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经《撒迦利亚书》珍藏版

查经《撒迦利亚书》…

导论 

撒迦利亚在巴比伦出生,随被掳的犹太人一同回到耶路撒冷,以先知和祭司的双重身份,特别是和他们的领袖所罗巴伯和约书亚,重建圣殿。他直接传达所见异象,与神和神的使者对话,来宣告神的旨意。他回答百姓的询问,强调诚心遵守诫命胜过徒具形式的禁食;要人明白神只祝福那些爱护贫苦孤寡、按公平审理判断的人。书中预言将有一位谦和的王骑着驴驹受耶城居民欢呼,以及用三十块钱作为大牧人的工价等,均为新约作者所引用,因为都准确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

  • 本书作者及写作时期

  • 撒迦利亚是与哈该同时代的先知,主前520年开始先知侍奉。与哈该一道负起向回归故土的犹太人传讲,促齐心合意恢复圣殿的重建工作。

    撒迦利亚的原文有“耶和华所记念”的意思,撒迦利亚随所罗巴伯所率领的第一批犹太余民返犹大。

  • 二、本书背景及内容

  • 撒迦利亚与哈该同时代,二人的信息都在唤起犹太人恢复建殿(1:2-6)。但撒迦利亚特别注重灵性生活和弥赛亚及其国度。他十分关心大卫家,深信弥赛亚必出自大卫一脉,是大卫的“后裔”。他因此把盼望寄在犹大省省长所罗巴伯身上,认为这位领犹太人回归的领袖是神应许的应验。他看见两个异象,一是祭司约书亚的加冕,预表弥赛亚(大卫的“后裔”),一为禁食的答复,提醒百姓勿重蹈覆辙。

  • 自9章开始,先知的目光移到未来,宣布圣殿重建后会有的事。

  • 三、本书的体裁与统一性

  • 本书为小先知书中最长的一本,因主要以先知所见异象为传达神启示的途径,象征性描写和表记特多,也是最难明白的一本书,。

    特别是后半部有关弥赛亚的预言,例如大卫家的复起(12章)、谦和之君的来临(9:9-10),以及被人厌弃(11:4-17)、身体被扎(12:10),和与列国战争(10:3-11:3)等,都要等到主基督降生后,才露端倪。可见本书在初期教会信徒心中的地位。

  • 第一章  《撒迦利亚书》                     

1:1 “八月”合阳历十至十一月间,神首次召撒迦利亚传达祂的话语,劝勿效以民列祖离背神招罚,速速回头,遵神命令,重建圣殿。

1:2 以民列祖悖逆,招来被掳巴比伦刑罚,宗教和政治中心耶路撒冷被毁成荒场(主前587年)。

1:4 “从前的先知”:例如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都曾劝勉百姓回头(赛45:22;耶18:11;结33:11)。

1:5-6 以民的列祖和警告过他们的先知都已过去。“他们”指被掳以前的以民和被掳期间的后裔。“他已照样行了”:神说的话应验,他们受到刑罚。先知要听众回顾往事,切勿重蹈覆辙。

1:7-17 先知夜间所见八个异象中(1:7-6:8)的第一个,都是在一夜之中见到,异象和梦不同,是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中所见(看4:1)。神的子民受压迫,陷在痛苦中,欺压他们的国民却得享安逸。先知在异象中看见犹大有神的使者看守,知道神非常关心祂的子民,一定会重施怜悯,恢复圣殿,复兴犹大城邑。

1:7 “大利乌第二年十一月”:阳历主前519年一、二月间。“细罢特月”:巴比伦历法中的月份名,犹太人在巴比伦居住近七十年,已采用其名称。

1:8 “一人骑着红马”:他就是11节的“耶和华的使者”,与和先知说话解释异象的天使不同。站在番石榴树中间骑着红马的是神的代表(看创16:7,9;出3:2)。“番石榴树”:一种生长于巴勒斯坦山谷中的长青树,高约十公尺。“红马、黄马和白马”:可能是传信息的使者。

1:11 “全地都安息平静”:此时的波斯帝国政局已趋稳定,一片升平气象(15节),但犹大地仍在外人统治下呻吟。

1:12 “七十年”:看《耶利米书》25:11-12;29:10。并参《代下》36:21。犹大亡国,以民被掳,此时百姓已回归故土。

1:15 神对以色列民的刑罚,是惩治性的,只属暂时,等他们觉悟后,便予以安慰(赛54:7-8)。但为神使用惩罚以色列民的那些国,却矫枉过正,暴虐横施,过分加害。“安逸”:强大自恃,自以为安稳永不动摇。

1:16-17 拉“准绳”为施工前必须有的测量步骤,象征耶城的复兴。民众听到先知的信息,激发起热心,恢复重建圣殿工程。“我的城邑”指犹大地的城邑。“拣选耶路撒冷”:看2:12;3:2。这里预言的几件事大半在基督降生前应验。新殿于四年后完工(主前516年);未几,耶城的城垣获准重建,犹太人可以返城居住(尼6:15-16;11:1-2);在马加比主政时,犹大有短暂独立。

1:18-21 第二个异象让先知看见过去毁坏以色列的邦国,现在也要为别国所击打。1:18 “角”是牛羊用以自卫的武器,代表能力。在圣经中常用“角”来代表外邦君王(但7:24;启17:12)。这里的“四角”代表那曾叫以色列、犹大和耶路撒冷分散的四个国家:亚述、埃及、巴比伦及玛代波斯(19节)。也可以是散处四方的敌对力量或者一个国家的象征。

1:19 “犹大、以色列”:指南国和北国。

1:20-21 “四个匠人”:代表击打以民的敌人的那些力量,例如埃及、巴比伦、波斯和希腊。但也有人解释指《以西结书》14:21的四种审判:刀剑、饥荒、恶兽、瘟疫。本段的意思是说犹大一切敌人终必遭击败。这章神爱憎分明,对祂的子民是管教,使他们悔改,而对仇敌却是“击打”。棍棒之下出孝子就是这个道理,家父不管教孩子就是害了孩子,神所爱的必然管教。以色列人悲惨结局让他们知道了悖逆的代价。
        
《撒迦利亚书》第二章

2:1-13 第三个异象说明神的子民和圣殿并耶城都会得到完全的复兴,耶城要不断伸展,毫无止境。

2:1 “准绳”:是建造房屋前所做的测量,意味着神的标准。表示耶路撒冷要重建。

2:4 “那少年人”:先知撒迦利亚。他说预言时年纪很轻。“无城墙的乡村”:耶城将要兴旺,人口增多,好象没有城墙一样,四面扩散;又将成为列国的中心,向外开放,任何人可以自由进出(结38:11;赛2:2)。

2:5 “火城”:神将亲自保护耶城,作它火焰的城墙,并要居住其中(“作其中的荣耀”)。

2:6 “天的四方”:世界各地。原文有“犹如天的四风”之意。亚述人曾把以色列民分散于帝国各地(参王下17:6)。“北方之地”:犹太人被掳往的巴比伦(7节;比较耶6:22;10:22)。

2:7 “锡安民”:被掳往巴比伦的耶路撒冷居民及其后裔。

2:8 “在显出荣耀之后”亦作“为要彰显荣耀”。“瞳人”是眼睛里头最易受损伤的部分,但也是最受到保护的地方。若遇外物,眼睑和睫毛会迅速作出反应加以保护。圣经用瞳孔比喻神的百姓,神极其爱护(看申32:10)。
全节是说,神要惩罚那些曾掠夺过祂所珍爱的以民的外邦,以彰显祂的荣耀和公义。

2:10-11 “住在你中间”:看《启示录》21:3。这以后的几节为弥赛亚时代的描写。“那时”指耶和华的日子。

2:12 这是圣经中唯一称巴勒斯坦为“圣地”的地方。此地将因和平的君住在其中而成为圣地。我们到以色列“圣地’考察“圣地”竟然是神在两千五百多年就命名了!

2:13 “兴起”:神要行动,审判列国(参诗44:23;赛51:9)。有些人抱怨,恶人没有恶报,实际上,圣经里多处阐明神对恶者的审判和刑罚大大超过对神子民的管教,只不过“不是不报,而是时间未到”。更重要的是,恶者往往也是神用来管教子民的工具和善恶的对比。罪与恶有关系,但恩典能解决罪与恶!

《撒迦利亚书》第三章

3:1-10 第四个异象,让先知看见以色列得到洁净,其罪获赦。

3:1 “约书亚”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称为耶书亚,是百姓被掳归回后的大祭司,他代表犯罪的全以色列民站在神面前,象在法庭受审一样,被撒但控诉。但神恢复了他的地位,使他能侍奉神。“站在…右边”:表示控方(诗109:6)。

3:2 “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这是一句成语(比较摩4:11),表示大祭司约书亚和以色列民是从巴比伦被掳的火中抽出,历尽灾劫,获神拯救。

3:3-4 “污秽的衣服”:指大祭司穿着的袍子,但袍子给“污秽”了。(祭司不洁便不能侍奉)污秽可能是在(3:2)巴比伦的火炉中(2节)沾染来的。“脱去”:罪得除去。今天是牧师如果不悔改,脱去污秽的行为,就不能站在讲道的台上,因为没有神与他同在。

3:5 约书亚戴上华冕,穿上洁净衣服,大祭司身份完全恢复。以色列人在神面前又有了一位神所设立的祭司。

3:7 “我的家”、“我的院宇”:指圣殿。“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即可以位列于在天上侍奉的天使当中(3:4),得着极尊贵的身份,直达神面前。

3:8 “同伴”:指其他祭司。“作预兆的”:这些祭司是神所要设立的“苗裔”的预兆,预表将来的弥赛亚要作替民赎罪的大祭司。“大卫的苗裔”:源出大卫将要来临的弥赛亚(基督)。“苗裔”为其称号。

3:9-10 “一块石头”:建筑用的石头,这里大概是说要把这石头当作圣殿的基石,因此可指弥赛亚。基督赎罪的工作要一次(“一日”)完成。“七眼”可说“七面”,表示无所不知,在石头上“雕刻”是留下纪念。“坐在葡萄树…下”:神的子民到“那日”会乐享和平与安定。

《撒迦利亚书》第四章

4:1-12 第五个异象。神鼓励百姓重建圣殿,因为神的灵必会助佑他们。“灯台”代表神向全世界的见证,在撒迦利亚时代,这见证的责任交给了以色列民,今天则是教会的工作(比较启1:12-13,20;2:1,5等)。“两棵橄榄树”代表通过君王和祭司的管治。“油”象征圣灵,从“两棵橄榄树”输到灯台上,故供应无穷无尽。“两根橄榄枝”代表当时两位领袖约书亚和所罗巴伯。他们只是将来作大祭司又兼君王的基督的预表。基督才是这预象的最后灵验。

4:1 “叫醒我”:异象非梦,是在人极清醒的状态中见到的景象。

4:2 在七盏灯的每盏灯上又有七枝管子,总共有可点着的灯头49个。“七”在圣经中为完全之数,说明这个灯台点亮时非常的光亮,有神完全的看顾。

4:6 神要所罗巴伯明白,建殿事工的圆满完成,不靠人力,须依赖圣灵。我们今天要成就神托付我们的事,一定要单单仰望神,顺服圣灵的带领。

4:7 “大山”象征建殿受到的阻拦。“安在殿顶上”的石头,是一块最重要的石头,此石一安放,工程便完成。

4:10 “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百姓拿所罗巴伯重建的小殿和昔日壮观宏伟的大殿比较,不免轻视新殿。但神说不可以藐视它。比较《以斯拉记》3:12-13。《哈该书》2:3。

“这七眼”原文没有“眼”字,很可能指灯台上的“七盏灯”(4:2),表示神看顾整个以色列,前途完全在祂手中。“线铊”:建筑用的准线,校准石头安放的位置。

4:14 “两个受膏者”:指祭司约书亚和省长所罗巴伯。神的仆人经过膏抹才能有能力,有权柄。有荣耀。

《撒迦利亚书》第五章

5:1-4 第六个异象,斥责立法的人犯法,神要把犯罪的人从犹太人中除灭。“书卷”写的是神的话语。神要审判罪恶。这里讲到两件罪(5:3)。“偷窃”和“起假誓”:一是侵犯人的权利,一是漠视神的尊严。正是十诫所严禁。
书卷会“飞行”:表示这些书卷是公开的。古时书卷是用皮子或草纸造的,用轴卷起,但此书卷好象一张摊开的大纸四处飞翔供人察阅(5:2-3)。

5:3 “卷上这面的话…卷上那面的话”:书卷并非卷起,内外两面的字都可以看到。“咒诅”:神对罪恶施行审判。

5:5-11 第七个异象。不但犯罪的个人,整个犯罪的体制必须除去。
“量器”的原文作“伊法”,是希伯来量固体物质的最大单位,约为22公斤,在此处说明地上罪恶极大,故神须予阻止,使义人仍可住在地上,量器上的一片“圆铅”乃口上的铅盖,代表神阻遏罪恶。罪恶的体制也必须从圣地消除,量器“飞”到示拿地代表送回罪恶源出之地,就是拜偶像和亵渎神的大本营巴比伦。比较《启示录》18章。“示拿”是人类最早背叛神的地方(创11:2-10)。此处指巴比伦。

5:7-8 这异象用妇人代表“邪恶”(罪恶)或因希伯来文“罪恶”一字的阴性。妇人亟欲逃脱不受审判,但天使使她就范,“扔在量器中”(5:8)。

5:9 “两个妇人”和“风”都是神所拣选的,只有神可除去罪。“如同鹳鸟的翅膀”:很大的翅膀。

5:10 “量器”(代表罪恶)被人抬走,表示神将罪恶除掉和3章约书亚“污秽的衣服”得以脱掉(3:4)的意思一样。

《撒迦利亚书》第六章

6:1-8 第八个也是最后的异象,和第一个有相同之处,但马的颜色和次序不同,神掌握历史,会按计划收拾列国。

“车”指战车,套四种颜色的马的战车是从神而来的“四个灵”,代表分散或消灭四围邦国的天使(6:5;来1:14),表示神对历史演变的介入,在圣经中,战车和战马多象征神的审判。

6:1 “铜”和铁都是坚固之物(耶1:18)。“铜山”代表神在天上的居所,是不能攻破的。“两山中间”的出口代表天上神居所的大门。

6:5 “天的四风”亦作“天的四灵”,为供神差遣的天使(诗104:4)。神的力量遍全球,即使世人不认识祂,也改变不了神的决定。

6:8 “呼叫”:宣告重要的信息。“北方”指巴比伦。“往北方去的”表示神即使在敌对祂的北方,也得着胜利,完成了祂的旨意。“安慰我的心”可译为“使我(神)的灵平息”,意即神的灵也因工已作成,可以安息。

6:9-15 前面提到的第四和第五个异象都和大祭司及省长(民政首长)有关。撒迦利亚现在用金冠来象征大卫苗裔的兴起,连接到弥赛亚作祭司和王的信息上。

6:10 这里提到的四个人,是新近从巴比伦返回故土的犹太人,四人中以西番雅的儿子约西亚(又名贤)最为显著(14节)。这四人都带着礼物献给耶路撒冷的建殿工程。撒迦利亚从他们那里取了金、银来做大祭司戴的冠冕。他们献礼所造的冠冕后来置于殿中作纪念(6:14)。

6:13 做大祭司的是约书亚;坐执政宝座的所罗巴伯,两位领袖分别承担两种职任,和谐合作。弥赛亚来后,身兼祭司和君王,和平广被,神人和好。“他要建造耶和华的殿”:包括外邦人在内的属灵的圣殿(15节)。

《撒迦利亚书》第七章

7:1 “大利乌王第四年九月”:阳历主前518年十一月。距夜间八异象不到二年。犹太人在巴比伦时每逢五月和七月,为国破家亡禁食,现在回归故土,故有应否再继续禁食的询问。

7:2 “伯特利”:在被掳前为北国以色列拜金牛犊的两个中心之一(王上12:28-29)。犹太人回归时,此城也有不少百姓回到故乡(拉2:28;尼7:32)。伯特利城大概派人到耶路撒冷敬拜。这几个人是代表。

7:3 犹大人被掳之后,每年“五月”都举行禁食大会纪念耶京的毁灭(耶52:12-13)。如今遗留的问题是,圣殿已开始重建,百姓还需要不需要举行这个五月的大会?“历年”指已过去的七十年。

7:5 “七月”的禁食大会是为了记念被掳后的犹大省长被杀。神认为百姓举行的禁食聚会,非神制定,徒有仪式,旨在吃喝,并非真正悔过,故不为神悦纳。法利赛人行为表面非常具有宗教的假虔诚,而神是查看人心。
“七十年”:七十年为一完整之数,若从耶城于主前587年被毁算起,此时已过了68年。

7:7 “南地”是别是巴以南的地方。“高原”指以色列地中部地中海旁平原和犹大山区山脚一带的地方。

7:8-13 本段列举以民是否为守约之民的四种考验:按公平审判、以慈爱待同胞、不欺压贫苦无依者、不谋害人。这都见于律法和先知的教训中,可是以民(“他们”)被掳前并未遵守。“金钢石”:硬度最高的宝石。

7:13 以民不遵守与神立的约,受到应得的刑罚(看申28:36-37,64-68)。

7:14 百姓被打散,流亡各国,耶城和犹大地本为应许美地,也一片荒凉。

《撒迦利亚书》第八章

8:1 本章一共记有神的十个应许(2,3,4,6,7,9,14,18,20,23节),都是关于耶路撒冷和百姓的,每一应许都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开始,答应耶城一定复兴(1-8节),百姓应努力完成建殿工程(9-13节),并应积极行善(14-17节),神会除去他们的忧伤(18-19节),万国要寻求主恩(20-23节)。
有的圣经学者认为1-8节关于耶城复兴的预言已部分在主前二世纪马加比时代应验,最后全部应验当在基督再来时。

8:6 本节及11、12各节中“余剩的民”是指从巴比伦回到巴勒斯坦地的犹太余民。

8:7 “东方”、“西方”:指世界各地。

8:9 圣殿兴工之时,哈该和撒迦利亚两位先知都在耶路撒冷(拉5:1-2),鼓励百姓。

8:10 “那日以先”即新殿根基未立以前。“敌人”:例如撒玛利亚人等(看拉4:1-5)。

8:19 “四月”的禁食是哀念主前587年尼布甲尼撒王攻陷耶路撒冷(王下25:3-4)。“五月”是纪念圣殿遭毁坏(王下25:8)。“七月”乃纪念巴比伦所立的犹大省长基大利死难(王下25:25)。“十月”的禁食是哀念主前588年巴比伦人兵临城下,围困耶京。

8:23 “十个人”:“十”为完整的数目,指很多人。“犹大人”指回归后原犹大国的人,首见于《耶利米书》32:12。敬畏神的人和平快乐,可以吸引许多人归向神。

《撒迦利亚书》第九章

9:1 9-14章包含两个预言,讲以色列民所盼望的将来弥赛亚国度的来到。9-11章是第一次,12-14章是第二次。

9章预言外国要服在神的权力下。弥赛亚(基督)会降临(9:9)。“哈得拉”在亚兰国(今叙利亚)北境。“大马色”(今大马士革)是亚兰国首都。下半句“世人”一词原文为“亚当”(即人)。“亚当”和“亚兰”写法很相近,容易混淆,因此有译本作“亚兰”。

9:6 “私生子”可译“杂种民族”。亚述和巴比伦国都先后多次攻打和掳掠过非利士,以色列民被掳归回本土之日,非利士地已失去它政治上的独立,居民混杂。“亚实突”即新约时的“亚锁都”(徒8:40)。

9:7 “可憎之物”即神不悦纳为祭的生物,和“带血之肉”,都是以色列民不可以吃的。本节意思是,神使非利士人归化犹大,成为他们一分子。
“耶布斯人”的比喻,是以大卫攻打耶路撒冷的历史为背景。大卫并没有在攻城后把耶布斯人完全铲除,但吸收他们成为犹大国中的一部分。神对“以革伦人”(非利士人)也会如此。

9:8 “我家”指神的殿。广义指圣城。这预言应验在希腊亚历山大大帝身上。伊索士战役之后,他降服了9:1-6所记诸城,遣兵返国,没有伤害耶路撒冷。

9:9 新约引用本节的预言于主基督身上,因祂骑着驴驹子进耶路撒冷(太21:4-5)。这位众民所等候仰望的君王和亚历山大大帝大不相同,祂“谦和”、“公义”、“施行拯救”。

9:10 “以法莲”代表北方以色列的支派。“耶路撒冷”是犹大国首都,代表南方犹大。本节预言弥赛亚降临后所成就的伟大光景,以色列与外邦交好,止息干戈,国境更是大大扩张。“从这海管到那海”:指红海到地中海之意(诗72:8)。

9:11-12 这是给那些仍然居留在巴比伦的犹大人的应许,他们一样可以得到复兴。

9:11 “从无水的坑中释放”:指从死亡里救出来,因为在无水坑中人会渴死。

9:13-17 预言犹大要打败希腊。“锡安哪,我要激发你的众子”:主前二世纪马加比时代,犹太人揭竿起义,脱离了希腊的统治。“攻击希腊的众子”:希腊此时已分裂为四,统治巴勒斯坦的为叙利亚的塞硫古诸王。其中安提阿哥伊比法王对犹太人极其残暴,要消灭其民,主前168年曾在圣殿祭坛上献猪,设立祭坛敬拜宙斯,又禁止行割礼,不准在圣殿中敬拜,且焚毁旧约圣经。马加比率众英勇起而反抗,击败敌人,取得独立约一百年。

9:15 “弹石”:指古时在战场上投击敌人的石弹。本节是说:在神的保护下,以色列全胜仇敌。

《撒迦利亚书》第十章

10:1 巴勒斯坦地每年的“春雨”在阳历三、四月间来到。是大麦、小麦收成之前的雨季。在先知书中,雨水可有字面上和属灵上两种含义。按字面意思,甘霖沛降,大地丰收,代表神在物质上的赐福;按属灵意思来说,代表圣灵降临带来的复兴。比较《何西阿书》6:3;《约珥书》2:23-32;《撒迦利亚书》12:10。

10:2 “家神”指偶像而说。“牧人”指百姓的领袖。这两节是先知劝众民向耶和华求雨而不是向偶像求雨。

10:3 本节的“牧人”和“公山羊”是指外邦政权的领袖(10:11),他们欺压神的百姓。

10:4 很可能是弥赛亚时代来临的预言。“房角石”、“钉子”象征坚固的力量,喻犹大将得着可以信赖的领袖。“弓”代表战争的胜利,基督要作神子民的公正领袖。神的怒气向牧人和首领公山羊发作,因为他们使众民误入歧途。神要惩罚犹大的首领,兴起弥赛亚,并叫众民得胜。

10:10 “基列”是约旦河东的草原。“黎巴嫩”是在巴勒斯坦北面肥沃之地。
“再领他们出埃及地”:用出埃及的经历来衬托归回时的景况。“出亚述”:“亚述”代表所有被掳百姓居住的东北方之地,包括巴比伦和波斯。

10:11 “苦海”:困苦的海,指进入福乐之地所须经过的困难,就象当年经红海一样。神也会如当日一样领他们平安渡过。“尼罗河的深处”:指埃及的势力。神再次聚集和复兴以色列与犹大。从前奴役他们的列国将被神惩罚,犹大和以色列要因耶和华的名得荣耀。

《撒迦利亚书》第十一章

11:1-3 这首短诗有好几种解释:1,“香柏树”、“松树”等代表狂傲的强国。“牧人”和“狮子”代表君王。此诗哀叹他们的毁灭,故为10章所记之事的尾音。2,指叙利亚的巴勒斯坦(黎巴嫩、巴珊、约旦河都在巴勒斯坦),因不接受牧养群羊的弥赛亚而遭毁灭,本诗因此为4-14节的序曲。第二说较可信,主后70年,罗马人毁耶城。

11:3 约旦河旁是森林茂密区,常有猛狮出没。

11:4 “这将宰的群羊”:为专为食用而饲养的羊群,指受苦中的人民。

11:7 撒迦利亚现在充当牧人的角色。用“荣美”和“联索”(团结)两根杖来牧养以色列。称为“荣美”的一根杖,代表神对以色列的保护;称为“联索”的一根杖,代表以色列本身内部联合起来,不再分裂。第一根杖折断之后,犹大便面临11:1-6所说的毁灭,这些事应验在主后70年罗马军攻陷耶路撒冷。第二根杖的折断,代表以色列内部的争斗、分化和决裂。

11:12-13 新约福音书作者以撒迦利亚放弃牧养人之职这件事,来作耶稣被犹太人拒绝和出卖的预表(太27:3-7)。这里的话也应验在基督身上。
撒迦利亚因此预表弥赛亚。百姓拒绝这位好牧人(约10:10),他便向他们索取自己的“工价”,就是相当于一个奴仆身价的“三十块钱”(出21:32);于是他们出卖了祂,杀害了祂,钉在十字架上(太27:3-7)。

11:15 “愚昧牧人”兴起替代撒迦利亚,说明人如果弃绝真神,不以祂作牧者,就会以别人(不好的东西或人)来代替。结果是自己受损害。耶稣也说:祂“奉我父的名来”却被犹太人拒绝了,于是他们只得去接受一个只“奉自己的名来”的假基督(约5:43)。

11:17 “膀臂”和“右眼”是一个人身上强壮的地方,受了损伤表示已失去力量,不能作战。

《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

12:3-4 这是预言耶路撒冷未来的一次大战斗。有人说这是哈米吉多顿大战,也是地球上最后一次大战役。与神的百姓为敌的人不会永远取胜。最后,邪恶、痛苦和压迫将一次过彻底被消灭。

12:7 城市往往影响其周围乡村的发展。这一次,犹大的乡村──“帐棚”却比耶路撒冷先得好处,令耶路撒冷不至骄傲。不要认为我们必须先向“重要人物”如明星、大商人、政治家、革命先驱等布道,基督来是“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甚至是颓废潦倒的人。我们要小心,千万不要在灵性上骄傲,免得像耶路撒冷一样,在明白神旨意的事上变得最迟钝。

12:10 基督复活后五十天(参徒2章),即五旬节时圣灵降临。撒迦利亚称圣灵为“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正是这灵证明我们有罪,向我们启示神的公义和审判,并在我们祷告的时候帮助我们。“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8:26)求神让祂的灵充满我们。

12:10-14 最终所有人都要认识到那位被刺、被杀的耶稣真的就是弥赛亚。将来人必被唤醒,为罪伤痛,并真正复兴。被钉十字架的弥赛亚,将清楚地被启示出来(参腓2:10;启5:13)。

12:11 哈达临门可能是指约西亚王被杀的米吉多平原一带。人们曾为约西亚的死大大悲伤(参代下35:22-25)。

12:12-14 全以色列,包括君王、先知、祭司和百姓都一同悲哀。每一家都沉浸在悲哀之中。丈夫和妻子各在一处悲伤难过。

《撒迦利亚书》第十三章

13章 神的怜悯、赦免和洁净的能力源源不绝。经文中出现的泉源就像那涌流不尽的泉水,从圣殿流出(参结47:1),象征神不止息的赦免。耶稣说祂是活水(参约4章),充分地表达了当中的意思。你在灵里干渴吗?你需要神的赦免吗?喝这活水,求耶稣赦免救赎吧。本章描绘出世界末后的景况。新时代要开始,神必须有一次大清除,所有的邪恶都要被除灭。偶像将被废除,假先知将自觉羞愧,不再迷惑神的百姓。

13:7 耶稣在被捕之前,引用了这节经文,来指自己和门徒(参太26:31-32),祂一早就知道门徒会在自己被捕时四散。那“剑”是指置基督于死地的军事力量。

13:9 这三分之一是整体的一小部分,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无论何时,就算全国都反对神,也总有一些人仍然信靠跟随祂。这些“余民”在困境中饱经锻炼,像金银经过烈火冶炼一样。要成为少数顺服神的“余民”,我们一定要一心顺服祂,不管其他人如何。或许试炼频生,灾难频仍,但我们必能像经过火冶炼的金银,纯净得更像基督。

《撒迦利亚书》第十四章

本章展示了弥赛亚在全地的最后胜利和对神的百姓的统治。但是这些未来事件的时序并不清楚,这显示神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治理百姓。我们当留意事件的发展,看看事情如何一一揭晓,神为祂的百姓已准备了一条出路。

14:1 读圣经使我们不断受到鼓舞去仰望主的日子。假如真确地知道几时是主的日子,你会怎么样呢?你会过不同的生活吗?基督随时都会回来,我们要认真仔细地学习圣经,坚定地活在祂的旨意里,在顺服和灵命上作好准备,迎接祂再来。这个周日我在教会讲道的主题就是《基督再来》。

14:4 在橄榄山上,耶稣跟祂的门徒谈到末世的事情(参太24章)。同是在这座山附近,天使曾应许说:“他(耶稣)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徒1:11;参结11:23)。

14:5 惟有神的百姓得以逃脱神的惩罚(参太24:16-20)。在混乱的日子里,神深知谁是祂的百姓。

14:8 东海和西海分别指死海和地中海。

14:10 耶路撒冷被尊为神的城,是世界敬拜的焦点。她的高升,形像化地表现了神最高的权力。

14:16 在弥赛亚的王权统治下,庆祝住棚节是惟一合宜的庆典,因为逾越节的真义在基督的死中得到了成全;赎罪日在领受基督的拯救时已成全了;初熟节在基督复活里面应验了;圣灵已在五旬节时降临。住棚节的盛典是感恩的庆典,庆祝主已得回人类的灵魂,是一场丰收,耶稣也曾暗示其中的快乐(参约4:35)。

14:20-21 将来,最普通的物品像马的铃铛和煮肉的锅,都会成为圣物。这个重建了的、神圣的耶路撒冷,跟残垣败瓦的城墙、艰难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一天神要使百姓对圣城的美梦成真。神仍然要为我们行大事,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参弗3:20),只要与祂同行,我们每天都会对此有更深的体会。

14:21 这是撒迦利亚向忍受艰难困苦的百姓的讲话。这些百姓人丁稀寡,又受到邻邦的扰乱,加上他们看见重建的圣殿不甚宏伟,就心灰意冷,对敬拜冷淡下来。但神说:“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1:14)祂答应要复原他们的土地、城市和圣殿。跟其他先知一样,撒迦利亚把关于现在、不远的将来并末后的预言融会在一起,全部展现在一幅画面上。他的信息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盼望在于统管世界的神和弥赛亚。

petertong
5 COMMENTS
  • Day 61 读经 那鸿书 1~3 哈巴谷书1~3 西番雅书 1~3 哈该书1~2 撒迦利亚书 1~4章 – 圣经书院

    […] 撒迦利亚书【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 […]

  • Day 62 读经 撒迦利亚书 5~14 玛拉基书1~4 马太福音1章 – 圣经书院

    […] 撒迦利亚书【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 【第9章】【第10章】 【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 […]

  • Day 61 读经 那鸿书 1~3 哈巴谷书1~3 西番雅书 1~3 哈该书1~2 撒迦利亚书 1~4章 – 圣经书院

    […] 撒迦利亚书 【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 […]

  • 01 查经资料网站 – 圣经书院

    […] 撒迦利亚书 […]

  • 38撒迦利亞書⬅️⬅️(含中英诪读,释经,查经)️ – 圣经书院

    […] 【杳经:撒迦利亚书】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