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细释 4 民数记

圣经细释 4 民数…

民数记,记行程,四十二站记得清。旷野路程多艰难,百姓时常发怨言。

壹、《民数记》是摩西五经的第四本,书名来自希腊文翻译的旧约《七十士译本》,根据本书1章及26章的两次人口调查(数点民数)而取。在希伯来文圣经里,本书没有正式书名。

犹太人以一1的一个字bemidbar来称呼它,意即“在旷野”。故此,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旷野的记事”,所载历史背景、内容信息、人情风俗,都和以色列人的旷野生活有关。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后,在旷野漂流了近四十年,《民数记》就是记载其中三十八年所发生的大事。

民数记的希伯来文书名取自全书第1节,意思是“在旷野”,因为本书主要记载以色列人在西乃旷野飘流四十年的历史。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把本书命名为民数记(Arithmoi),因为书中几次数点民数(人口普查)的数字都十分突出和显著(第一至三章和第二十六章)。──《民数记雷氏研读本》民数记是摩西五经的第四卷 ; 由于1-4章及26章记载两次的核点民数,故称为「民数记」 。 希伯来文圣经以第1节「在旷野」一字定名,对本书的内容描述得更为恰当,因为全书36章正是记述以色列人在旷野四十年的生活和旅程,时间由出埃及的第二年二月至第四十年的十月。──《串珠圣经注释》卷名《民数记》是摩西五经的第四卷。卷名来自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Arithmoi,英文译名Numbers则转译自拉丁文Numeri。希伯来人称该卷书为 Bemidbar,意为“在旷野”。──《SDA圣经注释》 

贰、作者 传统认为本书作者是摩西;书中有不少内证,例如「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或「照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行了」等句子屡见不鲜,33章的旅程明显是摩西亲笔所记 (2)。 学者对本书的写作日期看法不一,视乎对出埃及日期的判定,「早期说」认为是在公元前十五世纪,「后期说」则相信是在公元前十三世纪(见「五经总论」)。 自古以来,大多数信徒认为五经系摩西所著。《出埃及记》记载了摩西的早期生活、蒙召,被托以神圣的使命,以及被百姓接受为领袖。《民数记》则表现他为一位成熟的领袖。他与百姓一同经历的艰难险阻,使他成为最适合记录这些历史事件的人选。没有其他的作者写过五经这样的书。摩西作为其作者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叁、写作时地 日期:主前1450~1410年历史背景 涵盖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直到他们抵达迦南地那整段时期的记载。以色列人脱离埃及刚好一年的时候,便在西乃山聚集,接受关于律法和会幕的指示(如利未记的记载)。民数记这段历史的记载从出埃及记最后一章结束一个月后开始(比较出四○2;民一1)。

全书涵盖从西乃至加底斯巴尼亚,穿过旷野不同的地方,最后到达耶利哥的约但河对岸——摩押平原那里,总共三十九年迂回曲折的旅程。

写作背景:写作地点很可能是在摩押平原,当时摩西带领了以色列民出埃及、过旷野,来到约但河东的摩押平原,自己快要离世 (27:13) 。 他在离世前,把神的启示、以色列人在旷野所受的试炼,一一写下,成为后世的律例和监戒。

历史背景《民数记》是很有价值一卷书,因为它详细记录了以色列人旷野时期的历史。这段故事仍能激起今日每一个真实信徒的信心。通过这部不偏不依的记录,我们可以熟悉希伯来人在摩西领导下的生活和际遇。这位天才的作家在圣灵的感动下挑选编排了他的材料。摩西不仅是一位能干的领袖,在神的引导下把以色列人组织成一个紧密的,经得起时间和苦难考验的宗教团体,而且出色地记叙了希伯来人的历史和特点。我们从《民数记》中可以看到出于灵感的叙述,和无法轻易抛弃的历史可信性。  

本卷语言规范,采用标准的古希伯来语文字,与公元前330年左右的文本基本一致,很少有抄写的错误。某些文稿之间略有差异,但无关紧要。学者们所推定摩西在圣灵感动下采用某些材料的年代,充其量只不过是大致上假设的时间。

肆、主旨要义 【书的要旨】  

本书要旨是“圣程”,即记已经过了红海的会众,奔往迦南得胜地的行程。教中信徒每以当日以色列人的行程,对照自己在灵道中的经过,引为借鉴,正如保罗所言:“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l0:ll)──贾玉铭《民数记要义》民数记的主要教训是:神的子民若要继续前进,就必须凭信心而行,相信神的应许。

为了加强这个主题,书中记载普遍以色列人(一一1)以及米利暗和亚伦(一二1)的不信和不满(一一1),百姓在加底斯巴尼亚拒绝进入应许地(一四2),摩西自己的失败(二○12),以及偶像的膜拜(二五3)。可是,纵然以色列人多次失败,守约的神却奇妙地在那些反叛和飘流的日子保守他们,最后把他们引进应许之地。新约引述民数记的几件事件,提醒信徒要留意罪的严重性(比较约三14和民二一9;林前一○5~11和民一四29~35;一六41~50;二○1~13;彼前二15,16;启二14和民二二~二四;犹11和民一六;二二7~35;二七3)。我们今天也该领受这些教训。

【主题】  五经前几卷叙述了以色列先祖的历史,从创世一直到在埃及地为奴,出离埃及,行进到西乃山,《出埃及记》就写到这里为止。《民数记》一开始,就是在西乃统计男丁,并记载了《利未记》所没有列举的一些律例,叙述了从西乃山出发,在旷野里流浪,到达摩押平原,最后又是一系列律例。  

这是一卷充满生命力的书,在整个历史中供应人类属灵生活的需要。其主要宗旨就是高举耶和华为至高,圣洁,尊贵的神,祂看顾自己的选民。在选民奇妙的行程中,发生了可拉,大坍和亚比兰出于自私目的的叛变。当时的百姓发怨言,失去耐心。本卷突出表现了摩西,米利暗,亚伦,巴兰, 亚伦的儿了们等宗教领袖的优点和缺点。

本卷最后点出摩西为神所拣选作祂子民领袖的崇高地位。耶和华的居所是在祂的百姓中间。祂为他们所作周密的安排,与杰出的个人,祭司和利未人有关的感人事件,均在本卷生动而出色地描述出来。这些人物组成神所设立的警戒线,使怒气不落在会众身上。本卷的描述对今日的教会有着很重要的宗教价值。它是以神住在祂子民中间这一历史事实为依据的。

 伍、全书是记述以色列族,自红海至约旦河边的经过。藉此失败历史,表显一个已经得了救的信徒——过红海;如何到得胜的地步——过约旦;终究进入安息地——进迦南。按迦南地并非指天堂,乃指得胜信徒,今日在基督里所得的安息。于希伯来书第3、4章,详论以色列人如何因为缺少信心,倒毙在旷野,未能进入安息地。以后约书亚虽率领生在旷野的新一代进入迦南;但圣经仍言另有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这“安息日的安息”,即迦南所表明在基督里的安息;此种安息,唯独到了迦南成圣地步的信徒,方能得着。  

此进入迦南所表明的安息,即心灵完全安息在基督里,是怎样得到的呢?民数记书告诉我们,唯一的秘诀就是信心,此安息亦即信心的安息。我们所信的神是全能的:他能制胜我们一切仇敌;他能保守我们不跌倒;他能使我们进入基督的丰富;他能使我们亲身经验了完全的救法;他能使我们进到他的充满里,充满了他无量的充满,而有无上的快慰,无上的知足,我们的身、心、灵,自然就完全安息在基督里了。

神藉旷野的旅程,管教和装备以色列民,使他们得以进入应许之地。他们在旅途中,一方面经历神信实的供应和带领,以及神公义的审判和惩罚,另一方面继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使他们晓得分地的条例及在应许地生活的法则。

陆、本书的重要性 【书的地位】  

本书为圣经第四卷:第一卷为创世记,其要旨是“起头与败坏”;第二卷出埃及记,要旨为“救赎”;第三卷利未记,要旨是“事奉”;本书要旨为“圣程”。这正是显出圣经的次序,十分适宜,因为人必是先觉出败坏——罪,才需救恩;既蒙救赎,方能事奉神;果能事奉神,而与神有交通,始能奔走圣程。   

我们在创世记书里,看见唯一的神,即创造万物的真宰。在出埃及记里,是看见第二位圣子,为代人流血受死的救主。在利未记里,就看见第三位神圣灵,借着他的灵感,使信徒得与神交通,并有成圣的生活。本书是圣经第四卷,四是属地的数目,所以在本书里,即看见信徒尚在世界旷野奔走时的失败。我们读希伯来书第11章,历述旧约时代伟人的事迹,但未述及民数记中之事,无信心的行事;皆是失败,皆无堪记述的价值。“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

本书的体裁多元化,把律法、宗教礼仪、历史、诗词和预言混为一体。内容的发展部分按时间次序,其他部分则按逻辑次序,表面看来似乎杂乱无章,但实际上内容高潮迭起,一气呵成。

律法的记载在本书占了不少篇幅,但与利未记和申命记不同,本书提到的律法是在历史事件中颁下的,作用有如耶稣的比喻,藉日常生活的实例显出属灵的真理,在此充分显出律法的贴切和实用。本书包含丰富的神学和预表,所以新约(例如哥林多前书和希伯来书)的作者喜爱引用它的内容。例如本书充分彰显神慈爱和公义的属性: 是立约施慈爱的神,藉云柱火柱带领选民的旅程,从天降吗哪和鹌鹑供应他们的需要,又为他们打败敌人。

另一方面, 是公义的神,在百姓埋怨 ,因探子的报告失却信心时,严厉地惩罚他们,使反叛的一代在旷野四十年飘流中死去。领袖不顺服神,所得的待遇也是一样,可拉党被地活埋,米利暗、亚伦和摩西都相继死去。在律法的光照下,人的罪性显露无遗。本书也充满预表,例如大祭司预表基督,围绕帐幕居住的百姓预表新约的教会,旷野的经历预表基督徒在世上的生活等。

柒、本书的特点 书中录有新约常引用的史事,例如巴兰的贪心、摩西的击石、可拉的叛乱。主耶稣曾以铜蛇自喻,使旷野举蛇的记事家喻户晓。书里载有古诗三首,叙述年轻一代奔向美好前景的欢愉;又有对句诗歌七首,预示一个大国将兴起。本书记有两次人口调查,主要登记二十岁以上能作战的男丁。《民数记》因此得名。

【本卷书的特点】这卷书的特点是讲神的百姓在天路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和神在他们身上引领和制作的法则。所以是与我们非常贴切的一卷书。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在第十四章;第三个特点就是民数记记载的历史的故事基本上是集中在三十八年的前半和三十八年的后半,而中间的那段历史几乎没有记载,唯一让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情节,我们可以读申命记第二章去了解。

申命记第一章讲到神百姓在迦低斯尼亚的失败后,他们开始在旷野漂泊的日子。这三十八年,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呢?申命记第二章一节到三节,”此后,我们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我的。我们在西珥山绕行了许多日子。耶和华对我说,你们绕行这山的日子够了,要转向北去。”基本上,这三十八年,他们都在西眲山绕行。从某个角度说,他们在白费工夫,这三十八年,他们在主的面前,没有往前去。因为他们不顺服;因为他们悖逆神;因为他们不信的恶心,他们从主的道上擦出去了,他们就在道外一直绕行。圣经上说,等到绕行的日子够了,神才把他们带回来,让他们从迦低斯尼亚重新走下面的道路。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深地提醒。

我们在主的面前,是在主的心意中;在神纯正的计划中持续地往前,还是我们不顺服,我们偏离神,我们走冤枉路?这个绕行的目的,是叫肉体倒毙在旷野里。神百姓在旷野的经历有它的必要性和重要的属灵的意义。

神既然带领他们出埃及,也带领他们最终进迦南。那在旷野的这段它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个,经历神的引导。神一路带领他们,云柱与火柱决定他们的道路,也决定他们在每一站要停留多久。功课是不是学好了,无论是一天、二天、一个月,甚至一年,神在这里引导他们,经历到神在这里带领他们。

第二个,经历神的供应。玛拉活水,神是他们的盘石,他们想吃肉的时候,神让鹌鹑下来。神的百姓是三百多万人,是吃四十年,这本身就是个大神迹,全有、全能、全丰的神,祂一路上成为我们的供应。第三个,经历神的启示。神在旷野的路上让百姓认识祂是怎样的一位神。在西乃山下,神把十诫、山上的样式、神子民该该有的圣洁生活条例等一路上启示他们,让他们认识祂。我们在走天路的道路上,我们对神有更深地认识。我们对神的所是,对神的所做,对神的法则,对神的旨意,对神所要的,我们对神越来越了解。第四个,经历争战、学习争战。我们不知道怎样争战,但神教导我们怎样拉弓,神教导我们学习属灵的战事。

他们在旷野的里面,有非利士人、迦南人、亚摩利人与他们争战,他们在这里学习属灵的争战。我们基督徒今天走路,没有人不争战的。一路上神让我们学习争战,而每一次的争战,我们生命就长进;每一次的争战,我们在主的面前对主的认识,对主的依靠都比从前更精细。

最后一个,我们肉体的显明与对付。神借着一切的环境叫神百姓败坏的肉体一路上被透露出来。神对付他们;神洁净他们;神制作他们。神的百姓从西乃山走到迦低斯巴尼亚,圣经上告诉我们才十一天。所以,前面的这一段是必须走的,因为神在那里带领他们。底下,他们花了十一天,到了迦低斯巴尼亚,在神的心意,这个时候他们应该顺服进迦南的,应该进到一个宽阔的生命,在基督里面开始承受神一切的丰富应许,但是神的百姓因着不信的恶心,所以,他们多尝了上述五个经历,他们拖延了十几年。

所谓旷野,讲到我们在世界里面怎样过一个得胜的基督徒?怎样在主的面前成为一个生命丰富的人?其实我们在主的面前真认真的话,我们的生命会长的很扎实的。时间是需要的,我们不能够勉除,我们需要时间来经历神的引导;经历神的供应;经历神给我们的启示;经历神在我们身上的争战;经历神对我们肉体制作,等等,但不是说,一两年,我们就可以了。

而是说,我们的生命在主的面前应该是跨一个很大的阶段。让我们在主的面前变得更稳,更多的在基督的里面。很多神的儿女们,光在一个点上,可能就活了一辈子,可能他还没有学好。他到老了,还为了一件事情,睡不着觉,因为他不能够相信神有祂的旨意,只会固执地相信神会负责任;一辈子一个功课都没有学好,因为他在乎的太多了,他不能够放,不能够信。

有的人是在这件事情上,有的人是在那件事情上,有的人在肉体上一再地悖逆,一再地顶撞,一个点就过不去了。所以神在他身上一直的工作,他却从其中出不来。所以,我们不能缩短这个时间,但是我们却可以拖延,拉长这个时间。这是整个旷野神让我们看见的。创世记描述神创造人类,拣选和赐应许给以色列人的列祖,并把雅各一家带到埃及繁殖增多。

出埃及记描述神怎样藉摩西,领以色列民离开埃及为奴之地,在西乃山上与他们立约,颁布律法。利末记详细记载神启示的律法礼仪,预备他们成为祭司的国度。民数记接续下去,描述神怎样把他们组织起来,踏上旷野的旅程,在屡次反叛中管教他们,最后把他们领到应许地的边界。        

本书除记载旷野行程外,并详述在三处驻扎地点所发生的事和所得的启示。若将本书与出埃及记和利未记加以比较,便可发现三者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

体裁多元化,把律法、宗教礼仪、历史、诗词和预言混为一体。内容的发展部分按时间次序,其他部分则按逻辑次序,表面看来似乎杂乱无章,但实际上内容高潮迭起,一气呵成。律法的记载在本书占了不少篇幅,但与利未记和申命记不同,本书提到的律法是在历史事件中颁下的,作用有如耶稣的比喻,藉日常生活的实例显出属灵的真理,在此充分显出律法的贴切和实用。        

丰富的神学和预表,所以新约(例如哥林多前书和希伯来书)的作者喜爱引用它的内容。例如本书充分彰显神慈爱和公义的属性: 是立约施慈爱的神,藉云柱火柱带领选民的旅程,从天降吗哪和鹌鹑供应他们的需要,又为他们打败敌人。另一方面, 是公义的神,在百姓埋怨 ,因探子的报告失却信心时,严厉地惩罚他们,使反叛的一代在旷野四十年飘流中死去。领袖不顺服神,所得的待遇也是一样,可拉党被地活埋,米利暗、亚伦和摩西都相继死去。在律法的光照下,人的罪性显露无遗。本书也充满预表,例如大祭司预表基督,围绕帐幕居住的百姓预表新约的教会,旷野的经历预表基督徒在世上的生活等。        

神藉旷野的旅程,管教和装备以色列民,使他们得以进入应许之地。他们在旅途中,一方面经历神信实的供应和带领,以及神公义的审判和惩罚,另一方面继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使他们晓得分地的条例及在应许地生活的法则。――《民数记串珠圣经注释》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民数记》与《出埃及记》、《利未记》在所记历史上是交织相连的。

三卷书应该放在一起来读。创世记描述神创造人类,拣选和赐应许给以色列人的列祖,并把雅各一家带到埃及繁殖增多。出埃及记描述神怎样藉摩西,领以色列民离开埃及为奴之地,在西乃山上与他们立约,颁布律法。利末记详细记载神启示的律法礼仪,预备他们成为祭司的国度。民数记接续下去,描述神怎样把他们组织起来,踏上旷野的旅程,在屡次反叛中管教他们,最后把他们领到应许地的边界。本书除记载旷野行程外,并详述在三处驻扎地点所发生的事和所得的启示。若将本书与出埃及记和利未记加以比较,便可发现三者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

玖、钥节 

最重要的事实,乃是它包括了两代的历史:

一、 【民一1~2】「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耶和华在西乃的旷野、会幕中晓谕摩西说: “你要按以色列全会众的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计算所有的男丁。」这是民数记第一次核点人数,所点的第一代就是从埃及出来的,因着不信几乎尽数而倒毙旷野。二、 【民二十六2】「“你们要将以色列全会众,按他们的宗族,凡以色列中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计算总数。”」

第二次核点人数是在旷野长大的,新的一代的以色列人,他们最终进住迦南,分地为业。── 杨震宇《民数记每日读经》 拾、钥字 钥字:(一) ‘服事’(三7 ‘事’); (二) ‘争战’(十9‘打仗’); (三) 飘流(十四33)

以色列人从西奈山启程,约柜在前,云彩在上,几经艰困,抵达迦南美地南疆外的旷野。探子携回鲜美葡萄,也诳报“恶信”,自比蚱蜢,不堪强敌一击。全民奴隶心态复萌,失却对天父信心,受到严厉管教:在旷野流浪,逐水草而居,近四十年。

本书记述这一长串年月中,以色列人心灵和身体受到的对付和体验,有欢乐的时光,也有如死的昏暗,但一直有慈爱天父的引导和看顾。无论斯民如何悖逆,天父始终信守祂的诺言,以色列民人丁旺盛如尘沙难数,逐渐成为一大民族。摩西的坚贞品格也在旷野屡受考验。他谦逊过人,有时也暴躁如雷;他顺服,有时也失去忍耐。垂暮之年,立在亚巴琳山遥望迦南却不得进入。摩西对天父的笃信,与对百姓的热爱如昔,成为古今咏唱的一代伟人。 

本书后半部叙述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已在风沙中成长,身体心灵饱经锻炼,粗犷乐观,信心如山,成为敌人眼中能“如牛舔尽田间草”无法抗拒的一群。全民载歌载奔,来到外约旦扎营,准备自东挥戈径扑迦南的心脏。书中录有新约常引用的史事,例如巴兰的贪心、摩西的击石、可拉的叛乱。主耶稣曾以铜蛇自喻,使旷野举蛇的记事家喻户晓。书里载有古诗三首,叙述年轻一代奔向美好前景的欢愉;又有对句诗歌七首,预示一个大国将兴起。本书记有两次人口调查,主要登记二十岁以上能作战的男丁。

《民数记》因此得名。·一、本书书名及作者 《民数记》是摩西五经的第四本,书名来自希腊文翻译的旧约《七十士译本》,根据本书1章及26章的两次人口调查(数点民数)而取。在希伯来文圣经里,本书没有正式书名。犹太人以1:1的一个字bemidbar来称呼它,意即“在旷野”。故此,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旷野的记事”,所载历史背景、内容信息、人情风俗,都和以色列人的旷野生活有关。  

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后,在旷野漂流了近四十年,《民数记》就是记载其中三十八年所发生的大事。

二、内 容《民数记》所记载的时期长达三十八年。以色列民在旷野流浪,逐水草而居,靠吗哪养活,将近四十年。《民数记》是《出埃及记》最后一章的继续。比较《民数记》1:1与《出埃及记》40:2,其间只差一个月。这一个月就是《利未记》所记载的神在会幕里向摩西颁布祭祀和洁净的条例。 

书中重要的事是两次人口调查(数点民数),虽然所占篇幅不多(1-4章及26章),却是贯串全书的脉络。  

第一次人口调查在西奈山(1-4章);第二次在三十八年之后。那时以色列民已经来到外约旦的摩押平原,在什亭安营,预备越过约旦河,挥军直捣迦南的心脏。  

调查人口有两个目的,第一是组织军队,预备作战,所以所数点的都是二十岁以上的男子。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组织全民。百姓人数二百万,扶老携幼,在旷野四处迁徙,须应付敌人随时的袭击,非有严密的组织和有纪律的生活秩序不可,参2章。  

经过组织和整顿,假先知巴兰见到以色列民的扎营,也不禁赞叹说:“雅各啊,你的帐棚何等华美!以色列啊,你的帐幕何其华丽!如接连的山谷,如河旁的园子,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如水边的香柏木。”(24:5-6)  

除了人口调查,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生活记实,和神在此期间所颁布的典章律例。

三、全书纲要  

两次人口调查将本书分成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1-21章,是在西奈旷野的人口调查,和三十八年漂流生涯的简约记录。

二部分是26至36章。以色列的大军已经驻扎在外约旦,摩西为新生的一代进行了第二次的人口调查。这几章也记录了进迦南前的各种安排。 中间插入的一段22至25章,是有关假先知巴兰的事。记载了他怎样三次咒诅以色列人不遂,咒诅反变成祝福,于是使用计策,叫以色列人与摩押女子行淫,拜摩押人的偶像,以致全民遭受神的惩罚。  

四、人口数字问题  

《民数记》在神学上所引起的一个讨论,是调查人口所得的数字:以色列二十岁以上的男子,超过六十万人。两次人口调查结果的比较。利未支派没有计算在内,因为利未人专负责会幕的工作,不用上阵打仗。二十岁以上的男子既然有六十多万,若连妇女、幼童、老年人计算在内,总人口当超过二百万。这样庞大的人口,集居在一片不太广阔的西奈半岛上四十年之久,起居生活如何安排,清洁卫生如何处理,在解释上不无困难。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照3:40所记,以色列中成年男子(603,550人)和总人口的长子数目(22,273人)成二十七对一之比。换句话说,平均一个家庭要生育二十七个男孩。在当日多妻之风并不普遍,一个母亲不能生这么多孩子。对这些问题,有的人设法提供了一些解释。

一、第一种解释是经文抄写出了错误。说是原稿的数字本来很小,但经过长时间的传递,原稿的某些部分损毁了,以致一些资料阙失。抄写圣经的文士按照自己的理解作出补充,因而产生差异。 

举个例子说,流便支派的人口数字,圣经的记载为“四万六千五百”,按照原文的写法是“四十六千五百”。可是“千”字可解释作一千,也可解释作家族。这里的记法,可以是“有四十六个家族,共为五百人”的意思。解决人口数字问题,只消把名单中原文的“千”字都改为“家”字,然后以百位数字作家族的人数。若将十二个支派的人数相加,在第一次调查中得出的结果是:全民共有五百九十八个家族,5,500人;在第二次调查中,共有五百九十六个家族,5,730人。

这些人为求数字合所谓“常理”,根据以“家族”代“千”的计算方法,还提出了其他一些不同的解释。

二、数字是正确的,不过这些不是摩西时期的人口数目,而是在较后的以色列强盛时期,如大卫和所罗门的年代。这种讲法等于说摩西五经作者不是摩西,而是另有其人。三、还有一个有趣的解释,可以作为参考:这些数字全都具有象征意义。希伯来文每个字母都代表一个数值,希伯来人的作品里也常常用这种写作方法。1:2“以色列全会众”一语,在希伯来文为benevisra’el,数值是603,这也正是1:45原文“六百零三千…”的数值。1:45下半节的“五百五十”人加上摩西自己,共为551人,这也正是1:3下半节“…能出去打仗的…”一语的数值。不过,以字母作数值,是在马加比时代,约在公元前第二世纪中叶。

摩西时代似无此计算方法。此外,有的学者们还研究古时米所波大米的数学和天文学,发现这些圣经里的数值和天体的研究有关系。不过运算的过程复杂,而且只是一种假设,故不在此详细介绍。其实,这些解释无非希望减少人口统计所得,来寻求合乎人的常理的数字。可是,旷野并非不毛之地,其中不乏绿洲,且有水草;其次,全能的神可以要大自然听命,供给全民的日常需要,赐吗哪、降鹌鹑,便是好例子。  

以色列人在神的祝福与保守下,人丁繁衍,确是事实,只须看两次受罚在瘟疫中死去的小部分人口便以万计(16:41;25:9),说明其人口数字之大。  

大部分福音信仰学者坚信数字的准确性。古时的地理环境和今天的不可同日而语,土地肥沃得多。加上神全能的供应,这数字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长子数目只有22,273人的问题,有人解释说这是离开了埃及之后才生的长子。六十万男丁所建立的六十万个家庭,一年之内生了二万二千多个男孩子也是平常事。五、旧约仪式和礼节  

今天的基督徒,因为不是活在旧约律法制度下,读到旧约的礼仪规条时,便会觉得繁复累赘,甚至以为没有意义,因而轻易略过。其实若从现代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来看,一个民族的仪式和礼节无不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想。摩西五经中的宗教礼仪,对当时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洁净仪式、祭祀方法、会幕的设计形式和节期等等,无不反映宗教信仰的本质。宗教礼仪代表神和人的相通,是人类心灵深处对神的敬畏最高的表达,藉着仪式展现在人的眼前。仪式象话语,是双向的,一方面表现人内心深处的愿望、敬惧,化之为祷告;另一方面,将神对人的态度也表明出来,成为应许或警告。旧约中最令人注目的宗教设施,莫过于会幕,见《出埃及记》25-40章。

会幕表征了神与人同在,也显明了神要求人有圣洁的生活。 

此外,全牲的燔祭(利1章)表明完全的奉献。洁净的条例(利11章;申14章)和不可搀杂的定例(利19:19;申22:9-11)提醒以色列民必须分别为圣。以色列人衣服的繸子(边),表明了他们是属于神的祭司,和圣洁的选民(民15:38-41;申22:12),正好象现代人戴戒指、勋章、徽号一样。

《民数记》导论(一)      

以色列人从西奈山启程,约柜在前,云彩在上,几经艰困,抵达迦南美地南疆外的旷野。探子携回鲜美葡萄,也诳报“恶信”,自比蚱蜢,不堪强敌一击。全民奴隶心态复萌,失却对天父信心,受到严厉管教:在旷野流浪,逐水草而居,近四十年。本书记述这一长串年月中,以色列人心灵和身体受到的对付和体验,有欢乐的时光,也有如死的昏暗,但一直有慈爱天父的引导和看顾。无论斯民如何悖逆,天父始终信守祂的诺言,以色列民人丁旺盛如尘沙难数,逐渐成为一大民族。摩西的坚贞品格也在旷野屡受考验。他谦逊过人,有时也暴躁如雷;他顺服,有时也失去忍耐。垂暮之年,立在亚巴琳山遥望迦南却不得进入。摩西对天父的笃信,与对百姓的热爱如昔,成为古今咏唱的一代伟人。

 本书后半部叙述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已在风沙中成长,身体心灵饱经锻炼,粗犷乐观,信心如山,成为敌人眼中能“如牛舔尽田间草”无法抗拒的一群。全民载歌载奔,来到外约旦扎营,准备自东挥戈径扑迦南的心脏。

书中录有新约常引用的史事,例如巴兰的贪心、摩西的击石、可拉的叛乱。主耶稣曾以铜蛇自喻,使旷野举蛇的记事家喻户晓。

书里载有古诗三首,叙述年轻一代奔向美好前景的欢愉;又有对句诗歌七首,预示一个大国将兴起。本书记有两次人口调查,主要登记二十岁以上能作战的男丁。《民数记》因此得名。

一、本书书名及作者
 《民数记》是摩西五经的第四本,书名来自希腊文翻译的旧约《七十士译本》,根据本书1章及26章的两次人口调查(数点民数)而取。在希伯来文圣经里,本书没有正式书名。犹太人以1:1的一个字bemidbar来称呼它,意即“在旷野”。故此,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旷野的记事”,所载历史背景、内容信息、人情风俗,都和以色列人的旷野生活有关。
  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后,在旷野漂流了近四十年,《民数记》就是记载其中三十八年所发生的大事。

二、内 容
《民数记》所记载的时期长达三十八年。以色列民在旷野流浪,逐水草而居,靠吗哪养活,将近四十年。
《民数记》是《出埃及记》最后一章的继续。比较《民数记》1:1与《出埃及记》40:2,其间只差一个月。这一个月就是《利未记》所记载的神在会幕里向摩西颁布祭祀和洁净的条例。 书中重要的事是两次人口调查(数点民数),虽然所占篇幅不多(1-4章及26章),却是贯串全书的脉络。
  第一次人口调查在西奈山(1-4章);第二次在三十八年之后。那时以色列民已经来到外约旦的摩押平原,在什亭安营,预备越过约旦河,挥军直捣迦南的心脏。
  调查人口有两个目的,第一是组织军队,预备作战,所以所数点的都是二十岁以上的男子。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组织全民。百姓人数二百万,扶老携幼,在旷野四处迁徙,须应付敌人随时的袭击,非有严密的组织和有纪律的生活秩序不可,参2章。
  经过组织和整顿,假先知巴兰见到以色列民的扎营,也不禁赞叹说:“雅各啊,你的帐棚何等华美!以色列啊,你的帐幕何其华丽!如接连的山谷,如河旁的园子,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如水边的香柏木。”(24:5-6)
  除了人口调查,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生活记实,和神在此期间所颁布的典章律例。

三、全书纲要
  两次人口调查将本书分成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1-21章,是在西奈旷野的人口调查,和三十八年漂流生涯的简约记录。二部分是26至36章。以色列的大军已经驻扎在外约旦,摩西为新生的一代进行了第二次的人口调查。这几章也记录了进迦南前的各种安排。 中间插入的一段22至25章,是有关假先知巴兰的事。记载了他怎样三次咒诅以色列人不遂,咒诅反变成祝福,于是使用计策,叫以色列人与摩押女子行淫,拜摩押人的偶像,以致全民遭受神的惩罚。


 四、人口数字问题
  《民数记》在神学上所引起的一个讨论,是调查人口所得的数字:以色列二十岁以上的男子,超过六十万人。两次人口调查结果的比较。利未支派没有计算在内,因为利未人专负责会幕的工作,不用上阵打仗。

二十岁以上的男子既然有六十多万,若连妇女、幼童、老年人计算在内,总人口当超过二百万。这样庞大的人口,集居在一片不太广阔的西奈半岛上四十年之久,起居生活如何安排,清洁卫生如何处理,在解释上不无困难。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照3:40所记,以色列中成年男子(603,550人)和总人口的长子数目(22,273人)成二十七对一之比。换句话说,平均一个家庭要生育二十七个男孩。在当日多妻之风并不普遍,一个母亲不能生这么多孩子。对这些问题,有的人设法提供了一些解一、第一种解释是经文抄写出了错误。说是原稿的数字本来很小,但经过长时间的传递,原稿的某些部分损毁了,以致一些资料阙失。抄写圣经的文士按照自己的理解作出补充,因而产生差异。

 举个例子说,流便支派的人口数字,圣经的记载为“四万六千五百”,按照原文的写法是“四十六千五百”。可是“千”字可解释作一千,也可解释作家族。这里的记法,可以是“有四十六个家族,共为五百人”的意思。解决人口数字问题,只消把名单中原文的“千”字都改为“家”字,然后以百位数字作家族的人数。若将十二个支派的人数相加,在第一次调查中得出的结果是:全民共有五百九十八个家族,5,500人;在第二次调查中,共有五百九十六个家族,5,730人。这些人为求数字合所谓“常理”,根据以“家族”代“千”的计算方法,还提出了其他一些不同的解释。

二、数字是正确的,不过这些不是摩西时期的人口数目,而是在较后的以色列强盛时期,如大卫和所罗门的年代。这种讲法等于说摩西五经作者不是摩西,而是另有其人。

三、还有一个有趣的解释,可以作为参考:这些数字全都具有象征意义。希伯来文每个字母都代表一个数值,希伯来人的作品里也常常用这种写作方法。1:2“以色列全会众”一语,在希伯来文为benevisra’el,数值是603,这也正是1:45原文“六百零三千…”的数值。1:45下半节的“五百五十”人加上摩西自己,共为551人,这也正是1:3下半节“…能出去打仗的…”一语的数值。不过,以字母作数值,是在马加比时代,约在公元前第二世纪中叶。

摩西时代似无此计算方法。此外,有的学者们还研究古时米所波大米的数学和天文学,发现这些圣经里的数值和天体的研究有关系。不过运算的过程复杂,而且只是一种假设,故不在此详细介绍。其实,这些解释无非希望减少人口统计所得,来寻求合乎人的常理的数字。可是,旷野并非不毛之地,其中不乏绿洲,且有水草;其次,全能的神可以要大自然听命,供给全民的日常需要,赐吗哪、降鹌鹑,便是好例子。

  以色列人在神的祝福与保守下,人丁繁衍,确是事实,只须看两次受罚在瘟疫中死去的小部分人口便以万计(16:41;25:9),说明其人口数字之大。

  大部分福音信仰学者坚信数字的准确性。古时的地理环境和今天的不可同日而语,土地肥沃得多。加上神全能的供应,这数字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长子数目只有22,273人的问题,有人解释说这是离开了埃及之后才生的长子。六十万男丁所建立的六十万个家庭,一年之内生了二万二千多个男孩子也是平常事。

五、旧约仪式和礼节
  今天的基督徒,因为不是活在旧约律法制度下,读到旧约的礼仪规条时,便会觉得繁复累赘,甚至以为没有意义,因而轻易略过。其实若从现代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来看,一个民族的仪式和礼节无不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想。摩西五经中的宗教礼仪,对当时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洁净仪式、祭祀方法、会幕的设计形式和节期等等,无不反映宗教信仰的本质。宗教礼仪代表神和人的相通,是人类心灵深处对神的敬畏最高的表达,藉着仪式展现在人的眼前。仪式象话语,是双向的,一方面表现人内心深处的愿望、敬惧,化之为祷告;另一方面,将神对人的态度也表明出来,成为应许或警告。

旧约中最令人注目的宗教设施,莫过于会幕,见《出埃及记》25-40章。会幕表征了神与人同在,也显明了神要求人有圣洁的生活。 此外,全牲的燔祭(利1章)表明完全的奉献。洁净的条例(利11章;申14章)和不可搀杂的定例(利19:19;申22:9-11)提醒以色列民必须分别为圣。以色列人衣服的繸子(边),表明了他们是属于神的祭司,和圣洁的选民(民15:38-41;申22:12),正好象现代人戴戒指、勋章、徽号一样。

《民数记》第一章      

1:1 象今天用耶稣基督降生来纪元一样,本书用以色列人出埃及、脱奴役为新纪元的开端。“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说明他们离开埃及已经足足十三个月。过去一年都在西奈山附近的旷野里度过;从神那里领受律法,建造会幕。“旷野”的希伯来原文为midbar,义为“赶牛羊之地”,不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有水草,也有稀疏的树木;不过雨量很少,不足耕种所需。

  本书主要记载以色列人从西奈往迦南的旅程。开首十章记录最初五十天中如何组织以色列人成为“军队”,可以向神所应许的美地进军。这之前一个月,他们敬拜与生活中心的会幕已经建成启用,神降临其中。过去一年里,神曾晓谕摩西设立祭司制度,来带领百姓的侍奉(利8-10章);规定献祭的程序(利1-7章);如何从民间与会幕中去除不洁(利11-16章);确立圣洁家庭生活、爱邻舍如同自己,和关怀鳏寡孤独的道德伦理标准(利17-27章);又揭示“禧年”的理想人类社会(利25章)。
本书一再指出是神向摩西说话,通过他向全民晓谕(全书逾150次)。摩西为神重用的仆人,是祂至忠的先知(12:4-9)。

  二十天之后,以色列人便要在摩西的率领下离开西奈山,朝迦南进发(10:11)。

1:2 这次人口统计只限二十岁以上男丁,显然是为了组成军队,预备可能发生的战争。这是以色列人进入旷野后举行的第二次人口调查。第一次在建造会幕前,是为了收集银子建造会幕,向二十岁以上的男丁收取半舍客勒银子,作了一次男丁的统计(出30:11-16)。

 1:3 本节清楚说明人口调查是为了统计“能出去打仗”的人,并一再指出这件事。凡是20岁以上的男丁都有参加军队的义务,畏缩不前视为大罪。

1:4 每一支派有一个代表协助摩西、亚伦数点;利未人因供圣职,不在计算之列。十二支派所派代表的名字见5-15节,再见于2,7,10诸章。他们的名字里面大都含有一个神字。这些人是各支派的首领,也是军队的统领。

1:20 以色列人男丁的数目按支派逐个计点,自本节至46节,用同样的方式报告计点的结果:先说支派的名字,次说依家室、宗族的次序来数点,然后指明是“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的男丁,最后报告总数。人数都以百为单位,只有迦得支派降到十位的50。全部可以作战的男丁总数为603,550,与第一次人口统计的总数一样(出38:26),也接近三十八年后,第三次统计的601,730人(民26:51)。全民总数在此期中变化不大,但各支派的男丁数则出入颇大;例如西缅原为59,300人,到40年后,只剩22,200人(26:14);玛拿西支派则自32,200增加到52,700人(26:34)。这里的总数只限20岁以上的男丁,若连妇孺及利未人,总人口当在二百万左右。不少史家为此庞大数字作出种种解释,认为按当时地理、资源等等,决不可能养活如此庞大人口。不问史家如何解说,数点人口的属灵教训是十分明白的:凡是神的选民都须准备作祂的精兵,与全体信徒站在一道,负起保卫全民的责任。每个人都必须注意到在那生命册上有没有记下他的名字。从这里也可看见神对亚伯拉罕应许的实现。

1:32-35 雅各在埃及时曾将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立为自己的儿子(创48:5)。利未支派已蒙拣选在会幕中侍奉,不列在十二支派当中,所以以法莲与玛拿西成为两个正式支派,以补“十二”之数,取代了约瑟和利未

1:46 这里记下统计的结果,二十岁以上能出去打仗的男丁总数为603,550人,其中除了迦勒和约书亚二人,全都在旷野的旅程中死去,没有进入迦南地。

1:47 利未人是雅各第三子利未的后裔(创35:23)。利未有三子:革顺、哥辖和米拉利(创46:11)。摩西和亚伦都是哥辖的子孙。以色列人的祭司必须是亚伦的后裔,这就是后世所说的亚伦的祭司体系。

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进,会幕的拆卸、运输及支搭,以及在会幕、圣殿中的侍奉,需要大量人手,亚伦的后裔不敷应用,利未人被拣选出来担任这些工作。他们没有分得迦南的地业,分住在各支派的城邑中(书21章)。早期利未人侍奉的年岁为三十至五十岁,后来将开始服务的年龄降到二十岁。祭司必须是利未人,且一定得是亚伦的后裔。律法对祭司的要求也比对利未人严格

1:49-50 不久前,以色列人铸造金牛犊来膜拜时,利未人曾协助摩西剿灭拜金牛者,所以被选为侍奉神的人。在会幕中侍奉必须长保洁净,因此不能服军役。这次的人口统计是为作战而预备,故利未支派“不可数点”。3:15记有专为利未人作的一次人口统计,但目的与本章的全体男丁统计不同,年龄也不同。 法柜”指藏有十诫法版的约柜。

1:51 “外人”指非利未人,包括一切非利未人的以色列人。从会幕的侍奉来说,这些人都是外人。

《民数记》第2章      

2:1-34 进军迦南的模型图:在这里显出以色列百姓以会幕为中心按支派安营,并行军的模型图。神以会幕为中心安置以色列各支派的营,这象征神作为以色列真正的统治者,临在于他们的生活中。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把神迎接在自己的生活中心里。与此相反,把神排除在外的生活找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喜乐。因为只有神才是万福的泉源(诗16:2)。犹大支派站在行军队列的前面,这件事情预表着耶稣作为全人类的救主和君王,站在全人类的前面,把人引到永远的国度里(约10:4)。耶稣是借着犹大支派的血统道成了肉身(太1:3-16)。

2:2 纛: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各支派的阵旗。这四个纛是犹大纛(3节),流便纛(10节),以法莲纛(18节),但纛(25节)。这四个支派代表以色列,也暗示着将来要得救的所有被造物(四是被造物的数字)。“纛”包含着以下的意思:①一般意思:纛有标准、象征的字义,也可作为标记,某些国家或宗教团体用来象征自己,或者用它来表示自己的标记(诗74:4;耶51:27;结27:7)。

通常在旧约圣经中表示旗帜或标竿的词有三个,有时这些词被当作同意词使用。i.旌旗:表示集体或特定的团体,或指打仗时的军号(诗20:5);ii.大旗:这个词有标竿的意思,也被用来指人们聚集的地方或人们所关心的地方(赛13;2;18:3);iii.旗:这个词的意思与“旌旗”类似,不同的是旌旗为很多的会众或军队使用,但这个词是为少的会众或家族使用(诗74:4)。②以色列军团的纛:根据犹太拉比的传承,以色列四个军团的纛是这样的。i.东边犹大支派的纛是画着狮子的绿旗。这是根据雅各的“犹大是个小狮子”(创49:9)的遗言;ii.南边流便支派的纛是画着人的红旗。这可能是因为流便作为长子是家族的头;iii.西边以法莲支派的纛是画着牛犊的黄旗。这可能是因为约瑟解开牛梦,从饥荒拯救出了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创41:1-4);iv.北边但支派的纛是画着鹰的红白旗。据说这是因为但不喜欢被描述成蛇(创49:17),选择了蛇的天敌鹰。

2:3 在东边,向日出之地:指会幕前面的方向(3:38)。这个地方是在开始安置会幕周围的营寨时首先提到的地方,在神面前是荣耀的位置。位于这个地方的是犹大支派,享受着在行军的时候首先起行的荣耀,我们可以说这是成就了雅各对犹大的预言(创49:10)。这个预言在大卫时期得以展开(撒下2:4-7;5:1-3),并通过耶稣基督得以成就(来7:14)。是犹大营的纛:指属于犹大营纛的意思。指顺服神赐给犹大支派的权威和能力的顺服,而不是从属的意思。以色列拥有一位行使主权的神就足够了。所有的支派和百姓都应该彼此事奉,彼此承认对方。从这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把出埃及旅程中的以色列百姓,称为“旷野教会”(林前12:4-31)。

2:9 要作第一队往前行:指站在行军行列中的先锋位置。这说明犹大支派和隶属于他的其他支派担负着保护以色列百姓,以及开路的作用。

2:10 在南边:按行军的方向来看,指右边。对希伯来人来讲,右边意味着“力量”和“祝福”。所以,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以色列的长子流便的特殊照顾(出15:6;传10:2)

2:16 要作第二队往前行:属于流便支派的阵营行进之前,革顺的子孙和米拉利的子孙抬着帐幕往前行(10:17-20)。也就是说属于犹大纛的人在前面行,跟在他们后边的是抬着帐幕的利未人,跟在利未人后边的才是属于流便纛的人。所以,属于流便纛的人在整个行军的队伍中位于第三行列

2:17 随后,会幕要往前行,有利未营在诸营中间:指哥辖子孙抬着圣物往前行(10:21)。帐幕中的圣物与帐幕分开,占据了以色列所有支派中最中心的位置。神就是这样让以色列百姓即使在行军中也维持以神为中心的信仰生活。神向以色列百姓所要求的是随时随地时刻都以神为中心。他们怎样安营:指走在前面的属于犹大纛的人和属于流便纛的人。

2:18 在西边:是帐幕的后边,玛拿西、便雅悯支派以以法莲支派为中心安营的地方。他们是拉结的子孙。

2:24 要作第三队往前行:暗示着属于以法莲营的各支派按着纛的顺序,作为第三队跟在犹大和流便的后面。但是,在实际行军的时候是跟在抬圣物的利未人哥辖子孙的后面。

2:25 在北边:这是在帐幕的周围安置以色列各支派的阵营时最后提到的地方,在这里安营的是以但为中心的亚设和拿弗他利支派。

2:31 除了犹大以外被数点的人数最多的但支派是勇敢的人群,担负着守卫以色列阵营后方的重要任务。

2:34 就这样行:表示以色列百姓对神绝对顺服。人在神面前所要采取的最美丽的样式是谦卑和顺服(撒上15:22)。 安营起行:指以色列百姓三十八年的旷野旅程(申2:14)。

《民数记》第3章    

3:1 本书3-4章记有利未人的两次人口调查。本章统计的是满一个月和以上的全体男丁,4章则为30至50岁的一切男丁。所统计的资料与本书1和26章的各支派人口调查不同。后者只计点二十岁以上的男丁,所登记的为可以作战的人。利未人的主要任务是侍奉神,利未支派中的男丁要代替全民中头生的献给神。

  本章的人口调查是要点算出利未族中的男丁总数,来和十二支派中头生的男丁比较。结果发现数目不足替代所有头生的,不足之数得付赎金来补足

  4章所记是要计算出有多少人可以做会幕拆卸、搬运和架设的工作,包括抬运圣物和笨重的设备。工作十分重要也非常危险,因此要年在30至50岁间、身体壮健、举止成熟的男丁

  本节先提亚伦再提摩西,因为所记主要为亚伦的后代。
3:2-4 亚伦一家也属利未支派,但祭司的地位高于全族其余的人,可以接触祭坛、祭牲的血、进入会幕,是全民的教导者和代求者。权柄大责任也大。4节特别提到拿答与亚比户因献凡火而遭杀身之祸的事,解释了何以管理利未人的祭司只剩以利亚撒和以他玛,也藉此警惕大家应信守神的教训与律例。

3:5 本节至10节清楚说明亚伦和他的儿子的祭司职位与利未人的区别。利未人是服侍祭司的,但除祭司外也服侍会众,替亚伦和会众办理会幕的事,看守会幕的器具,以及会幕的拆、建与搬运。最后一件事在4章有更详细的规定

3:11 本节至13节解释为什么要为利未支派计点人口。以色列民中一切头生的都属神,应分别为圣在圣所中侍奉。牛羊等动物中头生的也须献给神为祭物,但拜金牛犊的事发生后,利未人蒙拣选取代了以色列民中一切头生的,专职侍奉神。

3:14 统计利未人的方式与统计以色列其他支派不同,是从满月的开始计算(39节)。 本节至39节列出了利未支派每一家室一个月以外的男丁的数目,并规定了他们安营的位置,以及交他们办的事。利未支派一个月以上男丁的总数为22,000人(39节),但22、28及34节所记三个家族的总数加起来有22,300人,这多出来的300人来自抄写的错误。28节哥辖族的总男丁数应为8,300,“3”的希伯来文为šlš,而6则为šš,二者甚易误抄。

3:38 “向日出之地”应为最尊贵之地,代表全民的摩西与亚伦,因此被安置在会幕前东边向日头出来的方向安营

3:40 以色列头生的男丁人数超过利未人男丁273人(46节),这多出的须按每

人五舍客勒付赎银。此处未说明如何收取这赎银。是否向全体头生的人(一共22,273)收取50节所记的1,365舍客勒,或者只向那应付这五舍客勒的273人收取?很可能是用后一种方法,但无法确定。

  其次,1:45-46记有以色列民二十岁以上能作战的男丁,共有603,550人,但这里记载一个月以上的长子只有22,273名,平均一个家庭要生育27个男孩。除非盛行多妻,而只把最早出生的男孩算为长子,才勉强可达此数;但旧约时代,多妻之风并不普遍。很可能603,550是指在埃及出生的壮年男子,而22,273名长子则为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后所生(比较出13:1-2)

3:47 一舍客勒约合今11.4克(2英两)。一季拉约合今0.6克。参度量衡附表。

3:50 1365舍客勒约合今15.5公斤。

《民数记》第4章    

4:1 本章记载第二次统计利未人的数目(第一次见3:39),目的在计算30至50岁的壮年男丁,好分配搬运和装拆会幕的工作。统计结果共有8,580名(47-48节)

  工作的分配如下:哥辖族负责的物件有约柜(5-6节)、幔子(5节)、金香坛(11节)、金灯台(9节)、金陈设桌(7节),和会幕外的祭坛(13-14,26节)。圣所和至圣所内贵重的东西都由他们负责。祭司亚伦属哥辖族,此族地位因此高于其他二族,派以搬运圣器之责

  革顺族负责的物件有圣所的帘子和幕幔(25节)、外院的帷子和门帘(26节)。这些都是较为轻软的物件。米拉利族负责的是会幕外院的柱子和柱座(31-32节),都属较粗重的物件

  哥辖族的壮丁只负搬运圣物之责。法柜等等的包扎和拆卸,全由亚伦与二子负责。哥辖人要是见到未包裹的圣物或触摸到它们,必致死亡(5-20节;参撒上6章及撒下6章)

4:4 会幕的圣器用不同颜色的毯子包裹或遮盖。至圣的用纯蓝色或朱红色,例如法柜、陈设饼桌、灯台、金坛等。院子里的祭坛则用紫色。会幕中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也是用蓝色、朱红色和紫色的线织成。蓝色在这三种颜色中尤其突出,因为至圣的法柜,也就是神的宝座,外面所披的为纯蓝色的毯子(6节)。红、紫虽也是中国人所看中的颜色;但蓝则不是,属普通人衣着的颜色。希伯来人可能因为以天为神的居所,而天色蓝,故看中蓝色,亦未可知。

4:6 “海狗皮”的希伯来原文为tahaš,早期的犹太学者认为是一种哺乳海生动物的名字。阿拉伯文中的tahas指“海豚”,《和合本》译为“海狗”,有的英文译本译为“海牛”、“海豚”或“山羊皮”。这种盖在法柜上的动物的皮必极名贵,则可断言

  会幕内各样圣器都盖上“海狗皮”,只有约柜要在海狗皮之外再加一层“纯蓝色的毯子”,成为旷野行程中最注目的圣物。

4:47-48 利未人任职的制度可能是:二十五岁开始参加侍奉(8:24),受训五年;三十岁时才正式在会幕里供职;五十岁时退休。圣殿建成后,利未人开始任职的年龄是二十岁(代上23:27)

4:49 从人口统计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两个圣经的原则:一是属神的人,个个都有他应付的一份责任;人人尽责,整个团体才能灵活运作。每个基督徒都赋有一种属灵的恩赐,各尽本分,教会才能兴旺(参林前12章)。一是层层负责。神向摩西与亚伦说话,二人把神的话传给百姓。祭司听命于亚伦,利未人又听命于祭司。普通人则在利未人的监督下度敬虔圣洁的宗教生活。在今天教会中,基督为元首,圣职人员要以宣讲、劝勉、教导为念,吩咐人也教导人(提前4:11-16);而信徒则应“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来13:17)

《民数记》第5章    

5:1 本章和下一章仍是讲以色列民预备离开西奈山登上旅程的事,主要记叙营地,凡不洁的都要与百姓分隔,住到营外的洞穴或旷野的帐幕中。

  “不洁”不仅指一般可以用水洗净的污秽,也包括因死亡、犯罪、特别是性事所招来的污秽。人沾染到这些污秽,不仅不适于住在耶和华神面前,也危害到全民的健康生活,玷污神所住的会幕(利15:31),可以招致全体死亡。

  本节提到三种不洁的人:长大麻疯的、患漏症的、与死尸接触的。此处虽用“大麻疯”一词,但指的只是癣、疥一类的皮肤病,不用太久便可治好(参利13及本书12:10-16)。“漏症”指性器官长期不洁的排泄物,洁净以后须献祭的那一种(见利15章;路8:43-48)。至于死亡,在赐生命的神的眼中,乃不洁之最。与死的牲畜接触,不洁一天;与死人接触,不洁七天。古代的祭司与许愿的拿细耳人,都不许参加至亲者的葬礼

  主基督来到世上以后,把患者医好,以彻底去除大麻疯;叫死者复活以去除死亡,消灭了人与神隔绝的障碍。神的国临到凡是愿意悔改、听信福音的人

5:3 不洁的人,不问性别,须逐到营外居住,因为神住在营中。《启示录》描写新耶路撒冷时说:“神要亲自与他们(信祂的子民)同在,…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凡不洁净的,…总不得进那城”(启21:3,27)。

5:5 本节至10节叙述如何对付常犯的罪。患皮肤病、漏症等等外在不洁的人,还可以赶到营外;但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却以为当然,这种罪藏在内心不易看见,更属不洁,必须对付。例如欠人家的钱不还,不守信用,除了须认罪外,须另加五分之一赔偿,并献上赎愆祭(5:8;6:12)。《利未记》6:1-5对这种罪已有记叙,但没有说到若受害人已故,赔偿应归谁。这里提出可以归给亲属;若无亲属,须归给祭司。

  以色列民就要出发作战,内部必须和衷共济。假如彼此因钱债、偷窃等等酿成不和,何能同仇敌忾?新约也重申此义:“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

5:11 对付了外在不洁的病症,又对付了妨碍人与人间和好关系的不洁行为,现在要进一步清除夫妇间可能有的不洁,也就是妻子对丈夫的不忠实。这些得罪丈夫的邪行必须从营中去除。

  这里立下的条例针对两种情况:一是妇人犯了奸淫,丈夫苦无证据(12-14,27,29节);一是妇人确属清白,丈夫无端怀疑(14节下半,28,30节)。不过对付的方法一样,所以放在一道来讲。

5:15 本节至28节提出处理这一类案件的办法:1,丈夫把妻子和素祭的祭物一同带到祭司那里(15节);2,祭司把妇人带进会幕的外院,站在神面前(16节);3,祭司取瓦器盛水,取地上的尘土放入水中(17节);4,他回到妇人那里,解开她的头发,把素祭放在她手里(18节);5,祭司手握盛着水的瓦器,念咒诅的话,要妇人起誓(19-22节);6,祭司把咒诅的话写下,抹在苦水里(23节);7,他从妇人手中取过素祭,一部分烧在坛上(25-26节);8,妇人喝下苦水(26节);9,妇人若犯了淫行,这水可令她肚腹发胀,大腿消瘦(27-28节)

5:19 15至28节的仪式的目的,可以从誓词中看出。妇人既在神面前起了誓,为什么还要喝那苦水,岂不接近迷信?须知仪式,不分古今,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反映人心深处所宝爱的价值,人藉着种种仪式来传达深潜的感情。国王加冕、总统宣誓就职、各种毕业典礼,以至婚礼、银禧庆典,无不说明一个社会所重视的事物是什么。

  喝苦水反映以色列民重视贞洁,让犯罪的女人不孕是神的作为,苦水起不了作用。圣经以后未再提到此法

5:21 从28节可以明白“大腿消瘦,肚腹发胀”是“不能生育”的另一种说法。古代近东也象中国一样,视妇女不育为一大耻辱。有人指出妇人行淫用大腿,怀孕则用腹,因此要刑罚她这两部分。也有人说这刑罚包括怀孕后的流产或假孕。不论解释为何,“失去生育能力”应是这句话的意思。要做丈夫的明白,即令找不到证据,他的妻子若犯了奸淫,神会刑罚;若属清白,神也会为她证明(参27,28,31节)

  新约严厉警告信徒,不可在男女关系上随便;否则,在神的国度里无份。
5:22 “阿门”的意思为“是的”,表示愿意承担所宣告的咒诅。

《民数记》第6章    

6:1 拿细耳人为许愿离俗侍奉神的人,有的终身归神,有的订明一段时期。拿细耳人有男有女,类似后来的僧侣和修女。他们自愿遵守的条例和管理祭司的条例相似;而所许的愿不同普通,属“特别的愿”(2节;参利27:2)。消极方面,拿细耳人不可喝酒;不可吃葡萄制成的食物;不可用剃刀剃头,任由头发长长;不可挨近死尸。积极方面,要归耶和华神为圣(2,5,6,12节)。长发为神所赐,表征生命的能力(撒下14:25-26;士16:17-30)。许愿结束时,要把头发剪下,烧在坛上献给神。 

拿细耳人的长发和大祭司的冕与膏油,在希伯来原文都叫做Nēzer。这些都是外在圣洁的象征。拿细耳人须守的清规,远逾一般祭司,类似大祭司。普通祭司只在进会幕执行职务前不可饮酒(利10:9),拿细耳人却不可沾任何酒与葡萄所制的食物;普通祭司可以参加近亲葬礼,拿细耳人与大祭司都不可以,拿细耳人结束许愿时献的祭与亚伦就职时献的一样。不过也有不同的地方。祭司只限男人,但妇女也可做拿细耳人(2节);祭司可以进入会幕献祭,拿细耳人则不可以。祭司穿圣衣,剪发(结44:20),但拿细耳人两样都不可以。祭司靠百姓的祭物生活,拿细耳人要把祭物给祭司。
圣经分外看重拿细耳人的愿。参孙、撒母耳等都许有此愿。史家约瑟夫说,主后第

一世纪流行此举。《使徒行传》提到的保罗和他人所许的愿,很可能是拿细耳人的愿(18:18;21:23)。拿细耳人也是主基督侍奉的预表(太2:23)

6:22 本节至27节记有一个很短却极佳美的祷词,读经时常易为人忽略。祷词用诗歌体写成,为圣经中最早的一首诗歌。诗中三次用“愿耶和华”为一句的开头,接上用“赐福”、“保护”;“光照”、“赐恩”;“仰脸”和“赐平安”,说明神对祂百姓的恩眷。“平安”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为神赐给人的各种好处的总称,包括健康、财富、安乐的生活、和平(没有战事),以及神的拯救等。在主基督身上可以看见那丰富的平安。祂给人类平安,使人与神和好,祂就是那和平的君。

《民数记》第7章    

7:1 这是摩西五经中最长的一章,详尽记下以色列民十二支派的族长奉献礼物的事,所献的礼物都是一样,仪式进行了足足十二天。《出埃及记》40章至《民数记》6章记的是出埃及后第二年初一建立会幕,一直到一个月后数点人口的事。本章至9章记的则是这同一时期中次要的事。这些事本可记录在《出埃及记》40章至《民数记》1章之间。

作者显然希望《利未记》可以集中讲献祭和祭司的按立,再在本书1到6章叙述全民出发前的准备和利未人工作的分配。在这之后再介绍十二支派奉献礼物。不仅层次分明,也让读者可以分外明白献礼物一事的重要性。

  建会幕、设祭坛、设立祭司制度,都是神愿意与以色列民同在的恩赐,全民的首领在亚伦祝福之后(6:23-27),用奉献礼物来表示发自心底的感谢。神接受了这些礼物,答应继续住在他们当中(89节;参利26:11)。

 献礼物除了表示感恩,也是全民对新制度的效忠,同时确立了祭司的侍奉由各族供养的定例。(素祭为祭司收入的重要来源,先讲各族长献上素祭〔13,19,25,31,37等节〕,是对此制度的肯定)

  传统注重记事简洁的希伯来作者,在此用特长篇幅重复记叙十二族献礼物事,正好说明,每一族在敬拜神、支持会幕和供养祭司的事上,都有同等的责任。

7:7-8 众首领奉献了六辆牛车(3节),革顺族用两辆牛车运送会幕的帷子和帘子(4:24-28);米拉利族用四辆来搬运会幕的柱子和板闩(4:31-33)。

7:9 在广阔无际的旷野中,哥辖族无牛无车,要用肩来抬圣物。

7:11 十二支派奉献礼物的次序,与第二章所记在会幕四周安营的次序一样。

7:84-88 这里记下众首领所献礼物的总数

7:89 这是神住在众民中间的明证。祂与祂的先知摩西间的亲密交通建立了,人与神可以通过摩西说话。新约时代,基督被钉的各各他山已代替了祭坛,主把自己献上作了永远的救赎祭(林前1:17;来9-10章)。但信徒必须将自己献给祂,多行善,并为传福音的事工奉献(罗12:1;来13:15-16)

 《民数记》第8章     

8:1-4 灯台的意义:灯台在没有任何窗子的圣所里,起着照亮圣所的作用(出25:31-40)。神在创造天地的时候,首先创造了“光”。也就是说借着光的创造改变了没有秩序、混沌的世界,创造了和谐,充满秩序之世界,开启了历史的门(创1:3)。所以如果没有了光,就谈不上包括人在内的所有被造物的存在。特别是在属灵层面,这个因罪恶变得黑暗的世界绝对需要光。清楚地知道人类这些需要的神,把独生儿子赐给这个世界为光(约1:9),通过这个光使义和真理在这个世上得到了建立。只有驱散了世界的混沌和灵界黑暗的神,才是人类唯一的希望,是人类生存的源头。

8:2 七盏灯……前面发光:作为圣经文学的表达方式,“七”象征着“完全”和“成就”(出20:10),“灯台”象征着圣灵的工作(启4:5)。可以说七盏灯是圣灵完全的工作。这七盏灯照亮灯台的前面,就是放着陈设饼的桌子(利24:1-4),象征着内住于圣所的圣灵。如果没有圣灵的帮助,就不能完全成就神的圣工。

8:4 样式:指“模型”。这暗示着灯台(或整个会幕)是天上实体的模型(出25:9;来8:5)。旧约的所有祭祀制度都是基督人格和工作的影儿,也预表着神永远的国度。

8:7 除罪水:这水是用焚烧赎罪祭物红母牛的灰调成的用于献祭仪式的水(19:9)。洒这水意味着除去一切罪恶。这水象征着洗净人类罪恶的耶稣基督的宝血(来10:22)。 用剃头刀刮全身:是为了除去用水也洗不干净的部分(利14:8,9)。可以说这是神向奉献之人所提出的绝对圣洁的要求(利11:45),因为神不能容忍奉献之人的任何污点。

8:9-10 在所有百姓公认之下,以色列的子孙按手在会幕里事奉的利未人头上,是因为利未人成了代替以色列的人。所以,按手仪式象征性地把民族的义务转嫁到利未人身上,使他们事奉耶和华神(利1:14)。

8:11 将他们奉到耶和华面前,摇祭:摇祭是把动物的后腿或胸摇一摇献给耶和华的祭祀(利7:30-34),这样摇一摇表示献给掌管世界万有之神的意思。这里说把利未人作为摇祭献给神,其意思是把代替利未人的祭物作为摇祭献上。象征着把利未人从世界上分别出来,成为属神的人。

8:12 首先献上赎罪祭,后献上燔祭,是因为首先赎罪,才能有后面的奉献。

8:16 头生的:应该把动物头生的和初熟的果子献给耶和华神(出13:13;利23:9-14;27:26)。出埃及时从击杀长子的灾难中得救的以色列长子是属于神的人。

8:19 办以色列人的事:可以说代替以色列百姓长子的事奉,就是代替以色列的事奉。因为长子代表家人(创49:3)。为以色列人:以色列的子孙是罪人,不能直接来到神的面前,所以只能通过蒙神呼召的中保来到神面前。赎罪:指利未人帮助祭司的赎罪工作。

8:24 二十五岁:利未人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在圣所事奉。在这里所说的二十五岁,可能是指作为见习生的年限。代上23:24节中把年限降到了二十岁。五十岁以上的人就不能继续在圣所里事奉,但是可以作为事奉之人的顾问继续办理圣所的事。他们就是这样一生事奉神。

8:26 所吩咐的:指看守会幕里的器具或教育在见习中的祭司候补人员的事。事:?可能是与准备祭牲祭物或搬运东西等体力劳动有关的活。

《民数记》第9章      

9:1 逾越节是庆祝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大节,在一年的正月十四日举行,相当于阳历四月,紧接着是除酵节,一共庆祝8天。本章所记的事发生在1:1点数人口之前,是7:1至9:15所记发生在第二年一月初一至十四之间诸事的结束,然后再回头继续讲发生在第二年二月初一以后的事。

9:3 按犹太人传统,一天从黄昏开始,到次日黄昏终结。在新约时代,犹太人约在下午三时开始宰杀逾越节的羊羔。《和合本》用“黄昏的时候”,当系依据《申命记》16:6所说“晚上日落的时候…献逾越节的祭”而作的翻译。

9:6 这些在仪文上不洁的人,询问为什么不可以和其他的人一同在逾越节献上供物。摩西向神寻求解答,所得到的答复是:凡因故不能在所定日期守节的,可以迟一个月,也就是在二月十四日黄昏举行(11节)。
凡不守节的要自民中剪除(13节),等于说会受到神的刑罚,在神的约中无份。

  因此,不洁而参加逾越节,或无充分理由而不守节,都同样会被剪除。新约警告信徒不可随便用主的圣餐,免得招罪,引致患病与死亡,也劝勉信徒必须守圣餐纪念主(林前11:28-30)。

9:15 本节至23节所记已见《出埃及记》40:34-38,但更为详尽,且词句优美,几同诗歌。以色列民组织成为军旅之后,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敬拜制度与生活规律,现在可以朝迦南地进发了。 他们的旅程可以用三句话来综述:1,遵耶和华的吩咐起行;2,遵耶和华的吩咐安营;3,停在帐幕上的云彩是神的指示,由摩西来传达吩咐(18,20,23节)。全民若照着神的话行动,必可到达那流奶与蜜之地。

  神的云彩首次出现,是在第一个逾越节之后(出13:21-22)。会幕只可造一次,但逾越节可以年年守。即令旷野旅程过后,也要永守此节以纪念神的大能和慈爱。谁知没多久,百姓又一次不遵守神命,招来流浪旷野四十年以至死亡的悲惨后果(11章)。

《民数记》第10章      

10:2 西奈山下神给百姓最后的一个指示,是造两枝银号,来指挥调动全民在旷野的活动。神的云彩指示起行与安营,银号指挥军队的行动。何队先行(5节),何时聚合(3节),何时出战(9节),都用号声来调配。有了云彩与银号,全民可以行动如一人。

  据史家约瑟夫记载,银号为直筒形,长约45公分,末端张开如喇叭,吹时可发出大、小、长、短信号。依犹太人传统,吹长声召集人到会幕敬拜(3-4,10节);短而急的声音用于起营与作战。不同场合用不同号音,有祭司专司其职(8节)。

  以色列人另有一种用羊角制成的弯曲形喇叭,称之为“角”,也在节期和争战时使 用,我在以色列看到很多地方在卖这种角。后来号、角、琴、瑟,和其他乐器并用敬拜神(参代上16:4-6)。

 今天礼拜堂用钟声召集信徒晚祷或崇拜,但到末后的日子,神的使者要用“号筒的大声”将选民从四方招聚拢来。
10:11 自本节到22:1,记载以色列民从西奈起程到达摩押平原一共38年的生活。

  本节说明起程的日期;12-13节简述好几天的行程,经过基博罗哈他瓦和哈洗录,到达巴兰(11:35;12:16);14-17节记犹大支派所统领的军队起行;18-21节记流便支派所领的军队起行;22-24节记以法莲支派所领军队起行。28节说明全民都上了路。所经之地是旷野最荒凉的一段。

10:29 摩西的岳父流珥(又称叶忒罗。见出2:18及18章)曾教过摩西组织百姓之道,现在摩西邀请他的内兄何巴同行,担任向导(31节)。米甸人居住在迦南地周围的沙漠中,何巴一定十分熟悉以色列人要经过的旷野的地形与风土民情。从以后的历史记载看,何巴接受了这邀请,和以色列人一同上路。士师时代和列王时代的基尼人,就是何巴的后代。

10:33 “耶和华的山”即西奈山。以色列人离开西奈山的第一段行程历时三天。他们携同妇孺和牲畜同行,三天很难走很远。本节也没有说从西奈山到达巴兰只走了三天。

10:34 《七十士译本》将本节放在36节后。

10:35 云彩在上,约柜在前,以色列人的士气一定很高。每天早上摩西对神说:“求你兴行,愿你的仇敌四散”(35节;参诗68:1);每天晚上他向神祈求:“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万人中”(36节)。摩西的勇气与信心,让他能率领全民向前。要是以色列人能够象忠心耿耿的摩西依从神的命令,抵达迦南只是时日间事。可是接上几章所记的是一个悲惨的逆转。  

《民数记》第11章                 

11:1 和西奈山下的环境比较,现在扎营的沙漠更不适于人居住。以色列民经过一段信靠、顺服神的美好信心生活,走入旷野后只不过三天,又故态复萌,发出怨言与恶语。这种悖逆和不信的罪为神所不容,代表祂刑罚的火烧到营边。圣经没有说明所烧的是什么,可能烧了营边的矮树,也可能烧毁了一些帐幕。百姓知道大难临头,求摩西代祷;神又听了他的祷告。为纪念此事,其地便叫做他备拉(3节)。

  此事过后,悖逆的事接二连三发生。结果是,除了约书亚和迦勒,所有的男丁,连摩西和亚伦,都死在旷野,未能进入迦南。摩西在以色列人哭号怀念埃及为奴生活之时,也问神说:“你为何苦待仆人,…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11:11)。不少伟大的圣者,在苦难的时刻,也出现过信心的危机。这见于以利亚、施洗约翰,也见于彼得(王上19章;太11章;太26:69)。神的恩典是大的,对摩西的怀疑并没有过深的责备。只是百姓一再背约,才受到不能进入迦南的严厉处罚。

11:4 本节至35节记载神供应以色列人食物和百姓的不满。此事见于一年前过红海到西奈山,当时离开埃及才三天(出16章);现在再见于从西奈往加低斯的途中。《出埃及记》与本书所记鹌鹑来的时间,都是犹太历的第二个月,也是鹌鹑每年飞越西奈半岛向北迁徙的时候。以色列人在汛的旷野所抱怨的是没有肉吃(出16:3);现在,在基博罗哈他瓦,他们抱怨的是食物太单调(5-6节)。“闲杂人”指不属以色列血统但和他们一起离开埃及的外族人(参出12:38)。在这些不明白神的全能和恩典的人挑唆下,亲炙过神慈爱的以色列人开始哭号。他们面对《诗篇》称之为“天上的粮食”的吗哪已一年,现在要吃鱼、吃肉和新鲜蔬菜,公开不理神要他们以迦南为家的计划。其实在埃及哪能天天有鱼有肉吃。百姓因眼前的艰困忘了当日为奴的苦难,反把奴隶生活说得好象天堂(5节)。神怎能不发怒(10节)?

11:7 见于西奈野地状似吗哪之物,虽也味甜,但不同于圣经中所描写的吗哪。当年那种定期大量供应的,确为天上来的粮食,为神所预备。

11:10 吗哪是神赐的食物,也是百姓遵不遵守神命的考验(出16:4)。在他们旅途的终点有迦南美地,途中赐吗哪乃神的看顾。百姓若知感恩,又能前瞻,应该欢天喜地走这段路。可是他们不只抱怨,而且家家哭号,以色列人在信心的考验上再次失败。

11:11 神发怒,摩西内心也伤痛欲绝。11-15节是他一篇祷词,把痛苦向神倾吐。以色列民真象顽劣难驯的孩童,有了吗哪还要吃肉,养育管教何其艰难;负此重责不如死了还好。

11:16 神对祂的仆人哀求的反应是既慈爱又公正。祂要摩西把责任分给七十位长老。他的行政责任早已有人分担(出18:13-26)。这些长老当系分担他训导的责任,所以神要把降在摩西身上的灵分赐他们(17节;参出24:9)。对付百姓吃肉的要求,神答应第二天便开始供应,吃到他们不想再吃。口福后来成为刑罚(20节)。

11:21 “步行的男人有六十万”。与摩西同行的以色列民总数,若连妇孺估计当达二百万。从摩西所说“把海中所有的鱼都聚了来”也不够他们吃,可证本书所记人数应为确实数目。要让人人有肉吃,在他看来无法办到。

11:23 在百姓的伟大领袖灵性软弱的时刻,慈爱的神激励他:耶和华是全能的(参赛50:2)。

11:24 神的预备立即见效。祂的灵降在七十个长老身上,他们站在既洁净又圣洁的会幕的四围;鹌鹑成群飞来给百姓捕捉,飞散在与不洁净和死亡相连的营的四围。神的灵吸引人到神那里;吃肉的贪念把人拉离神,终至肉还在百姓牙齿间未嚼烂,灾殃已临(33节)。“基博罗哈他瓦”一名由此而得,那地成了“贪欲之人的坟墓”。

11:25 “受感说话”可译为“说预言”。神的灵与人同在的一个迹象是说预言(撒上10:6-13;结2:4等)。这些长老所说的当为灵性上的兴奋经历,但以后没有再说。神显然用此向百姓说明,这些人是祂所选立的在灵性上训导他们的领袖。

11:26 圣经未说明何以此二人未去到会幕。他们在营里说预言的事,一方面给了摩西肯定这七十人地位的机会,一方面让我们看见摩西的恢宏领袖气度,一点没有因为别人也有神的灵而害怕,反而愿意人人都能受感说话(29节)

11:31 “离地面约有二肘”指鹌鹑低飞离地面约一公尺。但原文所用nātās(离)一字也可指鹌鹑堆集地面达一公尺高,要是捕取低飞的鹌鹑,一人一整天取到“十贺梅珥”(约等于2,200公升)相当不易,但若鸟都伏在地上则不难。鹌鹑可以晒干储存。

《民数记》第12章      

12:1 本章讲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和哥哥亚伦嫉妒摩西领导地位的事。这决非简单的家庭不和,而是宗教领袖对摩西特有权柄的挑战,因为亚伦是大祭司,米利暗是女先知。祭司和先知是以色列宗教信仰中的两大力量,现在联手抗拒摩西。表面上是不满他娶古实女子为妻,实质上是挑战他的属灵权柄(2节)。

在北美华人教会也有些类似的现象,专门挑牧师的刺,忽视属灵的权柄,甚至常常发生赶走牧师的现象,纽约一位牧师考察了韩国教会后,得出其中一条经验,就是:凡是兴旺的教会,都尊重牧师的属灵遮盖和权柄,因为牧师是神的仆人,是神所设立的管家,诋毁执政掌权的,就是与神为敌。

罗马书十三章主告诉我们:“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 神的,凡掌权的都是 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 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如果执政掌权的违背神的话,神自己会来管教,甚至挪去这个权柄,所以我们不能代替神,更不能肆无忌惮的攻击神的仆人。

这位古实女子是谁,有两种解释。一说她就是西坡拉,因为她是米甸女子,故意贬抑她叫她做古实女人。古实是含的长子,为居于希伯来人南方的民族的祖先(创10:6)。古实通常指尼罗河谷上游埃提阿伯地。但也可能此时西坡拉已死,此妇人为摩西的续弦,来自古实。

12:2 七十位长老受感说话(11:25)对亚伦和米利暗的主张可能有间接的刺激作用,说明神不单只和摩西说话,也和他们说话。虽然如此,神和摩西说话的情况与他们不同,在权柄上也有分别。这从神的回答(6节)、刑罚米利暗(10节),以及要摩西代求才获痊愈可以看出(13节)。当然他们也已经悔改。

12:3 这句话可能出诸本书编者之手,提醒读者米利暗与亚伦的指摘极不公道。

12:8 异象和异梦是神启示人的一般方法。神向摩西不用此法,而是直接说话。祂把以色列家交托在摩西手里,有充分的权柄向全民转达,解释神的旨意。摩西又可以见到神的“形象”。这当然不是指直接见到神未隐藏的面,而是一种可见的形状。摩西曾要求见神的面,他见到了神的背;因为凡见到神面的人必不能存活。

12:10 神因米利暗与亚伦说摩西的谗言而发怒。主犯米利暗立刻患上“大痲疯”(可能是一种很厉害的皮肤病),成为不洁净,必须逐出营外。亚伦也许因为是大祭司,在神权制度中地位重要,未受同样刑罚。他悔悟认罪,并且立即重新确认摩西的权威地位,请他替米利暗求情(10-12节)。所以我们要为哪些得罪神和你的人代求,可以减轻神的惩罚。

12:14 米利暗轻视摩西的属灵权柄,过失之大达到父亲须吐唾沫在女儿脸上的地步。“吐唾沫在女儿脸上”表示当众鄙视和责备,须蒙羞七天(参利25:9)。米利暗在民中颇有地位,百姓为她的释放等了七天,没有上路。
12:16 巴兰在迦南最南端,以色列人应该就快进入美地。

《民数记》第13章      

13:1 13-14章记述以色列民从西奈经旷野到达了加低斯,这是半岛中最肥沃的一块绿洲,就在迦南的边境附近。神接纳百姓的要求,吩咐摩西派人去侦探迦南地,让他们知道里面的实际情况是不是真的那么美好(申1:22)。这件事再次看见神对人不信的宽容与慈爱。

  探子回来时,带了那地又大又甜的葡萄和其他水果,证明神的话何其信实。可是以色列民不只未增勇气,上去攻取其地为业,反听信部分探子的话,不敢前进,而且嚷着宁可回埃及。神本要把全民消灭,但听了摩西的呼求,只让报恶信的探子当时死亡;以色列人则在旷野流浪四十年,等到整整一代死去后才得进迦南。民众后来不要神的帮助自行进攻,大败而退。

13:4 本节至15节所记人名和1,2两章以及7,10两章所记的首领的名字不同。可能打探迦南的事需要年轻力壮的人。以前几章所记的都属较年长的领袖。名单中无利未人的代表,因他们专职会幕侍奉,在迦南无承受产业权。

13:16 约书亚在名单中叫做何西阿(8节),意为“拯救”。本节说摩西给他取名约书亚,意为“主是拯救”。预示此人乃明日的领袖。

13:17 “南地”指别是巴以南一片贫瘠干地。“山地”指犹大经以法莲到加利利一带绵延不断的山脉。摩西给探子的任务十分清楚。迦南的四界见34:1-12,约等于今天的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南部大半。

13:20 葡萄约在阳历七月间初熟,比较10:11。以色列人已离开西奈山约两个月。

13:21 寻的旷野为南地以南的旷野。南地在巴勒斯坦最南端。哈马口是一关口,在巴勒斯坦最北方。这句话等于说探子已走遍了迦南地。

13:22 希伯仑在亚伯拉罕时代名为“基列亚巴”(创23:2,19)。四百年前只是一个畜牧民族居住的小城(参创13,14,23,25诸章),现在已是一个设防的大镇。亚衲族人以高大著称(申2:10;书11:21-22),住在希伯仑。以实各谷在希伯仑北面,后者迄今仍以产葡萄闻名。亚衲人虽高大,后来为迦勒击败逐走(书15:14)。

13:26 巴兰旷野在寻的旷野(21节)南,巴兰和寻在地理上属同一个大旷野,一在南,一在北。

13:29 亚玛力人好战,住迦南南疆和西奈半岛(出17章,民14:45);赫人住在希伯仑一带;耶布斯人住在耶路撒冷(书15:63);亚玛力人也住在山区;迦南人则多沿海而居,或住在山谷中。

13:30 迦勒和约书亚是犹大和以法莲两支派的探子(6,8节),因着他们的勇敢和信心,虽然同代的人都死在巴兰的旷野,他们却得进入神所允许的迦南地。

13:32 迦勒安慰百姓,力图重燃他们对神应许的信心,可是其余的探子用更夸大的言词来长他人威风。他们说的话所以叫做“恶信”,不只因为他们把那地说得凶恶难比,也是因为所作的解释极破坏之能事,把那地叫做“吞吃居民之地”;又说“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这些都是夸大不顾真相之词。

  依当时法律,作假见证的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地受刑罚。他们讹称迦南为食人之地,便应受死刑。十个报恶信的探子当即死亡。百姓因为听信假见证,不信迦勒与约书亚的证供,他们所担心的会在迦南遇到的死亡命运,现在就临到他们(14:3,29-34)。

《民数记》第14章

14:1 在探子不忠实的报导阴影下,百姓的悖逆达到高潮,把过去神的恩典与大能的作为忘得一干二净。他们喧嚷哭号,说是宁可死在旷野也不去迦南。

14:3-4 百姓放弃了与神盟誓旦旦所立的约,正式提出重返埃及,还主张另立领袖,率领全民。

14:5 摩西和亚伦看见会众亵渎神到此地步,知道大难临头,神的刑罚时刻可以来到,惊骇得俯伏在地,战栗不已。

14:6 神没有立即行动,祂要给自己的子民一个最后的机会。约书亚和迦勒一同发言,见证那地极美;并且向全民呼吁恢复对神的信心,因为有神同在,无人能阻挡他们(9节)。约书亚在此时发言,勇敢坚定又高瞻远瞩,是率领新一代进入迦南的新领袖。

14:10 百姓哪听得进约书亚与迦勒说的话,他们不承认背叛神,反说二人作假见证,犯了罪,应用石头打死。这时神的荣光突然显现。

14:11 信神便须接受祂的话,依祂的吩咐去行;要信才能在神面前称义(创15:6);不信的结果是灭亡(参民20:12)。神要用瘟疫击杀百姓,正是因为他们不信,并且藐视神。

14:12 神第二次告诉摩西,要另外从他的后裔着手,建立一个忠于神的大国,承受迦南美地(看出32:10)。

14:13 摩西也象上次拜金犊事件之后一样,为他们代求,理由是:列邦若听见神杀了百姓,必以为是神无力领他们进迦南,所以在旷野把他们杀了(参出32:10-14)。

14:17 摩西求神别让祂的名声受损,同时也求神彰显祂的慈爱,象以往一样赦免百姓的罪。

14:20 神听了摩西的祈求,没有把百姓全部消灭,但仍须惩处他们的罪。百姓次日必须回转头,朝红海的路走去(25节);很可能是从加低斯朝东南经西奈半岛去到阿卡巴湾。迦南美地本已在望,因为不信,功亏一篑。

一条只须十一天的路程(申1:2),现在要绕足足38年(34节;申2:14)。等到发怨言的那一代二十岁以上的人都死了(只有约书亚和迦勒除外),以色列民才得进入迦南。

14:22 “十次”指多次。若根据实际情况解释,也可举出以色列人十次试探与埋怨神的记录:1,在红海(出14:11-12);2,在玛拉(出15:23-24);3,在汛的旷野(出16:2);4,第一次在吗哪神迹中(出16:20);5,第二次在吗哪神迹中(出16:27);6,在利非订(出17:1-3);7,在西奈山下(出32:7);8,在他备拉(民11:1-3);9,闲杂人引起的怨言(民11:4-6);10,在加低斯巴尼亚(本章)。

14:24 看《约书亚记》14:6-15,知道迦勒的后裔的确得着他们的先祖作探子时所看见的希伯仑地,也就是亚衲族人居住的地方。

14:34 “四十年”是约数,实际上是三十八年零十个月(比较10:11;申1:3-5;2:14)。

14:36十个报恶信的探子即时受到作假见证的刑罚,死在神面前。

14:40 百姓以为只要能认罪,便不致死在旷野。他们不要摩西,也不要约柜同行(44节)。自己上去作战,在迦南的南疆何珥玛附近战败(参书15:30)。

  圣经要人记住这个历史的教训(民32章;申1:20-40;诗95:10;106:24;摩2:10;5:25;林前10章;来3:7-4:13),人必须坚守对神的信心,才能在基督里有份。也证明了神迹奇事对悖逆的人是毫无作用的,神的严惩使以色列民更敬畏神。

《民数记》第15章      

15:1 本章所载祭祀条例应记在《利未记》7章或《民数记》29章之后,在此处出现的作用,似在为前章所记的不幸事件加一注脚:百姓虽因不信神真能领他们入迦南而受到老死旷野的刑罚,但神重申祂给以色列人先祖的应许,会继续领他们进入迦南(2节)。献祭之例中规定要用大量的细面粉、油和酒,与祭牲同献,正是他们能到应许美地的保证。否则,旷野哪里有这些出产。神的计划不会因人的不信而放弃,人若能真心悔改,献上赎罪祭,仍可以在神的救赎恩典中重获祝福(40-41节)。

15:3 献祭是自愿的,要发自内心。本节至12节具体规定:献火祭时要同时献素祭与奠祭。燔祭(把祭牲全烧在坛上)和平安祭(祭牲的一部分烧在坛上,其余由祭司与献祭者分享)在这里都称作“大祭”,为奉给神的馨香之祭。又规定素祭要用油调和;祭牲越大,所用的细面粉和油的份量也跟着加增(5-12节)。《利未记》虽提到素祭须与燔祭同献(利8-9章),以及浇奠酒的事(民6章),此处为圣经首次规定,素祭与奠祭必须和燔祭及平安祭同献。一伊法约等于20公升,一欣约等于4公升:可见献祭所需的面粉与酒份量相当大,间接说明迦南地农产富足。

  “奠祭”为以奠酒为祭,不是独立的献,乃配其他祭物而献。

15:14 “外人”献祭也是自愿的,献祭的条例与以色列人同。以色列人可享的福利,外人也享有(15-16节)。事实上,神与人立约时早已包括万族(创12:3)。

15:17 这也是为百姓在迦南定居后而设的例。田地里初熟的麦子作成的饼要献给神(20-21节)。说明一切的福气由神而来,一切的出产为神所有。向神献初熟之物早有定例,包括长子和头生的牲畜(出22:29-30;23:19),现在把这个原则延伸到家居生活。主妇做饼,要把一份献给神。犹太人二次被掳后仍保持此风俗,把饼投入家中的火炉里当作“小祭”,火炉成为祭坛,每个家成为神的居所。

保罗曾提到这风俗:“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罗11:16),用以说明少数人的牺牲能让许多人得救。可见适用在实际生活上的原则,也可以用在属灵生活上。

15:22 本段经文(22-31节)讲处理误犯罪的条例。23节简述了《利未记》4:1-5:13所记献赎罪祭的例。此处与《利未记》的主要不同处,是《利未记》讲的为献祭的仪式,这里讲的重心则在:1,应与赎罪祭一同献上的供物(24-26节);2,住在百姓中间的外人也须献祭(29节);3,若故意犯罪,虽献祭也无用,必被剪除(30节)。

  罪虽属误犯,一样要认真对付(参利4:2)。个人(27-29节)和全民(22-26节)都有犯错误的可能。

15:24 本节所举为全民有误行(无心犯罪)的例子,应献公牛犊为燔祭,并以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15:27 本节讲个人误犯罪的献祭条例,须献一只母山羊,对《利未记》4:28,32规定可用山羊或绵羊羔的例似乎作了一点修改。不过本段(27-31节)主要针对“擅敢行事”也就是明知故犯的人。这种人必须严惩。前章所记以色列人故意违背神命不去迦南便属这种大罪。32-36节所举的例子更生动说明“擅敢”犯罪的意思。《希伯来书》警告信徒:“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惟有战惧等候审判”(10:26-27)。

15:32 律法规定凡不守安息日的必被治死(出31:15)。此人安息日捡柴,故判处死刑。到耶稣时代,犹太人的领袖把百姓的需要放在次要,专重律法的繁文缛节,拘泥字句,失去当日立法的真精神;所以耶稣在守安息日一事上与法利赛人屡起冲突,并一再指出祂是安息日的主(参路6:1-11)。

15:37 繸子缝在衣服边上,钉上象征尊贵的蓝色细带子(斯8:15),是愿意遵行神的律法的表示(参申6:4-9)。着有禭子的长衣,走路时禭子飘动,提醒着的人须守神的命令。耶稣时代,这种风俗仍保留(太9:20;23:5);但今天的犹太人只在祈祷或宗教仪式中才这样做。

《民数记》第16章      

16:1 摩西的领袖地位一再受到挑战。先有米利暗和亚伦(见12章),现在有可拉、大坍、亚比兰、安和其他二百五十位首领(2节)。叛党后来受到严厉的刑罚,证明摩西与亚伦赋有不可动摇的领导权,也同时说明祭司职位在以色列人的组织里头举足轻重的地位(17,18章)。红母牛灰调成的除污水,更证明祭司负有为人赎罪的特殊责任(19章)。

  可拉是利未人哥辖族的领袖,也是摩西、亚伦的近亲。可拉和部分流便支派的领袖指控摩西“擅自专权”,其目的在僭夺祭司的领导权。哥辖族利未人和流便支派都是在会幕南面安营的,联系密切,因而一起反叛。在神治政体中,可拉党的“背叛”(犹11节)是对祭司职位的僭夺,等于反叛神。这次背叛牵连颇大,相信其他支派也有人参与(41-50节;比较27:3)。

16:9 “分别出来”指可拉为利未人,有办理会幕事务的特权。

16:12 流便支派的大坍和亚比兰攻击摩西,说他未能依诺言领他们入迦南,在他们口中,埃及反成了“流奶与蜜之地”(13节)。又诬陷摩西蒙骗以色列民来盲目附从他(这应该是“难道你要剜这些人的眼睛”〔14节〕的意思)。

16:15 摩西虽发怒,但他过人的谦卑可从他只向神说他没夺过他人一驴、没害过一人看出。

16:16 可拉一党在摩西面前指控(2节),流便一群在营里遥遥呼应(12节)。可拉说他与摩西一样圣洁,为什么只做会幕的助手,当不了祭司。流便说摩西失信于民,其实是想在旷野杀他们,自立为王(13节)。摩西对这指控作了答辩(8-11,15节)。原告与被告都已陈词,是等候神来审理的时候了。

  摩西提出一个方法来考验谁是圣洁为神拣选作祭司(6-7,16-17节)。250位首领和可拉各人拿一个香炉,盛上火,加上香;亚伦也同样做。大家站在神面前。谁是神所拣选作祭司的,谁便能在神面前站立得稳;谁胆敢擅自担当祭司的工作一定会受到神极重的刑罚(参利10:1-2)。

16:18 250位首领和可拉来到会幕门口,要与摩西对抗。神的荣光突然出现,祂的审判也同时来到(19节)。擅敢用香炉盛火僭任祭司的可拉一党250人全部为天火(也许是闪电)烧死(35节)。诬陷摩西称王的属流便支派的大坍与亚比兰,连他们的妻儿子女,还有可拉都为地所吞灭(31节)。

16:20 神决不能容忍人的亵渎与背信,要把会众全消灭。但摩西、亚伦又为众人求情。22节说的“一人犯罪”,此一人指的是可拉。神于是叫众人离开三个主犯的帐棚,免得与他们一同死亡。摩西说,将有一种新的刑罚来消灭悖逆的叛党,这就是地开口。

地如何开口把他们吞灭不是关键所在,重要的是这刑罚来自神,不是偶然,也非人手所施。从这立刻到来的刑罚,可以看见神的震怒;摩西、亚伦所受冤屈也得伸。

16:27 可拉本站在会幕门口,与那250人在一起,此时他已来到大坍和亚比兰那里,与他们联手对抗摩西;也一同为地所吞灭。

16:32 从26:11知道死者中没有可拉的众子,显然他的儿子没有参与其事。以后还有可拉族在圣殿里供职(代上6:22),有的且撰写《诗篇》(参诗84-85篇诗题)。

16:37 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是神所设立的祭司。他从被焚焦的尸体中捡取香炉,锤成片子包了坛,让后人永记擅称祭司的结局。

16:41 头一天的灾祸刚过,以色列全会众又来发怨言,诬陷摩西为杀死众首领的凶手。神的荣光再出现,要消灭全民。摩西、亚伦再为众民代求。神的刑罚已经开始,惩处百姓不断的悖逆。死于此瘟疫的有一万四千七百人。此数字甚大,可以看出2:32所记以色列民人数应为确实数目。亚伦为百姓赎罪,瘟疫很快止住,死去的只是一小部分(48-49节)。

  假祭司可拉一党因擅上香而死(35节),真祭司亚伦因上香而救活大部分的以色列民(47节)。

《民数记》第17章     

17:1-13 神对祭司的职分:本章应与16章可拉的叛逆事件连在一起加以理解。可拉的叛逆事件是源于这种心态:“为什么只有亚 伦才能担当祭司的职分,并且拥有世袭的特权?我们不也能拥有与他同等的地位吗?”亚伦的祭司职分并不是因着人的条件得到的,乃是神主权的拣选,神拣选愚昧人使智慧人蒙羞。所以,不能用人的标准和野心判断或窥探祭司的职分(来5:4)。从这种观点上,神通过使杖发芽的神迹表明了亚伦祭司职分的正当性。就是说,神借着他的权威,平息了以色列百姓的不满和骄傲。就象摩西所说的“这岂为小事?”(16:10),无论是谁都应该对自己所担当的职分尽忠,努力归荣耀与神。

17:2 杖:是牧者或旅行的人用来保护身体或帮助步行的棍子,有时被称为象征统治者权威的“杖”。有时神也通过这个杖表明自己的旨意(出4:2;结37:16)。在这里神愿意用象征着权威的杖,证明谁是从神那里得到祭司职分的人。

17:3 在杖上写下每一个支派首领的名字,意味着他们全人地来到神面前。我们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也是在依靠耶稣基督的人格祷告(约15:16)。

17:4 存在会幕内法柜前:法柜上面是象征神临在的地方(10:35,36)。把杖放在法柜前,是让神亲自指出谁是他所拣选的人。

17:5 我所拣选的那人,他的杖必发芽:用隐喻的方法表现了神要把能力和生命供给自己所拣选、赋予使命的人,使他们能做神的工。暗示着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弗2:1,5),在耶稣基督的生命里借着神圣灵的能力,发挥出伟大的生命力(林后2:15,16;4:12)。所以担当神工作的人应放弃树立自己权威的努力,只顺服在神面前(林前4:2;启2:10)。

17:8 “杏树”意思是“醒着”、“警醒看守”,神使杏树苏醒、结果,以此表明神是知切并按己意主管历史的神,同时证明,是神把祭司的职分委任给了亚伦。

17:10 这是为了除去向神的权威挑战之人的骄傲所采取的措施,也是神意志的表现,就是要高举完全顺服神旨意的人(雅4:8)。

17:12 我们死啦:以色列百姓经常发怨言,当遇见危险的事情时,就表现出极其软弱。但是,真正的信仰是坚定地依靠神,而不是受环境、感情左右的信仰(林后5:7;来11:1)。

17:13 以色列百姓知道除了祭司以外靠近会幕的人都必被治死的条例(3:10),因自己不能靠近会幕而沉浸在悲愤和惧怕中。他们到现在还没有理解亚伦的祭司职分。他们的惧怕在性质上与悔改是不一样的。他们目睹了神的权能以后,认为神只是审判和定罪的神,在恐惧中叹息自己只能灭亡的处境。事实上神想要通过亚伦发了芽的杖,与以色列百姓建立新的关系。神命令以色列百姓建造会幕,就是为了通过适当的次序与以色列百姓交通。所以,以色列百姓能通过祭司的中保工作与神交通。但是他们还说“我们死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也不完全相信神。要想摆脱这样的矛盾和误解,就应该正确地认识神是怎样的一位神(何6:1-3)。当我们认识神时,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民数记》第18章      

18:1 本节至7节为耶和华神答复百姓的呼求(17:12-13);祂直接告诉亚伦,没有经过摩西。神早已预备了利未人看守会幕,免得外人擅入,触发神的怒气(3-4节)。利未人也不可僭夺祭司的工作;祭司应阻止利未人擅进圣所和坛,以免死亡(7节)。如果祭司或利未人未尽职守,以致有外人侵犯到他们的职务,须负疏于防守的责任:“你和你的儿子,并你本族的人,要一同担当干犯圣所的罪孽…干犯祭司职任的罪孽”(1节)。祭司和利未人要担当神的震怒,众民的性命才得保存。祭司的设立,不只是神给担任祭司的人的一种赏赐,也是给全民的赏赐(5,7节)。

18:8 本节至20节说明祭司可以得到一部分的供物,作为服侍的酬劳,这包括祭牲、田里初熟之物和头生的牲畜。新约也指出传福音的人可以靠着福音养生(林前9:13-14)。

18:14 “永献的”指人许愿完全归神之物,或神指定当毁灭的战利品。

18:19 盐能保持食物不易腐坏,古代近东民族多以盐象征永久。“盐约”乃不改变的盟约之意。“永远的盐约”是神应许到迦南地后分不到产业的祭司家族和利未支派(20,23节),可以有耶和华为他们的产业;因为靠圣职生活,神会供应他们的一切。

18:21 奉献土地出产十分之一本为古制,亚伯拉罕、雅各都献过(创14:20;28:22)。《利未记》27章且列为定例,但未说明由谁收受。此处首次指明归给利未族。这也是为在迦南定居后而立的条例。

  什一乃利未人为会幕办事的酬劳和赏赐,也是将来分配不到田地的一种补偿。利未人后来在迦南地只获分配到48座城,且零星散布全地。以色列人共有三种什一奉献,参《利未记》27:30-33。

18:25 利未人收得的什一奉献,不可全归己有;要象农人有了新谷和新酒献十分之一样(27节),把所得的什一中的十分之一献给祭司,而且应献至好的部分(29节),献了什一,他们和家人才可以享用其余的,免受违法的刑罚(31-32节)。要是全民都恪守什一奉献,祭司与利未人所得足够养生之需(参玛3:10)。

《民数记》第19章      

19:1 纯红的母牛,虽规定要没有残疾,却不是作献祭用。因为献祭须用公牛,且要烧在坛上。红母牛只宰杀,地点在营外。本章的重点不是讲献祭,而是讲红母牛所烧的灰和这灰如何用在洁净的仪式中。烧灰的过程如下:1,在营外宰杀母牛(3节);2,向会幕弹血七次(4节);3,将母牛连皮和血一起焚烧(5节);4,把牛灰收起存放营外(9节);5,用牛灰调成除污水作除罪之用(9节)。我在以色列听当地人讲,这种红母牛现在已经找到了,也就是说,圣殿建造的所有条件基本都具备了。

19:11 以色列的社会可说由祭司、利未人和普通百姓组成。祭司与利未人的权责已在前一章讲过。但若普通百姓因为不洁走进会幕而玷污了圣所,应如何处置呢?过去是赶出营外(利13:45-46)。不洁中最严重的是接触到死人(14-16节)。这种不洁且能传染他人(22节)。要是营中有人死了,全营的人都能染上不洁,从而玷污到神的帐幕(13节);因此必须设计一种方法可以去除因死亡招来的不洁。

《利未记》规定可以用水洗身,一直等到晚上(利11:28,39-40);更严重的情况,洗身之后,要自洁七天,然后献祭。可是献祭费用大,增加苦主的负担。本章一方面指出死亡引致的不洁净的影响,一方面规定一个简易且经济的方法,就是这里所说的除污水

  除污水洁净的仪式,含有赎罪祭所需要的一切成分。红母牛灰中有血,具有洁净的能力,此外有香柏木、牛膝草、朱红色线,是洁净皮肤病用的东西(利14:4),也都烧在灰中(6节)。而母牛的纯红色也是血的颜色。

  这种牛灰也许可以叫做“快速赎罪祭”,一遇有人摸了死尸,就可以把灰调水,然后把水撒在身上(12,19节)。若不经此仪式,不洁的人要被剪除(20节)。也许有人认为这种仪式属原始社会所为,迹近迷信。现代人类学家已知道,仪式所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对生命最深刻的认识,并非源于无知。

《民数记》第20章    

20:1 本章至22:1记载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到外约旦的一段旅程。如果自红海到西奈为出埃及后旅程的第一段(出13-19章);自西奈到加低斯遥望迦南属第二段(来11-12章);本章和次章所记则是第三段,也是进入迦南地的最后一段旅程。前二次都以欢乐始而以悲哀终。这最后一段却以悲哀始,而以欢乐终。摩西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和他的哥哥大祭司亚伦先后死在旅途(1,28节),而三十八年前在加低斯背叛中20岁以上的人,此时也可能所剩无几。但在终点,以色列人占领了何珥玛(21:1-3);战胜了亚摩利王西宏(21:23-27)和巴珊王噩(21:33-35),沿途欢呼作歌(21:17-18,27-30)

  旷野四十年生活中成长的新一代,在体格与精神上应该都和为奴的上一代不同。这一群饱历艰辛,在风沙中锻炼成熟的粗犷善战之民,已能向神发愿:只要神将迦南人交付他们,就能把所有的城邑尽行毁灭;和三十八年前听到探子的报告号咷大哭的上一代(14:1)比较,显然已脱胎换骨。

  本节虽未记明为哪一年的正月,但将本章所记诸事与33章的旅程比较,特别是亚伦之死(33:38),应为出埃及后的第四十年。旷野三十余年的流浪生活,本书大半未予记录。这期中百姓很可能逐水草而居,靠吗哪而活,在旷野中绕行一周,又回到旧日伤心之地的加低斯。但他们改变了战略,不从南面仰攻;大军绕经死海与约旦河东边外约旦之地,进到迦南的中部;先取耶利哥城(22:1),以高屋建瓴之势自北向南,其势锐不可当,“如牛舔尽田间的草”。

20:2 第三段旅程开始时,营中布满愁云惨雾。米利暗与亚伦之死,代表了上一代人逐渐消灭;而新一代的百姓又为了没有水喝,象他们的父亲一样,与摩西争闹。神象当年一样(参出17:1-7),从磐石中给水。那地也因此叫做米利巴。有人以为此处所记与《出埃及记》乃同一事。其实,二事有很多不同处。1,《出埃及记》只提摩西,此处提到摩西与亚伦;2,此处要摩西去拿杖,因这杖已摆在神面前(17:10-11;20:8),此事显然发生在亚伦的杖开花结果之后;3,也是最大的不同处,是神要摩西去吩咐磐石出水,而非象第一次那样叫他击石出水。

20:12 同是击石,何以这一次摩西却受到“不信”的责罚?一般有如下的解释:1,神命令他拿了杖,去招聚会众,然后握杖在手用口吩咐磐石流出水来,可是他不信真能凭一句话便能叫石出水,用杖击打磐石,水虽流出,却违背了神的命令(24节);2,摩西盛怒之下连击二下,没有在百姓前尊敬神;3,磐石是神的象征(林前10:4),百姓聚合在磐石前,有若集合在会幕或者约柜前,摩西击石构成一种渎犯。

  一代领袖在此历史时刻不能持守所信到底,殊堪嗟叹。在圣洁的天父面前,不能容许丝毫不信,益获证明。

20:14 从东方进入迦南的大路为取道以东地。以东人的先祖以东即以扫,是以撒的儿子,因此以东人与以色列人有兄弟关系。以东地位于死海之南,以色列人北上摩押,借道以东最便利。摩西的和平谈判未获接纳,以东人且出言不逊;以色列人只有绕道(20-21节),因为难走,又发怨言

20:17 “大道”当系指外约旦沟通南北的通商大道,从阿卡巴湾港口直上大马色(今大马士革)。“大道”原文作“王道”,有坦途、捷径之意。

20:22 何珥山的确切位置不详,只知在加低斯巴尼亚东北,近以东边界\

20:24 “归到他列祖”,通常指一个受大家尊敬的人善终而死。一个人若死无葬身之地,骸骨无人收殓 ,则是天罚(耶8:2;结29:5)。旧约的一个信念,是人死了会与先祖在一起。亚伦虽因米利巴击水一事被罚不能去到应许之地,但死后仍可与诸先祖、圣徒同列

20:25 亚伦祭司职位的转移,为以色列民生活中的大事,因此要举行仪式,为以利亚撒穿上亚伦的圣衣,让会众清楚看见,由亚伦开始的一个时代已告终结,由下一代继起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亚伦死在米利暗后约五个月,时年123岁。

《民数记》第21章    

21:1 以色列人在何珥玛首次击败迦南人,为新时代写下新的一页。亚拉得在南地的北部,位于希伯仑以南约27公里。亚他林的位置不详。

21:3 何珥玛一名的意思是毁灭,纪念此次将迦南人尽行毁灭的战役。《申命记》将灭绝迦南人列为必行之事(7,9章),以防百姓去侍奉他神,陷入拜偶像的罪中。今天看来似极残酷,但在以色列的刑法中,凡对神不敬,信神不忠的人,都处极刑。在以色列人的道德与宗教制度中,忠心敬神与完全相信神乃至高无上的行为标准。

21:4 一个打了胜仗又急于想征服迦南的民族,听到摩西和以东人谈判失败,并决定绕道之后,非常不耐烦,忘记了是神答允他们的要求才有何珥玛的初胜。他们心高气傲,又发怨言。红海当为今之阿卡巴湾。

21:5 百姓的不耐烦转为埋怨食物,把神赐吗哪亵渎地称为“淡薄”的食物。神的怒气发作,使火蛇进入民中。所以称为“火蛇”,大约因经此种毒蛇咬过的人,皮肤肿胀发炎如火,或痛楚如被火烧。

21:8 神因百姓认罪(7节),听了摩西的祈求,教他作一铜蛇挂起,凡被蛇咬的人,望铜蛇便得活。这件事因主耶稣用来预表祂的上十架救赎全人类(约3:14),成为本书最为人熟悉的一件事。 在以色列人的观念中,蛇为不洁之物,且为罪的象征(利11:41-42;创3章),何以望铜蛇反能叫人得活?从旧约祭祀及洁净的仪式中可找到解释。犯罪应死的人,因杀祭牲代罪可以得活;祭物的血可以洁净人与器具。红母牛灰可作除污之水,本为玷污之物,用在仪式中,可有除污的作用。人被蛇咬,红肿待毙,可睹铜蛇得救。铜蛇的红色与火蛇相似,而红为血色,也是救赎与洁净的表征。

  献赎罪祭要献的人按手在祭牲头上,血须洒在献者身上(利14章),赎罪仪式才有效。铜蛇举起后,被咬者必须“望”它,也就是说必须与救赎者有视觉上的接触,才能救活。

  主基督用铜蛇喻己。人在罪中死去,只有仰望那挂在十架上为救赎全人类而死的基督,才可得活。罪人虽无法接触到主基督挂在十架上的身体,但只要信祂便能得生。信是一种心灵上的接触,口里承认,心里相信,便可得救。

21:10 本章所记旅程表与33章的不同, 可能以色列人分队而行,从数途进攻

21:13 亚嫩河在死海东边,为流入死海中部的一条河。

21:14 《耶和华的战记》为以色列人的历史战歌集,与《约书亚记》10:13和《撒下》1:18所记的《雅煞珥书》同类。14-15两节的诗歌似为以色列人占领摩押地而作。

21:16 “比珥”的意思就是“井”。17-18节为另一首诗歌,描写以色列民在旷野掘井得水的欢乐。此歌可能也摘自《耶和华的战记》

21:18 本节末句及19-20节所记地名,大概都在摩押境内。

21:21 “亚摩利人”指住在亚嫩河北部、与摩押人为邻的民族(21:13)。有时“亚摩利人”泛指巴勒斯坦地诸民族(创14:7)。摩西率众北上,受阻于亚摩利,其王西宏且大动干戈阻拦,为以色列人所灭

21:23 雅杂在亚嫩河北面(21:13)。

21:24 雅博河是流入约旦河的一条支流,在死海以北约40公里。雅各从巴旦亚兰回迦南地时,曾在雅博渡口的毗努伊勒与神摔跤(创32:22-32),我曾经去过该河,现在卷裤脚边就能过河。

21:27 27-30节为本章所记第三首古歌。先叙述昔日亚摩利人与摩押人争战;后歌咏以色列人战胜亚摩利人。

21:29 基抹为摩押人所拜的神(耶48:7,13-15)。

21:32 雅谢位于约旦河东南部,在死海的东北

21:33 巴珊在加利利海东北,为黑门山南面的一大片土地(申3:8)。后来摩西把亚摩利(21:21)和巴珊二地分给流便、迦得和半个玛拿西支派,他们便定居在约旦河东(32:33-42)

21:34 巴珊在加利利海东北方,说明以色列的军队已到达外约旦的北部

21:35 本章以巴珊王噩的被杀结束。战事发生在以得来(今得拉),《申命记》有攻占巴珊的详细记载(3:1-11)。当时双方有多少人参加虽无法知道,但这三次战役极具历史重要性。所攻占的外约旦成为以色列人最早定居的地方(参32章),且为以后进攻迦南的基地。战胜西宏与噩二王的事写入了《诗篇》(135:11;136:19-20),足见此战役的重要。

《民数记》第22章      

22:1 以色列人打了胜仗,回到摩押平原,也就是约旦河的东边,在死海之北安营;隔河便是耶利哥—进攻迦南的第一个目标

  他们在这里停留了颇长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都记在本章至36章。包括米所波大米的先知巴兰说预言(22-24章),以色列人拜偶像,祭司非尼哈为民赎罪(25章),第三次人口调查(26章)。然后是连串条例的宣布和对已宣布的律法作的解释。这都是为进入迦南作好准备(28-36章)

22:3 摩押人并不是以色列人的目标。神曾吩咐以色列人不得入侵摩押地(申2:9),他们才绕过以东和摩押,取道旷野来到摩押平原(20:21;21:13)。但是摩押的王巴勒甚是害怕,与米甸人联手对抗。米甸人多住在西奈和约旦河东的沙漠中,他们知道打硬仗无法取胜,派长老去向巴兰求助,希望藉异教鬼神之力可以转危为安(4-7节)

22:5 巴兰住在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小镇毗夺(申23:4),(位于米所波大米北部)。巴兰一定是当时名闻遐迩的异教术士,能用观兆解梦、妖术等等来预卜吉凶休咎。摩押王用重金礼聘他的目的,是要他用咒诅的法力赶走以色列人。

22:8 巴兰夜间求问神,神告诉他不可以去,以致进退维谷。但他把神的话照实告诉了巴勒的使臣。从巴兰称神为“耶和华我神”(18节),似乎说明他是相信真神的一位先知。可是从以后的记载,可以看出并非如此:1,本书作者在9,12,20诸节提到耶和华时只用“神”字,而未象惯常用“耶和华”,似在指出巴兰尚未明白,他所见到的以色列的神,并非他所声称认识的神;2,巴兰贪钱的动机是很明显的,他用神的禁止来提高他向巴勒要索的酬金(7,15-18节;参创23:11-15)。他口里虽说不要金银,不越过神的命令,事实上是在提高身份,强调他的法力无边;3,巴兰后来在背后策动以色列人拜巴力,犯淫乱罪,说明他根本无意侍奉耶和华神(25:1-6;31:8-16);4,圣经的作者都视巴兰为贪钱的人(彼后2:15-16;犹11节;启2:14),不是圣洁的先知。巴兰既非圣洁的先知,神何以仍用他说预言?从圣经中受感说话的人来看,受感的不一定是圣洁的。驴可以说话,连假先知都可以准确预言将来(申13:1-5)。受神罚的扫罗王仍可说预言(撒上19:23-24)。犹太人中有人可奉耶稣的名赶鬼却不信祂(可9:38-39;徒19:13-16)。神可以用任何人替祂说话,巴兰能说神要说的话,不一定就表示他圣洁。
22:21 一个自以为法力无边的术士却看不见神的天使,连驴也不如。耶和华叫驴开口。除了伊甸园的蛇(创3:1),全部圣经只有这里记载动物开口说话。不同的是:蛇的话出乎魔鬼,驴说话是神叫它(28节)

22:22 神既然答应巴兰可以去见巴勒王(20节),何以又发怒,并叫天使阻止他?神容许巴兰去的条件是“要遵行我对你所说的话”(20节),但神知道此人贪婪,是为钱而去(32节),特遣天使警告他,打开他的眼,能见到神的使者和手中的刀(31节),要他只说神对他说的话(35节)。巴兰现在应已彻底明白,不可以改变或者不说神要他说的话(38节)

22:36 巴勒到亚嫩河旁,也就是摩押北疆的边界,亲近巴兰,亲口答应重重酬谢他(37节)。巴兰已从驴子学到教训,只说神传给他的话(38节)。
22:41 巴勒带巴兰去到好几个地方,可以远眺以色列人的营地。这些地名的确切所在不详,但一定都在摩押北疆。“巴力的高处”可能就是21:19-20所说的巴末,位于底本附近(书13:17)。

《民数记》第23章      

23:1 七座坛……七只公牛,七只公羊:以巴兰为首的外邦人所事奉的神对历史没有展望,也没有伦理意识。但是耶和华神视贿赂为可憎,按自己的主权主导历史。在这里举行的祭祀与拥有与神立约关系的以色列人所献上的祭祀有本质上的不同(王上18:26-29)。

23:3 “净光”是源于“刮”,“刮掉”之意的希伯来语,原文里是“红”、“孤寂”的意思。暗示着这个山是因自然灾害或采石成为光秃的山。当时外邦的占星术者或行巫术者有一种习惯,那就是为了得到卦或为了与神接触,寻找没有人到过的山顶或净光的高处。所以巴兰上净光的高处表明与耶和华神的启示没有任何关系,是为了通过巫术预见将来之事。

23:4 神不是因巴兰的祭祀才迎见他,而是为了通过巴兰告知自己对以色列的保护和祝福。巴兰错误地认为神已经悦纳了自己所献的外邦宗教的祭物,所以才来与他相见。这是对神的无知和骄傲,暗示了今天想要借着奉献成就自己心愿的心术不正的信徒

23:5 将话传给巴兰:神已经知道巴兰的内心充满了贪婪,所以只使用他的口为工具,去祝福以色列百姓(出4:15;耶1:9;结3:27)。

23:7-10 巴兰的第一次预言:巴兰与自己的意志相背,说出了神所启示的对以色列百姓的祝福。祝福的内容是:①强调了邪恶巫术的无用和神的超越性;②提到了神对属神百姓彻底的保守;③巴兰承认自己的错误,希望走到正确的路上。

23:9 这是独居的民:这句话暗示着以色列百姓与列邦不同,是拥有荣耀和特权的民族,而不是说以色列百姓是孤立的。这是源于与神立约关系的祝福。

23:10下到埃及的七十个以色列人变成二百万之众是值得感叹的事情。可以说以色列人口的膨胀成就了创世记28:14节的预言。我愿如义人之终而终:义人的人生是为神天天治死自己的生活,而义人的死是藉着神进入永生之门的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义人的死并不是绝望,而是祝福(箴14:32)。

23:12 不是述说自己与神美好的信仰关系,只向巴勒辩护自己被神压倒的处境。

23:13 巴勒认为巴兰因看到了以色列的整个营地,被它的庄严所压倒。所以现在想要让巴兰从不同的角度看以色列百姓,让他知道他们不过是弱小的民族。但这不过是无知和错误。

23:15 没有重生的灵魂即使经历了神迹,还是不能过合乎神旨意的生活。所以人最需要的不是经历神迹和拥有恩赐,而是被神的灵重生。巴兰没有经历圣灵的重生,所以成了物质的奴隶、挑战神主权的人。

23:19 神非人:强调神不象人经常改变自己的意思,神定会成就所说的话语。巴兰这样的宣布,使巴勒的心愿成为泡影,巴勒期待撤消对以色列的祝福。神掌管自己的计划和历史,在他没有后悔(罗3:4)。

23:21 他未见雅各中有罪孽:彰显了神伟大的赦罪恩典(赛1:18)。如同信徒虽有很多过犯和不足,但只要在耶稣基督里就能得称为义(罗3:28,30;加2:16)。完全出于神奇妙的恩典,罪人才可能与耶稣合一(弗2:6-8)。

23:22-24 把以色列民族描述成为比其他民族更有力量、更威严、更有荣耀。他们之所以能显出这样的威勇,是因为超越万神之上的神与他们同在(10:35,36)。

23:25-30 巴兰的继续祝福和巴勒的愤怒 :虽然神多次确认要保护和祝福以色列的意志,但是拥有萨满教宗教倾向的不道德的政治家和利欲熏心的宗教家不断地密谋恶。被罪恶污染的灵魂不知道自己属灵的无知,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心继续作无为和愚昧的努力。但是,他们的固执只能把他们引向灭亡和羞耻。

《民数记》第24章    

24:3 巴兰第三首诗歌(3-9节),祝以色列民多子多孙,土地肥沃,得胜仇敌。巴兰站的地方可以看见以色列的全营。他没有用异教的法术去迎见神,而是藉观看得预兆,好祝福这民。“神的灵临到他身上”使他能见到预象,他的眼开了,听见神的言语。

24:6 “沉香树”和“香柏树”都是树身高大的树木。

24:15 巴兰第四首诗歌预言以色列将战胜摩押和以东,并预告以色列将有“星”出现,有“杖”兴起。“星”和“杖”在古代近东民族是君王的象征。三百年后,大卫王朝建立。传统的解释认为这个预言后来更实现在弥赛亚(救世主)也就是主基督身上。

24:20 巴兰接上题了三首短诗,预言其他民族的前途,完成了圆满的“七”的数目。

  第一首关于亚玛力人。亚玛力人居住在西奈半岛,历代与以色列人为仇,为最早攻击以色列的民族;到大卫王和希西家王时代,终被歼灭(撒上30章;代上4:43)。

24:21 巴兰的第二首短诗讲基尼人。基尼人住地干燥且多丘陵,与亚玛力人接壤,位于死海西南。世代与以色列人友好。摩西的内兄何巴即为基尼人。巴兰预言基尼必遭亚述毁灭。和以色列民友好的民族何以反有此命运,亚述毁了基尼何以却不及以色列与犹大国?

一般有如下的解释:1,基尼人与米甸同族,米甸人与摩押联手对抗过以色列人,诗中所指当为米甸人;2,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于主前722年攻打以色列国时,也消灭了基尼人。3,亚述原文作Asshur,并非米所波大米北部的那个亚述帝国,而是住在西奈半岛北部的小部落亚塞尔,后来为腓尼基人所灭。诸说中以第一说较圆满。

24:24 第三首略长,提及基提。基提为今赛浦路斯岛的古称。诗中所指海岛上民族极可能为腓尼基人,他们从沿岸一带攻掠迦南,打败亚赛尔(亚述)与邻邦希伯,后来自己也覆亡(24节)。打败腓尼基人的是大卫王。

《民数记》第25章      

25:1-18 以色列在什亭的淫乱:神在一切危险中保护自己的百姓,神的荣耀和能力是任何人都不能敌挡的,巴兰已经多次确认了这一点(22-24章)。所以巴兰想不借用外部的力量,而是借以色列内部的纷争和悖逆惹动神的愤怒,使以色列百姓自取灭亡。也就是说,巴兰诱导以色列百姓落在性堕落和拜偶像的罪里,使神与以色列的关系不和(启2:14)。

诱导以色列堕落的主导势力是摩押,但米甸的女子们也参与了进来(6节)。神因这件事情,后来让以色列百姓击杀米甸的五王和米甸的男子以及巴兰(31:1,7,8),让人们看到了参与罪恶之人悲惨的结局。通过这样的事件可以发现 :①纵使蒙拣选成为神家里的人,如果放松对罪的警觉,就很容易堕落 ;②肉体的堕落和灵里的堕落有很深的连贯性;③堕落的人和使人堕落的人都不能避免神的惩治。神毫无遗露地察看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在末后的日子必按善恶审判(林后4:10)。

《民数记》第25章  

25:1 什亭:摩押平原的一个地方,“槐树”之意(22:1)。这个地方是以色列百姓为了进军迦南地最后安营扎寨的地方,也是摩西在申命记向以色列百姓宣布律法和进行告别讲道的地方。而摩西的继承者约书亚就在这个地方差遣了窥探迦南地的探子,为征服迦南制订战略(书2:1;3:1)。

淫乱:摩押女子一开始并没有强迫以色列的男子拜偶像,而是邀请他们参加淫乱的宴席,使他们自然地跪拜偶像。保罗提到这个状况时说,以色列的堕落是源于淫乱(林前10:8)。我上周讲道提过“滥交是败坏善行!”

25:2 以色列百姓占领迦南以后,神最担心的就是以色列百姓拜偶像。这样的担心借着征服迦南之前的悖逆,已经显露了出来。古代近东的拜偶像行为都伴随着淫乱,同时采取能使人极度兴奋的祭祀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迷惑人软弱的身心。特别是在漫长的旷野生活中身心极度疲惫的以色列百姓,就被这样的诱惑所捆绑。撒但攻击信徒时也是一样,当被圣灵充满时,信徒就不会被迷惑,但是当信徒的心灵软弱时候,撒但就会用平安和享乐的武器攻击信徒。

25:3 巴力毗珥:指“毗珥地区的巴力”,这个巴力是当时的摩押人所事奉的偶像。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与巴力毗珥联合的以色列百姓是少数,但是神向整个以色列百姓发怒了。这怒气代表了神圣洁的心意是面向以色列百姓群体的。也为了提醒以色列百姓罪恶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以色列百姓当时刻警醒。

25:4 可能是因为巴力是象征日头的偶像。神将拜巴力的以色列族长对着日头悬挂,象征性地、公开地表明所有拜偶像之人悲惨的结局(22:41)。

25:5 他们主要担当审判的事情,与士师记中出现的士师有些不同<士 绪论,士师职权的特征>。

25:6-15正当以色列百姓因淫乱受神惩治的过程中,竟发生了为了肉体的享乐把外邦女子带进神所居住的以色列营中的罪恶。这说明当人只追求肉体的享乐时,将变得非常可憎。因非尼哈公义的惩治,瘟疫在以色列中停止,这说明人公义的行为能讨神喜悦,也能满足神的心意。神的工作就是借着这些少数的义人得以成就<太9:1-34,信徒对社会不义的态度>。

25:6 即使以色列百姓的旷野生活充满艰难,他们也不应该把身体交在宴乐中。但是在百姓们面前公然犯罪的首领心利(14节)的行为,等于是在试探与摩西同在的神,也是践踏群体条例的行为。不顾他人只顾自己享乐的利己主义、不顾神旨意成就与否,只想走在他人面前的骄傲之人、在神面前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把犯罪合理化的人都当灭亡。

25:7-8 以色列百姓在神面前(会幕门口)的哭泣不能满足神的公义,但是一个人公义、有勇气的行为却使神停止了对以色列的愤怒。非尼哈所发的义怒是代行神震怒的决断,是真信心的表现(雅2:26)。对罪恶和不义的沉默和旁观,等于是变相地参与罪恶和不义(太10:28)<弗 绪论,信徒的社会参与>。

25:9 林前10:8节说死亡的人数是二万三千人,这可能是因为保罗所参考的是当时文士学派的观点(二万四千人中包括了因士师(5节)死亡的一千人)。

25:11 希伯来语中“忌邪”是指神自己的忌邪之心,而不是指为神而有的人感情上的嫉妒。当神的百姓拜偶像时,神会嫉妒(出20:5)。这说明神对以色列百姓极大的爱。神以完全的爱爱自己的百姓,同样向他们要求完全的爱。

25:12-13 虽然非尼哈杀了人,但是神把大祭司职分的祝福永远赐给了他和他的后裔。这个祝福是因着消除神震怒的功劳赐给他的,这说明只有除去罪恶才能成就人与神之间的和睦。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事件淋漓尽致地表明了这个真理(赛53:5;约6:56;19:34)。

25:16-18 米甸灭亡的原因:米甸人灭亡的原因在于把神圣洁的百姓诱惑到罪恶的道路上。神灭绝他们并不仅仅是为了涂抹他们的罪,也是为了从罪恶中保护神的百姓。神为了保存他百姓的纯洁,能承受任何的牺牲(约10:11)。

《民数记》第26章            

26:1 因拜巴力的罪夺走二万四千人生命的瘟疫结束以后。以这个事件的结束为准,所有禁止进入迦南地之人都死了。这意味着充满罪恶的旷野生活结束了,以色列人要以新的秩序进入迦南地。

26:2 他们是参与征服迦南战争的人。以他们为中心制订分配土地标准,反映了神悦纳为自己的荣耀作出牺牲的人,并把适当的赏赐赐给他们。今天神也不会无视为自己的荣耀流血流汗的人,必在今生来世报答他们。当然这样的赏赐是根据神的主权。

26:5-51 数点的结果——选民的繁盛:如果把这次数点的人口六十万一千七百三十人与三十八年前数点的人数比较,就能知道只减少了一千八百二十人。如果注意第一次数点的人口中,除了约书亚和迦勒之外所有的人都死在旷野的事情,本章所提到的人数不能不说是奇迹。

26:5-11 流便支派四个家族中被数点的人数是四万三千七百三十名。这个人数比第一次数点的人数,减少了二千七百七十名,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可拉叛逆事件的影响(9-11节)。虽然流便支派是长子支派,但是人数比其他的支派少(22,25节),可以说这是成就了雅各的预言(创49:4)。

26:11 他们之所以没有被治死,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父亲的罪恶,也没有效法他的罪(结18:19,20)。这件事情强调人在神面前要以独立的人格面对神。后来可拉的子孙担当了赞美神的荣耀职分。

26:12-14 西缅支派的人数:西缅有六个儿子(创46:10),因阿辖没有子孙,所以在这里只介绍了五个家族。西缅支派被数点的人数是二万二千二百名。这个人数比第一次被数点的人数减少了63%。这个支派在第一次数点时,人数在十二支派中占第三位,但现在是人数最少的支派。这是神对这个支派的首领心利的犯罪震怒的结果(25:14,15)。与这个支派不同,玛拿西支派在这期间在人数上增加了64%,所以以色列整体的人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26:15-18 迦得支派的产业:迦得支派是英勇的人,在征服迦南的过程中显出了他们的勇猛(32:17)。他们完成了他们自己的任务以后,以牲畜多为理由与流便支派一同要求约旦河东的地(32:1)。

26:19-22 犹大是雅各的第四个儿子,在雅各的儿子中其他弟兄都乐意听从的,也是非常孝顺的儿子。出埃及时,在十二个支派中这个支派的人数最多,势力也最强。他们在旷野旅程中始终占据着先锋位置(1:27;2:9),在进军迦南的时候也是在最前面。犹大支派的产业位于迦南地的南部,比其他支派的产业更肥沃,且是交通和战略要塞。耶路撒冷、锡安山、圣殿和王宫都在这个地方。后来以色列的国名也是“犹大”,王权也是从大卫开始到二十三代的西底家,都是犹大的子孙继承的,万王之王耶稣基督也诞生在这个支派中。这是成就了雅各的预言。

26:38-41 便雅悯是以色列最小的支派,正如雅各的预言具有活动性和破坏性倾向。

26:42-43 从雅各(创49:17)和摩西的(申33:22)预言中可以看到,但支派是好战的支派,也是勇猛的,所以应与亚设等支派一同完成守护以色列周边的任务

26:44-47 雅各和摩西祝福亚设支派时,说要得肥美的福(创49:20;申33:24)。按这预言,亚设支派在得迦南地为业时,分得了能望见地中海的肥沃之地。

26:48-50 拿弗他利的产业:拿弗他利子孙的产业与亚设、西布伦、玛拿西等支派相邻,曾培育出女士师底波拉的同工巴拉。

26:51 以色列的成人数目在出埃及和旷野生活最后时期,几乎一样。虽然以色列屡次犯罪,但是征服迦南的战士数目却得以维持,是因成就自己旨意并成就自己预言的耶和华的热心。神这样的热心就是我们得救和成圣的根本动因。

26:52-56 数点人口的目的——公平分配产业:明确提出了数点人口的目的是为了按各支派的人数分配土地。分配土地的原则:①按各支派人口比例分(53节);②拈阄决定所要得的地(55节);③各人拈阄所得的地按支派祖先的名字取名(55节)。迦南地是按神预备的次序公平分配的,而不是有能有权之人按己意己利来分配的。

26:55 土地的大小是根据人口比例决定的,但位置是拈阄决定的。使用拈阄的理由是:①认识到自己所得的地是神预备的;②避免因土地的好坏而有什么不满或争斗。在旧约时代作为神启示的一个方式,使用了这种制度。虽然是人在拈阄,但是以色列百姓始终认为决定事情的是耶和华神。但这并不是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神的启示方法,这个制度是无数启示方法中神暂时使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神的特殊启示——圣经得以完成以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功效,圣经和圣灵更确实地引导着我们的脚步。

26:62 利未人中,凡一个月以外:数点以色列百姓的时候,利未人的子孙并没有被数点,因为他们代替以色列各支派的长子26:64-65 这部分详细介绍了实施第二次数点人口的人物、场所以及对象。本节显明了神的旨意——想在历史中表明自己的启示得以成就的过程。

《民数记》第27章      

27:1 本章继续记述准备入迦南的事。关于土地分配问题,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女子的产权继承。要是西罗非哈的女儿不能得到产业,他的名字也会从族中除掉。此事的决定有深远影响,故特别在此记载(6-11节)。

  其次是摩西的接班人问题。他因在寻的旷野违神命击打磐石,已不能进迦南,谁继续他领以色列人,本章后半将讨论此事。

27:3 遭处死的人可能连财产也被没收。西罗非哈的众女儿充分认识当日叛乱之非,勇敢为父亲求公道,主张女儿也应分得一份。

27:6 依希伯来法律,父亲的财产只可分给儿子,长子可得双分;女儿通常不可继承(申21:15-17),只可得到一笔嫁妆。女儿一旦嫁出,便成为夫家一分子。此法例使地权可长保在本族之内。西罗非哈无子,产业须由弟兄等近亲继任(利25:48-49)。他的女儿提出抗辩(4节),得到了继承权。但女儿若嫁往外族,产业将随之转移,岂不减少了属本族的土地?为解决这个问题,本书36章记有新规定。

27:12 亚巴琳山即尼波山。我登过此山,站在此山可以远眺迦南与旷野。摩西的姐姐米利暗与哥哥亚伦都已死了,现在神告诉他也要去世,提醒他当日未在会众前尊祂为圣的罪。一代圣者谦逊胜昔,开始为全民安排新领袖。

27:18 约书亚和迦勒曾在以色列民历史上最暗淡的时刻,本无比信心和大勇,激励百姓向前。在这两个人中,神拣选了约书亚。约书亚一直是摩西的助手,曾深入迦南地窥探。这位新领袖与摩西的一个大分别,是摩西可以面对面与神直接说话;约书亚却须藉着大祭司以利亚撒的“乌陵和土明”来寻问神的旨意。此后,祭司一直是律法和宗教事务上教导以色列民的权威(利10:10-11)。

  摩西把手按在约书亚的头上,在全会众前宣布了这个决定(22-23节;参申31:14)。摩西照神的吩咐逐步把权柄交给继任人(20节);不过,百姓要到渡约旦河时,才对约书亚的领导权深信不疑(书4:14)。

《民数记》第28章    

28:1-40 重复说明祭祀制度:神把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以后所要遵行的祭祀条例,与各个节期整理成一个统一的法典赐给了摩西。这样的祭祀条例曾出现在15章和出23:14-17;29:38-42;31:12-1及利23章等经文中,但这些是分散的,也是短篇的条例,有必要进行统一。旧约时代神与他百姓交通是借着献祭,在大多数情况下献祭与节期有关,所以在介绍祭物时与节期一同介绍。完善祭祀制度是因祭祀律法的不完全性,也就是说祭祀不过是耶稣基督的影子。祭祀律法彰显神的公义,其本身是圣洁的,是基督的预表,是把人引导到基督面前的训蒙的师傅。因着基督的降临这一切作用已经在基督里成就。所以,新约时代的信徒再也不受律法之轭的束缚。藉着基督就能直接来到神面前与神交通(太5:17,18,律法的完成——福音)。

28:2 我……的食物:指神所悦纳的祭物,神人同形同性论的表达方式。在这里三次重复了“我的”,以此强调祭祀的主体是神。所以祭祀不应成为满足人的贪心和欲望的方法,应该是彰显神的荣耀和旨意的圣洁仪式,也应该是感谢神恩典的通路。信徒应该把自己当作活祭献给神,借此享受耶稣伟大的爱(罗12:1;腓2:17;约壹2:2)。

28:3-31 在这里所提到的节期,是以色列感谢神成为与神立约的百姓,并祈求神的救恩和绝对保护的日子。也就是说,这些节期是提示全体以色列百姓存在的根据和生活目的的圣日。

28:3-8 常献燔祭的条例:这个祭祀是持续不断地焚烧祭物的祭祀(拉3:5),预表着将来耶稣基督背负世人的罪把自己献给神,为我们成为永远的中保。同时教训信徒应常常把自己献给神(罗12:1)。

28:9-10 安息日是神亲自分别为圣的日子(出20:8-11),是以色列百姓属神的标记。也就是说,以色列百姓通过安息日盼望创造主神的权能,等候将来要到来的永远的安息。

28:11-15 月朔的条例:月朔是指每个月的第一天,这一天的献祭包含着感谢过去一个月神的保护、祈求赦罪以及祈求新的一个月神的看顾。

28:16 逾越节是感谢从埃及得以解放的节期(出12:1-14),表明所有救恩的根据都在于神。在这一天并不举行特别的献祭仪式。

28:17-25 无酵节是纪念以色列百姓摆脱埃及捆绑的节期,在这期间不能吃有酵的饼,应从家中除去一切酵。在这里酵象征着罪和腐败(利2:11;林前5:7,8)

28:18 “圣洁的聚集”的意思,指神特别分别为圣之日的聚会,在这一天就象安息日,什么工都不能作(利23章)。禁止劳动,是为了让他们单单地事奉神,而不是为了让人追求人生的快乐和安逸。

28:26-31 七七节是从无酵节期间安息日开始算起第五十天的日子。这个节期被视为把初熟的小麦奉献给神的日子,但是实际上应该从收割大麦开始算起直到小麦收割结束的约七周的时间。又称为收割节(出23:16)、初熟节(出34:22)、五旬节(林前16:8),其目的是为了感谢神赐下丰富的收成,与秋收感恩节一样。

《民数记》第29章    

29:1-40 七月的节期:本章列出了在七月要守的节期。就是七月一日的吹角节(1-16节),十日的赎罪日(7-11节),十五日的住棚节(12-38节)。把如此重要的三个节期集中在一个月里,是为了振作以色列百姓属灵的士气,使他们尽情享受从神得到的一切祝福和恩典。特别是在这三个节期里禁止一切劳动,使神与以色列百姓之间完全交通。这是充满恩典和喜乐的节期,预表着将来要成就的神国的婚宴(启21:3,4),证明了属神的百姓在今生和来生所享受的喜乐。

29:1-6 在新年的第一天吹角:犹大的宗教历七月是民间历的第一月,所以宗教历七月一日是民间历一月一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一天吹角,表示对神的盼望和感恩。同时也是预告赎罪日的悔改(十日)和住棚节的庆典(十五日)。角声:①不仅预表着耶稣基督救恩的好消息;②也象征着告知耶稣基督的初临和再临的信息(太24:31;林前15:52;帖前4:16)。

29:5 赎罪祭:在新年第一天以希望和激动的心情献上赎罪祭,是承认人是罪人,(诗14:2,3;罗3:10)。同时表明律法的不完全性(功能上)以及律法之下的人靠自己的任何努力不能成为完全(罗8:3;来7:19;8:7)。只有在代替人类的罪、成为律法终结者的耶稣基督里面,才能不被定罪,所有的罪都被赦免了。

29:7-11 赎罪日是以色列百姓一年一次洗自己罪的日子。所有的以色列人,从大祭司到一般百姓,在这一天都应该在神面前禁食,痛悔自己的罪。这时大祭司为了赎以自己为首的以色列百姓的罪和会幕的罪(腐败和污染),应进到至圣所献赎罪祭,而百姓应在会幕外面禁食悔改(利16:29;23:27)。百姓在这一天不能做任何事,而是完全与神交通。

29:12-38 住棚节的条例:在七月最后要守的住棚节是从七月十五日开始守八天,从第一天到第七天所有百姓在野外搭帐篷,住在里面。纪念并感谢出埃及四十年中神保守他们在旷野的生活。在第八天献上规定的祭物,结束这个节期的一切活动。

通过这个节期告诉我们:①所献上的祭物比其他节期所献上的祭物更丰盛(在这节期所需要的牺牲祭物是一百九十九头)。这是因为这个节期是纪念在死亡之地旷野漂流时保守他们的神的恩典和救恩(利23:43);②在祭物中公牛是以第一天的十三只为标准,每天减少一只直到第七天,第七天献上七只公牛为祭物,总共献上七十只公牛(13+12+11+10+9+8+7)(除了公牛以外,其它祭物的数量没有变动)。表示对神完全的奉献和忠心;③这日预示着所有胜过罪恶势力的人,环绕着神的宝座所要享受的神国的喜乐(利23:40;启21:3),是信徒最终所盼望的日子。

29:35 圣经说劳动是神的命令,是人的神圣义务。所以,在这里不是定劳动为罪,而是指出除了人的基本义务(劳动),还有更应该关心的事,就是应单单事奉神,归荣耀于神。

29:39-40 即使给耶和华神献上再多的祭,如果不顺服神的旨意,那么这个人的祭牲是无用的(赛1:10-17)。神悦纳那些在生活中绝对顺服神话语的谦卑之人的祭牲和奉献(撒上15:22)。我们的礼拜和事奉也应该以这样的顺服和谦卑为基础(罗12:3-21)。

《民数记》第30章      

30:1 人遇到危急,会许愿向神求助;圣经中有许多许愿的例子(例如创28:20-22;士11:30-31;结18:18等)。但一旦神听了人的呼求,危急过去,很可能忘却当日许的愿。律法严格规定,许了愿必须履行。但若遇到实际环境不许可履行所许的愿,应如何解决?

《利未记》27章对此已有规定。本章提到另一个问题:要是女子的父亲或丈夫不许她履行所许的愿,应该如何解决?这里规定,要是女子许愿时他们便提出反对,女子不受所许的愿的约束(5,8,12节);但女子的丈夫当时未表反对,事后却不赞成,做丈夫的要负责任(15节)。

在当今时代,我们不要轻易发誓,耶稣教导我们只说”是“与“不是”,多说就是来自于魔鬼,就我个人经历来说,我就有很多教训,有时为了表示清白和决心,会发誓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往往这个誓约会守不住,给自己带来亏损,我们教会有位姊妹跟我交谈时谈了这类问题,她当初向神发誓要读神学院来服侍神,但却读了其它大学,心中一直受圣灵责备,所以,我就告诉她:一是若是能行,尽量践约,尽力去弥补,二是向神认罪,求神宽恕,三是下次不要再发誓了。

然而,我们靠圣灵却能赐下能力去完成我们想要做的事。以前我一直为自己的弱点在用道德来规范自己,但屡试屡败,但圣灵在责备我后,赐下能力,让我从源头上悔改,即认罪,悔罪,恨罪从而弃罪,一个人喜欢犯罪情况下靠行为规范去约束自己是几乎没有作用的,恩典大于罪恶,能力大于试探,靠耶稣方能成事。

本章并举例说明如何适用上述原则。新约时代,许愿的条例可能更趋繁复,以致耶稣在《马太福音》5:33-37要教训人什么誓都不可起,“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祂要人从死的律法中走出来,恢复当日立法的真精神。

30:9 女子须从属于男子,她的责任也由男子负起。未婚女子之愿须父亲同意;已婚者须丈夫同意(6-8节)。但寡妇或离婚妇人,可以单独许愿,不受他人约束。

《民数记》第31章      

31:1 米甸人参与引诱以色列人在什亭拜偶像犯罪,神命令摩西消灭米甸人,以报此仇。31:3 本节至12节所记,为摩西所率领的最后一场战役。米甸人并未完全歼灭;到士师时代,又强盛起来(士6章)。

31:8 “比珥的儿子巴兰”即本书22章所记的先知巴兰。

31:12 这次打仗,大祭司的儿子非尼哈也拿着圣所的器皿,吹号角参与(6节)。大祭司以利亚撒且参加了战利品的接收,所以被称为“圣战”。依律法,祭司不可以接触死者、沾染不洁。

31:17 现代人读到古时以色列人杀灭罪恶的民族,连妇孺都不放过,会觉得十分残忍。须知此次战役乃报复米甸人引诱以色列人背离真神、陷于淫乱。淫乱之罪须处死刑(利20:10;申22:22)。

在古代民族眼中,用战争消灭敌人,就象瘟疫一样,乃神的一种刑罚。以色列民自己犯背信的罪,曾多次遭到全部被消灭的危机,虽有摩西出而代求,暂时得脱(出32章;民11,14章),但以色列人旧的一代,包括摩西在内,均死于旷野,不得入迦南。罪的工价就是死,这个原则适用于以色列人,也适用于其他民族。参《申命记》7章;《罗马书》2:9;《彼得前书》4:17-18。

  此次战役报复的并非全部米甸人,只是与摩押人联合的那一部分。战争在摩押平原上进行,其时当在摩西逝世前不久(2节)

31:19 虽属圣战,参加作战的人因与死人接触已沾染不洁,所以要在营外逗留七天,用除污水洁净自己(19:11-22);战利品也须加以洁净(20-24节)。

31:25 战利品中的人和畜由阵前作战的和阵后的全会众平均分享。祭司从作战者所得份中取五百分之一,利未人从会众所得份中取五十分之一。祭司所得为利未人的十分之一,符合《民数记》18:26的规定。

31:40 战俘中分给祭司的32个没有出嫁的女人,可能成为女奴,也可能在圣所中供伺候(出38:8;撒上2:22)。

31:49 战役中以色列人未损一人。圣经所记战争中胜利一方几乎无损失的还有《撒上》14章约拿单打败非利士人、《士师记》7章基甸打败米甸人等。

31:50 金子一万六千七百五十舍客勒,合190公斤,用来作赎罪之用。赎罪原文tekapper有“付赎金”之意,赎金可以赎取已判死刑的人(参35:31)。领兵作战的军官或因杀戮太多,希望藉此赎己之罪。

《民数记》第32章      

32:1看见肥沃牧场的两个支派,落入了贪心的陷阱中,忘记了民族的大使命。勿庸置疑其他支派也拥有牲畜,肯定也同时看见了已经征服的约旦河东的土地。但是他们的眼睛没有停留在这个地上,而看见了神所应许的迦南全地,所以其他支派的百姓没有产生贪心。贪欲和安逸诱惑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最终因犯罪导致灭亡(雅1:15)。

32:2 当时以色列没有行政、司法体制等国家组织体系,在这样的以色列社会里支派或家族中有威望的年长者所起的作用是极大的。本节的“首领”就是这样的人,与“长老”非常类似的概念。

32:5 尤其向不确定的未来前进,倒不如居住在现实的安逸中,这就是人的本性。可是以色列的将来并不是不确定的,那些有信心的人,确实地看见了荣耀的异象。

32:6-15 摩西的劝说:在圣洁的群体里,少数人的不信能使整个群体失望,最终会瓦解神的计划,因此摩西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通过这些可以发现:①漠不关心是无视神旨意的罪恶(6节);②使圣洁的群体悲观失望的行为是对神的挑战(7-9节);③神的祝福与惩罚取决于百姓的顺服与否(11,12节);④重复的罪必激发神的震怒(13,14节)。  

32:8 窥探迦南的十个探子们报恶信,动摇了整个以色列百姓,也使进入迦南的时间推迟了四十年。可以想象这两个支派所带来的患难到底有多大。

32:9 灰心丧胆:对于那些要打圣战的勇士来讲,“灰心”就是意味着失败。所以神劝勉将要征战的约书亚,要刚强壮胆(书1:6)。

32:10 耶和华的怒气发作:再一次确认没有信心,就不能得神的喜悦(来11:6)。

32:12 指完全地依靠和顺服神。他们不被外界因素影响,单单仰望永活的神,因此得到了进入迦南的荣耀。真正的信仰是在看环境之前,先看神,侧耳听神的话语。

32:17 指“成为在前头忙碌的人”,也就是说两个支派行在以色列百姓前头,要在前征战的意思。当以色列过约旦河的时候(书4:12),征服耶利哥城时(书6:7,9,13),这两个支派行在其他支派前头,履行了上面的约定。忏悔并不仅仅是明白自己的错误,更要在生活中实践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悔改。

32:20 在耶和华面前:在20-22节中提到了三次,摩西通过这句话暗示自己与两个支派之间的约和约的履行。这句话也表明摩西再次承认神的主权和统治。人在神面前是赤露敞开的,接受神的统治时,人才不会犯罪和懈怠。真正拥有信仰的人时常把自己的行动和思想摆在“神面前”。

32:21 妨害神圣洁计划的人或成为绊脚石的人是神的仇敌。与地位的高低无关,他们必在这个地上受到神震怒的审判(12:1-3)。

32:23 如果他们不按自己所说的去行,他们自己的话必成为他们的束缚,他们也必受到神的报应。人在神面前所起的誓,与自己的意志无关,是必须要执行的。如果不这样,就免不了神的惩罚。

32:24-27 两个支派的悔改带给人的教训:两个支派的决志在以下两个方面应得到称赞:①他们严肃地承认一时的错误,接受了摩西的命令——神的命令;②决定将妻儿留在约旦河东,他们自己过去在前征战,这说明他们的悔改是真实的。

32:28-32 摩西将在征服迦南之前离世,所以向新世代的主角约书亚和以利亚撒,指示征服迦南以后有关领土分配的事宜。从此约书亚和以利亚撒正式登上了以色列领袖的位置,彷徨和悔恨的时代也宣告结束。

32:30 如果两个支派不参加征服迦南的战争,不仅要受到神的惩罚(23节),约旦河东的土地也不能成为他们的产业。这是因为如果他们不参加征服战争,就必招来其他支派的怨恨 ;在这样的情况下得约旦河东的土地,就必造成以色列永久的分裂。在这意义上来讲,这样的措施是为了防止以色列的分裂,而不是两个支派的特权。属神的百姓是不能以任何理由分裂的一个整体(林前1:10)。

32:33 摩西以神中保者的权柄,把约旦河东的土地分给流便、迦得子孙和玛拿西半个支派的人。原本土地分配是通过拈阄,以神的主权决定(26:55),但是摩西这次并没有用这个方法,而是以神代理者的权柄和神所赐的智慧直接分配了土地。

《民数记》第33章      

33:1 本章所记为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兰塞起程到达摩押平原,沿途扎过营的四十个地方。第一部分(3-17节)不只记营地的名字,还择要记下旅程中发生的大事,有如《出埃及记》12章至《民数记》12章的摘要。中间一部分(18-36节)只记营地名;最后一部分(37-49节)又是地名与大事同记。

  摩西一生事业与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密不可分,这章旅程表有同他的生平简史,也是《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二书主题的综述,说明以色列人如何克服万难,终于抵达约旦河畔;迦南在望,神必领他们进入美地。

  这四十个地名,有的已可确定其位置,有的则不详。很多地名只是扎营的地方,并非城市。

33:38 “四十年,五月初一日”:参看20:1注。米利暗死后半年亚伦也死了;亚伦死后六个月,摩西也随着去世(比较申1:3;34章)。

33:50 耶利哥在约旦河西,与以色列安营的什亭隔河遥遥相对。此处特别提到耶利哥,因属迦南重镇,也是以色列人进迦南最先攻打的一座城(书2:2)。神吩咐入住迦南地前,除毁灭其民外,必须消灭一切的偶像,根绝异教信仰(53节)。

33:54 后来约书亚按照这里的指示,将应许之地分配给了十二支派。见《约书亚记》13-19章。

33:55 以色列人后来果然未能完全消灭迦南人(士1-2章)。

33:56 本节的意思是说:以色列人若不赶出那地居民,耶和华要象毁灭迦南地的人一样毁灭他们。

《民数记》第34章      

34:1-29 领土的边界和分配的人:在本章列出了以色列征服迦南以后所要得的领土的边界和负责分配土地的各支派的代表。为了征服迦南将要有很多牺牲,还要过不少难关,但是神在这里确定领地,并告诉以色列百姓迦南地必将成为以色列的。特别是提到详细的地名,提前确定领土的规模,是为了表明这个地的主人是神自己。也就是说,这个地并非通过以色列的努力就能得着的,是神以自己的主权赐下的礼物(诗16:6)。事实上神就是决定人居住地的神(徒17:26),神掌管着所有人。

34:1-12神应许要赐给亚伯拉罕的领土是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广大地域(创15:18)。这里所提到的领土比神应许给亚伯拉罕的领土缩小了很多。到了大卫和所罗门时期,神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产业才得以成就(撒下8:3;代下9:26)。这说明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是将来要成就的事情,而不是在征服迦南时。在以色列征服初期,神并没有把以色列需要之外的土地赐给他们,以此教导他们知足和顺服。本文所提到的地界是征服迦南的世代刚好能加以巩固,建立家园的地界。

34:3-5 应许之地的南界:应许之地迦南的南界是犹大支派的边防,与书15:2-4节一致。这个边界线上有“旷野”、“河流”、“坡”和“海”等天然要塞,这是以色列的神细致的保守。当然神用超自然的能力看顾他们(出13:21,22),同时也通过这些天然的屏障保护他们。

34:5 埃及小河: 是被称为“埃及河”的地方(创15:18),在提及以色列南界时经常使用(王上8:65;王下24:7;代下7:8;赛27:12)。这个地方不是指埃及的尼罗河,而是指从巴兰旷野流向地中海的沙漠河。神把这个地方定为以色列的南界,是为了让以色列百姓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从埃及地得以解放的,同时让他们明白这个自由是全能的神赐给他们的。

34:6-12 被外邦人包围着的以色列:在神所定下的边界之外(除约但河东两个半支派土地之外,32:33-42),居住着被偶像污染的强大的外邦人,围绕着贫瘠的土地。如果以色列不满足于赐给他们的土地,离开神所圈定的篱笆,就要面对死亡和拜偶像。这并不是说神的主权和统治只在迦南地有效,在其他地方毫无功效。神向所有人和全地行使自己的主权(徒17:24-26)。神之所以把这样的危险和障碍放在以色列周围,是为了教导以色列百姓顺服神话语是最蒙福的生活。

34:13-15 通过拈阄分配土地 :以色列须拈阄把3-12节境内的土地分给九个半支派,因为两个半支派已经在约旦河东得了产业。在这里用拈阄的方法,是为了让以色列百姓明白土地的主人是神,以此防止对自己所分得的土地心存不满。

34:16-29 负责土地分配者的名单:这段经文详细列出了征服迦南以后,担当分配土地之事的十个人的名单及其家族。这说明:①分配迦南地时,是按照原则分配的,而不是按对特定阶级和支派有利的方法;②这一切结果背后都有神的保守。继承摩西的约书亚和以利亚撒的工作,在属灵方面预表着把我们引进天国的耶稣基督的君王和大祭司工作(提前6:15;来2:17)。以下是为领土分配被拣选的首领们的名单。

《民数记》第35章              

35:2 本节至8节记述分给利未人的48座城,分散在河西和河东十二支派的境内(7节;书21章)。他们因无产业,需要这些城邑居住,养育子女,饲养牲畜。不过,利未人的城邑可以容其他百姓居住,利未人在当中教导神的律法(利10:11)。这些城邑都很小,连四围的郊野在内,分给利未人的地加起来,只有四十平方公里,占迦南总面积不过千分之一。在靠农业为生的社会里,这样小的土地绝难维生;所以利未人仍可说是在以色列人中间没有产业的支派。35:6 摩西在利未人的城邑中拣了六座当作逃城(书20:1-9),它们是河东的比悉(属流便支派)、拉末(属迦得支派)、哥兰(属玛拿西半支派)、河西的基低斯(属拿弗他利支派)、示剑(属以法莲支派)、希伯仑(属犹大支派)。《出埃及记》21:13曾提到逃城的设立。

  逃城乃为非故意杀人犯而设,使不致为仇家所杀,等待审判。《申命记》19章详记可在逃城中避难的人的资格。在新约时代,耶稣基督以圣洁尊贵的身体作为永远的赎罪祭,对我们故意和无意所犯的一切罪都赦免,并有圣灵让我们圣洁而不再去犯罪。所以,今天的教会就是我们的避难所,主内才有平安!没有圣灵,即使我们离开逃城,又会继续犯罪,早晚陷入审判之中。

35:12 “报仇人”通常指受害人的最近男性亲属,他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家族;亲人被害,他有责报仇。他也是亲属产业的买赎人。

35:31 故意杀人犯必须处死,不适用收赎价替代之例(创9:4-6)。人乃按神的形象而造,人的宝贵生命,他物不可以取代,只有用人的生命来偿还。杀人不只侵犯神圣的生命,也玷污了神所住的圣洁土地。

《民数记》第36章      

36:1-13 产业的继承法:赐给以色列各支派的地,被视为是神与各支派之间所立的约和祝福的保证,所以在任何的情况下都应该保存这个地。但是在实行儿子继承法的以色列(申21:16,17)中,发现了没有儿子的家庭不能永久保存他们的土地。神更新了这种不公平的继承制度,制订了女儿也能继承产业的法律(27章)。

但同时又发现了问题,那就是如果继承父亲产业的女子嫁给其他支派的人时,她所继承的地也会转移。神命令继承产业的女子与本支派的人结婚,以此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律法和条例的完善具有渐进性和预表(来10:1),而不是说神的智慧有局限或律法本身有矛盾。这说明了神尊重社会制度或秩序,但是在这之前更重视自己与百姓之间的关系。

36:1 基列子孙的家族:西罗非哈的女儿们是基列的曾孙女。基列子孙的族长们谈到有关她们的结婚和产业问题,是因为他们是这个问题的负责人(27:1-11)。

36:2 我主:指摩西。这说明基列子孙的族长承认摩西代表神的权威,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彼前3:6)。他们并没有把他们的问题带到作为人的摩西面前,而是带到把权威赋予摩西的神面前解决。当人面对问题时,能最明确地,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把自己摆在神面前(诗50:15;耶33:3)。

36:3-4 “禧年”是所有的一切都从捆绑中得释放的年。继承父亲产业的女儿如果嫁给其他支派的男子时,其产业归在丈夫名下。当然,女子所在的支派能按赎产业的程序赎这个地,可是一旦到了禧年所有的一切都回到原主人手里,重新回到继承产业的女子手中。所以在禧年以后这个地将永远属于丈夫的支派。玛拿西支派的首领们出于要持守神的祝福的心愿,把这个问题带到了神面前。

36:5 摩西照耶和华的话 :暗示摩西并没有按自己的主张发表意见,而是按神的启示说话。人的方法和计划很容易出现错误,但神的旨意和方法是完全的和信实的,所以凡依靠神的人都能从惧怕和忧虑中得到释放。

36:6-9 可以随意……只是要嫁同宗支派的人:这句话暗示西罗非哈的女儿们的婚姻只能在神所许可的一定范围内解决。神就是这样既给人特权同时也赋予人义务。在神里享受的自由是最安全,也是最蒙福的(约8:32)。

36:10-12 继承产业的女子们的婚姻 :西罗非哈的女儿们放弃自己的感情,顺服了神的旨意。事实上婚姻是神所制订的,是为神的荣耀保存神创造秩序的一个方法(创2:18-25)。所以单纯只为人的快乐和幸福而结合是违背神旨意的婚姻。

36:13 强调本书是神所默示的。这节经文作为本书的结论部分,强调了本书的所有记录是神的话语,而不是摩西个人的信仰手记。本书的主人公并不是摩西,而是使用摩西拯救以色列并带领他们进入迦南的神。

petertong
9 COMMENTS
  • 01 查经资料网站 – 圣经书院

    […] 民数记】【查经 […]

  • 01 查经资料网站 – 圣经书院

    […] 4.释经:民数记】【查经 民数记】 […]

  • Day 9 读经: 民数记4~18 – 圣经书院

    […] 寻释经:民数记】【查经 民数记】 […]

  • Day11 讀經 民数记 34~36 申命记1~12 – 圣经书院

    […] 寻释经:民数记】【查经 民数记】 […]

  • 更新: 释经、查经、读经链… – 圣经书院

    […] 4.释经:民数记】【查经 民数记】 […]

  • 4.民数记 – 圣经书院

    […] 4.释经:民数记】【查经 民数记】 […]

  • Day8-读经: 利未记 16~27 民数记 1~3 – 圣经书院

    […] 寻【 释经:利未记】(释经:民数记】【查经 民数记】 […]

  • Day 10 读经 民数记 19一33 – 圣经书院

    […] 寻释经:民数记】【查经 民数记】 […]

  • 4.民数记⬅️⬅️(含中英文祷读, 释经、查经) – 圣经书院

    […] ➡️释经:民数记】⬅️【查经 民数记】⬅️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