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5. 圣经 … 5 1 月, 202010 5 月, 2023 by Tong, Peter 宗教如何影响经济? 基于影响渠道的分析 在个人和家庭的层面上,宗教可能会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家庭中的人口学因素以及个人价值观对个体的收入产生影响;在群体和国家的层面上,宗教则可能通过社会资本渠道、文化渠道以及经济与社会因子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一、历史上的新教改革与经济增长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提供了动机和正当性认可,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精神只有作为宗教改革的某种后果才能出现,或者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结果是宗教改革的创造。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商业组织的某些重要形式在时间上要远远早于宗教改革 . 第二,市民阶级企业家的行为提供了宗教上的正当性和动力支持,从而暂时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三,“求异法”昆合的变量进行控制。 预定论以及召唤的宗教观念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但是宗教还有丰富的其它渠道影响经济: (1) 识字率的提高以及对于教育的积极观念 二、宗教归属影响收入与财富积累的渠道 (一)人力资本渠道 …人力资本的理论框架一般被经济学家所采用。 犹太人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 (1)犹太人由于物质资本经常被剥夺的历史 原因,所以更倾向于人力资本投资,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其教育投资供给较其他教派为高。同时, 犹太人的生育率较低,家庭规模较小,双亲有较多的资源和时间给予接受教育的孩子,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其教育投资需求也较高。总体而言,犹太人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 虽然理论分析无法确定其教育回报率的高低,但经验显示了其具有较高的教育回报率。最终,较高的受教育年限导致了较高的工资收入。 (2)保守新教徒父母对世俗教育, 特别是大学教育,通常持保留态度,而更原意让他们的子女接受宗教教育。 (3)天主教徒与主流教徒的教育投资供给与需求适中,具有一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回报率,所以工资收入居中。 (二)人口学因素渠道 人力资本的理论框架虽然将妇女生育率、工作选择等问题考虑在内,但只是作为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因素被间接考虑的,并没有将其直接纳入到分析当中去。家庭的财富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生育率。生育率越低,财富越容易跨代积累, 同时,妇女越容易进入工作场所, 可增加收入, 因而家庭财富积累较高。 (2) 妇女工作模式。妇女就业率越高,家庭总收入水平越高。 (3) 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越高,工资越高, 因而家庭财富水平越高。如果以主流新教徒为基准的话,结合相关的事实,我们可以以上述假定为依据推断出一些可供检验的结论: (1) 犹太人因为生育率低,财富水平不会因为在子女中分割而下降,而且,妇女多进人工作场所工作,因此,家庭收入水平较高。 (2)保守新教徒支持多生育, 生育率比主流新教徒为高;强调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角色差异,在孩子小的时候鼓励妇女在家;基要派的年轻妇女更可能选择做家庭主妇;妇女的就业水平较低。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较低。因而,保守新教徒家庭财富水平较低。 (3) 天主教徒具有较强烈的鼓励人口生育的意识形态,反对人工避孕,反对堕胎。近年来,这方面的教义有所减弱,家庭规模有所下降。天主教徒在较早时期强调男女的角色差异,晚近以来则更具平等主义倾向,传统色彩较少了。 妇女就业率与主流新教徒差异不大。受教育水平与主流新教徒大体相当。因而,天主教徒家庭财富水平适中。 (4) 摩门教徒: 高生育率, 强调男女角色差异。家庭财富水平较低。克瑞斯特虽然没有依照以上的逻辑对问题进行考察,但是他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克瑞斯特不是以家庭,而是以个人作为分析单位。其研究的核心假设是,生育率、妇女工作行为、教育获得、 儿时习得的行为策略等方面的宗教差异会对不同宗教教派教徒的财富积累产生影响。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犹太人与净财富水平呈正向关系,保守新教徒与净财富水平呈反向关系。主流新教徒与天主教徒在财富水平方面几无差异, 并且,归属这两派,既不会增加,也不会阻碍财富积累。 克瑞斯特的研究验证了宗教通过人口学行为对财富积累的间接影响:宗教信念会通过影响妇女生育率来影响妇女的工作时间分配,从而最终影响财富积累;宗教信念会对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的角色产生影响,这会影响她们是否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决定,从而最终影响财富积累。 (三)价值观渠道 宗教传统倾向于传递像诚实以及纪律这样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会导致在工作场所的更高收入;而那些强调脱离世界以及物质产品之空幻性质的宗教传统,更可能拥有低收入的信徒。 宗教性更强的管理者倾向于更多地为社会化和人性化的目标而非经济性的目标所驱动,并且,他们看起来更少“自我实现” 的追求,他们倾向于在公司里拥有相对较低的职位,更多地来自较低的社会阶层,更经常地出席教堂活动。 三、宗教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 (一)社会资本渠道 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成本出现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商业网络的重大变化,所以,他更加支持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小型商业网络于欧洲早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教堂参与能够为促进社会资本的发育成长,从而对政府和经济绩效渠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 文化渠道 近十几年来,从宏观层面研究宗教对经济之影响的文献之所以逐渐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文化在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领域获得越来越多讨论的一种反映。 较低的死亡率导致更多的欧洲移民,较多的欧洲移民会倾向于建立较好的保护财产的制度, 由于路径依赖的影响,过去的好制度会导致现在的好制度,从而对当前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这就在某种意义上剔除了宗教文化在经济增长方面的解释力。 他们将宗教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堂出席, 二是宗教观念(是否相信地狱、天堂等等)。在对许多变量进行控制之后, 他们发现,教堂参与率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而有关地狱(天堂) 的信念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 他们发现,较高水平的教堂参与会增加投入到宗教部门的资源,而较多的资源进入非生产性部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的影响;虽然教堂参与可以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度量, 而且更高的教堂参与可能会导致人们通过宗教组织对影响经济增长的法律法规产生作用,但是, 教堂参与的总效果仍然是对经济不利的。 只有在把宗教分解为教堂参与和宗教信念的时候,才会出现宗教与经济的明显相关关系, 而从总的方面来看,宗教与经济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宗教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检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型的设定。 在数据方面,佛教以及其他东方宗教的资料非常缺乏。此外, 由于指标选择的问题,如果单纯看教堂参与的话,很可能会低估穆斯林世界用于宗教的资源和时间。 (三) 经济与社会因子渠道 宗教归属与节俭偏好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相对于非宗教人士更可能教育他们的孩子节俭,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节俭偏好对于国家储蓄率的影响。在控制了一系列的变量之后,他们发现,节俭偏好对国家储蓄有着正面影响,且在统计上显著。 众所周知,储蓄率是一国的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一条宗教影响经济的渠道:宗教信念会影响信奉者的节俭偏好,并通过影响一国的储蓄率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 宗教通过社会因子的渠道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也不容忽视。要把宗教宽容度考虑在内,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只能算作是低宗教碎裂度国家, 因为它那里教派虽然很多,但是大部分教徒与非宗教人士差异不大;或者把宗教因素和种族因素整合在一起,得到一个较为完善的综合指标。 因为在世界的有些地区,宗教冲突较为严重,而有些地区则种族冲突严重,更常见的情况是两者兼而有之,所以综合考虑两个方面的指标可能对各国的经济绩效差异更有解释力。 8.宗教与经济的关系 6. 宗教与经济伦理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李嘉诚:企…转载-国际…创维集团黄…一带一路商…宏观趋势必备赚钱的…一带一路 …通胀,还是…网络游戏中…谈通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