,比如,中国铝矿资占世界的3%,但铝矿量却占到世界的21%,由于出大增消耗了大量源,国内量掉下了不得不依靠口是早晚的事情。再比如,6年中国的原油量不没有增,反而减1%,都是因为资量被耗尽,才引起出增率下降,乃至转为负

由于国内期落后于源需求增,甚至是需求增出下降,主要源的口依率就必然会越来越高,并且必然使世界出越来越被中国所吸是看石油,新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出年增速一直定在1%,但上表明中国的口一直在年均10%,由此使中国占世界石油市额显著上升,2000年是2%,2015年是14%,其它主要矿产铁矿和各种有色金属等,入新世以来中国占国的份,都逐步上升50%以上,甚至上升到80~90%。

前面已经说过,如果中国展开大模城市化,到2030年将会8亿新增城市人口,中国的工业产模必达到目前的2?5倍才成,虽然会保未来15年中国仍能有9%的年均经济增速,但世界源的需求也必然会增加3倍甚至更多。

看到,在冷后的新全球化程中,主要工国从口制成品,中国出了口空07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对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弱,也有利于中国增加口。但是随着主要工经济,以及世界经济走出低谷,世界源市的供求格局必然会相应转变,世界各国围绕资生的矛盾必然会随之增多,就是中国必保障海外源供定,和加快源走廊建的迫切性所在。

有人,世界不是正在兴起以互+和人工智能代表的新技革命?新技革命是否会减低各国的源冲突?

什么是互+,就是信息流加快带动物流加快和生效率提升,其果是大了生与消费规模,加快了世界源消耗。比如共享单车是用什么造的?传统材、橡胶和塑料。在未来5到8年内纯电动车会替代传统的汽,但是离不了,而是二次能源,世界火6成是煤的,4成是石油和天然气的。

于人工智能而言,比如机器人用,更是会以生效率的提升来大生产规模。因此,除非有新能源和材料革命的出,就不会减少各国的源冲突。但是在看来,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个前景。

展望未来20年,中国的能源、矿产农产品的取方向,主要是依靠中与非洲,就很好地解了“略”的空指向什么是“向西”的问题。与3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所提出的“陆桥战略”不同的是,“略”虽然也向西,但目早已不是欧洲的市,而是中的石油与非洲的矿产地。

此外,“带路战略”的核心既然是保障获取资源,那么以最短的距离和最低的成本进入资源获取地就必须是主要的战略手段。目前看,陆路通向中东与非洲的捷径是阿富汗、伊朗和沙特,或者是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然后经埃及进入非洲。海路应出缅甸入印度洋,再进入海湾和非洲。所以上述国家才是带路战略中重要的战略节点,是必须搞定的国家。由此而言,“带路战略”所经的沿线国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尽量要少而精,以减少政治麻烦与经济负担。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