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细释 23 以…
以赛亚书讲审判,指出国家的混乱。君王百姓都犯罪,神差先知来责备。
“先知”也是“先见”,为神的代言人。
《出埃及记》4:15-16和7:1是旧约中最早提到先知职事的经文。摩西“代替神”在埃及法老面前说话。“先见”指可以见到神给他信息的人,藉着异象或其他方式,这些人能明白神的旨意,把所“见”到的信息向大众宣告。圣经所着重的不是先知接受启示的奥秘方式,而是先知所传达的神的话语。圣经中先知的工作不是解释或演绎,而是把神给他们的话直接说出来,就象《申命记》18:18所说:“我(神)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先知),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会众)”。
神吩咐的话和先知传出的话,其间没有改动,也毋须解说。
一、 旧约先知职事的设立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开始建国后,他们的建国蓝图是神在西奈山晓谕摩西所颁的律法,奠下以民生活的基本秩序规范;十诫为中心,其他典章制度都环绕此中心而制定。一个主要以游牧为生的民族,现在开始过定居生活,这些原则性的规章条例已逐渐不足应付新情况的需要。律法本身作为生活的基本指导方针是足够的,但遇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因律法没有涉及,便需要神启示百姓应循的道路。先知的职事因此产生。迦南地的原居民为拜偶像的民族,藉各种迷信手段求问难卜的前途,取悦大小神祇;所用祭祀方式有占卜、观兆、邪术、巫术,以及以人为祭及淫乱。所以耶和华神决定“兴起”先知,使以民能听从他们的声音,知道何去何从(申18:15)。
《申命记》18:18并为先知的人选立下准则:应象摩西在西奈山那样在人民中具有重要中心地位的人(“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象你”),而且有先知的优良传统。同章21-22节提出了考验真假先知的方法。从摩西的时代起,以民都以摩西作标准来衡量后来的先知是不是摩西所说的先知。有了先知的教导,以色列人能凭信心信靠全能的神面对未来。
二、先知书在旧约中的位置希伯来文旧约由律法、先知书和著作三大部分组成。圣经上很少说到先知书是怎样写成的。圣经学者相信这些先知的信息都是口传的,述而不作,由门弟子记录下来。不过以《耶利米书》的情形来说,先知们似乎自己也写作。有一件事可以确定的,是先知口讲的比写下的要多,收在书里的是口讲的信息的浓缩。不问是口述,由他人记录或先知自己写作,圣经所记下的都是神要我们得到的信息。
三、先知的教导先知在以色列人的信仰历史上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致力于督促全民尽心、尽意持守对耶和华神的纯一信仰。他们的教导主要有三大项:耶和华为独一真神,保持圣洁,宣布弥赛亚的来临。
1,耶和华为独一真神:这是自创世以来便一再晓谕的真理。在西奈山立约时,耶和华所颁的十诫第一条便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不过那时的耶和华好象只属以色列民,先知书虽然重申耶和华与祂选民的立约的关系,但指出世上其他民族的命运也由耶和华掌握(摩9:7);神审判世上大小的国家(摩1-2章);给他们权力,也可以收回(耶27:5-8);他们是神惩罚人的工具。
圣殿是神的居所,以色列的国土属于神,但先知们一样预言圣殿的被毁,以西结也看见神的荣光离开耶路撒冷。耶和华是全地的主,在祂面前不可有其他的神。以民的信仰受到异教的侵蚀或向异教让步时,先知们便勇敢站出来,指出假神的虚妄,偶像的无用。在以民被掳时期,民族的希望破灭之际,先知谴责敬拜别神的声音尤其激烈。先知们宣告这位独一真神是圣洁的、忌邪的,荣光充满全地,祂又为荣光所围绕(赛6章;结1章),超乎万人之上,但祂慈爱,人的谦卑的呼求,祂随时听到,祂与子民的关系异常亲密,有若丈夫与妻子般婚姻的爱情。
2,保持圣洁:神是绝对的圣洁,人乃不洁(赛6:5),先知们因此痛斥人的罪恶,丝毫不让步。罪使人与神隔绝(赛59:2),为公义的神所憎恶。耶利米所见异象的中心就是罪,罪污染了整个民族,国家因此没有了前途(耶13:23)。
罪恶到极处,神的刑罚随之而来。举国陷入罪中,刑罚也无一人能免。先知们宣告灾祸,也宣告拯救;要逃避罪的刑罚,必须寻求神。寻求神的意思就是遵守祂的诫命,行在正道上,谦卑自己。神要求人把祂当作生活的中心。这也是耶利米所预告的新约的条件(耶31:31-34)。
3,弥赛亚的来临:刑罚罪不是神的最终目的;人虽不断悖逆,但祂不愿人完全灭亡。先知们预告人类的拯救的大功,将由弥赛亚来完成。“弥赛亚”的意思是“受膏者”,祂道成人身来到世上,完成神交付的救赎使命;但祂又是神(赛9:6-7),祂来临的日子也是世界的“末时”。祂来是要担当世人的罪,使人恢复与神和好。
四、大、小先知书先知书的称为大与小,与先知的重要性无关,而是由于篇幅。若将十二小先知书和《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及《但以理书》比较,小先知书的篇幅都很短。一般说来,先知书的内容包括:
1,神吩咐他们传达的话语,有训诲、宣谕,也有应许;
2,亲身经验的记述,主要讲如何执行神的吩咐;
3,由第三者所写关于先知的生平和工作环境。但三者的界限并不分明,常常在叙事中有神的晓谕和先知的自述。
本书有圣经中的“小圣经”之称。全书六十六章,前三十九章有若旧约,包括历史、诗歌和预言;后二十七章有如新约,以旷野人声始,而以新天新地终,内容丰富,结构谨严,使作者先知以赛亚成为以色列民族历史危机中,耶和华神最重要的一个发言人。以赛亚不但是他民族史上的出色人物,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诗人,他光辉四射的才华使此书成为圣经文学中一部响彻古今的作品。他的“葡萄园之歌”和“受苦仆人之诗”,早已家吟户诵。而他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已应验在主基督身上,祂就是那和平的君。
一、本书作者及写作时期先知以赛亚,在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危机中,成为耶和华最重要的发言人。他的影响不仅在那个时代,也在后世。他久远的呼声至今仍能清晰可闻。以赛亚的原文名字有“主拯救”的意思。他是希西家王的亲密顾问,耶路撒冷城备受尊敬的公民,也是旧约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他侍奉的时期始于乌西雅王在位末年,历约坦、亚哈斯、希西家,而终于玛拿西作王时。据犹太人传统,以赛亚为玛拿西王锯死,以身殉道。
二、历史背景以赛亚是主前八世纪的先知。由于列强互争世界霸权,亚述与亚兰(即叙利亚)一直在争战中无暇他顾,以致北国以色列与南国犹大,得享太平与兴盛。但是南北二国在乌西雅与耶罗波安第二的治内,强盛的情形只限于城市,整个社会并未普遍发展。贫富不均,阶级悬殊,造成社会不安。贸易发达,人们与外界接触频繁,反受异教文化之影响,宗教礼仪混杂,道德日渐败落。当时人民不但崇尚物质享受,且怀着非常肤浅的乐观主义。他们以为以色列的太平与兴盛必长久存在。实则在亚述进犯以前,以色列的败亡已经确定,因为罪恶是败亡的先声。
三、先知职事以赛亚可能出身贵族。照犹太传统,父亲亚摩斯是犹大王亚玛谢的兄弟。这样以赛亚就是乌西雅王的堂兄弟。先知的妻子被称为女先知(8:3)。有两个儿子:施亚雅述(7:3)、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8:3)。他忠勤侍主,四十年如一日。他目睹叙利亚强权的极盛时代,然后逐渐衰微;接上看见亚述的兴起,导致叙利亚与以色列北国的败亡。从他先知敏锐的眼光,已经觉察犹大也有败亡的趋向。所以他急切地大声疾呼,力挽狂澜,而且明确地指出救恩之道。
四、本书内容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紧密,真理隽永。若不深入研究,很难窥得全豹。有人甚至将《以赛亚书》喻为“小圣经”。前三十九章有若旧约(卅九卷),后二十七章有如新约。
第二部自40章起始,记述旷野人声,正如新约福音以约翰的见证开始。本书末端论新天新地,正如《启示录》的结语。兹将本书内容择要列出:
1,三重导论—如果将本书喻为宏伟的殿堂,在前面有三重门楼,拾级而上,窥见一二,已经叹为观止。1章为第一重门,以法庭的情景宣告神的审判。第二重门从现在的失望看将来的希望。在6章有第三道门,叙述他在蒙召时奉差遣去传道,是他敬拜神的特殊经验。
2,以马内利—7-12章中,指以马内利的预言。7:14-16童女生子是超自然的神迹,这神迹就是兆头,以后再有不安的环境,但以马内利对虔诚的余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9:6-7,祂是奇妙的策士(“奇妙”、“策士”两项可并为一项的叙述),满有智慧。祂是全能的神,满有能力得胜。祂是永在的父,满有恩慈与信实。祂是和平的君,满有公义,和平因公义建立。
3,救恩历史—救恩的道理在24-27章发挥得十分透彻,并有赞美的诗词,以色列全地必从荒凉至复兴。论外邦的预言,看出耶和华是历史的主,历史是神公义的启示,历史是神救赎的作为。
4,复兴之声—《以赛亚书》40-48章的内容是论复兴与救恩。在引言中(40:1-11)可谓复兴的序曲,文体秀丽,为预言文学的佳作。
5,受苦仆人—弥赛亚在本书前半部是显赫的君王,在后半部却是受苦的仆人。仆人不仅是祭司,更是祭品,成为替罪的羊,背负众人的罪孽。
6,新天新地—从56-66章,由于内容独特,有人称之为第三部《以赛亚书》(第二部自40-55章)。其中所着重的是真实的敬拜(58章)以及将来锡安的荣华(60-63章),并以神与以色列圣约的救赎(59章)为前提,将读者带至新天新地(65-66章),气象万千,予人欢悦的盼望。这一部似乎综合祭司的礼仪与先知的训诲,使二者相辅而行。
本书结构十八世纪后期,有些历史评鉴者开始辩论本书的合一性,提出“两部《以赛亚书》”(1-39;40-66章)及“三部以赛亚书”(1-39;40-44;56-66章)之说,认为后半27章为被掳的人中一位先知假借以赛亚之名写的,而56-66章带有浓厚的国族主义,反映被掳回归后的社会思想,更可能为另一位作者所写,时期在犹太人获释之后。这些说法并非有何新证据出现作支持,而是来自一种否定世事发展可以预知的学说,认为旧约的先知只对他们自己的时代和人民发言,所说的话与后世无关。
他们不相信人能预测未来。这种说法早已为新约作者所否定,他们屡屡引用先知书的话,特别是本书,确认应验在耶稣基督一生历史上;例如《约翰福音》12:38-40引用了本书两处经文,一段见53:
1,一段见6:9-10。作者接着说,“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是指着他说这话”。作者写时显然认为这两段经文都出自一人,一点没有疑惑。对合一性存疑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说本书41:1-2,25及44:28-45:5,13诸节提到波斯王古列时,说的口气似乎古列已经征服了巴比伦成为新帝国的大王,因此40-60章的作者一定是巴比伦帝国末期的人,那时被掳的犹太人快要获释。可是旧约的先知,特别是以赛亚,他们宣告神的旨意时,无不俨然以历史的见证人自居,视自己为未来事件的目击人。试以50章为例,作者站在髑髅地的角度来描写神仆所受诸般苦楚,仿佛目击这些苦楚一一过去,而那无比的荣耀临到这受苦仆人身上。
若必须活在主基督时代的人才能写这一章,作者无论如何长寿,也活不到此章所预告的时代(死海所发现的《以赛亚书》古抄本,为主前二百年之物)。即令为被掳回归后的人所写,他也要能活好几个世纪,才能见到书中所讲基督降生、代死、代求,与财主同葬等事的出现。除非有人能证明本书7-12章或53章讲的都不是弥赛亚的来临和祂在世上的工作,要不然,我们只有承认,先知的确可以预言将来会发生的事,可以预告古列王,也可以预言比古列王更大的那一位基督,就象亲眼看见一样。虔敬的圣经学者无不同意,圣经乃圣灵默示人写成,掌握宇宙和历史发展的神可以把世界的未来启示给人,本书便是这启示的成果。
且从全书为文风格,用字及结构的统一,以及不少指出成书期在犹大人被掳前的内证,在在证明以赛亚确为其作者。有不少内证且指出此书乃写于巴勒斯坦而非巴比伦。被掳之后成书之说自难成立。我们还可从以下几点得到佐证:
1,末后的27章所描写的宗教情况为主前八世纪的反映,与《弥迦书》(弥迦为主前八世纪的先知)的信息相似;
2,深研旧约的犹太拉比对此书作者从无异议;本书既为正典中的一部,其合一性早为教会所接受;
3,现代评鉴者之间意见分歧,自相矛盾,无一人能自圆其说。
六、本书信息
1,神的圣洁为本书中心,是先知蒙召时的体认,是他信息的重点。神的圣洁是公义的要求,所以公义的审判是无可避免的。
2,神是历史的主,管理世界,施予审判,但在历史的背后,有神无限的恩典与怜悯。以色列的历史是救恩历史。这救恩也关乎全世界的。3,救恩的应许是给予以色列,但不仅限于以色列,更是普世的。所以国族主义与普世主义是互为关联的,二者不可或分。4,警戒与盼望也是两者相辅而行。盼望是有的,但人们必须有信心,切实悔改,得着洁净。
神要发动少数虔诚的余民,成为以色列民族复兴的核心。5,礼仪与义行两者也是必须同时着重。敬拜是极重要的,而道德的行为,不可忽略。信心必须有行为,应该有见证,肯为福音的缘故受苦,以弥赛亚为典范。
《以赛亚书》导论(一)
“先知”也是“先见”,为神的代言人。《出埃及记》4:15-16和7:1是旧约中最早提到先知职事的经文。摩西“代替神”在埃及法老面前说话。“先见”指可以见到神给他信息的人,藉着异象或其他方式,这些人能明白神的旨意,把所“见”到的信息向大众宣告。圣经所着重的不是先知接受启示的奥秘方式,而是先知所传达的神的话语。
圣经中先知的工作不是解释或演绎,而是把神给他们的话直接说出来,就象《申命记》18:18所说:“我(神)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先知),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会众)”。神吩咐的话和先知传出的话,其间没有改动,也毋须解说。
一、 旧约先知职事的设立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开始建国后,他们的建国蓝图是神在西奈山晓谕摩西所颁的律法,奠下以民生活的基本秩序规范;十诫为中心,其他典章制度都环绕此中心而制定。一个主要以游牧为生的民族,现在开始过定居生活,这些原则性的规章条例已逐渐不足应付新情况的需要。律法本身作为生活的基本指导方针是足够的,但遇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因律法没有涉及,便需要神启示百姓应循的道路。先知的职事因此产生。
迦南地的原居民为拜偶像的民族,藉各种迷信手段求问难卜的前途,取悦大小神祇;所用祭祀方式有占卜、观兆、邪术、巫术,以及以人为祭及淫乱。所以耶和华神决定“兴起”先知,使以民能听从他们的声音,知道何去何从(申18:15)。
《申命记》18:18并为先知的人选立下准则:应象摩西在西奈山那样在人民中具有重要中心地位的人(“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象你”),而且有先知的优良传统。同章21-22节提出了考验真假先知的方法。从摩西的时代起,以民都以摩西作标准来衡量后来的先知是不是摩西所说的先知。有了先知的教导,以色列人能凭信心信靠全能的神面对未来。
二、先知书在旧约中的位置
希伯来文旧约由律法、先知书和著作三大部分组成。圣经上很少说到先知书是怎样写成的。圣经学者相信这些先知的信息都是口传的,述而不作,由门弟子记录下来。不过以《耶利米书》的情形来说,先知们似乎自己也写作。有一件事可以确定的,是先知口讲的比写下的要多,收在书里的是口讲的信息的浓缩。不问是口述,由他人记录或先知自己写作,圣经所记下的都是神要我们得到的信息。
三、先知的教导
先知在以色列人的信仰历史上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致力于督促全民尽心、尽意持守对耶和华神的纯一信仰。他们的教导主要有三大项:耶和华为独一真神,保持圣洁,宣布弥赛亚的来临。
1,耶和华为独一真神:这是自创世以来便一再晓谕的真理。在西奈山立约时,耶和华所颁的十诫第一条便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不过那时的耶和华好象只属以色列民,先知书虽然重申耶和华与祂选民的立约的关系,但指出世上其他民族的命运也由耶和华掌握(摩9:7);神审判世上大小的国家(摩1-2章);给他们权力,也可以收回(耶27:5-8);他们是神惩罚人的工具。圣殿是神的居所,以色列的国土属于神,但先知们一样预言圣殿的被毁,以西结也看见神的荣光离开耶路撒冷。
耶和华是全地的主,在祂面前不可有其他的神。以民的信仰受到异教的侵蚀或向异教让步时,先知们便勇敢站出来,指出假神的虚妄,偶像的无用。在以民被掳时期,民族的希望破灭之际,先知谴责敬拜别神的声音尤其激烈。
先知们宣告这位独一真神是圣洁的、忌邪的,荣光充满全地,祂又为荣光所围绕(赛6章;结1章),超乎万人之上,但祂慈爱,人的谦卑的呼求,祂随时听到,祂与子民的关系异常亲密,有若丈夫与妻子般婚姻的爱情。
2,保持圣洁:神是绝对的圣洁,人乃不洁(赛6:5),先知们因此痛斥人的罪恶,丝毫不让步。罪使人与神隔绝(赛59:2),为公义的神所憎恶。耶利米所见异象的中心就是罪,罪污染了整个民族,国家因此没有了前途(耶13:23)。罪恶到极处,神的刑罚随之而来。举国陷入罪中,刑罚也无一人能免。
先知们宣告灾祸,也宣告拯救;要逃避罪的刑罚,必须寻求神。寻求神的意思就是遵守祂的诫命,行在正道上,谦卑自己。神要求人把祂当作生活的中心。这也是耶利米所预告的新约的条件(耶31:31-34)。
3,弥赛亚的来临:刑罚罪不是神的最终目的;人虽不断悖逆,但祂不愿人完全灭亡。先知们预告人类的拯救的大功,将由弥赛亚来完成。“弥赛亚”的意思是“受膏者”,祂道成人身来到世上,完成神交付的救赎使命;但祂又是神(赛9:6-7),祂来临的日子也是世界的“末时”。祂来是要担当世人的罪,使人恢复与神和好。
《以赛亚书》导论(二)
四、大、小先知书
先知书的称为大与小,与先知的重要性无关,而是由于篇幅。若将十二小先知书和《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及《但以理书》比较,小先知书的篇幅都很短。一般说来,先知书的内容包括:1,神吩咐他们传达的话语,有训诲、宣谕,也有应许;2,亲身经验的记述,主要讲如何执行神的吩咐;3,由第三者所写关于先知的生平和工作环境。但三者的界限并不分明,常常在叙事中有神的晓谕和先知的自述。本书有圣经中的“小圣经”之称。全书六十六章,前三十九章有若旧约,包括历史、诗歌和预言;后二十七章有如新约,以旷野人声始,而以新天新地终,内容丰富,结构谨严,使作者先知以赛亚成为以色列民族历史危机中,耶和华神最重要的一个发言人。
以赛亚不但是他民族史上的出色人物,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诗人,他光辉四射的才华使此书成为圣经文学中一部响彻古今的作品。他的“葡萄园之歌”和“受苦仆人之诗”,早已家吟户诵。而他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已应验在主基督身上,祂就是那和平的君。
一、本书作者及写作时期
先知以赛亚,在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危机中,成为耶和华最重要的发言人。他的影响不仅在那个时代,也在后世。他久远的呼声至今仍能清晰可闻。
以赛亚的原文名字有“主拯救”的意思。他是希西家王的亲密顾问,耶路撒冷城备受尊敬的公民,也是旧约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他侍奉的时期始于乌西雅王在位末年,历约坦、亚哈斯、希西家,而终于玛拿西作王时。据犹太人传统,以赛亚为玛拿西王锯死,以身殉道。
二、历史背景
以赛亚是主前八世纪的先知。由于列强互争世界霸权,亚述与亚兰(即叙利亚)一直在争战中无暇他顾,以致北国以色列与南国犹大,得享太平与兴盛。但是南北二国在乌西雅与耶罗波安第二的治内,强盛的情形只限于城市,整个社会并未普遍发展。贫富不均,阶级悬殊,造成社会不安。贸易发达,人们与外界接触频繁,反受异教文化之影响,宗教礼仪混杂,道德日渐败落。当时人民不但崇尚物质享受,且怀着非常肤浅的乐观主义。他们以为以色列的太平与兴盛必长久存在。实则在亚述进犯以前,以色列的败亡已经确定,因为罪恶是败亡的先声。
三、先知职事
以赛亚可能出身贵族。照犹太传统,父亲亚摩斯是犹大王亚玛谢的兄弟。这样以赛亚就是乌西雅王的堂兄弟。先知的妻子被称为女先知(8:3)。有两个儿子:施亚雅述(7:3)、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8:3)。他忠勤侍主,四十年如一日。他目睹叙利亚强权的极盛时代,然后逐渐衰微;接上看见亚述的兴起,导致叙利亚与以色列北国的败亡。从他先知敏锐的眼光,已经觉察犹大也有败亡的趋向。所以他急切地大声疾呼,力挽狂澜,而且明确地指出救恩之道。
四、本书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紧密,真理隽永。若不深入研究,很难窥得全豹。有人甚至将《以赛亚书》喻为“小圣经”。前三十九章有若旧约(卅九卷),后二十七章有如新约。第二部自40章起始,记述旷野人声,正如新约福音以约翰的见证开始。本书末端论新天新地,正如《启示录》的结语。兹将本书内容择要列出:
1,三重导论—如果将本书喻为宏伟的殿堂,在前面有三重门楼,拾级而上,窥见一二,已经叹为观止。1章为第一重门,以法庭的情景宣告神的审判。第二重门从现在的失望看将来的希望。在6章有第三道门,叙述他在蒙召时奉差遣去传道,是他敬拜神的特殊经验。
2,以马内利—7-12章中,指以马内利的预言。7:14-16童女生子是超自然的神迹,这神迹就是兆头,以后再有不安的环境,但以马内利对虔诚的余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9:6-7,祂是奇妙的策士(“奇妙”、“策士”两项可并为一项的叙述),满有智慧。祂是全能的神,满有能力得胜。祂是永在的父,满有恩慈与信实。祂是和平的君,满有公义,和平因公义建立。
3,救恩历史—救恩的道理在24-27章发挥得十分透彻,并有赞美的诗词,以色列全地必从荒凉至复兴。论外邦的预言,看出耶和华是历史的主,历史是神公义的启示,历史是神救赎的作为。
4,复兴之声—《以赛亚书》40-48章的内容是论复兴与救恩。在引言中(40:1-11)可谓复兴的序曲,文体秀丽,为预言文学的佳作。
5,受苦仆人—弥赛亚在本书前半部是显赫的君王,在后半部却是受苦的仆人。仆人不仅是祭司,更是祭品,成为替罪的羊,背负众人的罪孽。6,新天新地—从56-66章,由于内容独特,有人称之为第三部《以赛亚书》(第二部自40-55章)。其中所着重的是真实的敬拜(58章)以及将来锡安的荣华(60-63章),并以神与以色列圣约的救赎(59章)为前提,将读者带至新天新地(65-66章),气象万千,予人欢悦的盼望。这一部似乎综合祭司的礼仪与先知的训诲,使二者相辅而行。
《以赛亚书》导论(三)
本书结构
十八世纪后期,有些历史评鉴者开始辩论本书的合一性,提出“两部《以赛亚书》”(1-39;40-66章)及“三部以赛亚书”(1-39;40-44;56-66章)之说,认为后半27章为被掳的人中一位先知假借以赛亚之名写的,而56-66章带有浓厚的国族主义,反映被掳回归后的社会思想,更可能为另一位作者所写,时期在犹太人获释之后。
这些说法并非有何新证据出现作支持,而是来自一种否定世事发展可以预知的学说,认为旧约的先知只对他们自己的时代和人民发言,所说的话与后世无关。他们不相信人能预测未来。
这种说法早已为新约作者所否定,他们屡屡引用先知书的话,特别是本书,确认应验在耶稣基督一生历史上;例如《约翰福音》12:38-40引用了本书两处经文,一段见53:1,一段见6:9-10。作者接着说,“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是指着他说这话”。作者写时显然认为这两段经文都出自一人,一点没有疑惑。
对合一性存疑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说本书41:1-2,25及44:28-45:5,13诸节提到波斯王古列时,说的口气似乎古列已经征服了巴比伦成为新帝国的大王,因此40-60章的作者一定是巴比伦帝国末期的人,那时被掳的犹太人快要获释。
可是旧约的先知,特别是以赛亚,他们宣告神的旨意时,无不俨然以历史的见证人自居,视自己为未来事件的目击人。试以50章为例,作者站在髑髅地的角度来描写神仆所受诸般苦楚,仿佛目击这些苦楚一一过去,而那无比的荣耀临到这受苦仆人身上。若必须活在主基督时代的人才能写这一章,作者无论如何长寿,也活不到此章所预告的时代(死海所发现的《以赛亚书》古抄本,为主前二百年之物)。即令为被掳回归后的人所写,他也要能活好几个世纪,才能见到书中所讲基督降生、代死、代求,与财主同葬等事的出现。除非有人能证明本书7-12章或53章讲的都不是弥赛亚的来临和祂在世上的工作,要不然,我们只有承认,先知的确可以预言将来会发生的事,可以预告古列王,也可以预言比古列王更大的那一位基督,就象亲眼看见一样。
虔敬的圣经学者无不同意,圣经乃圣灵默示人写成,掌握宇宙和历史发展的神可以把世界的未来启示给人,本书便是这启示的成果。且从全书为文风格,用字及结构的统一,以及不少指出成书期在犹大人被掳前的内证,在在证明以赛亚确为其作者。有不少内证且指出此书乃写于巴勒斯坦而非巴比伦。被掳之后成书之说自难成立。
我们还可从以下几点得到佐证:
1,末后的27章所描写的宗教情况为主前八世纪的反映,与《弥迦书》(弥迦为主前八世纪的先知)的信息相似;
2,深研旧约的犹太拉比对此书作者从无异议;本书既为正典中的一部,其合一性早为教会所接受;
3,现代评鉴者之间意见分歧,自相矛盾,无一人能自圆其说。
六、本书信息
1,神的圣洁为本书中心,是先知蒙召时的体认,是他信息的重点。神的圣洁是公义的要求,所以公义的审判是无可避免的。
2,神是历史的主,管理世界,施予审判,但在历史的背后,有神无限的恩典与怜悯。以色列的历史是救恩历史。这救恩也关乎全世界的。
3,救恩的应许是给予以色列,但不仅限于以色列,更是普世的。所以国族主义与普世主义是互为关联的,二者不可或分。
4,警戒与盼望也是两者相辅而行。盼望是有的,但人们必须有信心,切实悔改,得着洁净。神要发动少数虔诚的余民,成为以色列民族复兴的核心。
5,礼仪与义行两者也是必须同时着重。敬拜是极重要的,而道德的行为,不可忽略。信心必须有行为,应该有见证,肯为福音的缘故受苦,以弥赛亚为典范。
《以赛亚书》第一章
1:1 本节以极精简之笔综述全书写作的时代、作者和主旨,格式与《阿摩司书》、《何西阿书》相似,但没有提到北国的君王。这当然是因为北国的前途已定,注定灭亡,提亦无益,且以赛亚的侍奉主要在南国。“默示”:包括异象和启示。6章记有以赛亚所见的异象,书中他处所记均为启示或神要他宣讲的各种信息。
“亚摩斯”不是先知阿摩司(在原文为同一字,《和合本》译名音同但用字异),其生平不详。犹太传统认为他是犹大国王亚玛谢的兄弟(王下14:1-2),以赛亚因此为王族之后;但此点殊乏确切证据。也许因为以赛亚与耶城政界人士稔熟,又洞悉决策内情,遂有此推测。以赛亚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所传的信息。他的身世的隐藏不露反令读者更着重神藉他所说的话语。
本节所记犹大四王,其作王时期始自主前792,终于686,以赛亚侍奉活跃时期应在亚哈斯与希西家时代。因先知在乌西雅王驾崩那年始见异象蒙召;而依历史所载,约坦在乌西雅死后作王只有短短数年。
1:2 本节开始宣告神对百姓的责备,要天地一同来作证。他们本是神立约的民,现在成了悖逆、败坏的儿女(看申30:19)。
1:3 牛、驴都有认识主人的天性。以色列的百姓却违背被造物的本性,既不承认造他们的主,也不明白这样做罪无可赦。“槽”:牲畜饲食的器具。
1:4-9 百姓犯罪受神刑罚可从耶路撒冷以外的城乡大半被劫被毁,荒凉一片,只剩耶城孤立无援看出。这几节所说的当指历代异邦的侵掠,先有亚兰、以东和非利士(代下28:5-18),后有亚述王西拿基立在主前701年进军犹大国,掳掠肆虐。在此役中只有耶路撒冷一城得神拯救(王下18:13-16),因希西家称臣纳贡得以苟延残喘。到主前605至586年间,更受到巴比伦帝国的攻击,终于走上国破家亡之途。
1:9 “余种”:即“余民”。就是指在以色列中存留的敬畏神的人。《罗马书》9:29引用这话来指犹太基督徒。“所多玛、蛾摩拉”因犯罪,全城受罚倾毁净尽(创19章),至今一无所存。在先知书中,常用这两个城作为犯罪者的鉴戒。
1:11 神所喜悦的是人远离罪恶,遵守祂的命令。靠仪式和献祭而无顺服的心,决得不到神的祝福。
1:14 “月朔”指每逢月之初一举行的祭祀等仪式(看民28:11-15)。“宣召的大会”包括逾越节、住棚节、五旬节等一年一度的大节期(看利23章)。
1:15 以色列人的宗教外表和他们的实际行为不相符。他们一方面热心于祷告,一方面又杀害人命。
1:16-17 比较《雅各书》1:27。真实的敬虔不是单单严守宗教上的仪式规条(1:10-15),而是要表现出怜悯慈爱。朝见神单在外表上把手上的血洗净是不够的,必须有整个生命的改变。先知告诫当政者秉公平治理,照顾无依无靠的人。
1:18-20 先知促民作选择,一方面是无尽的恩典,无论罪多重,即令象“朱红”、“丹颜”那样深,染上了永远褪不掉,神都能洗净,变成如雪如羊毛般洁白。犯罪的人只要肯回头、悔改,仍可成为神的子民,重享幸福生活(“必吃地上的美物”)。否则,只有为外敌,例如亚述大军,所吞噬(“必被刀剑吞灭”)。
呼吁神的子民内心归向神,是先知们一贯的信息(29:13;撒上15:22)。本章的责备是根据《申命记》28-29章的原则,如果神的子民顺从神,便享大福;如不顺从,便要受责打。
1:21-28 “忠信之城”指耶路撒冷,《七十士译本》在“忠信之城”后加有“锡安”二字,在此代表整个犹大国。犹大本应忠于神,现在敬拜偶像的外邦神,成了灵性上人尽可夫的妓女。耶城原与公平、公义不可分,现在却容纳凶手居住。本来象纯银、美酒的锡安城,如今已一文不值,淡而无味。为官的贪污到极点,社会已无公道与怜悯。只有把他们去除(25节),耶城才能恢复昔日光荣(26节)。先知似已预见到犹太人被掳后的回归。
1:29-31 先知清楚指出,一切拜偶像的必受刑罚。拜偶像的人喜欢献祭和宣淫的地方(“橡树”和“园子”),本希望生命兴旺,谁知偶像无力照顾自己,枯干萎谢,拜的人亦随之灭亡。自恃无恐的恶人好象易燃的“麻瓤”(麻屑,亦作“火绒”),他们作的恶事有如火星,二者一触即燃,自取灭亡。
《以赛亚书》第2,3章
2:1 本节为2至4章(或2至12章)内容的简介。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虽遭受重罚,但复兴的日子仍会来到,劝谕百姓勿倚靠世人,应脱离无用的偶像崇拜,力求圣洁,录名于生命册。
2:2-5 2至4节的经文与《弥迦书》4:1-3完全相同,描述末日来时,犹太人和外邦人都会奔赴耶路撒冷,接受神的管治,世界一片和平。有的圣经学者相信这种和平已因基督耶稣的降生和祂所带来的福音而开始降临人间,到基督再临时完全实现。有的则认为本段为基督将来最终统治的预言,要到末日才应验。
“耶和华殿的山”:就是锡安山,是犹大国首都,又是圣殿的所在地。本书屡屡提到此山。
2:2 “末后的日子”:泛指巨大的变动来临,信靠神的人有盼望的来日。这预言有继续应验的性质,包括基督降生到祂再临的这一段日子。
2:3-4 “训诲”亦作“律法”,指耶和华判定各国争端的准则。将来是非由神断定,毋须诉诸战争,和平临到全地球。“审判”非针对各国背叛神,而是指为国与国间的纠纷作仲裁,有了公正的裁判,刀枪可以放下,大家全力生产,改进生活,共享和平。
2:16 “他施的船只”:是古时候的大型商船。
2:20 先知宣告,敬拜偶像毫无用处,末日神审判来时,人毫无保障,只能逃入洞穴,把偶像抛给蝙蝠与田鼠,分文不值。
3:1 本章预言犹大全地将有饥荒,百姓所倚恃的领袖要一一失去。社会贫困,秩序荡然。“耶路撒冷败落,犹大倾倒”,都是因为他们“与耶和华反对”(8节)。神的刑罚不只临到有钱有势的恶人,也临到狂傲富贵的女子(18-23节)。这里有一张贵妇穿戴的衣服和首饰的单子。这些“行走挺项,卖弄眼目”的锡安女子,要变成寡妇,沦落到赤露下体的地步(17,25节)。
3:4 “孩童”、“婴孩”作领袖,指年轻、无能的君王。年幼的玛拿西、优柔寡断的约雅斤和西底家都是例子。
3:12 在古代近东社会,妇女很少出外工作,更无机会担任领袖。妇女当政不受重视。《七十士译本》和亚兰文《他尔根译本》都将“妇女”译为“剥削者”,有的译本将“孩童”译为“高利贷者”,可见本节不是说真有孩童或妇女当政,而是5节所说的人欺压人的事出现社会上。这些领袖治理则无能如孩童、妇女,但剥削百姓则胆大妄为。
3:15 “搓磨”:用磨石磨谷来比喻贪婪的领袖压榨百姓。
3:16 本节至4:1警告妇女勿过分注意外面的装饰,忘记了内里应有的美德。女子戴上脚钏、足链,走动时玎珰声响,步子短促,可增体态之美,目的在吸引异性。“月牙圈”为一种半月形的项饰,为拜月神的遗风。“符囊”为装有符咒的小装饰品。“云肩”为一种披风。
17节的“赤露下体”亦作“剃光前额”,都是羞辱的表示。
3:24 被掳的刑罚临到这些狂傲的女子时,她们将象被俘的人一样给绳子系住,如牲畜被牵走,身体加上烙印(“烙伤代替美容”)。
3:26 过去熙来攘往,人声鼎沸的城门,到那日会变得荒凉。城门如有感情,会象人一样孤单坐在地上,哭泣哀号。
《以赛亚书》第4,5章
4:1 “七个”:表示多个之意。本节意思是说:因为战事的缘故,以色列的男子牺牲战死者无数,全国剩下许多女子;这些女子找不到容身的家室,宁可自给自足,多女侍奉一夫,只求得着有个男子庇荫。战后的悲惨可见一斑!“除掉我们的羞耻”:在当时社会,女子找不到归宿,婚后不育,都是羞耻(54:4)。
4:2-6 “那日”指神施行审判之日,那时耶路撒冷将获拯救。在5章宣告犹大因罪恶深重必受刑罚之前,预言来日有得赎的盼望,与2:2-5相呼应。刑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促人悔悟。神的终极目的是要人类享和平幸福。
4:2 “耶和华发生的苗”可指:1,在犹太人获拯救的时候,神会让全地五谷丰登,故接着说:“地的出产…荣华茂盛”。2,以色列逃脱的人,也就是犹大的余民(参10:20-23),神会为他们预备肥沃的土地,出产丰盛。3,大卫的苗裔弥赛亚。在先知书中,“苗”、“枝”、“芽”、“条”等都是弥赛亚(基督)的名字(看11:1;53:2)。4,犹大。(3)项的解释较可取,弥赛亚治理全地时,地上丰富的出产将使犹大的余民感到荣美无比(看诗72:6,16)。
4:3 “焚烧的灵”:“灵”亦作“风”,审判如焦灼的热风会将一切的污秽除去。神的拯救来前,要洁净祂的民。
4:5-6 先知用以色列民在旷野流浪蒙神看顾的往事(出13:21-22),来说明神会继续与祂的子民同在,保守看顾。“亭子”指荫蔽之所。
5:1 本节至7节为著名的“葡萄园之歌”,以色列是神的葡萄园,虽由神亲自栽种,可是以民悖逆、犯罪,不忠于神,结出的不是好果子,却是野葡萄,不只果子小,而且又酸又涩。
5:5 “撤去篱笆”、“拆毁墙垣”:指神容许敌人来蹂躏以色列。
5:7 本节为此短诗作的解释。“公平”(mishpat)和“暴虐”(亦作“流血”,mispah),在原文发音近似;“公义”(sedaqah)与“冤声”(se’aqah)在原文的发音也近似。先知用此写作手法来生动说明以民的行为与神的要求,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5:8-23 先知对有权势的人宣布他们的六祸(8,11-12,18-19,20,21,22-23节),继之为三大刑罚(9-10,13-15,24-25节)。
5:8 贪得无餍的地主把穷人的祖业购过去,穷人贫无立锥之地,富人田连阡陌。神宣告这些压榨穷人的人必受罚,葡萄园歉收(30亩的园子只酿得到一罢特〔约37公升〕的酒),播下的谷种只得十分之一的收成。
5:11 耽于宴乐,酒食征逐的有闲之辈,因目中无神,他们的富足与快乐都会化为云烟,美丽的土地会变成荒草丛生之地(17节)。
5:14 “阴间”指死亡。阴间大张其口,吞噬耶路撒冷的居民。
5:18 不信神藉先知所预言的刑罚的人,也要受到刑罚,他们的罪孽象拖着的车子一样跟住他们。
5:20 认识律法却故意颠倒是非的人,要受刑罚。
5:21 责自高自大且自恃的人,要受刑罚。
5:22-23 责备受贿赂、偏袒恶人的审判官。“以能力调浓酒的人”亦作“以喝加料的浓酒称雄的人”。
5:24 人弃绝神是他们德性腐败的原因。
5:26 “远方的国民”:指亚述国。神用“大旗”和“咝声”(口哨声)来呼唤亚述,去刑罚以色列。
《以赛亚书》第6章
6:1 这里记载以赛亚最初蒙召作先知时所见的异象。时在主前740年,乌西雅王因患大痲疯死去之年(代下26:16-23)。他是一位善王,在位时国势强盛;死后,犹大国运开始走下坡。以赛亚蒙召的事应记在他宣讲神的信息(1-5章)之先。先知将此事留到现在来记述,目的当为让读者先有机会读到本书的中心信息,然后才提出他蒙召作先知,有权柄为神宣告审判。
6:2 “撒拉弗”:灵界受造物,此名是“烧”的意思。在圣经中只在本书提过两次。“基路伯”(结1:5)和“撒拉弗”是两种特别等级的天使的名字。
6:6 祭坛是赎罪的地方。“红炭”象征赦免。“火”代表洁净。
6:8 “我们”:神用这个华丽的多数字自称,也可能隐含新约中“三位一体”的奥秘,比较《创世记》1:26-27。
6:10-12 这里是说:以赛亚的任务是要去宣讲审判的信息,呼唤百姓回转,但神预先知道这些百姓一定会拒绝这个信息。
6:11 “直到城邑荒凉,无人居住…”是指巴比伦人的掳掠;当这些预言应验的时候,以赛亚先知是已不在世上了。
6:13 “树不子”:即大树砍下后留在地里的根部。指以色列人被掳后的余民(1:9),在这些人中存留有“圣洁的种类”。这里用一棵大树来比喻以色列民。树干虽然砍下了,但留在地里头的根部仍有生命,可发出嫩枝。这是指着以色列民在被掳后可以归回本土说的。基督也是从这个根部出来的,这是本书的一个中心信息(11:1)。
《以赛亚书》第7章
7:1 7-12章通称为“以马内利预言篇”,多处清楚明确地预言弥赛亚降临的应许。1,7:14预言了弥赛亚的名字,称为“以马内利”。2,9:6-7预言了弥赛亚以婴孩样式出现,生为大卫的后裔,实现神对大卫的应许。3,11:1预言了弥赛亚虽然是君王大卫的后裔,但出身寒微,称为只有平民身份的“耶西的本”,但却结果累累。
40章以后对弥赛亚的预言,和本书前半部有很大不同。他不再是显赫的君王,而是受苦的仆人。在那里有四首仆人之诗表明此点。1,42:1-7预言仆人不畏艰辛,百折不挠传扬真理。2,49:1-7预言蒙拣选、接受装备,成为快刀利箭。3,50:4-9预言仆人忠心教导,坚韧不拔。4,52:13-53:12预言仆人的苦难与忧患。
本章背景是亚兰国和北方的以色列国联合对抗辖制他们的亚述帝国。他们强逼犹大国王亚哈斯加盟,否则便攻打犹大,废除亚哈斯,设立一位依从他们的“他比勒的儿子”为傀儡王。参《王下》16章;《代下》28章。处于犹大国运最低潮的亚哈斯王于是求助于亚述,自此犹大国便作了亚述的附庸。后来,亚哈斯背弃亚述,欲与埃及联盟,与之对抗。这些事情交织成本书中先知与宫廷上下之间的故事。先知反对犹大王在国际间玩弄政治手腕而不倚靠神。
7:2 一般来说,在先知书中“以法莲”和“以色列”这两个名字都代表分裂后在北方的以色列国。以色列国后来又称为“撒玛利亚”(王上21:1)。
“大卫家”指犹大国王朝。当时的王是亚哈斯。
7:3 以赛亚的儿子施亚雅述一名的意思是“余民归回”。
“到上池的水沟头”:此时犹大王亚哈斯到城上去察看水源,准备应付敌军围城时,有足够水源供应。
7:4 “利玛利的儿子”:指以色列王比加(7:1)。
7:8 “六十五年之内”:以赛亚说话时约在主前735年。主前669至670年间,亚述王以撒哈顿已将北国的民徙往他国,又迁徙外地之民入住以色列地,使以色列的民族主义冷却,不再成国。这正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入住之民与当地居民结婚,这便是后世的撒玛利亚人(看王下17:24-34)。
7:11 “兆头”不一定是神迹般的事物或现象,可以是极自然却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例如新生婴儿的名字。神要藉一个兆头,在此难于作决定的时际,增加亚哈斯的信心、证明先知所言正确。
7:12-13 亚哈斯用不试探神作藉口,实际上他已决定向亚述求助,但表面上一派虔敬,始终不表明立场。先知迳呼他为“大卫家”,要他记得他这个王是大卫一脉相传,有神的应许保此王位永固(看撒下7:8-12)。“使人厌烦岂算小事”是说亚哈斯迟疑不决已够令人厌烦,岂可令神也起不耐烦之心?
7:14 神因此自己给了亚哈斯一个兆头,这个兆头是藉一个名字而给。这个名字就是“以马内利”,意思是“神与我们同在”。本节所用“童女”一字的希伯来文,有时指“童贞女”,有时可指“年轻的女子”,此处的“童女怀孕生子”虽有人认为含有对当时人的意义,神要藉着这个孩子的名字,令亚哈斯得到信心,知道有神同在,而且预示在孩子大到会说话前(8:4),威胁犹大生存的二王会要败亡;但是《马太福音》告诉了我们这个预言进一步的应验(1:23)。这个预言和神的救恩显然不可分。耶稣的降生才是这预言的最终应验,因为要到祂降生后,“神与我们同在”才完全实现。《马太福音》作者见证这里所说的童女乃是童贞女马利亚的预表,耶稣基督藉圣灵成孕,由童贞女而生,完成神的救赎大功。
7:15 “他必吃奶油与蜂蜜”:这句话是接着讲这孩子“弃恶择善”的预言而说的。奶油和蜂蜜都是未经人工的天然食品,可指耶城被围、粮食短缺时,食物的一个来源。但二者也是富裕社会的食品。从21节看,前者较可信。
婴儿断奶后应喂诸如谷类等固体食物,但因战事乡间农田早已废置,孩子大了只可拣奶与蜜来吃。这种在饮食方面的选择也表示出一种“弃恶择善”的能力。事实上,在孩子尚无此能力前(通常认为满12岁后才有),亚兰王和以色列王都已败亡(此事发生在主前732年,当时这孩子约两岁)。
7:18-19 “苍蝇”:指埃及军队。“蜂子”:指亚述军队。这里是写亚述和埃及军队在主前701年正面冲突;那时两军布散在犹大全地(参王下19:9)。“发咝声…使亚述地的蜂子飞来”中的“发咝声”亦作“吹哨”。这是极生动的描写,神召集亚述人来攻击犹大,有如养蜂的人吹口哨招聚蜜蜂,成群飞扑而来。
7:20 “剃头刀”:指亚述国。亚述要象刀一样把巴勒斯坦全地剃光。
“赁”:租借的意思,表明这是由于犹大国王亚哈斯向亚述进贡求助,借助亚述的力量来消除亚兰、以色列的压迫(王下16:5-9)。
7:21-25 这段是描写亚述进侵巴勒斯坦之后的光景。地荒人稀,耕作废辍。“奶油与蜂蜜”可佐证15节的意思。犹大为敌军侵掠,农田变为荒场,长满荆棘,只可供畜牧(25节),养活几只牛羊,由于人口稀少,牛羊所出仍可维生。
《以赛亚书》第8,9章
8:4 亚述王为什么要掳掠大马色和撒玛利亚,参7:1。史载亚述王攻陷以色列国时,掠去了27,290人民。
8:6-8 “西罗亚缓流的水”:指耶路撒冷的一个水泉。“大河”指幼发拉底河,河水翻腾,和西罗亚缓流的水成对比。大河水象征亚述王的审判;西罗亚水象征神的管治。以色列人弃掉神和平的管治,神便让大审判临到他们。
8:10 “神与我们同在”一句话,在原文就是“以马内利”(7:14-8:8)。这里是说,犹大是以马内利的地方,除非“以马内利”允许,否则一定不会失守。
8:14 神必保守信靠祂的人,但会阻止不靠神的南国和北国,成为他们的绊脚石,使所谋的不得成就。这话是指着耶稣基督而说的。祂是我们生命的房角石(28:16),也可以是不信者的绊脚石,参《马太福音》21:44;《罗马书》9:33;《彼得前书》2:8。
8:18 这里的“儿女”指以赛亚所生的两个儿子: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8:1-3)和施亚雅述(7:3)。前者的意思是“掳掠快到”,表明犹大国被掳的审判会快来到。后者的意思是“余民归回”,表明犹大国的余民,被掳七十年之后,亦归回以色列地(耶25:11-12;但9:2)。《希伯来书》2:13-14引这件事应用在基督身上。
9:1 本节至7节是以赛亚预言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个,因为神应许大卫家的后裔中将有一王带来拯救,秉公义施政,国基巩固,直到永远。
拿弗他利和西布伦都在以色列的北方,为耶稣时代的加利利地。主前734-2年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入侵巴勒斯坦,西布伦和拿弗他利首当其冲,受害甚巨(王下15:29)。
亚述王将以色列划分为三行省,与本节所讲的三个地区吻合:1,多尔(“沿海的路”);
2,基列(“约旦河外”);
3,米吉多(“外邦人的加利利地”)。“末后…得着荣耀”:应验在耶稣基督的侍奉上(看太4:13-15),祂以迦百农为传道中心,迦百农靠海,在埃及往大马士革的大路旁,这条大路叫做“沿海的路”。福音的光遍照全加利利和约旦河两岸,后来福音更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传开,要传到地极(徒1:8)。
9:4 “米甸的日子”:士师基甸击败米甸人,救以色列人脱离米甸人的辖制,事见《士师记》7:22-25。先知预言亚述人的军队要败亡,那加在以色列身上的重轭会除去(看10:26-27)。这预言在主前701年应验(看37:36-38)。那“轭”、“杖”和“棍”都成过去。
9:5 “盔甲”、“滚在血中的衣服”(可能指军人着的制服)都是战争的象征,现在要被烧毁。先知用此句绘出一幅和平的图画。
9:6 有的学者认为此处所说的婴孩指的是犹大国中兴之王希西家(代下29-31章),或约西亚(代下34章)。但从6,7两节来看,讲的是未来的拯救,时间比此二王为远。因此所预言的乃弥赛亚的降生,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
祂有四个荣衔,每个荣衔中包括两个因素:1,“奇妙、策士”应作“奇妙的策士”。“策士”有“设计者”的意思。指出这位新生王治理政事、领袖全民的能力,祂有一个永远的大计划要执行(看2,11章;弥4章)。祂奇妙,因为这个大计划执行时可令全人类大感希奇(参25:1)。这个计划载在本书11章和24至27章中。
2,“全能的神”亦作“神的战士”,这位王赋有超乎万人之上指挥作战的力量和谋略,他是神在地上的代表(40:9;约20:28)。
3,“永在的父”是说这位王永远存在,厚爱并看顾一切的人。
4,“和平的君”指这位要来的弥赛亚能把平安赐给一切有罪但肯悔改接受祂的人,祂的治理可使社会和个人都乐享幸福和安定。
圣经中,耶稣基督除了这四个称号之外,还有:1,永在的全能者(启1:8);2,生命的粮(约6:35);3,好牧人(约10:14);4,荣耀的主(林前2:8);
5,大卫的子孙(太9:27);6,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启17:14);7,羔羊(启13:8)。
9:14 “头”“尾”“棕枝”“芦苇”均指以色列人的领袖。19:15处则指埃及的领袖。
9:21 以色列发生内战是神的刑罚。以法莲和玛拿西是北国的两个最大的支派。
《以赛亚书》第10,11章
10:1-5 有的解经家认为此五节所讲为“七祸”之第一祸,其他六祸见5:8-24。6节开始讲亚述将进攻以色列及神对亚述的刑罚。
10:5-6 在米所波大米的诸民族中,亚述人最为好战,生性残酷。神使用了亚述作“刑杖”来刑罚骄傲的以色列和犹大之后,神也要用其他方法,来刑罚高傲的亚述(比较10:12)。亚述后亡于巴比伦。
10:9 迦勒挪在叙利亚北部,迦基米施为幼发拉底河上大城,哈马为奥兰特河上大城,亚珥拔在北叙利亚,均为亚述在主前738至717年间夺得的土地。北国首都撒玛利亚,叙利亚首邑大马色在亚述人眼中,和其他城市没有分别,可以囊括而去。
10:12 “罚亚述”:亚述首都尼尼微城沦陷于主前612年。亚述国亡。
10:26 “兴起鞭来”:指使亚述帝国亡于巴比伦而说。
10:28-32 这里记载亚述军进入犹大境内的情形。耶京兵临城下,这些城邑都在耶路撒冷四围。
10:29 “扫罗的基比亚”:基比亚是扫罗的家乡。
11:1 本章描绘基督末后荣耀掌权时的光景。基督的再来,就是要建立这样的一个国(路1:31-32;徒15:15-16)。
“耶西的本”:耶西是大卫王的父亲(撒上17:12),这里说从耶西所生的“条”、“枝”,是指大卫王朝的后裔。无论人怎样失败,环境如何变迁,神和人所立的约不会改变。
11:11 “二次…救回”:指基督再来时会再一次招聚以色列民。第一次的招聚则是在主前536年,以色列人被掳后的回归故土。
11:14 “非利士人的肩头上”:指非利士人所占住的海旁地带。“向西飞”:海在西面。这里是指犹大国向四围外邦邻国扩张土地。
11:15 “埃及海汊”:有译为“埃及海湾”,指今苏彝士湾。“大河”:幼发拉底河。神要保护祂的百姓归回故土,好象离开埃及时藉着神迹所行的一样。
《以赛亚书》第14,15章
14:1 1至3节预言压制以色列的巴比伦帝国要倾倒,以色列人要回归故土(11:11-12),过去欺凌他们的人将为以色列人管辖,外邦人会归附(11:10)。以民将脱离异邦奴隶的苦境,重享平安自由。
14:4-21 这是一首挽歌,用语带讽刺的笔调哀悼一度是世上无敌亡国之君的死亡。
14:29-32 非利士欲与犹大国希西家王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亚述,但以赛亚预言非利士将要倾毁。
15:1-5 对摩押的预言。摩押是第四个审判对象。摩押是罗得的后裔(创11:31),B.C.13世纪左右它们以死海东部的丘陵地带为中心建立了王国。B.C.12,11世纪,他们的领土扩张,直至由以色列流便支派占领的死海北部地区。在大卫统治时期经历了许多变迁,通常他们向以色列进贡(王下3:4-27)。以赛亚对长久居住在以色列周边、极大影响以色列的摩押宣告残酷的审判(耶48:1-46;摩2:1-3;番2:8-11)。
不过,这个以色列的兄弟国并未完全灭绝,A.D.107年被罗马纳入行政区域之前,它都是独立的民族。在审判预言中,以赛亚对他们的悲惨处境表现出无奈的情感,不是冷漠的描述,这点与对其他外邦国家宣告审判大有不同。 从16:13,14看出,似乎很久以前由其他先知宣告过审判预言,在预言将要成就时,以赛亚再次强调此预言。由此可知圣经预言的一贯性。
15:1 一夜之间……变为荒废:古代战争比较少用未预料的夜间攻击战,但可给敌人致命一击。以赛亚以夜战比喻摩押的荒废,他们的骄傲转眼被折断。亚珥是摩押的首都,基珥是进入摩押的天然要塞。
15:2-4 到高处去:可能是为了祈求他们所侍奉的基抹偶像。虽然受到极重的审判,还未领会被审判的缘由,实在可憎又可怜。
15:5 我心:流露出看到罪人灭亡为其哀伤的爱心。以赛亚生动地描绘预言中的审判场面,以文学语言勾勒出神所赐的启示性异象。
15:6 宁林的水:摩押的清泉,流入死海,现在称为Wadi Numeira。此泉拥有6、7个泉源,不易干涸。此泉“干涸”意味着入侵摩押的军队堵住水源或拦截流水,导致河中无水可流。临到摩押的审判不仅使城邑荒废,也使土地荒芜不再出产。
15:7 所积蓄的……运过:描绘摩押人失去往日的生命之源——宁林之水,凄凉地走过柳树河的景象。即使在患难中,他们仍不舍平时迷恋的钱财,这时钱财反倒成为累赘
15:9 底们的水充满了血:?“底们”似乎是2节的“底本”,含有“血”之意。以赛亚预言流在底们地的河将被血充满,由此可知杀戮的规模之大。
《以赛亚书》第16-19章
16:1 摩押人从西拉派遣使者到锡安,献上羊羔为礼物,希望在犹大地安居。西拉就是以东的首邑彼得拉。
16:7 “葡萄饼”是摩押人所献的饼。
16:14 “三年”有确定之意,就象雇工的年数。摩押人曾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和阿拉伯等民族攻打过,摩押在人类历史上湮没了。
17:1 本章记(比较7:1-9:21)亚兰国和以色列国共同对抗亚述的联盟失败后,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在主前732年占领了亚兰国首都大马色。
17:7 以色列民被掳就会仰望神。
17:10 这些树木和拜偶像的事有关。
17:12-14 这里预言侵略犹大的亚述军队的倾败。见37:36。旋风土:应作滚草.
18:1 古实在这里是指埃及。古实河即尼罗河。“翅膀刷刷响声”是描写在尼罗河上昆虫多的情形。主前714年,古实人在埃及地建立了一个古实王朝,为埃及第25王朝。这个王朝与亚述敌对。
18:2 “使者”:指埃及使者。这些使者四出寻求盟友,共同对抗亚述(30-31章;耶37:7-11)。“高大光滑的民”:可能是指与亚述对敌的玛代人。“蒲草船”:是航行在尼罗河上一种快船。
18:7 这里是预言在弥赛亚时代埃及人会来锡安朝拜耶和华。
19:4 “残忍主”和“强暴王”指亚述王。主前671年,亚述王以撒哈顿攻陷了埃及。
19:13 “琐安”和“挪弗”是埃及重要城邑。
19:16-25 这里预言在弥赛亚时代,埃及人来朝拜耶和华,埃及、亚述、以色列这几个原本互相敌对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存。
19:18 “迦南的方言”:指希伯来话,可以指有许多埃及人转向敬拜耶和华,也可以指犹太人居住在埃及城邑。耶路撒冷陷敌后,许多犹太人逃亡埃及(耶44:1)。“灭亡城”:有抄本作“太阳城”,因希伯来文“灭亡”与“太阳”二字几乎一样。可能是指埃及的希里坡里城(Heliopolis,拜太阳神的中心,后为巴比伦王所毁〔耶43:12-13〕)。
19:19 预言埃及人会敬拜耶和华。
《以赛亚书》第20章
20:1 这位“撒珥根”就是历史上的亚述王撒珥根二世,统治时期为主前722-705年。他是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儿子。他的名字只在这里提了一次,但是他的地位十分重要;他征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的战役,是整本《以赛亚书》预言的背景。
“亚实突”是在非利士地的一个城邑。那时亚实突正发动反抗亚述。参《王下》18:17。“那年”:主前711年。
20:2-4 以赛亚装扮成战败国俘虏,以提醒国民,埃及将要这样被亚述所掳。当时埃及正与亚述对抗,耶路撒冷朝廷分为两派,一主从埃及,一主从亚述。希西家王欲借助埃及的力量来反抗亚述,而且此举有非利士、亚实突的帮助(20:1)。但以赛亚指责倚赖埃及而不倚靠神是愚妄的,他以前也曾责备亚哈斯王倚附亚述为愚妄。
《以赛亚书》第21,22章
21:1 “海旁旷野”:指巴比伦城所在的大平原。
21:2 “以拦”:在底格里斯河流城下游东北。以拦人为亚述、巴比伦的世仇,后来与波斯联手征服巴比伦(主前539年),解除各国所受压迫(“叹息止住”)。
21:3-4 以赛亚有同身受地感到战争来临时的痛苦与恐怖。
21:5 此即《但以理书》5章所记巴比伦亡国时的情形。
21:9 巴比伦帝国终于在主前539年亡于波斯玛代人之手。
21:11 “度玛”:义为“沉默”,是阿拉伯沙漠上的一块绿州,指以东而说(创25:14)。“西珥”:也是指以东。
21:12 “早晨将到,黑夜也来”指外族压迫者一个过去,一个又起来。
21:13 “底但”:指当地一些以经商为业的民族(结27:15)。
21:14 “提玛”:也是阿拉伯旷野上的绿州。
21:16 “基达”:一个阿拉伯民族。“一年之内”:强调阿拉伯人受审判的时候迫于眉睫。
22:1 “异象谷”:指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因众山环绕,故称为“谷”(诗125:2;耶
21:13)。先知的预言回到犹大国身上,责备百姓祸在眉睫仍不悔改,反而上屋顶欢庆未遭到亡城之苦(王下18:13-16)。不知道耶城虽幸免,全国已为外国军队所摧毁。屋顶为庆宴和烧香谢神的地方。
22:2 非因刀杀或打仗死亡,或指耶城被围后,人民因瘟疫和饥馑而死去。
22:5 这里可能是指主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围困耶路撒冷。也可能是指主前587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
22:6 “以拦”和“吉珥”在当时都是亚述的省份,这两族的人加入了巴比伦人歼灭亚述的战事中。
22:8 “林库内的军器”:指所罗门所建用以作军械库的黎巴嫩林宫(王上7:2-5)。
22:15 “家宰舍伯那”:舍伯那是宫廷的管理人。他是个外邦人,在当时大有权势(参22:20-25)。他不听从以赛亚的忠告,坚持要与埃及人结盟。
22:16-18 当时的人很看重身后的安葬,会在生前为自己预备墓地。以赛亚说,舍伯那却想不到自己的命运会是流落异方,葬身异地。
22:20-21 “以利亚敬”是“神建立”的意思。他是以赛亚时代一个敬畏神的人。在希西家时代,他取代了舍伯那的官位.
22:22 “将大卫家的钥匙放在他肩头上”:代表他掌握了王室的权柄。基督有此权柄,祂握有“大卫的钥匙”(启3:7)。
《以赛亚书》第23章
23:1 他施:有人推测,他施是今日西班牙南部的直布罗陀(Gibraltar),是推罗的殖民地之一(结37:12)。此地以生产、加工金属技术著称,很早以前就与推罗进行交易(耶10:9;结27:12,15)。“他施的船只”指运载推罗与他施交易货物的船只。代表当时运行在此航线上的大而华丽的贸易船(结27:3-7)。基提:指小亚细亚的岛国。
23:2-3 西顿的商家:指西顿的商人。地理上与推罗非常相近,与推罗的关系比任何国家都密切,共享推罗所拥有的荣耀。由于推罗与西顿的关系,诗人常将推罗与西顿混用(诗45:12;83:7;亚9:3)。
23:3 推罗与西顿的领袖施行以贸易为主的经济政策。因此,不重视农业,多数农产品只能从埃及进口,以满足需求。西曷:意指“幽暗”、“混浊”,是泥罗河的专用词(书13:3;耶2:18)。西曷的粮食:指产于泥罗河附近的粮食。大水:指地中海(诗107:23;结27:26)。埃及人用小船将出口的粮食运到推罗船只停泊的泥罗河入口,推罗船队利用地中海,不仅供给国内的需求,也与地中海沿岸国家进行粮食贸易。
23:4-5 政治学观点:暗示与推罗进行贸易的西顿和埃及,随着推罗的灭亡它们所受到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因为……说:表明终有一日,享有海中保障声誉的推罗,不再拥有殖民地(结26:1以下)。推罗的主要城市于B.C.572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陷,B.C.333被亚历山大王完全占领。当时有30,000名推罗居民沦为奴隶,2,000名掌权者被处绞刑( 结26:3-5;26:7-11)。
23:7 欢乐的城:商业城市利用地理、经济、政治优势,藉着向别人推销奇缺的产品谋取利益。在这些都市,往往阴谋、权术多于正常商业交往,提供各种不健康的消费活动,带来物质、道德堕落。哥林多城就是如此。现代商业都市亦无太大区别。人可能认为这些地方是欢乐之城,然而,按其灵性,无疑是所多玛、蛾摩拉。受到神审判之前,所多玛、蛾摩拉仿佛是耶和华的园子,但因堕落、骄傲,受到神的审判,从地上永远消失(创13:10)。
23:8-9 以赛亚自问自答,强调是耶和华使推罗荒废,这是神早已预定的。神审判推罗的方式:第一,“要污辱一切高傲的荣耀”。荣耀或富裕本身并不违背神,圣徒的荣耀就是神的荣耀(12:4)。然而,用不正之道获取的荣耀及由此而有的骄傲,就是违背神。第二,“使地上一切的尊贵人被藐视”。任何人都不配获得尊贵,只有神赐予某些人(王上3:13;斯8:16;亚6:13;罗2:10)。人往往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可得到尊贵。推罗的所有尊贵人亦然,他们必将受到神的审判、遭到藐视。
23:12 B.C.677,西顿被亚述的以撒哈顿所灭,西顿王逃到基提,被以撒哈顿追捕,处以绞刑(G.Smith)。这是“基提不能保护西顿人”的例子。西顿人逃到基提的任何地方,都寻不到藏身之处,因他们所受的苦难正是神的审判。如同不接待基督的罪人在审判之日向山和岩石说:“把我们藏起来,躲避羔羊的忿怒”(启6:16),终究不能逃避耶和华的火焰般的眼目。
23:13 预言巴比伦帝国被亚述人征服,暂时消失,但因神的护理,他们必再兴起,建立新巴比伦帝国。如同昔日亚述人征服推罗,迦勒底人也必再征服推罗(4,5节)。
23:15-18 预言推罗将得到恢复。经文令人意外,与19:18-25预言相似。与犹大一样,推罗在B.C.605被尼布甲尼撒攻陷,70年后因玛代、波斯得到解放。推罗人因之悔改,将依靠世俗商业积攒的钱财,用于圣洁之事。
23:17-18 “与……万国行淫”(17节),与紧接其后的“利息要归耶和华为圣”(18节)形成鲜明对比。意味着在历史中,推罗将为以色列民族提供商业交易赚得的钱财,在拉3:7得到部分成就。这象征悔改归回的外邦人奉献一切,参与福音事工。在旧约时代,不洁的金钱不能奉献给神。以赛亚体现了不被律法缠累的精神——若金钱的主人完全悔改,金钱本身就不再污秽,可用于圣洁之事。
《以赛亚书》第24章
24:1 在末日,因各种严重灾祸,人口将减少(6节)。
24:4 居高位的人也败落了:那日,所有人都将灭亡。以赛亚惟独谈到平常自以为高、自以为傲、自以为强的骄傲之人的灭亡,因为:①他们的灭亡,更能彰显神的权柄;②他们要按照自夸、自高的程度,在神面前首先要负责(2:11-17;雅3:1)。
24:5 因为……背了永约:这正是他们受审判的原因。神在末日施行审判,因为世界充满挪亚时代的罪恶(创6:5),世人悖逆属灵之父及帮助者——神的旨意,随从显而易见的情欲(加5:19-21)。这是背弃神人之间所立的“永约”的恶行。神应许“若听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创9:8-17;出19:5;申7:9);“若背弃我的律例,不遵守我的诫命,就是我的仇敌”(诗89:31,32)。因此,这些人按着永约蕴含的旨意,受到审判是理所当然的。
24:6-13 世界所要受到的审判。如同1-4节,记录犯罪的世界所要受到的审判。
24:6 审判的第一个结果,许多人受到神的咒诅,被“烧灭众敌的烈火”(来10:27)及“忿恨之火”(30:27)焚烧,所剩无几。此预言可从属灵角度理解,亦可理解成历史性预言,照着字面意思,因世界末日的大争战,人口必急剧减少。
24:7-9 审判的第二个结果,被神咒诅的土地不再出产。在世界末了,人们不能再享受物质文明。从属灵角度,揭示了追求属世快乐与享受,必带来末后的痛苦。
24:9 葡萄酒可为宴乐助兴,没有葡萄酒,只能以毒酒代替。沉痛的心情使酒苦涩无比。任何方法都无法安慰末日的罪人。
24:10-12 审判的第三个结果,被掳与毁坏。随着末日接近,人越来越失去安定与和平。就灵性而言,罪人的灵魂无法安定,彼此掳掠、毁坏(太24:6,7;提后3:1-4)。
24:14-16 这些人:剩下的人,未背弃信仰、持守永约的少数圣徒。海:世界各地。在东方:字面意思,犹大的东方。众海岛:犹大的西部,即西方。地极:世界的两端(太28:18-20)。强烈暗示末日全地将一片混乱,但神的福音事工与圣徒的赞美之声不会间断,带给末世圣徒极大的盼望(哈3:16-18)。
24:16 我却:先知关心世界的罪恶与神的审判。诡诈的:犯罪的犹太人与不敬虔的人,23节再次指出在大审判台前(太25:31-33;启20:12),行诡诈是施行最后审判的原因,这在历史中不断得以成就。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属灵上诡诈的人指所有违背真理的人。随着经文记载,审判气氛逐步加重,描绘人奔向终点的悲惨光景。
24:18-20 天上的窗户……地的根基:大自然的秩序在世界末日将完全改变。为准备新天新地(为新人而造的新世界)的到来,目前的自然界将与罪人一起完全消灭(彼后3:10-13)。
24:23 必有荣耀:天上的撒但与地上的邪恶势力都灭亡后,神降临在锡安山,新天新地、永恒国度的主人——神末世性地介入历史中,平定一切。光照世界的日月都将在真光——神的面前黯然失色(启21:23)。
《以赛亚书》第25章
25:1-12 以色列末世性颂赞。以赛亚在上一章论到神对人普遍罪行的审判,在本章改变角度,藉着异象记述进入新王国的圣徒以色列颂赞神伟大的救赎事工。这首末世颂赞分为三个部分:①赞美神保护他们脱离残暴的仇敌,并审判仇敌(1-5节);②盼望外邦人悔改归向神,分享救恩(6-9节);③借摩押比喻,宣告始终不肯悔改的不信之人将会受到审判。重温基督教的基本信仰:①在世界末日,既有人得救,也有人灭亡(耶6:28,30;约12:48;来6:8;12:7);②在新天新地,所有圣徒将欢聚一堂,赞美神。
25:1-5 神保守圣徒的安全。以赛亚将神刻画为圣徒安全的保障,他从残暴强大的恶人手中拯救弱者,完全除去恶人。即使我们软弱,但有强大的拯救者;即使靠神的帮助成为强者,也当尽力实现正义(诗15:2;箴21:15)。这段经文的主题、形式与诗篇非常相似(诗72:14;121:5,6)。
25:6-9 圣徒末日的喜乐。指新约时代,更是天国时代,神的子民与神共摆筵席。与亚哈随鲁王为夸耀威严摆设的筵席截然不同(斯1:4)。神筵席的佳肴是福音,亚哈随鲁王所摆设的则是必朽的食物(罗1:16)。到时,神会揭去遮盖以色列的面纱(蒙脸的帕子),除去帷幔(林后3:16),使人认识尚未领会的主权(55:1-13;罗9:21;太22:1-14)。当我们记念这场筵席、省察人生时,就会重新领悟作为艰险世上的客旅,我们要为回到家乡天国预备礼服。
25:8 旧约时代,人们对永生的概念比较淡薄。随着启示逐渐展开,新约时代,永生的概念得以完全显明。作为旧约时代的人,以赛亚却超越时代的局限,有力地宣告永生,这证明圣经是神的默示,不是由人构思的作品。以赛亚一直声明预言出自耶和华。
25:10-12 敌对神必遭灭亡。以赛亚的视线从最终胜利、喜乐的圣徒,转移到至终敌对神的人所遭到的灭亡。摩押就是例子,它与以东(34:5-17)象征所有的罪恶权势。直到世界末了,罪恶才完全被根除(玛4:1;太13:36-43)。因此,我们应当:①以善胜恶,不向恶屈服(罗12:21);②遇到不能胜过的恶,要躲避而非正面接触(太10:23);③恳求主除去这些恶,以免陷入不能承受的试探中(太6:13)。
25:11 他的骄傲和他手所行的诡计:邪恶之徒已经离开神(诗14:1),他们是自己的主人,必然骄傲(诗10:3);不惧怕神的法度(诗10:11);动用一切手段狡猾地谋害他人(诗14:4)。结局是神必亲自破碎他们。
《以赛亚书》第26章
26:1 人在世上建立的一切都不能永远保守我们。因此,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深藏不安(传1:2;2:11)。但圣徒对神应许要赐予的永远居住的坚固城邑深信不疑。
26:2 义民:指天国工人的代词。守信的:并非指特定的国家,乃是指遵守造物主与被造物或父与子的信义的圣徒团契(罗8:15;弗1:4-6)。
26:3-4 坚心倚赖你的:拥有信仰确信、意志坚定的人,他们:①内心有平安;②外在生活有神的帮助。4节强调这种来自神的平安持续到永远。劝勉我们,即使在地上有烦恼(腓4:7),应当仰望永恒的平安,住在愿意赐平安给我们的神怀抱中(57:19;民6:24-26)。
26:7-8 义人的道……审判的路:?“道”指人生的过程与方向。在生活中应跟随通向生命的惟一道路——耶稣基督(约14:6),谨记历史的终点是神的审判(林后5:10)。
26:8 你那可记念的名:意为“令人想起神的名”。神的名字体现他的性情。旧约时代的希伯来人非常小心地称呼神,这也是神的命令(出20:7)。“神可记念的名”有:①伊勒——强大的神;②雅威——自在永在的神(出3:14);③伊罗欣——复数指法官,单数指神;④伊勒沙代——全能之神(路1:49);⑤伊勒伊勒荣——至高之神(创14:18);⑥阿多乃——主;⑦雅威彻巴温——万军之主。以色列百姓在巴比伦的欺压之下,呼求神的名字,常存忍耐,等候拯救。他们相信先知对巴比伦宣告的预言(13:1;25:2)。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圣徒,也当像当年的以色列百姓,怀着对基督的盼望(帖前1:10),记念他的名。
26:9 夜间:象征混沌的乱世(21:11),也指圣徒敬虔地来到神面前,静默思想的时间,不思罪恶思慕神(诗16:7)。
26:11-15 主(Lord),意味着生命的主人、护理者、掌管者、保护者、审判者、治理者。因此,耶和华必须作我们的主,因他是创造我们的主。除神以外,他不允许人将任何被造物放在人之上。在神的创造秩序中,人是被造物的代表(诗8:1-9)。除神以外,人不必也不应该以其他被造物为主。
26:16-19 正确的自我认识。将犹太人从神的责备中领悟的真理扩大、展开,形成拯救的根源与复活的真理。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太人,白白经受了如同妇人生产的痛苦,却一无所获。单凭他们的力量,无法推翻仇敌巴比伦获得释放。表明仅靠人的能力,无法解决罪的问题,不能从罪的辖制中得释放。犹太人认识到这个真理,以谦卑的心向神求助。神赐惊人的祝福,他们得到复活的启示。复活指如死的俘虏以色列重新恢复;也指将来死人的复活。
26:20 关上门……等到忿怒过去:在神施行审判之时,或遇到凭己力无法承受的巨大试炼、痛苦,圣徒当隐藏起来向神祈祷。当然,圣徒首先要尽心尽力与撒但争战,传讲真理,但也要认识有时靠着人力,无法晓得神的智慧(诗31:20)。
26:21 不再掩盖:神喜悦人悔改,因此常存忍耐。但终有一日,他必施行最后的审判(罗2:4-8)。
《以赛亚书》第27章
27:1 鳄鱼……蛇:象征纵横政治、经济、学术、宗教等所有领域的邪恶势力,它们的势力看似巨大无比。然而,他们不是永恒的存在,必在永恒无限之神所定的时日(哈2:3;太13:30)完全归于无有(51:9;摩9:3)。 圣经不断重复恶人的结局,为了:①使圣徒不会因看到他们暂时兴旺陷入试探 ;②使圣徒不会因所遭受的痛苦绝望;③教训尚未完全习染罪恶的人;④警告已加入邪恶势力的人醒悟。从罪人得救的观点来看,整本圣经都在谈论罪恶的消亡、神公义的实现、悔改者的得救。
27:2-6 葡萄园的比喻。将神的教会比作葡萄园,与5:1-7形成对比。二者的特点如下:5章葡萄园的比喻具有葬礼风格,对象是轻视神、结恶果子的葡萄园;本章的比喻具有颂赞风格,对象是蒙神怜悯、将结公义之果的葡萄园。因此,前者可说是审判葡萄园之歌,后者是蒙爱葡萄园之歌。两个葡萄园之歌内容如此不同,并非神变化无常,乃是由于葡萄园——因人因时而异。农夫——神应许提供保护与培养,剩下的只是葡萄园——人要尽心尽力结好果子。
27:6 神教会繁荣与发展的预言。以赛亚以选民的①扎根;②发芽;③开花 ;④结果,充满全地表现教会的扩张与发展。神清楚地应许教会将照着他所定的旨意发展壮大。
27:7-11 神慈爱的责备。这部分是甚为难解的预言。整卷以赛亚书贯穿着宣告审判与安慰的对比信息。整体上看,1-39章的主题是审判,40-46章的主题是安慰。本段经文是神对犹大的责备。但从程度及意图,对犹大的审判与对周边列国的审判有显明的区别。周边列国将按照法度受到神彻底而严酷的审判,但犹大(选民)虽为所犯之罪付出代价,但那只是教育性的责备。
27:8 KJV将本节译为“神与他们相争,刮东风的日子,兴起暴风赶逐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意思更加明确。预言一些犹大人将被掳至巴比伦。 “相机宜”希伯来原文是测量体积的单位,相当于1/3伊法(Ephah),是相当小的单位。以赛亚用非常小的测量单位表达以色列将受的审判,表明神的审判将很宽大。“东风”,每年5月,10月从东侧沙漠地带吹到巴勒斯坦地区,是极其干燥的热风,有时会吹倒房屋、颠没船只(伯1:19;诗48:7;结27:26),圣经以此描述审判的工具(伯27:21;耶18:17;拿4:8)。
27:9 译文含糊不清,可译为“当以色列打碎外邦祭坛如灰石,彻底除净香坛与亚舍拉神像时,以色列的罪就会得到赦免。”
27:10 坚固城:有两种观点 :①指耶路撒冷;②逼迫犹大的强大的外邦国家。与6:11,12;24:11,12比较,前者更为妥当;与26:1比较,可知地上的坚固城,人凭己力坚守的城邑,必遭灭亡,神所坚立的城邑永远牢固。
27:11 深刻地表明人的堕落何等严重,结果又是何等令人痛心(1:2,3;49:14,15;何11:1-5)。从严厉的宣告中听到主心急如焚的爱的呼唤“我的爱、我的被造物啊,你们当圣洁”。
27:12-13 在历史上,犹太人因倍受逼迫,亡命于世界各地而著称。以赛亚预言他们将再次聚集敬拜神,此预言在历史上指被掳归回,在属灵上意味着终有一日,神将世界各地所有属灵以色列召集到锡安山。
《以赛亚书》第28章
28:1-10 神对罪人的审判与安慰。整卷以赛亚书交叉传递审判与安慰的信息,1:1-39:8为责备部分,40:1-66:24为安慰部分。本段经文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中心,主要论及神对以色列、犹大、包括外邦列国罪人的审判与安慰。1:1-12:6的政治背景主要是亚哈斯时代(B.C.742-725)。此部分政治背景是下一代君王希西家时代(B.C.728-697),不过并非全部如此。本段经文分为两部分 :前部分是责备的信息(28:1-31:9),后部分是末世性预言,给予以色列及圣徒安慰(32:1-35:10)。
28:1-9 神施行审判的根本原因。如前所述,希西家时代信仰的堕落是以色列与犹大受到责备的最大原因:①对内社会公义普遍堕落;②对外不再信靠神,依赖自己的财富与外邦军事力量(王下18:21)。
28:1-6 为审判之日作预备的生活。根据预言内容来看,此预言是在撒玛利亚被亚述攻陷之前,即B.C.722前宣告的。在国际形势日益紧迫的情况下,以法莲人仍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6:4,6),花天酒地、骄傲自大(摩4:1;6:13)。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去世,撒缦以色五世即位之后,亚述就大力扩张领土,以法莲处于随时遭受外敌入侵的情势中。生活在新约时代的信徒,要接受以法莲因奢侈与骄傲遭受灭顶之灾的教训,应预备迎接世界末日永恒的审判(彼前2:11,12)。
28:1 “冠冕”,希伯来语亦译为“王冠”,这里指北国以色列首都撒玛利亚。
28:2 大能大力者:指神的审判工具亚述,诗17:13以“神的刀”称呼亚述。从旧约先知书与新约启示录的预言中,可以认识神的主权掌管历史,神亦计划与掌管个人的生活<民 绪论,神的主权>。
28:5-6 与前面的经文形成鲜明对比。对恶人而言,神是可畏的审判者,对余民——真正的圣徒,神是:①荣冠(象征荣耀);②华冕(象征美好与喜乐);③行审判者(公义的代言人,保护者);④力量(能力、权柄、胜利的根源)。
28:7-22 对领袖的责备。以色列与犹大即将毁灭之前,神对极度堕落的社会领袖痛斥严责。在旧约时代施行神政时、新约时代建立教会时、或维持社会秩序时,神并未亲自治理,而是藉着统治与教育体系进行治理。领袖绝对影响整个社会的堕落与复兴。值得注意的是,神责备领袖时,首先斥责宗教领袖,之后才责备政治领袖<结33:6,宗教领袖的责任>。
28:7 以毒酒代表祭司与先知堕落的原因。令他们堕落的原因是所有罪恶,包括贪婪、淫乱、理性骄傲、与政权勾结的腐败等。毒酒带来的最大损害是身体器官的麻痹,在灵性上象征良心的麻痹。
28:9-10 讥诮先知的:指不称职的领袖,“他”指以赛亚。由此可知,假领袖不仅自己违背神的话语,还阻拦神的话语。
28:11-13 异邦人的嘴唇和外邦人的舌头:以赛亚对讥诮之语的回答,既然他们不肯听从用母语宣告的预言,就必被未曾谋面的外邦人毁灭。13节重复10节的内容,表明恶人对以赛亚的嘲笑将成为审判他们的根据。这与“自高的必降卑,骄傲的必屈服”悖论性表现手法一样。仰面跌倒,而且跌碎,并陷入网罗被缠住:与以赛亚其他预言相仿,以色列骄傲的领袖必沦为亚述与巴比伦的俘虏,恶人败亡时必会仰面跌倒束手无策。
28:14 亵慢的人:指浅薄骄傲的人。这些人不敬畏造物主,轻慢神,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28:15-18 与死亡立约,与阴间结盟:讽刺当时的政治领袖,与埃及、亚述等外邦势力勾结;从属灵的角度,指罪人在世上与撒但的势力勾结,以为一切都相安无事(诗12:4)。惟有神才与人立约,只有此约才能使人从死亡中得到释放(伯5:23;何2:18;林前3:22)。
28:18 你们必被他:在地上贪婪追求的所有虚妄之事,最终成为令人掉进地狱的原因(林前15:55)。
28:20 床榻……,被窝:象征人的能力,仅靠人的力量无法承受神的审判。
28:21 倘若犹大堕落,神亦会击打,犹如击打犹大的仇敌。神不会离弃他所拣选的,但对他们的过错必严惩不贷(撒下12:9-12)(27:7-11)。他的工: “工”,希伯来文的意思为“事”、“事务”、“事业”。
28:23-29 农夫的比喻。以赛亚将神比作撒种的农夫,将选民比作种子,藉此教导神的护理 :①首先,神按适宜的方法、所定的时日、顺序与比例,统治自己的百姓(23-25节);②从种子的角度来看,种子的壳——罪恶必须得到清除。以赛亚将除去罪孽的责备与磨练比作打场(26-28节)。稗子将被烧灭,种子虽然经历打场之苦,但在末日却得以收回放入神的谷仓——天国(太3:12 ;13:24-30);③一切智慧与能力皆在于神,确保预言的真实性与权威(29节)。
《以赛亚书》第29章
29:1-2 亚利伊勒:一般指犹大圣城耶路撒冷(1,2a节),2b节“亚利伊勒”指祭坛,牺牲之血被集中在一起焚烧。预言象该隐(创4:3-5)那样只是在形式上敬拜神(1:10-20)的可憎的祭司长及犹大,将如亚利伊勒一样被火焚烧净尽。
29:3-4 低低微微出于尘埃:想象敌人正在城外安营,开炮攻击,就可以体会城内的人哽咽不能出声的情景。这就是罪人的特征。只要问心无愧,即使泰山崩于眼前,义人也毫无畏惧。罪人平日夸夸其谈,一旦稍有风吹草动,便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箴28:1)。
29:5-8 情况急转直下,令人应接不暇。试图一口吞灭神子民的亚述,顷刻之间沦为细尘飞糠(5节)。因神亲自以雷轰、地震、大声、旋风、暴风、火焰击打他们。由此,我们深深认识到:①神与人有天壤之别,言语不足以形容;②不可与神为敌;③感谢、信靠神的慈爱,他情愿如此为我们。
29:9-16 犹大灭亡的原因。对犹大的预言。虽然神施行惊人的救恩(5-8节),犹大仍不肯彻底悔改。他们当受更大的惩罚,理由:①信仰堕落,迟钝顽梗(9-12节);②徒有外表,自我欺骗(13,14节);③喜好虚假,欺哄神(15,16节)。
29:9 9节上半节应译为:“你们随己意怀疑我吧,结果将是巨大的痛苦;你们离开我尽情享受吧,结果你们将会变成瞎眼的”。
29:10 耶和华……浇灌:?“沉睡”有别于诗127:2的“睡觉”。诗人所罗门的“睡觉”指远离世俗琐事的“休养”;此处的“沉睡”意味着“灵性的昏睡”或“灵性的无知觉”状态。骄傲、缺乏谦卑的人常言“再睡片时,打盹片时”(箴6:10),无视先知的警告,陷入灵性无知或属灵睡眠状态,他们的灵魂最终必因穷乏,终被赶到黑暗之中。
29:11-12 以赛亚连显三次兆头,亚哈斯王始终未能领会(7:1-9:7)。像他这样属灵无知的人,不论是否有学识,皆不能领受神藉先知所赐的启示。因他们并不关注神的启示。结果,圣经启示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也无法理解。由此可知,道德堕落(9节)漫延到灵性堕落。从相关经文22:8-11节得知,犹大预料到仇敌的入侵,储备兵器与水源、修筑塌陷的城墙,外交上采用求助强国的政策,满怀不必依靠神的骄傲与自负。结果,他们陷入属灵无知状态
29:13 嘴唇与内心表里不一,就是假冒为善。这正是北以色列灭亡的原因(王下17:7-17)。与被耶稣痛斥为“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与文士相同(太15:1-9;可7:6,7)。可知,理性信仰与实践性信仰,有相当的距离。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太7:21)雅各宣告:“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 绪论,行为与信心>
29:14 神应许将发生比亚述入侵犹大更惊奇的事情(1-4节)——巴比伦将攻陷犹大(B.C.586)。罪人的智慧与聪明,在世上有何用?
29:15 谁知道:与无神论者的口号相仿。他们不仅否认神的存在,而且完全没有关于神的知识,毫不敬畏神(出5:2;王下18:34,35;诗10:11-13;12:4)。
29:16 以赛亚改变了在15节对邪恶之人的挑战方向,似乎答非所问。事实上,这是最完美的回答,斧、锯的比喻(10:15),说明神的主权(罗9:19-21)。
29:17-24 审判后的恢复——弥赛亚国度的盼望。以赛亚论及耶路撒冷将受的审判及其原因,突然宣告关于弥赛亚国度的预言(新约时代福音的扩展)。那将是祝福之时,亦是恢复与成圣之时。宣告审判后,紧接着宣告恢复,是众先知预言的相同之处这是为了安慰那些以谦卑的心献上真敬拜的人,使之确信虽暂时与恶人同受苦难,但终必得到永恒的祝福。
29:22 救赎亚伯拉罕的耶和华。暗示引领亚伯拉罕进入祝福之地的神,经过立约时代,将引领所有圣徒进入永恒祝福之地。雅各家: 指传统以色列,即神的选民。今日,意味着接待耶稣的圣徒。
29:24 心中迷糊的……发怨言的:预言旧约时代未得到完全启示的民族,将在新约时代尽情享受启示之光(9:1;42:7)。17-24节关于新约时代的预言,与2:1-22关于末世的预言不同,单指从主初来至再来这段时间的福音运动。应该是十八周金句。
《以赛亚书》第30章
30:1-2 悖逆的儿女:以色列有惯例,悖逆之子要在城内居民面前用石头打死。以赛亚藉此警告以色列的腐败已非常严重。并没有求问我: 犹大与埃及缔结外交关系,本身并不是罪,得罪神的是因他们并未行在神旨意当中。
30:3-5 人作判断的局限。因惧怕亚述入侵,犹大第13代王希西家与埃及第25代王Shabako结盟。当时,埃及第25代王朝统一埃及不过十余年,在许多方面尚未整顿,也未能发挥强大的统帅力。犹大判断世界政局出现错误,在属灵方面无视神的主权,依赖眼见的埃及力量,犯下不信之罪,因此他们的毁灭是理所当然的(19:1-20:6;王下18:19以下)。从此埃及未能再称霸世界,与巴勒斯坦一样,沦为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帝国的附属国。
30:6 形象地描述历经艰险、寻求埃及军事援助的使臣。一针见血地指出世人不是仰望神带人进入祝福,反而竭力追求不能使其永远饱足的生存方式。南方牲畜:象征充满野心的埃及人。
30:7 拉哈伯:具有“傲慢”或“自夸”之意,约伯记、诗篇及先知书中使用此词。在诗歌文学中,此词象征魔鬼之力或鬼怪。使用此词的经文显明神隐藏于万物的能力,表明神在与拉哈伯的对峙中得胜。以此称呼埃及,含有诗意及预言意义。埃及和巴比伦(21:1-10)被称为拉哈伯,这是敌挡神的仇敌撒但的一种称呼。
30:10 说柔和的话:罪人不愿直面自己的丑恶本质,喜爱瞬间的矫饰与虚装,多于爱永恒的真理。以赛亚并未以温柔的话语取悦他们,反而严厉地宣告神的警告。
30:16-17 16节谈到终不悔改的人在审判时无处可藏;17节使用对比及夸张手法(利26:8;申32:30),有力地预示审判带来的悲惨与荒芜。此预言从属灵角度象征恶人末世的下场。
30:19 你哀求的声音:在伯38:41与诗31:22出现类似用词。约伯记记录乌鸦求食的哀求声,诗31篇大卫求告神从悲叹中拯救自己。这是“为生存而发的哀鸣切求之声”。在凭己力全无指望的处境中,相信惟有神才能解决,此求告神必垂听。
30:25-26 在大行杀戮的日子……医治他民鞭伤的日子:指同一日。只是,对仇敌而言是前者,对神的子民而言是后者。世界末日将会如此(启21:1-8)。
30:27-28 神有不同的形象:对待仇敌,如同愤怒的猛兽;有时又会温柔地将软弱的羊群领到青草地(诗23:1-6)。神热切地关注我们。
30:29 你们必……喜乐:以色列欢唱喜乐的情形,如同出埃及时守逾越节(出12:6;利23:5)、记念脱离仇敌哈曼的阴谋欢度普珥节(斯9:22)。意味着从亚述的威胁中得到解放,属灵意义上指从死亡的咒诅中得到释放。
30:33 陀斐特:耶7:31指焚烧以色列的儿女献给摩洛的地方。王预备好了:指神必击打仇敌,要使用昔日拜偶像之徒所用的可怕的方法,这是极其严厉的审判。又深又宽:如同得到神帮助的约书亚击杀许多艾城人,放置在旁未予埋葬(书8:24-28)一样,也要丢弃因神震怒而死的亚述军兵尸体(王下19:35)。在属灵意义上指神的仇敌将被投入地狱之火(启20:10;21:8)。
《以赛亚书》第31章
31:1-9 劝勉依赖埃及的以色列。31章的结构与29、30章相似,亦是整卷以赛亚书的特征:①神责备宁愿依赖人,不肯信靠神的犹大百姓 ;②神必不完全除灭自己的百姓,重赐永生给悔改的人。31章的历史背景亦是亚述第二次入侵犹大前后。
31:1-3 亲埃及政策的后果。前面经文主要强调神施行审判的原因是犹大的亲埃及政策,本章清楚地指出对埃及施行审判的原因。依靠强壮……不过是血肉,并不是灵:神的子民犹大依赖埃及眼见的军事力量,却亵渎造物主的主权与荣耀。这并非是单纯的政治失误,乃是信仰与伦理的堕落。
31:2 其实耶和华有智慧:嘲笑犹大: “难道只有你们这些依靠埃及的鼠目寸光之辈有智慧吗,神亦有智慧。”我们要认识神比我们有智慧,且比我们更爱我们。真正的智慧就是站在神的一边(诗127:1)。
31:4-5 信徒非常熟悉表达神慈爱的经文,将神比作牧者、父亲、可藏身的岩石(诗23:1;71:3;103:13)等。以赛亚用狮子、雀鸟比喻神,令人多少有些陌生。若意识到以赛亚时代的动荡不安,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将神的力量与保护比作狮子与鸟雀,以此安慰恐惧战兢的以色列百姓,这种表达方式带来崭新的感动。神对百姓的仇敌,就像捕获食物后,欲一口吞灭的咆哮的狮子;对待自己的子民,却像怀藏小鸟的母雀一般仁慈(罗11:22)。
31:6 前一节将神比作狮子和雀鸟,此节神就像劝离家出走的儿子回头的父母,劝勉罪人归向自己。
31:8-9 并非人的刀:与1节比较,犹大为得到人的帮助下到埃及。神必会拯救自己的百姓。越是遭遇危机,越当警醒等候神的帮助(雅1:4)。
31:9 有火……有炉:暗示耶和华必保守耶路撒冷,挫败亚述的入侵。
《以赛亚书》第32章
32:1-4 1节表明弥赛亚作为君王,其统治标准完美无缺;2节表明君王不仅拥有能力,还有一颗眷顾弱者的爱心;3、4节表明百姓的灵魂将因君王的统治得到光照。历史中未曾有过如此全备的君王。但已经降临在我们中间,并将要完全成就在主基督耶稣的国度里,我们将要服侍这样的王。我们应为进入国度预备礼服。
32:5-7 弥赛亚的治理。弥赛亚的统治基于公义,为身陷穷乏与苦难的余民、在藐视与逼迫中依然行善的人带来莫大的盼望。吝啬人:希伯来语指动用各种邪恶手段折磨他人之徒。
32:8 高明人:希伯来语具有“领袖”、“贵人”之意,亦含“养子”之意。可视为领受儿子之灵的人(罗8:15),即接受基督的信徒。他们从前受到罪恶的管辖,行动上多受辖制,然而,从公义之王为政起,将被圣灵引导(加5:17)。
32:9-14 警告妇人的属灵无知。这是以赛亚有关妇人的第二个预言,第一个预言(3:16-4:1)警告异教徒式的奢侈与虚华;本段预言警告妇人毫无预备,丝毫未想将临的灾难,只满足于眼前的收获。两个预言共同之处是妇人都陷于属灵无知或毫不关注灵性的状态。以赛亚暗示 :不信者的属灵无知,是何等鼠目寸光和可笑。
32:9 安逸的妇女啊:??“安逸”,希伯来语具有“太平”、“傲慢”之意,这句话可译为“为眼前的平安感到知足而傲慢的妇女啊”。她们只安于眼前,未预备面对将来的患难,无异于没有预备灯油的愚拙童女(太25:1-12)。“妇女”可指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妇人,但一般指犹大所有居民(撒下1:24;路23:28)。
32:10 无果子可收:与其说指期限,不如说指收葡萄本身。警告那些骄傲、以为目前的丰收皆来自身努力的人,不能再次摘收葡萄。再过一年多:以赛亚省略了早春收割麦子的事,可知西拿基立是在夏秋之后第一次攻打耶路撒冷的(B.C.701)。
32:11 脱去衣服,赤着身体:象征羞耻、荒废、穷乏、贫苦(伯24:10;鸿2:7;太25:36,38;雅2:15-17;启3:18);也象征赤裸裸地暴露人犯罪的真面目(创2:25;来4:13)。在此更接近后者,因本节是先知劝告安逸中度日的妇人。腰束麻布:指犹大的祷告样式,象征为罪痛悔的悲伤心灵(斯4:1-3)。以赛亚反复使用“要战兢”,强调所传的信息,督促以色列百姓为眼前的安逸悔改。
32:13 荆棘蒺藜必长在我百姓的地上:葡萄园的收获原本甚是丰富,足以使人享受佳肴,安逸地度日。荆棘蒺藜竟然长在葡萄园里,字面意思是指葡萄园即将荒废,深层意义是象征越接近审判的日子(约7:6),罪恶就越猖獗(太13:24-30)。欢乐的城中和一切快乐的房屋上:据西拿基立年代表,当时超过20万的犹太人被掳至亚述,许多房屋失去主人而荒废。
32:15-20 以色列的恢复。描绘与罪恶漫延的现在相对的新时代景象。虽然耶路撒冷因荆棘蒺藜荒废,但荒废必不会持续到永远,神必在拯救的日子重新恢复原来的乐园。这也是弥赛亚时代的预言,自耶稣第一次降临开始,到耶稣再来得以完全成就。
32:15 等到:具有“终于”之意,限定14节的“永为”,见证耶路撒冷必不会永远沦为强盗与豺狼的窟穴(耶9:11;太21:13)。可知14节的“永为”是为增加诗意所使用的夸张手法。从上浇灌我们:圣灵在旧约与新约时代的工作稍有区别。旧约时代,圣灵降临在特定的个人身上,如先知、君王、匠人(出3:2;31:3;民11:25;士3:10;6:34),新约时代,圣灵降临在每个圣徒身上。似乎是约珥第一个区分了圣灵动工的不同方式(珥2:28-32),他预言将有一日,神的灵必降临在凡呼求耶和华之名的人身上,这在新约时代得到成就。
32:19 照15-20节的文脉,若没有19节,就会失去以赛亚预言的特征:在宣告神的祝福之前,必先预言将要受的苦难。这节经文象征弥赛亚国度到来之前,圣徒将在世上承受的患难。
32:20 预言弥赛亚时代——新约时代的属灵农夫,即撒下福音种子的传道者,将蒙祝福。
《以赛亚书》第33章
33:1 行事诡诈的:指入侵者亚述的西拿基立,广义上指无辜折磨柔弱之人的恶人。
33:2 每早晨作我们的膀臂:以赛亚向神呼求:“求你扶助我,因我虚弱,无法从床榻上起身”。从祷文中可以感受到圣徒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神必应允这样的恳求(哀3:25)。
33:3-6 恢复与拯救。36:1-39:8论及本书前半部(1-39章)的最重要的历史背景:亚述入侵的威胁、入侵过程、从亚述之手蒙拯救。本段经文预言得救的事件,以及苦难中的圣徒的乐园将得到恢复。
33:7-9 对亚述的审判。如同第1节先陈明亚述的罪状,然后祈求神的惩罚一样,本段也是先阐明亚述的罪状,然后在10-16节宣告神对它的审判。第一条罪状是亚述王西拿基立无视希西家为签订和平条约派去的使臣(王下18:14-20)。表明西拿基立入侵犹大的目的并非单单想得到朝贡,而在于完全占领耶路撒冷。第二条罪状是亚述王西拿基立撕毁与希西家签订的和平条约。西拿基立沿着海边的道路(从大马色通往埃及挪伯的道路)入侵耶路撒冷南部的拉吉,希西家派使者与之签订和平条约(王下18:14)。然而,西拿基立却废弃此条约,无理地派遣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攻打耶路撒冷(王下18:17)。
33:9 黎巴嫩、沙仑、巴珊、迦密:圣经描述这四个地区是巴勒斯坦最美丽肥沃的地方(黎巴嫩65次、沙仑8次、巴珊42次、迦密31次),也被用作代表以色列地区(申3:25;士9:15;诗29:5,6)。西拿基立的军兵使这些地区荒废,象征整个以色列的荒废(36:1-3)。
33:10-12 神对世界的主权。神秘而独特的预言表明,在人看来甚为强大的军兵,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碎秸,被神的震怒之火焚烧净尽(诗1:4;太3:12)。攻打犹大的西拿基立军队超过18万,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大军。然而,在一夜之间就被耶和华的使者歼灭(王下19:35-37)。以赛亚藉历史强调神会动用一切方法与手段维护自己的荣耀,即使仇敌用尽所有的邪恶奸计,也只能落个被毁灭的结局。
33:14-16 躲避审判的圣徒。以赛亚假设罪人恐惧地询问:“谁能躲避神直接施行审判呢?”给出明确的答案。诗15:1-5描绘纯洁的圣徒。以赛亚并未用抽象、思辨的话语刻画得救的圣徒,乃是以熟悉的日常生活为素材,描绘神有力的伦理要求。信心必带出纯洁无瑕的行为。
33:17-24 耶路撒冷的和平景象。延续3-6节的内容。3-6节是神对以赛亚的祈祷(2节)的现实应允,本段是祈祷的未来应允——即将到来的弥赛亚时代,及耶路撒冷末日的和平景象。那时,耶路撒冷如同岛屿,被漂浮在浩瀚湖面上的船只重重围绕,成为敌人无法攻克的铜墙铁壁。没有疾病缠累、众人罪得赦免。耶路撒冷和平之景在20节达到高潮。
33:18 必思想那惊吓的事:回想在仇敌面前战兢的往昔,深感欣慰。
33:19 你必不见:证明17-24节是对以赛亚的祈祷的未来应允。因以色列在亚述之后遇到强暴之民巴比伦(B.C.586)及罗马(A.D.70)。“强暴的民”,指灵性无知的人。
《以赛亚书》第34章
34:1 不像1:2或摩3:9,“列国”蒙召作证人,而是作为被告,听候将要临到的审判。弥迦向拜偶像的耶路撒冷居民宣告审判时,亦如此“呼召”他们(弥1:2)。
34:4 天上的万象都要消没:在以米所波大米为中心的东方,人们将太阳、月亮、星宿、雷轰、闪电视为神进行膜拜。古人如此膜拜天上万象,有以下原因:第一,古人不能解释天上万象,认为它们具有超出人类的能力;第二,他们认为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不论好坏皆因神的介入。对他们而言,天上万象消没带来的冲击,如同人类生存的根基——天塌下来一般。天被卷起,好像书卷:以赛亚用夸张手法描述对仇敌的审判将在宇宙范围内展开,法网恢恢,他们将陷入无处可逃的绝望中。对圣徒而言,却是神祝福的前兆(太24:29;彼后3:10;启6:12)。
34:5-7 立即执行审判。大行杀戮、刀被鲜血染红,生动地表达了审判这一旧约概念。神向1节中呼召出来的被告审判死亡,立即执行(创22:6-10;士19:29;代上21:12)。以东:象征一切敌挡选民以色列的人(21:11,12)。以东作为以色列的兄弟国家,不敬拜神,反到膜拜偶像(代下25:20)。圣经(出20:3)及塔勒目都认为拜偶像是三大恶罪(不仁慈、流人血、拜偶像)之一。惟有神公义的审判在等待他们。
34:8-15 审判结果。3-7节是执行审判的场面,本段描绘审判带来的毁坏。咒诅以东地的预言在历史上得以成就,古代以东地区曾完全变为废墟。象征罪人享受的荣华将完全归于无有。
34:8 报仇……报应:字面意思为“解除心头之恨”,体现神按照罪人的行为施行审判的心情。
34:9-10 以赛亚关于以东将成为荒场的预言照字面意思成就(玛1:3,4)。A.D.900左右,他们被穆罕默德的教徒征服完全灭亡,此地是地球上遭到最严重破坏的遗迹之一。
34:13 与11节一同形象地描述以东的荒废。无人居住在其中,只有禽兽往来,地里长出咒诅之地的象征——荆棘、蒺藜(创3:18),只留下混沌与空虚。此情此景与创世前的状态相似(创1:2)。“混沌”与“空虚”的希伯来语词根相同,意为“处于荒废的状态,空无一物”,与形容创世前状态的用词相同。
34:16 无一……无一没有:记录鸟类的名单,象征神藉先知宣告的话语无一遗漏,都将得以成就。神学上称此为“圣经的统一性”,包括16卷先知书,新旧约圣经贯穿了一个主题——对救恩的预言和成就。
34:17 它们必永得为业,世世代代住在其间:不是夸张手法,以色列的荒废是暂时的,敌挡神之列邦的荒废将是永远的。根据预言的双重性,也适用于新约时代。教会在世上时常遭遇逼迫和患难,但必得重建,并持续到基督再来的日子。然而,教会的仇敌却因主基督的审判永远灭亡。
《以赛亚书》第35章
35:1-10 新以色列所蒙之福。本章是以赛亚的第一部分预言( 1-35章)的结尾,对因先知宣告神震怒而丧胆的以色列百姓,及因罪担而沮丧的信徒,足以唤起新的盼望。本章论及将临到的弥赛亚国度之荣耀及置身末世新国度的欢喜。性质上与以赛亚书第三部分40-66章,被掳后将要成就之事的预言相同。以赛亚借用大自然的美丽:林中的树荫、浓密的香柏树、芳香的百合花、汩汩的清溪、奔涌的泉水等,带给人对永恒安息的强烈盼望,也暗示这一切恩典都来自神的大能,并非靠人的能力(加5:22,23)。
35:1 旷野和干旱之地……沙漠:指弥赛亚国度完全降临之前的社会状况。人类的现状犹如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为进入应许之地迦南,经过“旷野地”、“沙漠”(约6:31)。因旷野的特征,常被用以隐喻世界。第一,旷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植物不能茁壮成长;第二,因极大的温差、干燥猛烈的风,动物不能正常栖息;第三,只有适合生活在沙漠的毒虫蝎子或毒蛇才能生存(申8:15)。旷野的特征与魔鬼掌权的社会状况非常相似,故常称这个世界为“旷野般的世界”(30:6)。
35:2 与描绘以色列因仇敌亚述入侵日趋衰败的境况(33:9)相对。意味着教会虽在世上饱受痛苦,但当恶人灭亡的那日,乐园必得到恢复。
35:3-4 蒙神呼召的先知当做的事情。在神政时代,神按着需要呼召先知;甚至使他们担负统治使命。但开始王政时代之后,因为有君王治理国家,所以先知的作用局限在向当代传讲神的话语及预言(2:2-4;11:1-10;53:1-12;耶2:1,2)。以赛亚是王政时代的先知,传讲当时所需的话语,不干涉治国原则,安慰恐惧战兢的以色列百姓,带给他们盼望。
35:5-6 字面意思与耶稣所说的“瞎子看见,……有福音传给他们”(太11:4,5)一致,在属灵意义上也有关联。人沦为瞎眼、耳聋、哑巴,象征灵性亦处于同样的状态。耶稣在地上的三年公开事工中,曾医治很多人,象征医治属灵疾病。本段经文与太11:4,5都具有弥赛亚国度的特点。在旷野……必有河涌流:没有生命的旷野出水,意味着有生命在其中,涌流的河水指旷野变成肥沃的祝福之地(创21:15,16,19;申8:7)。意味着布满死亡的世界(1节),将变成充满恩典之处。
35:7 水池:以赛亚使用渐进手法,强调将临到的弥赛亚国度充满恩典。
35:8-10 对救赎感恩。具有双重意义,指靠着真理从罪中得释放的人(约8:32),以喜乐欢愉之情踏上生命之道;也指被掳的百姓将回到应许之地迦南。35章是称谢救恩之歌。
《以赛亚书》第36章
36:1 希西家王十四年:是B.C.712,这可能是笔误。亚述王西拿基立在B.C.701第二次入侵犹大,不是在B.C.712。西拿基立在B.C.705即位,为击败反亚述的巴比伦王比罗达巴拉但及以拦同盟军,3,4 年间未向西远征。西拿基立忙于歼灭东方仇敌时,以西顿为中心的西部腓尼基地区发生叛乱。西拿基立打败东方仇敌后,于B.C.701终于向西进军,一举攻陷非利士,包围耶路撒冷。有人认为是圣经抄写者的笔误,错把希西家王二十六年抄成十四年。
36:2 西拿基立留守阵地,派拉伯沙基作先锋,劝诱犹大投降。拉伯沙基不是人名,是一种官衔,它不是将军,而是率领诸官长的所谓野战外交官。
36:4-10 拉伯沙基的骄傲。拉伯沙基带给希西家使臣的信息,语气极具侮辱、嘲弄之辞,足以严重打击耶路撒冷的士兵与百姓。西拿基立欲借威胁征服耶路撒冷,不战而胜。从拉伯沙基的威胁及耶路撒冷居民的反应,可知他们并未认识是耶和华在掌管历史,他们的征战是出于人的贪婪,而不是出于公义。人的权势不过是昙花一现,不被神认可。西拿基立被儿子所杀,就充分说明这一点(37:37,38;王下19:36,37)。恶人的行为都在神的末世警告中(玛4:1;太3:12;帖前5:3)。虽然敌军逼到眼前,以赛亚仍未失去信心,神且藉以赛亚宣告救恩的成就。神在拯救行动中彰显他的主权、荣耀、独立、完美、公义、慈爱。
36:7 强调拉伯沙基离间希西家与百姓的关系,诱导百姓不要信靠希西家。拉伯沙基的根据 :希西家废去丘坛与祭坛的宗教改革违背了百姓对神的热心。希西家的信仰遭到贬低,而百姓的不信却被赞誉。KJV与RSV也支持这种解释。拉伯沙基此番言词看似智慧,实则愚昧,是由误会所致,他认为希西家王废去外邦偶像丘坛的行为,破坏了百姓侍奉神的邱坛。
36:13-20 拉伯沙基的威胁开始越界,诱劝百姓与其信靠耶和华,不如投靠亚述王。这如同撒但诱使人类背叛神。被撒但欺骗的罪人不再满足于作自己的主人,试图成为别人的主人。圣徒应当:①在消极方面,脱离这些罪;②在积极方面,攻破所有的威胁,力证惟有耶和华是真神(26:13;诗18:31)。
36:15 埃及王将埃及援兵归在特哈家旗下(王下19:9)。特哈家军队被亚述军队完全击败(30:1-5;37:9)。
36:16 你们要与我和好:希伯来文的字面意思为 :“要和我共享福分”。可将这句话译为“你们要与我重归于好”,Cheyne译为“你们要与我签约”,如此既有“祝福”之意,亦有“誓约”之意。拉伯沙基在12、18节用恶语威胁;在本节用甜言蜜语诱骗,可以看到属世势力对圣徒的挑战。切记,惟有耶和华神与我们立约和好,带来祝福,他认识我们,爱我们(耶31:3;约3:16;罗5:8;约壹4:9,10)。
36:17 领你们到一个地方:惟有成为新国度的子民,才能得到幸福。拉伯沙基利用眼目的情欲诱惑圣徒,试图使他们抛弃对新国度的盼望。
36:18-20 列国的神……这些国的神:拉伯沙基羞辱各国的神明与偶像,将耶和华包括在内(拉1:1-4)。这与耶和华亲自申明的独一性及以色列圣徒的信仰告白相冲突(申6:4;诗86:8)。拉伯沙基此番言辞,相信自己的神尼斯洛才是第一神明,必保护自己。一切外邦神明都是撒但操纵的假神,神亲自与他们争战,并且得胜。正如神藉启示坚固以色列圣徒,他以超然方式,一夜之间歼灭近20万仇敌,以行动教训那些亵渎神之徒(31:8,9)。
《以赛亚书》第37章
37:1-4 希西家藉信仰获胜。表明了希西家面对生死决择的对策。与多数人一样,希西家也经历过属灵的复兴期及沉滞期(30:1-5;王下20:12-19;代下32:24)。这此希西家通过信仰获胜。当他面对束手无策的危机时:①自己先悔改;②使大臣悔改;③邀请先知代祷。神垂听希西家的祷告,用超常的方法拯救犹大。
37:3 参照何13:13;帖前5:3等经文,可知本节是描述大灾难的惯用方式。在古代医学不发达,难产无疑会导致死亡。
37:5 去见以赛亚:大敌当前,向神祈祷,或许仇敌看来是愚蠢之举,其实这是直接依靠历史的掌管者,而不依靠自己的最明智之举(林前1:18)。这并非意味着凡事只需祷告,而是指凡事都应以祷告开始。藉着祷告,神指示圣徒最好的路。有时,挫折、失败、痛苦成为领受更大恩典的路径。神会赐下悟性,使人甘心走上他指引的路。以赛亚重复王下18:13-20:19的内容,为的是强调预言必定成就。
37:6-7 以赛亚向希西家传达有关神的拯救方法的预言。西拿基立为了平定令人心焦的巴比伦叛乱,必须回师,遭到刺客暗杀,无法再次入侵犹大。B.C.689,西拿基立才完全平定巴比伦,8,9年后,因偏爱以撒哈顿,被自己的儿子所杀(38节;王下19:37;代下32:21)。
37:9 古实王特哈加( B.C.691-664):当时,除亚述的西拿基立,特哈加是最强大的国王。B.C.701西拿基立入侵犹大时,特哈加已掌握了古实(埃提阿伯)的实权。
37:10-13 你们……说:西拿基立听到特哈加参战的消息,撤回攻打犹大的军队,向特哈加进军。他记得先王于B.C.711在非利士打败埃及军队,却不敢轻视特哈加的对抗。西拿基立回师时,派使臣告诫希西家,自己只是暂时撤退,你不要以为有盼望而高兴,你不可能摆脱亚述的势力得自由。论调与36:18-20相同。
37:16 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华:字面意思为“坐在基路伯上……耶和华”。基路伯是带翅膀的圣物,面对面站在约柜之上,神在二基路伯之间显现(民7:89;撒上4:4;撒下6:2;王上8:6,7;代上13:6;诗80:1;99:1)<结10:9,关于基路伯>。
37:19 B.C.1100左右,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1世至亚述巴尼拔王,为扩张领土,一直施行征服政策。他们不仅扩张领土,并且为表明所拜的“亚述”神的优越性,在神殿前面烧毁周边列邦的神像。对周边民族而言,这是消灭他们民族精神的帝国主义思想。对犹大来说,亚述的入侵超越了一般的战争意义。
37:22 以赛亚藉弱小女子嘲笑强大的亚述,讥讽亚述的威风,“锡安的女子”象征虽然软弱、却持守信仰的纯洁的圣徒,“摇头”是以色列的习惯行为,表示嘲笑。
37:23-25 西拿基立的骄傲带来的教训。以赛亚重复西拿基立所说的话,嘲笑西拿基立以为自己是神。西拿基立的骄傲显示:①骄傲在败坏之先(箴16:18);②谋事在人,成事在神(箴16:9)。
37:26 你岂没有:是责备:“你岂不是听而不知畏惧,反倒轻看吗?”西拿基立的态度,标志着新约时代拒绝福音之人的态度(约1:9-11)。藉你使: 表明亚述的领土扩张得以成功,是因神允许其发生。不是指神操纵西拿基立的征服,是神默认他如此行,神随时可以制止这举动。宣告神的主权超越人的意志与能力,西拿基立不过是神的审判工具(10:5,6,15)。
37:28 我都知道:希伯来原文意为“清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表明神鉴察世上的一切(代上28:9;诗11:4)。“出入”是希伯来惯用词,表示人经营的一切事(民27:17;申28:6;31:2;撒上18:13,16;撒下3:25;王上3:7)。“你向我发烈怒”指西拿基立派使者拉伯沙基,向耶路撒冷居民传达信息(36:13-20),在拉吉给希西家写信。
37:29 “钩鼻子”、“嚼环放在口里”,指给牲口套笼头,使其驯服。以赛亚传达神的意志,如同给倔强的马或骡子套笼头使其驯服,神要给骄傲的西拿基立套笼头,强制其顺服神。
37:33 西拿基立与特哈加进行大争战后(9节),整备军队,暂时休憩,突遭神的袭击(36节)。第二次入侵犹大,他根本未能到耶路撒冷附近,因内乱必须回师(7节)。
37:34 西拿基立入侵犹大的路线如下:首先征服犹大西北地区,包括西顿、撒勒法的腓尼基地区;路经沙龙,抵达西南边境拉吉,差遣拉伯沙基去耶路撒冷。西拿基立从原路回去,意味着希西家不必再战西拿基立,对希西家是莫大的安慰。
37:36 西拿基立惨遭大败,是因耶和华超然的介入。以赛亚记载耶和华的使者击杀他们,击打的手段与方法可能多种多样(王下19:35-37)。有些学者主张应排除超然性,而可能是由于亚拉伯沙漠的暴风雨或夜袭以及传染病。
37:38 通过西拿基立,可以认识:①恶人的结局是完全的灭亡;②他所服侍、追求的属世力量,不能提供拯救。
《以赛亚书》第38章
38:1 那时:希西家王14年(B.C.712)(36:1)。无从知晓希西家的病名,只知因疮病势严重,危及生命。
38:2 希西家就转脸朝墙:这种态度与亚哈有所不同,亚哈因拿伯拒绝卖葡萄园而转脸朝墙,因私欲未得满足,被人拒绝,不知如何是好。而希西家却听到以赛亚的预言,为察明自己的心态,向神陈明自己的心境(王上21:4)。他们同样的行为,有不同的动机,从中可以看到义人与恶人的不同心理状态。
38:3 就痛哭了:希西家即位后,在政治、军事、宗教上施行革新。但在死亡面前,他也是一个软弱的人。旧约的圣徒没有对来世的盼望,对死亡恐惧,这非常自然(撒上28章)。新约时代,人们靠着希西家未曾想到的耶稣, “把死废去,藉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提后1:10),超越了希西家对死亡的认识。
38:5-6 神应允希西家的祷告,内容分为针对个人的和国家的。对个人应许延长15年寿命;对国家应许十年后亚述入侵时,耶路撒冷得以保存。
38:8 亚哈斯的日晷:许多学者认为与巴比伦的日晷相似,巴比伦的日晷是选十二个台阶,在附近立柱,以日影测量时间。日影往后退十度:日影移动的方向与日头移动的方向相反。据此,日影往后退意味着日头往后退。在此可能不是天上的日头往后移动,而只是日影往后移动。神当初应允约书亚的祷告,使日月停在亚雅仑谷,神说“在这日以前,这日以后,……没有像这日的”(书10:14)。
38:9-20 希西家……就作诗说:希西家之歌与哈拿的祷告(撒上2:1-10)、约拿的祈祷(拿2:2-9)、大卫之歌(诗6:1-10)一样,祷告得到神应允或靠神帮助脱离险境,上圣殿献感恩祭而作。诗56-61篇内容亦相近。它们的共同特点 :以呼求神施行救恩为始,以对救恩的确信为终。本诗记录即将归入死亡之际,向神迫切祷告(10-16节),终得医治的感激之情(17-20节)。因此应当思考:记念死亡,应该严肃对待生命(箴11:19;结18:4;帖前5:3),肉身的死亡如此可畏,何况永远与神隔绝的灵性之永死,更是何等可畏(太25:46;帖后1:9)。希西家因延长15年生命,许愿将终身感谢称颂神,我们该如何向赐永生的神表示谢意呢!为神所赐恩典激动不已的希西家,在39章却犯了错误,使我们再次领悟人的罪性何等根深蒂固。因此,我们要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太3:8),奔向天国得赏赐的那日,不应只有瞬间的悔改。
38:12-13 从早到晚,他要使我完结:栩栩如生地描述希西家躺在病榻上,随时可能死去的危机意识。
38:15 在一生的年日必悄悄而行:在死亡面前,人都会有如此觉悟,重要的是人平时是否格外谨慎自守。
38:16 主啊……乃在乎此……也全在此:灵魂和身体的根源在于神。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8:3;太4:4)。使徒约翰断言“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壹5:12)。
38:17 恳求被神接纳,发出感谢与赞美。本为使我得平安: 如同约伯的朋友以利法,希西家告白:接受惩戒并非只是坏事,反添益处(伯5:17)。其实,没有人会喜欢受惩戒,除非认识到受惩罚的原因(出20:5;民26:10;诗94:10;箴22:15)——因所受到的惩戒信仰更加成熟(来12:11-13)。神惩戒的目的不在于惩戒本身,乃是为了更加赐福而给的警告,为使圣徒不因“惩罚的原因”被定罪(箴10:13;19:18;23:13,14;林前11:32)。何西阿先知甚至称惩戒为“爱索”(何11:4)。你将我一切的罪扔在你的背后:用眼见的行为生动地描绘神的彻底饶恕。在此看到,我们得救并非因我们是完全的义人,乃是因神亲自除去我们的罪。关键在于人是否把自己的罪带到神面前(太11:28)。
38:18-19 希西家对比死人与活人,强调惟有活人才能称颂神,死人做不到这点;惟有活人才盼望神的诚实,死人无此盼望。死人意指灵性没有住在光中的非基督徒,活人指居住在光中的基督徒(约壹1:7-10)。
38:19 为父的,必使儿女知道:父亲必向儿女传达、见证自己的信仰经历。由此使人意识到家庭信仰教育的重要性(伯1:5;提前5:4)。父母应当向子女传授自己的经历,帮助子女拥有更加成熟的信仰。这是父辈留给儿女的最宝贵的遗产。
《以赛亚书》第39章
39:1-8 希西家的罪——依靠人。①巴比伦王送礼是为与犹大结成军事同盟,对抗亚述(1节);②希西家赞同这个提议,轻率地泄露国家机密(2节);③与以赛亚宣告的信靠神、不可依赖人的教训完全背道而驰(7:3-9;30:3-5);④希西家犯了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罪,他违背了终身心存感恩、谨慎行事的誓约(38:9-20);⑤神对希西家本人及其所代表的犹大民族宣告惩罚(6-8节)。宣告对日渐堕落的犹大民族的惩罚后,神再次预言将要恢复他们(40:1-11),鲜明地对比人的可憎与神的无限慈爱。
39:1 米罗达巴拉但:于B.C.721、712、701,先后三次竖起反旗对抗亚述,以失败告终。在希西家去世前15年(B.C.712),米罗达巴拉但为对抗亚述,欲与希西家结盟。
39:2 喜欢见使者:希西家惟要服事神的誓言归于无有。面对死亡时,他迫切寻找神,如今却改变心意。为证明自己与巴比伦站在同一战线上,不惜夸耀自己的财宝(加6:14)。希西家不该给他们看财宝,而应见证使日影在日晷上后退十度、医治自己的神之恩典。
39:6 希西家的罪是当时漫延在犹大百姓中的诸般罪恶的代表(29:9-16;31:3)。藉此,神向整个民族宣告审判,耶路撒冷城被攻陷后,财宝就会被挪去,意味着耶路撒冷最终的灭亡。当然,百姓亦有罪,并非只因希西家而无辜灭亡。但领袖的罪孽,必带来全民族的灭亡<耶22:1-7,领袖的责任>。
39:8 可从两个角度思考希西家的话。一方面,希西家只满足于即时的安泰,不顾后人的遭遇;另一方面,如同大卫与拔示巴同居,听到先知拿但的警告,立刻悔改认罪一样,希西家也谦卑地顺从了先知以赛亚的警告(撒下12:13)。若是后者,表明希西家认识到将要临到犹大的震怒,是他犯罪付出的极大代价。人认识到震怒是罪的代价,就会认识到神是公义的,也会知道自己所要受的震怒比当受的要轻。若是前者,他不过是愚昧人,只安于现状,不知为明日作预备。
《以赛亚书》第40章
40:1-2 神要拯救以色列。第三部分第一段落,预言神将拯救自己的百姓,强调神具有如此能力。如果神爱百姓,却没有能力,就不能拯救他们。以赛亚强调神不仅有爱,还有能力,激励百姓更加信靠神。
40:1 你们要安慰、安慰:神重复命令以赛亚要“安慰”百姓。可知,神内心充满对犹大百姓的同情与怜悯。神如此焦急,希望快速搭救我们。
40:2 他的罪孽赦免了:以赛亚宣告犹大将要归回,接着宣告犹大的罪必得赦免。以色列被掳归回要分别为圣,需要首先洗净从前的罪留下的污点。新时代始于罪得赦免(43:25;44:22;48:9;耶31:31-34)。
40:3-5 有人声喊着说:希伯来语意指“听到有人在喊着说”,听众是百姓的代表以赛亚,喊话的是神,内容为“在旷野(3节)……亲口说的(5节)”。经文含意为“以色列若想居住在耶和华的荣耀之中,就当丢弃所有罪孽,预备迎接耶和华的荣耀速速临到”。山洼:指人的内心与生活,其中隐藏着罪恶奸计。山冈:意味着人骄傲如山的内心。崎崎岖岖的:意指人被罪性污染的生活状态。太3:3将约翰比作人的喊声,而不是喊话的人,表明约翰就是照神旨意,作弥赛亚的先驱。先知担当使命,督促百姓作好准备。先知的责任就是在历史的荒野,毫不犹豫地宣告预言,为百姓敲响警钟(2:4;11:4,5;拿1:2)。这也适用于施洗约翰,他在基督事工开始之前,在旷野向犹大和耶路撒冷宣告话语,督促悔改。这种表达方式源于东方君主动身之前,派先遣队清除前方障碍,准备百姓(玛4:5,6;太3:1-2;路1:7)。
40:6-8 人的无常与软弱。在前段经文以赛亚渲染神的荣耀,极其绚烂,在本段则描绘人的无常与软弱,生动地刻画神施安慰的权柄。被掳的犹大百姓,在精神及文化生活领域,都劣于巴比伦居民。以赛亚引用大卫之诗(诗103:15),揭示人的荣耀与富贵皆如转瞬即逝的晨露,劝告犹大百姓切勿迷恋。
40:6 有人声说:指耶和华,与9节报信的先知形成对比。在圣经中,发话的总是神,人只是传达神的话语。体现圣经的权威与作者的灵感。可以将这些话语理解为神的默示,藉此直接聆听神的话语(林前2:6-16)。
40:9 你要极力扬声:与“你要登高山”相得益彰,强调以赛亚领命向众人宣告预言。他宣告神拥有绝对的威严与权柄,以慈爱温柔的牧人形象来到百姓中间,使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诗80:1;约10:11)。9-12节是福音真谛,与约3:16同样蕴含神对选民的挚爱。
40:12-26 造物主——神。强调神作为造物主的唯一性、对历史的超越性及主权性。可分为四部分:①比较神与人(12-14节);②比较神与世界势力(15-17节);③比较神与偶像(18-20节);④督促百姓省悟、信靠神(21-26节)。人要确信神的能力。
40:21 本章开始,以赛亚用非常平静的语气传达安慰之言,本节却用责备的语气。比较诗19篇的信仰告白及以色列的属灵无知,圣徒应反省自己,在两种状态中自己置身哪一方。
40:24 比较37:31与本节经文,可以知道:义人必扎根结实,恶人却相反(5:1-7;申32:32;何10:3;路19:20-27;雅4:1-3)。
40:26 表达了尽心寻求真理的虔诚与激情。
40:27-31 神施行拯救的能力。本段经文的意思,消极地看就是“惟有愚蠢人才会怀疑神”;积极地看就是“惟要仰望耶和华”。以赛亚之所以能大胆地向犯罪的犹大百姓宣告这样的内容,是因为他确信神赐人能力。以色列百姓并非不知道以赛亚的宣告,乃因他们所受的深重苦难,怀疑神拥有拯救能力。
40:27 雅各啊……以色列啊:地球上200多个国家,都靠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遗传等媒介得以建立,在神的宇宙性护理下作为共同体得以维持。犹大百姓听到先知有关犹大将要灭亡、被掳至巴比伦的宣告,以为自己已完全从神的护理下被排除而悲观绝望。面对深深陷入绝望的犹大百姓,先知反复使用“雅各”这一名字,强调犹大国或许遭遇毁灭,但“作为个人与民族,犹大将永远站在神面前”,以此安慰他们。
40:31 那等候耶和华的:栩栩如生地描绘真信徒属灵活力的永久性与喜乐,他们拥有神的祝福,而不是只得到一时的能力(诗145:15-19;耶14:22)。
《以赛亚书》第41章
41:1 神与人辩论的原因:①显露人的罪孽与腐败(3:13-15);②洗净罪(1:18);③按照人的行为审判(何12:2);④使人认识神的公义(弥6:2-5);⑤传扬福音真理(徒17:16-18)。这种辩论并非是口舌之争,乃是为纠正错误的想法,如1:18所说。
41:4 宣召历代:以赛亚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记述人与神辩论的内容,答案(4节)不问自明。辩论内容为波斯王古列(B.C.558-529)将要兴起占领列国,从巴比伦手中解救以色列。谁促使他作成此事?何时预定此事?我是首先的,也与末后的同在:强有力地宣告神作为造物主,掌管历史。适用于以赛亚当代的人,也适用于今日的我们。我们要承认神的存在,顺服神的主权。看似束缚人的自由,实则是最完美的自由之路。
41:5 都战兢,就近前来:40章以后的内容是先知以赛亚对100年后将要发生的事情的预言。古列登基那年,统一了玛代与波斯,逐一占领周边的小国。当时大国鲁提亚的Croesus、巴比伦的Nabonidus、埃及的Amasis听闻此消息,结盟对抗古列,但最终还是被攻破。波斯帝国在近东地区占据了最大的版图。以赛亚预料到这些事,勉励犹大百姓不要惧怕古列的强盛,警告他们不可随从列国拜偶像。
41:8 3个称呼圣徒的语词,“仆人”并不是指卑贱的奴仆,乃指“为了担当神赋予的使命,被建立的人”。对犹大百姓而言,“仆人”具有特殊意义(耶30:10;结28:25;37:25)。不同于不知不觉充当神工具的外邦。摩西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之际使用“拣选”一词(申4:37;7:7,8),这是耶和华与圣徒之间关系的出发点。“我朋友”的希伯来语也有“我所心爱的人”的意思。圣徒是蒙神眷爱被拣选、甘心遵行神使命的仆人(彼前2:9,10)。
41:10 这句话在两千年教会史中,给深陷孤独与痛苦、苦难与愁烦、灰心丧胆的灵魂带去强有力的希望与活力,是一句永恒的安慰之言。神和他所拣选的人之间是割不断的爱的关系(太3:17)。
41:11-16 列邦将被犹大征服。40章论及犹大从巴比伦获救;41章记载犹大将完全征服所有国家。当然,要加上属灵的象征性的解释。这是双重预言,藉着弥赛亚的第一次到来,崭新的福音时代得以开启 ;终极意义上则指歌颂弥赛亚末世的胜利。
41:14-15 虫……打粮的新器具:二者之间的对比,超过约瑟从仆人升至宰相的祝福。意味着质的变化与提升,即从受审判对象升至执行审判者。
41:16 以以色列的圣洁为夸耀。弥赛亚的国度尚未完全成就在地上,圣徒应当以十字架为夸耀(加6:14)。十字架本身不是目标,惟有十字架的道路使人获得末世的喜乐(约14:6;徒4:12)。
41:17 困苦穷乏人:指在巴比伦作俘虏的犹大百姓,亦指渴求神恩典的圣徒(太5:3)。神激励被掳的以色列百姓,同样也会鼓励今日身处苦难中的圣徒。
41:21 你们(偶像)要呈上你们的案件:神给偶像提供辩护的机会:①证明偶像具有超自然的知识;②证明偶像有祝福和咒诅的能力。他们若不能证明,不再拥有机会,将永远置身于神的震怒之下(伯9:13)。这向世界公布一个事实:外邦服侍的偶像是无能(23,24节)。
41:24 外邦人从神得到辩护的机会,却闭口不言,耶和华的法庭沉浸在沉默中。忍耐等待的神最后断定“偶像虚妄、可憎”。自愿放弃辩护的偶像,将其无能暴露于天下。以赛亚将偶像的无能公布于众,是为强调外邦人的愚昧,警告以色列人不可随从外邦的愚蠢行为。
41:25-29 惟靠神的恩典才能得救。强调惟有靠神的绝对主权,犹大人才能成就最终的盼望。也使我们领悟,真正救恩的根据、方法、结果,只能出于神的恩典。
《以赛亚书》第42章
42:1 神所介绍的仆人的真正身份(Identity),揭示耶稣的神性起源与权威。告诉我们耶稣与神之间的关系,也指出圣徒与神当有怎样的关系。圣徒当跟随耶稣,作单单服侍神的仆人。作为蒙神拣选、领受圣灵的人,当依靠神,在世上施行公义,将荣耀归给神。
42:2 不……不……不:耶稣作为仆人的谦卑态度,体现基督教的真理。耶稣虽有资格与能力得到君王当受的荣耀,却选择卑微的仆人身份,是为了将我们骄傲的灵魂引向得救之路。世界的逻辑是“弱肉强食”,人会说 :“倘若耶稣是政治、经济界的巨头,我就会相信他 ;若他是仆人,我就不能相信他。”然而耶稣建立的并非是“征服与屈服”的关系,而是“眷爱与信赖”的关系,因此,他取了奴仆的样式。
42:3-4 传扬福音需要很多努力,并且会遭遇精神、肉体的逼迫。因此在传福音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受到伤害、灰心丧胆。圣经教导我们效法耶稣,直到临终还在传福音( 路23:39-43),教会也应坚韧不拔地担当宣教使命( 徒1:8)。传福音的前提是有火热的心,怜悯“压伤的芦苇”、“将残的灯火”( 57:15)。
42:5-8 描述仆人的事工:①担负神与百姓之间的中保(49:8)使命;②成为圣徒的盼望(帖前1:3);③帮助受试探者(来2:18);④坚固软弱的圣徒(61:1-3;来2:15);⑤荣耀神(约17:4);⑥彰显公义(但9:24);⑦成全律法(罗10:4)。耶稣全然信靠神的应许,完成这些使命,丝毫未靠人的智慧与聪明。
42:9 先前的事:字面意思是指犹大将被掳至巴比伦。新事:指古列将要解救犹大。对今日圣徒而言,前者意味着我们因罪沦为罪恶世界的奴隶;后者意味着作为罪恶世界的奴隶,我们将藉耶稣基督得以释放。圣经常常教导这些真理,然而,今日许多圣徒,如同以色列百姓,后悔出埃及,仍然留恋埃及(出14:11,12;16:2,3;17:2,3;民11:5,6;14:2,3),继续迷恋世界、忘恩负义。
42:10-12 劝勉人赞美神。以赛亚督促众人,既然已经宣告“新事”,就当唱新歌赞美神。以赛亚不仅呼唤耶路撒冷居民,也呼唤外邦民族及自然万物唱救赎之歌。体裁与诗47,93,96,97篇相同。神的恩典日新月异(来4:16),因此我们要唱新歌颂赞耶和华。
42:13 耶和华……出去:神为除去世界的罪恶,保护所拣选的百姓脱离邪恶势力,以大能降临。以赛亚将神描述为征战在即、威风凛凛的将军。出15:3、诗29:8也使用同样的表现手法。
42:14 我……静默不语:字面意思为“我为永恒,长久忍耐”,即神为使以色列得到永恒祝福,暂行审判。作为审判的方法,神允许巴比伦苦待犹大。但现在不再坐视不管,神迫切的心情转为对仇敌的愤怒——“急气而喘哮”。我们在世受苦,神愿意将我们聚拢在他的翅膀荫下,神比我们更痛苦,比我们更痛恨仇敌,这使我们得到莫大的安慰(伯15:11;诗119:50;亚1:13;林后1:3;7:4)。
42:16-17 生动地对比看似瞎子却蒙神引领的以色列与看似智慧实则愚昧的拜偶像者的结局。以色列百姓因罪居于黑暗之中,被喻为瞎子。他们需要神的引领。信靠及求告虚妄之神的拜偶像者,不能被引进光明,终必遭到灭亡。
42:18-25 对犹大的责备。责备不肯悔改的犹大,也警告、教训不断堕落的人。以赛亚在7,16节指出,弥赛亚的拯救对象首先是犹大人。以赛亚揭露犹大人的真面目,告诫他们首先应当悔改。以赛亚进一步宣告,不知悔改的人将受最后的审判,被神离弃,被外邦人践踏。圣经是生死攸关的教训,并非是一般的道德律,乃是生命之道(约6:63;徒5:20;腓2:16)。25节预言不知悔改的犹大人将被掳至巴比伦,这是神的遗弃、咒诅、刑罚。象征恶人将要承受的审判——地狱(申28:20;玛2:2;4:6)。
42:18-19 针对自视不瞎不聋的犹大人,亦给今日圣徒很大的冲击。19节指出“仆人”、“使者”、“与我和好的”都是属灵上瞎眼的,他们与诚实完全的仆人不同,徒然披上了圣徒的外衣(43:8)。
42:23 谁肯留心而听,以防将来呢:短暂问句背后深深隐藏神的凄凉心境。他的百姓灵性麻木,执迷于眼前的问题,丧失对死亡、未来、永恒世界的感觉。
42:24 谁……不是:人遭受刑罚,如果认识到自己为何遭受苦难、晓得谁降下苦难,此人就有改变的机会。否则就是无法改变的瞎眼耳聋者。以赛亚用提问的方式,以凡认识耶和华的人皆能回答的内容,引导以色列百姓省悟。使用复合代词“我们”,指出自己与以色列百姓都是罪人,表现出强调共同体意识的良善领袖的素质(拉9:6-15;但9:5-15)。母亲节快乐!
《以赛亚书》第43章
43:1 现在:字面意思为“然而现在”。以赛亚使用此词将审判的宣告转变为救恩的应许。造成你的那位……提你的名召你:创造天地的主直接拣选人,保障人生的尊贵及胜利,并带给人牢靠的安全感。
43:3-4 在此可以看到强烈的排他性。神应许即使牺牲别人也要拯救我,使我们可以认识到:①神绝对掌管整个历史;②神的慈爱,其本质是无条件的,对象是有局限的;③蒙这无条件的大爱的人,无可夸口,人原本无资格或能力蒙此大恩;④遵行神的诫命,努力与蒙召者的身份相称。
43:5-7 以色列的分散。预言的历史背景是以色列百姓的分散。巴比伦王尼布迦尼撒攻陷耶路撒冷,大多数以色列百姓被掳至巴比伦,或分散到各地。据cheyne所言,“一些犹大人逃亡到地中海地区,甚至逃到中国”。以色列散居各地,既不能成就神的旨意,也不能彰显神的荣耀。因此,神计划再次召聚他们。此预言在B.C.538借古列王的特赦令得以成就。
43:8-13 神的独一性。神为自己的独一性有力地辩护。神首先召出自己的百姓以色列(8节),又召集全世界各民族(9节),在他们面前宣告自己的独一性。这并非是自我礼赞,乃是真理 :①只有神是百姓惟一得救之路;②神有足够的能力施行救恩,也一直如此行;③以色列既是神的拯救对象,也是神的证人。
43:12 ①指示——启示神作为预定者的超越的权柄;②拯救——施行拯救的能力与慈爱;③说明——赐下凭据,显明再次劝勉我们的慈爱。其实,神没有义务和理由为我们如此付出。惟一的动机就是他绝对的爱。圣徒亏欠此大爱。
43:13 自从有日子以来,我就是神:“耶和华”意为“自有永有者”(I am Who I am)。以赛亚添加“自从有日子以来”,使人更亲切地感到神的超越性。
43:16-17 在此将巴比伦灭亡的情形,比作以色列出埃及时遭到歼灭的埃及军队(出14:21-31)。以赛亚认为,虔诚的回忆会提供智慧,克服危机。如同奥古斯丁所说“从那之后,我认识到您就居住在我的回忆中,并且,每当在回忆中探访您,便感到无限的喜乐”。
43:18 不要记念……也不要思想:将要发生的拯救事件,其荣耀远远超过出埃及事件,因此,不要迷恋过去的荣耀。基督教的历史观极其明显地指向未来,不同于东方人怀念尧舜时代、希腊人追想昔日黄金时代(golden age)。我们虽然失去了伊甸园,但正向着将来永恒的新耶路撒冷迈进。人确信必迎来永恒的胜利,必会充满进取与建设精神,能动而积极、乐观而虔诚。即圣徒的人生是有盼望的。
43:20 走兽随本能行动,有水有食之时,它们会尽情享受大自然。以赛亚将以色列百姓比作走兽,得知就要归回的以色列百姓,欢欣雀跃,尽情享受神所更新的自然环境,如同在大自然中尽情欢跳的走兽。包含以下意思:第一,以赛亚想到百姓要从巴比伦归回,就想起神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使磐石出水(出15:22-26;17:1-7);第二,以色列百姓从巴比伦归回,使外邦人蒙受福音恩典,畅饮永不再渴的活水(约4:10)。
43:22-24 神的慈爱藉震怒得以彰显。以赛亚在宣告救恩的应许来安慰以色列百姓,突然话锋一转,宣告神的愤怒。目的是显明神的恩典超越以色列百姓因罪当受的审判。以色列百姓被赋予敬拜耶和华的使命(出20:4-6),但他们不仅不敬拜神,甚至不肯寻求神(1:12-14;耶7:21-26;摩5:22-25)。他们只能受到震怒。然而,神却不永远愤怒,反而施恩典等待他们归回。可知,不是以色列百姓选择了神,乃是神先拣选以色列百姓的(约壹4:10)。
43:25 前一节,神的指责达到最高潮,预料下一句,应该是“现在我要灭绝你,不再眷顾你,要止息我手中的劳苦。”然而,以赛亚超越预料,宣告与指责无关的赦罪应许。藉此强调神“永无止境的赦免”(太18:21-22),使人认识到,宽恕是滋润心田的良方。
43:26-28 神涂沫罪孽。看似与25节内容相反,25节宣告宽恕,本段表明神赦免罪人,却不会饶恕所犯的罪孽(撒下12:9-12)。经文还预言以色列在巴比伦的俘虏生活,使人认识到,神审判圣徒所犯的罪,却不咒诅圣徒本人。
《以赛亚书》第44章
44:2 耶书仑:与“雅各”、“以色列”相同,用于称呼以色列百姓。这些名字意思各有不同,雅各指“族长的后裔”,以色列指“神的军兵”,耶书仑富有诗意,指“公义的以色列”。
44:3 将水浇灌口渴的人:与“将河浇灌干旱之地”形成对偶句。并不是指身体上的口渴,乃是指对真理的无知。在新约时代,那些不认识属灵真理的外邦人,将藉着耶稣得到永生。
44:6 耶和华:专有名词,指神的名号。君……救赎主:表明神的身份和对我们的意义。首先的……末后的:显明神在一切事上具有超越性、主权、资格。启1:8也叙述同样内容。再没有真神:并非指其他神袛没有能力,乃是指除他再没有别的神。或许人们认为仇敌撒但驱使的邪灵也很灵验,然而,那些只不过是被造物,不能与造物主相提并论。
44:7 未来的事和必成的事:人无法知道未来的事,说明人的局限。神强调惟独自己能预知未来,要求人惟独信他。一些自由主义神学家抽象地理解神的拯救,宣称其他宗教亦可拯救人,这是不合圣经的异端邪说。只有基督教才是惟一可以拯救人的信仰。
44:10 谁制造……铸造:无神论者主张根本就没有神,认为神是因人惧怕或为象征自然的神秘或出于自私的本能,制造出了“神”的概念。并不是人造出耶和华,乃是耶和华创造了人。只看到偶像却看不到耶和华的人是何等愚昧。
44:12-14 拜偶像者错误地发热心。叙述匠人专心制造偶像。铁匠为制造偶像,精疲力竭;木匠为了寻找制造偶像的材料,踏遍森林,甚至亲手栽种培植,精心设计所选的材料。他们用尽心血地制造,废寝忘食地劳作。由此得到教训:①拜偶像者蒙羞,并非因不够努力,乃因努力的方法与道路、生命的方向出现错误。圣徒当走正确的道路 ;②服事虚妄之物的拜偶像者尚且如此热心,服事神的圣徒更当大发热心(罗12:11)。
44:15-17 拜偶像者的信仰。制造偶像者关心的不是信仰,而是物质。他们首先解决衣、食、住,再用剩余的东西制造偶像。信仰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要摆在首位。他们却首先满足自己的欲望,然后才制造偶像。今天亦可看到此类“糟粕信仰”渗入基督教。许多信徒想先解决自己的事情后,再敬拜神,结果未能参加崇拜;欲将余剩之物献给神,毕生未能奉献。这样的信仰无异于制造偶像者。
44:18-20 拜偶像者的心被塞住,不能认识虚谎,随着岁月流逝,越加迷惑,最终陷入自我毁灭。
44:21 你是我的仆人……你是我的仆人:神称我们为仆人(42:19),因为神曾提我们的名召我们(43:1)。仆人是肩负使命者,或者成为良善的仆人领受奖赏,或者成为恶仆受到咒诅(太25:14-30)。与“要记念……必不忘记”相对称。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你们也当记念我。由此认识我们与神之间的永恒关系(诗17:5;44:17)。
44:22 以赛亚以明亮的阳光驱散阴暗天空中的云雾,栩栩如生地描绘罪未解决时的幽暗及解决之后的明亮。有人比较本节与55:7,争论“悔改在先,还是赦免在先”。55:7提到“归向耶和华……必得赦免”,本节则说“我涂沫了……你当归向我”。据加尔文解释,两种行为几乎同时发生,若细加区分,赦免在先、悔改在后。根据在于神从埃及及巴比伦拯救以色列百姓,不是他们先悔改,而是神以良善劝勉他们悔改。
44:23 以赛亚确信神的救赎恩典,抑制不住得救的喜乐,向世间所有被造物作出宣告,邀请他们加入赞美的队伍。得救与喜乐紧密相连。有些圣徒却不能在信仰生活中享受真正的喜乐。圣经说,耶稣受死是为使圣徒心里充满喜乐(约17:13)。荣耀自己:与诗23:3内容相似。不是神追求自己的名誉,乃是至尊的神藉着慈爱与恩典善待我们,他配得与他权柄、能力、慈爱相称的颂赞。人常常指着比自己尊大的存在发誓,但没有比神更伟大的存在,神的名字及名誉就是所有应许的根据。
44:24-28 称颂神的理由。现代人或许认为这是古代文学的产物,然而,神的救恩发生在我的生活中,我要在生活中赞美神。这些内容当时在以色列人中,必会引起深深的共鸣与感触。
44:25-26 说假话的……占卜的……智慧人:神定意击打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陷入人本主义的骄傲之徒,因为他们离开真理,鼓吹非真理。他们在沙土上建造房屋(太7:26)。这暗示神不仅是真理,而且有能力执行真理。
44:27 深渊:意指无穷无尽的痛苦状态。首先指以色列要被掳到巴比伦,遭受各样的痛苦 ;属灵意义上象征所有折磨圣徒的罪恶陷阱。
44:28 论古列……耶路撒冷……圣殿:以赛亚使用渐降法,表明君王登基、国家对外政策、民族的信仰生活,都在神的护理之下。使我们认识到,在属灵意义上,神不仅掌管我们生与死的问题,还介入到日常琐碎的生活中。
《以赛亚书》第45章
45:1 我耶和华所膏的古列: 一般而言,受膏的人为祭司(出30:30)、君王(撒上10:1)、先知(王上19:16)、弥赛亚(诗2:2)。然而,以赛亚却将“受膏者”的称呼赋予外邦波斯国的君王古列。因他认为以色列百姓藉着古列,从巴比伦的权势得释放,象征人藉着弥赛亚,从罪的权势得释放(拉1:1,2)。
45:2-7 被神使用的古列。神曾藉梦向外邦君王启示(创41:1-25;但2:1-6),似乎没有直接说话。然而,神打破惯例,直接对波斯王古列说话。神特殊对待古列的动机 :第一,使古列认识到惟有耶和华是真神(3节);第二,使他成为拯救以色列的工具(4节);第三,彰显神的独一性与全能(5-7节)。虽然古列被神使用,但他并未作为百姓得救。如同亚述被神用作审判以色列与犹大的工具,自己却被弃绝(太7:19)。我们当谨慎免得遭遇如此不幸。
45:5 我必给你束腰:对男性而言,束腰象征加添力量(诗18:32;箴31:17)。神为小小的犹大国,甚至预先预备帝国的历史,应许古列拥有作为释放者的能力,生动地体现了神伟大的主权及对圣徒的深深眷爱。
45:8 比较此番向天所发的命令及先知阿摩司要求在人间实践正义的呼吁(摩5:24)。腐败的人虽然没有行公义的能力,但因神显明的慈爱与公义,当遵行神的诫命、渴慕救恩,有义务在世上实践神的慈爱与公义。正如月亮不能自己发光,却能反射太阳的光一样,我们亦当反射真光,完成灯的使命,照亮漆黑的夜晚。
45:9 圣经多次将神人关系比作窑匠与泥土的关系(29:16;30:14;41:25;64:8;耶18:2-6;罗9:21)。以赛亚如此比喻,因为当时有人对神的主权、拯救方法及施行持怀疑或不满的态度。神尖锐地对比有能力、权柄、按己意制造瓦器的窑匠与不过是泥土的瓦器,警告:①人毫无权利和根据抱怨神;②抱怨毫无益处;③反会遭来咒诅。
45:11-13 拣选古列的理由。前一节神断然斥责以色列的抱怨,本节鼓励以色列百姓:第一,向神祈求以色列的将来;第二,神有能力应允以色列的祷告(12节),指明拯救以色列的具体方法。
45:14 要属你:指波斯(Persia)帝国将会占领埃及、古实、西巴,古列会把从这些地方掳掠的钱财,馈赠给犹大建造圣殿,使这些国家的资财间接归于犹大(拉1:2-11)。犹大人归回时,埃及等国的人也会一并归回。其重要意义在于,在新约时代,外邦人将要悔改归向耶和华。
45:15 自隐的神: 以赛亚使用悖论性手法,表达对神的坚定信仰(伯23:8,9;42:5;诗10:1,16-18)。神虽然没有采取行动,看似隐藏,必会在决定性时刻出现,全然彰显自己,施行救恩。在人眼看来,神似乎隐藏自己,但这一刻他仍在鉴察人心(诗121:1-8)。
45:17 以色列……必不:相对意思为“列邦……必抱愧蒙羞”。包含末世的两种观点、审判与救赎。耶稣再来之时,他身兼审判者与救赎主双重身份(54:8;徒17:31;提后4:1;雅5:9)。
45:18-19 先知主张神的每个计划与活动都有其目的,神值得信靠。以赛亚陈明神作工有明确的目的 :①创造事工。神创造万物,没有使其处于混乱状态,神创造的目的是使人居住在其中(18节);②启示的客观性、正确性、公正性。神的启示不像外邦神,在背地里隐藏,只赐给某些特定人物。神藉先知向以色列百姓公开颁布启示,而且,这些启示适于实际的历史环境(申30:11-14),值得信赖。先知说“耶和华的启示并不像无路可寻的旷野或幽暗。反而像照亮奔向目的地之人脚下的亮光”(耶2:31)。
45:20 17节,神说以色列将得救、列邦将灭亡。此节记载神寻找“从列国逃脱的人”,就是悔改的外邦人。神没有因他们是外邦人而完全灭绝他们,乃是再次赐给他们悔改的机会。
45:22 人都当仰望我:?“仰望”希伯来语含有“面向”、“归回”之意。人应转离罪恶之道,转向神。如同神之前对以色列所说,现在向外邦人启示:惟有他是拯救者(43:11)。与耶稣劝勉众人,要人带着罪来到他面前一脉相通(太11:28)。
45:23 我指着自己起誓:发誓:①表明对未来之事的坚定决心;②证明对某一事实或状况的见证正当、诚实。本节,神发誓并不具咒诅性,乃要表明所说的话确定无疑。希伯来人不轻易发誓,只在难以证明自己的话或主张正确时,为提高主张或言论的信任度而发誓(出22:7,10,11;民5:19-22)。今日也具同样意义。希伯来人的起誓,使用不同的独特词语或形式。他们所使用的词语有在神面前,指着永生的耶和华(撒上14:39;19:6;20:3;撒下15:21),凭最高的至尊者起誓。
《以赛亚书》第46章
46:1-15 对巴比伦的审判。46章论及巴比伦偶像的灭亡;47章谈论巴比伦王国的灭亡。值得注意的是审判顺序:先是宗教审判,后是政治审判。
46:1-2 巴比伦人所服事的神为:?彼勒”、“尼波”。“彼勒”含意为“主”,巴比伦最高的神Marduk的另一个名字。据说,此神被供奉在巴比伦最高神殿里。“尼波”是巴比伦与学问相关的神,是彼勒的儿子。每逢4月,巴比伦人便会将这两个神像放在马车或牛车上绕着城游行,以加添节日的气氛。以赛亚联想到节日时的情形,对比神像在节日里的荣耀与古列被征服、摧毁时,两个神像犹如货物般被人搬走的寒酸劲,暴露出偶像隐藏在华丽外貌下的真面目。
46:4 我仍怀搋:43:1,神说他特别提名选召以色列,强调人与神法律上的亲密关系。本段进一步表明,如同母亲疼爱、怀抱刚生下的孩子一样,神亦会眷顾、怜爱圣徒。神也用“直到你们发白”这句话,表明会以永不更改的父母之爱顾惜圣徒。
46:8 悖逆的人哪:指仍然拜偶像的犹大百姓。虽然身处将被巴比伦毁灭的危机,他们仍不肯归向神。自己作大丈夫:果断丢弃罪恶、归向神,与林前16:13一脉相承。
46:9 你们要追念……我是神:劝勉以色列百姓不仅记念神往昔所施的恩典,也要信靠至今仍作工的永生之神。
46:11 我召:神审判巴比伦使用的工具,以赛亚用“鸷鸟”作比喻(太24:28;启8:13)。有时,鸷鸟指神审判列邦的巴比伦王尼布迦尼撒(耶49:22;结17:3)。这里指神审判巴比伦的波斯王古列。他必像捕食的鸷鸟,迅速攻陷巴比伦(申28:49;耶48:40;何8:1)。
46:13 我的救恩必不迟延:既警告内心顽梗之辈,亦安慰虔诚的圣徒。顽梗悖谬的人,包括骄傲顽固的巴比伦人及久经神的磨炼、固执不肯离弃骄傲的犹大人(罗9:31,32;10:3),虔诚的人,包括所有神恩典之下的外邦人及犹大人(罗6:14)。
《以赛亚书》第47章
47:1 巴比伦的处女:圣经论及巴比伦大都指新巴比伦帝国(B.C.7世纪末—B.C.539)。当时,巴比伦是富饶奢华的象征,泛滥亵渎神、拜偶像的罪,以“魔鬼之都”著称(启17:15-18)。历史家评价:“巴比伦处处有花街柳巷,这里的人毫无羞愧、近亲通奸”。现代大都市重演这个古代城市宗教、伦理上的堕落。圣徒要铭记此预言适于今日,既谨守自己,也要像约拿,督促整个城市悔改归神。
47:2-3 以赛亚将黄金时代的巴比伦比作奢侈、虚荣、娇弱的女子,这样的巴比伦却沦落为卑贱裸露身体、从事苦力的卑微之人,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巴比伦所蒙的羞辱。
47:8 本节揭露骄傲者的自信何等可笑。圣经警告骄傲者的自信:“所以自以为站得稳的,必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
47:9 本节记录8节愚蠢之举导致的后果,巴比伦不仅骄傲,而且拜偶像。他们受审判,是因为他们离开神、心中骄傲;不但不肯悔改归向神,反而求助偶像。人都愚蒙、软弱。任何人都得选择宽阔平坦的道路或狭窄崎岖的道路。宽敞的道路挤满人,很少有人选择进入窄门,真是令人心痛。若认识到宽敞之道带给人的结局,人的选择就不辨自明(太7:13)。
47:10 你的智慧、聪明使你偏邪:诱惑巴比伦人,使他们掉进灭亡网罗的,正是他们依靠的数学、天文学。与现代数学、天文学相比,当时的研究成果并不发达,但却是当时的尖端科学。巴比伦人并未使之发展为纯学问,而是用于占星术、魔术,用此占卜君王与王国的未来。巴比伦人的愚蠢之举,亲手封锁了通往神的道路,因此遭受不幸结局。先知提醒巴比伦人,要相信公义、可喜悦的神。
47:12 用你:神很少用嘲笑的语气说话,代表性事例有以利亚嬉笑巴力的先知(王上18:27),本节也是如此。
47:13-15 让……救你脱离:与前4节形成鲜明对比。
神如此向偶像挑战、审判追从者,目的:①教训他们:惟有神才是人应信仰的对象;②严厉惩处他们侵害神主权的罪。只有耶和华是超越人的存在。骄傲的人及偶像侵犯了此领域。这是叛逆的罪,神是造物主,他是我们的君王。
时间上,他从永远到亘古;层次上,他具超越性;逻辑上,他是必然的;能力上,他是绝对的;资格上,他是惟一的;程度上,他是完美的。扭曲的人性,使人离弃这样的君王,信靠世界的王,想尽办法以金钱、权力、快乐、科学、力量入侵神的主权领域。我们当铭记神彻底咒诅偶像的教导,正确分辨属肉体与属灵、属该撒与属神的分别。
《以赛亚书》第48章
48:1-2 圣徒应当持续聆听、顺服、实践神的话语。神呼唤以色列的声音也是今日呼唤我们研究圣经的邀请。
48:3 事:与5-11节“这事”、“新事”相同,指神之前借以赛亚宣告并成就的所有预言。本文也是预言将来的事,预言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归回,神必会成就。神提前预言并成就,表明:①预言的真实性;②成就预言的能力;③成就此事的功劳只属于神;④使人相信神而得救。
48:4 铁的……铜的:神以金属的刚硬特性描述以色列人背叛神的爱和忠告,栩栩如生地表现神对不肯悔改者的厌恶之情。颈项是铁的,表明不顺服神的权威 ;额是铜的,表明对待神慈爱与公义的无耻态度。
48:5 免得你说:与11节对称。神绝不允许救恩的真正意义因偶像崇拜者的愚蒙变得混浊。神拯救的纯洁动机是为了使人称谢、颂赞,拜偶像者的错觉等于亵渎神的名誉。得救者献上的感谢、赞美,对神是荣耀,对人是至高的喜乐。
48:8 极其诡诈:有些译本两次重复“诡诈”。在圣经文学中,相同的词重复两遍是表达强调、感叹、完全。
48:10 令人省悟神赐熬炼的真正意义,神的目的并非熬炼本身,乃在于通过熬炼使人得到净化。
48:11 人指着更值得信赖、更伟大的存在起誓,没有比神更值得信任的伟大存在,神只能凭自己的名起誓(45:23)。神并不是为维持自己的体面,乃是为应许以色列,永远顾念他们,使罪人确信随时可以悔改归回(结20:9,22)。
48:12 我所选召的以色列啊:意指“蒙我拣选的以色列啊”。使徒保罗以“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表达这个事实(弗1:4)。这样的拣选与人的意志无关,是神主权性恩典的拣选。所有蒙拣选的以色列,若省悟这种呼召,就有义务遵从神的教导(申4:1;箴7:24;弥1:2;可7:14;雅2:5)。
48:14 耶和华所爱的人:耶和华从未称古列为“所爱的人”,只是从使用的角度,称他为“受膏者”(45:1)。
48:17 得益处:神的启示带给人益处,神赐启示给人,激励、帮助人得到正当的益处(诗27:9;119:175;腓1:19)。
48:18-19 沉醉于过去是危险的事,但无视过去、不从过去吸取教训则是愚蒙之举。回顾过去,是为要面对未来。神论及以色列荒凉的状态,源于他的怜悯与眷爱,百姓未来必蒙祝福。
48:20-22 神引领圣徒。第三部分第一段的结尾,经文虽短,却浓缩了以赛亚信息的主题。20节,宣告神从悲惨的被掳中拯救以色列。21节,神宣告救赎,并应许直到以色列完全归回流奶与蜜的故乡,途中赐他们日用的饮食,正如昔日对待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使他们有勇气走上新的道路。两节经文在属灵上,象征神必引领圣徒,从罪恶世界救赎出来,直到抵达天国,一路给予保护。22节,警告神对恶人的审判。在未来,审判与拯救将会同时存在,每个人都必须认真选择站在哪一方。
《以赛亚书》第49章
49:3 “以色列”既可指整个以色列民族,亦可单指雅各(创32:28)。本文指后者,如同雅各是族长时代蒙拣选的族长,在此与以色列同格的仆人就是指新以色列,是将要得救的所有仆人。
49:6 直到地极:叙述句,太28:18-20是命令句。本文是神对耶稣的宣告,马太福音是耶稣对门徒的指示。耶稣命令门徒完成的使命,是神预先对耶稣的宣告。我们要相信耶稣及他的指示。
49:8 如果这首仆人之歌是关于耶稣,就会出现一个难题就是:本诗歌的结束该在第8节还是在第7节。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本节的第二人称代词“你”是指谁。参照其他经文,稳妥的解释是:诗歌应该在第7节结束,本节的“你”是指以色列民族,而非指弥赛亚。
49:9-10 净光的高处:专用名词,并非指某一特定的山,指没有树木花草生长的荒山秃岭,荒芜的世界。必有食物:以赛亚将圣徒比作软弱的羊群。满有怜悯的牧人牵引羊群,带领他们进入神应许的祝福之地(10节)。
49:13 诸天哪……大地啊:天与地曾作为神宣告审判以色列的证人出现(1:2),此处却应邀参加以色列得救的筵席。天与地以人为中心,共欢喜同忧愁。人类得救的喜乐会再次充满整个宇宙(罗8:18-25)。
49:14 表示面对如此惊人的拯救应许,却还有人心存怀疑。
49:16 你的墙垣常在我眼前:墙垣意味着人生活的保护网。神了解并记念圣徒的生活。已被掳至巴比伦的以色列,墙垣已倒塌,毫无希望可言。然而,在神看来,墙垣依旧耸立在原处。全知全能的神,按旨意成就预言。在神看来,墙垣丝毫无损地屹立着。
49:18 像新妇一样:从巴比伦归回的俘虏,重建耶路撒冷,其属灵意义象征新约时代悔改圣徒的聚集——教会(来12:22,23)。圣经将教会——新耶路撒冷,描绘为等候新郎耶稣的新妇(启19:7)。如同旧约时代,被掳归回的人将耶路撒冷建为光照邻邦的新都市,今日教会也当藉着真正悔改的圣徒的善行,保持等候主的新妇当有的纯洁、美好。
49:20 丧子之后所生的儿女:因战争与饥荒失去许多儿女的耶路撒冷,重新得到儿女。仿佛亚当得到塞特代替亚伯一样(创4:25);又如房屋倒塌失去十个儿女的约伯,重新得到十个儿女一样(伯1:19;42:13)。
属灵意义,日后外邦人将藉着耶稣基督的受难,立志相信耶和华,他们将会补偿基督因被钉十字架受损的荣耀,一心一意服侍基督。撒迦利亚用“城中街上必满有男孩玩耍”(亚8:5)来表达此景象。
49:23 列王必作你的养父……向你下拜:两句话似乎彼此矛盾。前者指外邦国家虽并非出于本意,却帮助教会发展。例如,新约时代的罗马帝国统一天下,使基督教传遍世界。相反,后者指外邦人不得不屈服在福音面前。例如,罗马帝国曾千方百计逼迫基督教,最后却立其为国教。
49:24-26 神超越的能力。就如在24节提到的问题,在古代社会,一个民族惨遭失败,其首都、王族与宗教都会遭到破坏,几乎不可能维持民族精神或重新独立。若要恢复自由,只有一条路,就是掳掠他们的国家被第三国占领,新征服者宽待他们。但这种情形几乎不可能发生。在属灵意义上,如同我们生来就是罪人,不能更改(创26:10;王下14:6)。正如神摧毁仇敌巴比伦,救出犹大,他必从仇敌撒但手中拯救我们,赐给我们全新的自由。
《以赛亚书》第50章
50:1 休书:在旧约时代,女方未曾犯淫乱罪,丈夫若不喜悦妻子,可以写休书打发妻子离开夫家(申24:1-4)。以色列未曾拿到休书被赶逐,暗示以色列犯了淫乱的可憎之罪(何2:1-7)。是因你们的罪孽……是因你们的过犯: 使抱怨审判结果过于严重的人,想起审判的原因与责任。记住这是旧约的律法,新约时代不能休妻另娶,否则就是犯有奸淫罪。
50:2-3 我的膀臂岂是缩短、不能救赎吗:1节是写给埋怨审判结果过于严重的人 ;2节是写给怀疑神拯救能力的人。比较此二节与第3节可知,神赐悟性给智慧不足的人 ;赐公正判断给抱怨的人 ;赐确信与鼓励给信心软弱的人。但不肯悔改的人,只能得到一片幽暗。让我们铭记神的安慰、劝勉、教训,是源于他的仁慈,并学会感恩及敬畏。
50:4-9 弥赛亚的苦难与胜利。以赛亚第三首仆人之歌。第一、二首主要论及仆人的蒙召与荣耀、胜利与国度的建立 ;第三、四首主要讲述仆人的苦难。就是耶稣的苦难。第三首客观、简洁地叙述仆人的苦难,以及仆人靠着耶和华克服苦难、获取胜利,第四首深情地描写仆人经历苦难的动机、目的、惨状及结果。
50:4-5 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耳朵具备听觉功能,是领悟事情不可或缺的器官。耳朵对圣徒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神藉着启示或话语作工。弥赛亚道成肉身来到世界(约1:14),习惯于天尚未亮时,在开始一天事工之前,与神进行深切的属灵交通(可1:35;路22:39),借着这样的交通,弥赛亚得到能力,驾驭肉体的情欲,担当神所托付的使命(加5:17)。“每早晨”指开始一天事工前的“清晨”,也意味着神的教导从不间断。
50:4 受教者的舌头:指传达启示之人的能力,条理清晰地说明神的话语,使愚蒙者易于理解。
50:6-7 我不抱愧:除非良心已经麻痹,任何人都会羞于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罪,这是人之常情。良善、勇敢者因指出世态罪恶,而遭逼迫,全无必要羞愧。使徒保罗在传福音过程中,常常被人辱骂,却从未以福音为耻(罗1:16)。
50:8-9 与我相近……谁:承受苦难的人,竟然如此坦然无惧,因他确信神称他为义、守在他的身边、而非远离他。他挑战仇敌:不要在远处观望,可以近前来。让人看到在罪恶世界中,正义获得胜利。虽然目前,真理与正义似乎受到逼迫,然而在世界末日,神按公义施行审判,称我们为义,我们便会获得永恒的胜利,而不是瞬间的胜利。
50:11 你们所点的火把中:?“火把”译为“火箭”更合适。可理解为“你们造火箭为射神的百姓,我要用这些箭射向你们。你们必中火箭,呻吟翻滚”。看来,恶人的一切作为等于自掘坟墓。
《以赛亚书》第51章
51:1-2 被存留的那些忠心的人也许会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人数太少。但神用他们祖先亚伯拉罕和撒拉的故事提醒他们,那是他们的传统。亚伯拉罕当初只是一个人,是他的信心使他有了许多后裔。如果所存留的那些忠心者持守信心,就有更多的人要从他们而出。同样,我们基督徒哪怕为数很少,只要持守信心,那么,想一想神将会通过我们做什么!
51:7 以赛亚鼓励那些遵循神的律法的人,并在他们因着自己的信仰面临责备或辱骂的时候,给了他们希望。我们不用害怕人们对我们信仰的辱骂,因为神同我们在一起,真理终将得胜。如果人们因你信神而取笑你,请记住他们不是针对你本人而是针对神。神会对付他们。你应该专注在爱和顺从神上面。
51:9-10 “拉哈伯”是对埃及的一种轻蔑的称呼(参30:7注释)。神在建立以色列的时候行了许多神迹。叫海水枯干也许是其中最令人兴奋的一个神迹(参出第14章)。我们的神就是那位在深海铺路的神。祂的方法可能会改变,但祂的爱和看顾却不变。
51:12-16 神的百姓害怕巴比伦,但神不怕。他们有理由害怕,因为巴比伦会伤害他们。但百姓们实实在在应该明白神的能力要比巴比伦的大得多。巴比伦总是掳掠邻国,而神总有能力将他们释放。人们将自己的爱和怕放错了位置。耶路撒冷应害怕神的能力并感激神的怜悯。
51:17-52:10 耶路撒冷是神的圣城,城中有神的殿。但犹大人经历的是毁灭而不是自由、是拆毁而不是繁荣。因为他们的罪,人们才受苦,但神应许要将耶路撒冷重建,成为罪人不可进入的圣城。“耶和华在万国眼前露出圣臂,”(52:10)意思是神显示出祂的神圣权柄和公义。神在掌权,祂在控制一切。
《以赛亚书》第52章
52:1 “未受割礼不洁净的”:指外邦人。
52:3 以色列民被卖、被掳巴比伦,没有接受一点代价。因此以色列得着释放归回故土,也不需付出一分价银。
52:4 这里用以色列民的先祖在“埃及”寄居,和北国以色列之被“亚述”所掳,来说明神的选民被掳是不该受的,呼应5-6节的神要把他们释放。
52:7 神已击败巴比伦,使者从“战地”带着好消息回来,向等候佳音的王和百姓报告。这句话原是指被掳归回而说。保罗引用来指福音的传播。
52:11-12 这些话原来是呼吁百姓要离开巴比伦返回犹大地居住。保罗引用来教导基督徒在生活上分别为圣(林后6:17)。
52:13 本书前面预言过基督的降生(7:14;49:1-7)。这里开始描写基督如何作耶和华受苦的仆人。50章作了一般性的描写。53章则具体直接描写(53:1-3),说明基督是为替代别人而受苦(53:4-9),祂救世之功必成功(53:10-12)。55章宣告因着基督的牺牲,人可得着救恩。53章是主耶稣和新约作者广泛引用的一章圣经。
52:14-15 原文的描写更为深刻。祂的面貌毁损,不成人形,这正是《马太福音》26:67-68;27:27-30所记,基督受虐待后情形。“洗净”一字,在摩西五经中,是描写祭司用水或血,洒在会幕中的器具和人之上(例如出29:21;利4:6;民19:18)。比较《希伯来书》10:22。
《以赛亚书》第53章
53:1 “耶和华的膀臂”:指神显神迹的能力。
53:4 《马太福音》引用这句话说明基督医治我们的疾病(太8:17)。有人根据这点说基督的死使我们的罪和身体上的疾病,统统都得蒙救赎。但是,《马太福音》引用53:4上半句时,只是说明基督在世上医病的工作,并没有提到基督赎罪而死一事。这样看来,基督只是施行神迹而医治。祂死是为了赎我们的罪,而不是为我们的疾病。
53:8 这里预言基督,将由于人的不公平审判而死。
53:9 “使他与恶人同埋”:从控告和杀害神仆的人来看,祂是恶人,应与恶人同埋。“谁知…与财主同葬”:财主以不义的手段增添财富,相信金钱不信神,与恶人无大分别(例如诗37:16;箴18:23)。此处的“财主”与上半“恶人”对应,并无尊荣之意。新约福音书记载亚利马太的财主约瑟将耶稣安葬在他给自己预备的坟墓里。圣经说,他已作了基督的门徒,这样做乃出乎对主耶稣的敬爱(太27:57-60)。先知的预言完全且超过所说的应验了。旧约先知将耶稣受难的过程像蒙太奇般提前约八百年像我们预告,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圣经是神所写给人的启示,
《以赛亚书》第54章
54:1 不怀孕、没孩子,在当时是妇女的极大耻辱,以前不能生育归罪于女人,现在科学证明男人不孕症比例也很高。家庭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孩子来生存,特别是当父母老迈的时候。以色列(锡安)不结果子,就像一位没孩子的妇女。但神将允许她有许多子女,并使她破涕为笑。
54:6-8 神说祂要暂时离弃以色列,这样以色列就像一个年轻的妻子遭到了丈夫的拒绝。但神仍旧称以色列是自己的。我们所事奉的神是圣洁的,祂不能容忍罪恶。当祂的百姓大胆犯罪时,神在愤怒中惩罚了他们。罪把我们同神分开,并且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但如果我们认罪并悔改,神便赦免我们。你有没有经历过同所爱的人分别,并经历了与其重逢的快乐呢?这欢乐就像当你悔改回到神身边时,祂所经历的一样。神的爱是一生之久。
54:9-13 神同挪亚立的约,祂从未撕毁(参创9:8-17)。同样,神与其子民订立和平之约说,时候将到,祂不再责备他们,祂将重新恢复他们的财富,并将亲自教导他们的子女。世界万物都会改变,但神对我们的爱永远不离开,神的怒气不过是片刻之间!
《以赛亚书》第55章
55:1-6 食物需要花钱买,只能满足肉体的需要,且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神为我们提供的营养是免费的,且喂养我们的灵魂。我们如何得到它呢?我们要来(55:1),要听(55:2),要寻找和求告神(55:6)。神的救赎是免费提供的,但要喂养自己的灵魂,我们必须热切地接受它。我们如果没有这样的食物,就像每天不吃饭就会肚子饿一样,那我们的灵命也会饥渴。
55:3 神与大卫立了什么约?那约履行了吗?神与大卫的约定中应许以色列人有永久的国家,不会受到异教国家的威胁,没有战争(参撒下7:10-11)。但以色列并没有履行约定,没有顺从神去脱离偶像。纵然如此,神还是准备再次另立新约。祂是位赦免的神。神所立的约从来不改变,也不后悔,往往是人失约离开祝福,而新约是恩典之约,是人借着圣灵和信心使人能守住的约。而且新约的祝福最大,将永生赐给我们了!
55:6 以赛亚告诉我们在神近了的时候,我们要求告祂。神并不打算离开我们,但是我们却经常远离祂,或在我们跟祂之间设立障碍。不要等你远离祂的时候才去寻求祂。在人生中越迟归向祂可能会越困难。神也可能会在你决定跟随祂之前就来到地上行审判。现在趁你还能够寻求的时候就快寻求神,不要迟延。
55:8-9 以色列百姓在愚笨地行事,好像他们知道神在计划和想什么似的。神的知识和智慧远远超过人类。我们要是试图把神置于我们自己的模式中,使祂的计划和目的来适合我们的话,我们是多么愚蠢啊。我们小组查经《哥林多前书》一章告诉我们,往往是人的所谓智慧将神的智慧当作愚拙,丧失了得救的机会。相反,我们必须努力配合祂的计划,因为神话带有能力,绝对正确。
《以赛亚书》第56章
56:2 神命令祂的百姓在安息日休息、敬拜祂(参出20:8-11)。祂要我们每天都事奉祂,但要我们空出特别的一天,让我们休息并将思想集中在祂身上。对于以色列人来说,那特殊的一天是安息日(星期六)。
有些基督徒将星期六作为这特殊的一天,但许多人接受星期天(耶稣在星期日从死里复活)为“主日”,作为休息和将荣耀归给主的一天。所以新约聚会的日子可以分别为圣,常以七日的第一日为最好。切勿妄论必须在按律法一定放在周六教会,否则就不是神的教会,圣经告诉我们,这样做就是又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了,枉费了神的恩典。
56:3 以赛亚清楚地宣告神的祝福是给全人类的,甚至包括当时常常被拒参加敬拜的非以色列公民。不论你的种族、社会地位、工作或经济状况如何,神的祝福对你和对其他人都一样多。神选择的人无人能排除在外。
56:7 耶稣在把兑换银钱的赶出圣殿的时候(参可11:17)引用了这节经文。在教会是要恭敬庄严,因为这是神的殿,国内教会弟兄姐妹提前半个小时到教会先祷告,很少有迟到的现象,将最好的时间献给神,神才能赐下祝福。这样如此侍奉也是理所当然的!
56:9-11 作为领导,你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声望,还是下属的利益?那“看守的人”是指国家的领袖。以色列的领袖无视种种危机,他们对子民的需要漠不关心,所关心的只是满足自己的私利。
领袖的权利有可能驱使领袖献身去为百姓谋幸福,也可能使他们为私利而牺牲百姓。你如果在领袖位置上,便该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你的百姓谋利益。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不听从忠臣劝告,反而听从小人的建议,造成国家分裂,并导致亡国。
《以赛亚书》第57章
57:7-8 婚姻是一男一女二人成为一体的特有关系。淫乱打破了这美丽而合一的结合。当人们背离神,将他们的爱给了偶像的时候,神就说他们犯了淫乱罪,不忠实于对神独一的委身。《哥林多前书》告诉我们犯奸淫罪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可怕的告诫!人们怎么能够将自己的爱给毫无价值的木头和石头,而不是创造了他们又那么爱他们的神呢?
57:12 神说祂将显示出他们的“公义”和工作,好看看他们所行的到底是什么。他们是在假装行善。以赛亚警告他们说,他们的“公义”和工作同他们软弱无用的偶像一样不能救自己。我们不能通过好行为来救赎自己,因为我们最好的行为,也不能与我们的罪对等相抵。救赎是来自神的礼物,只有通过对基督的信心,而不是好行为才能得到(参弗2:8-9)。
57:14-21 1至13节说到骄傲和情欲;14至21节讲了神如何同谦卑和悔改的人同在。悔改是一辈子的功课,加拉太书情欲的果子必须从我们身上除去,非圣洁我们不能见主面!至高神圣的神降到了我们的水平来救我们,因为我们不可能上升到祂的高度来救自己。
《以赛亚书》第58章
58章 真正的敬拜不只是宗教仪式、每天去教会、禁食祷告和朗读经文,但人到心没到,宗教徒不能成就神的国,神要我们成为门徒,使徒和圣徒。这些人忽略了与神那活生生又至关重要的关系。祂不要我们在心中有未被赦免的罪,也不要我们犯罪的时候装作虔诚。比正确的敬拜和教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贫穷人、无助的人和受压迫的人有真正的怜悯。
58:6-12 没有对基督的信心,我们的服事不能救我们,但如果我们不去帮助别人,我们的信心则缺乏真诚。禁食可以使属灵的肉体受益,但最好的禁食只能帮助正在实践中的人。神说祂期望我们的事奉能导引我们成长,去实践良善、怜悯、公义和宽容。真正的禁食不单是停止进食;将神的话运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才是讨神喜悦的。切忌将禁食作为宗教活动,为禁食而禁食,禁食让我们谦卑顺服在主脚前,单单来仰望神。重大事情必须要禁食祷告来得到神的成就。
《以赛亚书》第59章
1-14 罪恶触怒了圣洁的神,将我们和祂分开。神是圣洁的,祂不能忽视、开脱或容忍罪,把它当作无关紧要的。罪如同欧姆定律中的电阻,将我们祷告的电流阻断。罪将人同神分割开来,在神和祂所爱的人中间形成了一堵墙。怪不得这些罪恶令神生气,祂迫不得已寻求另一种方式使以色列人回转。
带着未经赦免的罪而死的人便同神永远地分开了。神想要他们同祂永远的活着,但在他们的罪被除去之前,神不能将他们带到自己的面前。你有没有向神认罪,让祂把你的罪除去呢?你如果转向神,祂就能救你。大卫在诗篇51篇中的发自肺腑的悔改之声,使神再次让大卫再造清洁的心,重新有正直的灵,别妄想姑息养奸,带着没有悔改的罪混进天堂。
59:15 由于以色列存心且不断地反抗神(第56-59章),全民族已无法针对罪来采取行动。当神的真理不再充满我们生活的时候,罪就填充了余下的空间。只有神才能击败罪恶。神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这表现在忧伤的灵,痛悔的心人身上,除祂以外,别无拯救。
59:16-17 实际上神能采取行动从敌军(亚述和巴比伦)中抢救以色列,也能惩罚邪恶的以色列人。祂也能将其子民从罪恶中拯救出来。这对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神自己亲自(作为弥赛亚)介入来帮助。无论我们一次或数次犯罪,是出于反抗或是无知,我们的罪都将我们同神分开,并且在蒙神的赦免和洁净之前,它始终阻隔着我们和神的关系。
59:21 当圣灵充满神的子民的时候,他们就改变了。他们以前的欲望不再诱惑他们,现在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讨神的欢喜。今天,我们基督徒能够藉着祷告明白神的旨意,并且因圣灵充满我们而分清善恶(参约14:26;腓2:13;来5:14)。所以圣灵是我们保持圣洁,行出公义的保证,靠着圣灵来认识真理,才能行出圣洁。
《以赛亚书》第60章
当我们读这些预言的时候,我们渴望它们的实现。但我们必须要耐心等待神的时间。祂在历史中掌权,并将我们的生活同祂的计划融合在一起。
60:6-7 所提到的地方属于距以色列几百公里以外的阿拉伯旷野中的民族。所有的人都会到耶路撒冷来,是因为神将在那里,祂的光会吸引众人。在你周遭看不到几个人归向神的时候不要灰心。终有一天全地的人都将承认祂是惟一的真神。
60:19-20见启示录21:23-24和22:5中也应许了的这美丽的未来。圣经中百分之九十五的预言已经兑现,难道还会对剩下的百分之五的启示有疑惑吗?
60:1 本章是对耶路撒冷说的。预言耶城和以色列在弥赛亚国中的荣耀。
60:6-7 这些都是在阿拉伯旷野中居住的民族。“示巴”在今也门。“基达”、“尼拜约”是以实玛利的后裔(创25:13)。这里的意思是,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要一同敬拜耶和华。
60:9 “他施”在西班牙南部。“他施的船只”指行走远洋的船只。
22:神会使卑微的变为强大,使软弱的变刚强,神要抬举谁,谁就蒙福。以色列区区八百万小国经过五次与上亿的阿拉伯国家的争战,确立了中东强国的地位,不靠神,有谁能做到呢!
《以赛亚书》第61章
61:1-2 耶稣在路加福音4章18至19节中引用了这些话。祂在会堂中向人们宣读经文的时候,当读到61章2节的中间“报告耶和华的恩年”时祂停了下来,卷起了书卷,说:“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4:21)。61章2节的下部分“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要在耶稣再来到地上掌权的时候实现。我们现在虽然处在神的恩典之下,但祂的愤怒还是要来的。耶稣来到世上传福音,教导人和医治人的各种病,最终使我们罪得赦免,因信称义。
61:6 在旧约中,神按立了祭司站在祂和祂的百姓中间。他们将神的话带给百姓,将百姓的需要和认罪带给神。在新约中,所有信徒都是神的祭司,可以读神的话寻求对神的道的理解,直接向神认罪并且向别人宣道。
61:8 我们受苦有着许多原因:自己的错误、别人的错误或不公义。当我们为自己的错误受苦时,我们罪有应得。当我们因为他人或因不公义而受苦时,神也会生气。神在怜悯中说,祂的子民的苦已经受够了。神将奖励那些因为社会的不公义而受苦的人。祂将清算一切的罪。
61:10 “我”可能是指弥赛亚,被主的灵膏立的那位(61:1),或代表神的百姓的锡安(62:1)。经文中的新郎形像通常被用来预表弥赛亚(参太9:15),新娘的形像则被用来预表神的百姓(参启19:6-8)。我们相信基督后,也可以披上基督的公义的袍,穿上拯救的衣。
《以赛亚书》第62章
62:1-7 许多解经家认为第一节是以赛亚在宣讲。如果是这样的话,以赛亚对他的百姓的热情和他要看见拯救实现的愿望,使得他不停地祷告,希望以色列获救。这也是我们祷告说“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用意,为别人不断地祷告是件好事。
62:1-4:我指以赛亚,你指得救的以色列共同体,进一步说,以赛亚指耶稣基督,后者指当今的教会。
62:5 比较《启示录》21:2,9-10。以色列称为神的新妇。教会却称为羔羊的“新妇”。将来我们会被邀参加天上新妇的婚宴。耶稣爱我们大大超多新婚燕尔时新郎爱新娘!夫妻会有七年之痒,久了会争吵,甚至离婚,而神无论我们如何令神痛心,祂仍然爱我们。
62:9:这是以献挽回祭后一起进餐的欢乐场面,勾勒出在天国快乐共餐的情景,地上的挽回祭以与神交往为前提,是不完全的模式,然而天国里,与神交流是完全的,永恒的。
62:10 “经过、经过”、“修筑、修筑”在语言修饰学中是为加强语气,双重否定语气更重。这里竖立大旗对世界而言,先得救的圣徒是历史的守望者与未来的向导。
62:12 耶路撒冷(锡安)的人将要有新的名字“圣民”和“耶和华的赎民”。今天的信徒也有新的名字──基督徒。在彼得前书2章5节,我们被称为“圣洁的祭司”,凡是神的儿女,神总是不离不弃的眷顾我们,祂的怒气不过转眼之间,而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张
《以赛亚书》第63章
1-12节是恶人的灭亡和圣徒的赞美63:1-4 神审判罪恶。以赛亚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表明祂是审判的主,也是救主,祂的衣服沾满了鲜血,仇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色列的弟兄以东,以东虽然与以色列有共同的祖先以撒,但仍是以色列的宿敌(参创25:23)。以东在以色列遭受麻烦的时候总是幸灾乐祸。这一段落中描写在耶路撒冷城墙上的守望者,看见以东人逼近时,害怕那身穿红色衣袍正在指挥进攻的以东王。但最终身着血染的衣袍的主践踏和捣毁了以东。波斯拉是以东的一个城巿。(参摩1:11-12;俄10-11;玛1:2-4中其他反对以东的预言)。
63:1 “波斯拉”是以东首邑。以东人是以色列人的敌人(诗137:7;哀4:21-22;结25:14;35:1-15;俄13-14节),本章乃宣告以东将要受刑罚。
63:7 本节至64:12为先知所作的祈祷,求神将所应许的救赎赐下。他象立在城上的守望人,不歇息地呼求(62:6),盼望国运可以扭转。以赛亚对神的恩典的回顾超过客观事件的记忆,展开了主观的称谢与赞美。我们要经常赞美神,也要感谢神,别把神的恩典和弟兄姐妹的爱当作拐杖,不用时丢在一旁。在上海张江的中芯集团前董事长张汝京弟兄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感谢主”。
63:10 让圣灵伤心的是我们反抗和不顺从祂的带领。以赛亚提到圣灵的工作比旧约中其他作者都多。关于圣灵的悲伤见以弗所书4章28至32节。我在讲道中一直强调要顺服圣灵的感动,不能消灭圣灵的带领,神的灵赐给我们爱,圣灵也赐给我们悔改的心。不让圣灵担忧或抗拒圣灵。
63:15:以色列人虽然拒绝先知,他仍为他们求怜悯,我也可以如此行吗?
余民的祷告;以赛亚代表那些信实而被存留下来的人向神求两件事:向他们施温柔和怜悯,惩罚他们的敌人。在以赛亚提出这些要求之前,他列举了主过去所施的恩惠,并提醒主在过去的日子里所施的怜悯(63:7-14)。这首歌被称为“民族之诗”对神信仰告白,百姓盼望得救,赞美神的末世审判的能力,期盼荒废的耶路撒冷得以恢复。
63:16 比较1:2;64:8。以色列民(全民族)称神是他们的“父”(比较出4:22-23)。本句意思是,即使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雅各不认我们,我们却认耶和华为父。
63:18-19“从圣经的预言的复合性特点来看,如何应用和理解每个预言是非常重要的,但预言的出发的与历史背景也很重要,这样才能反映出圣经从神而来的权威性。所以我认为神给我们预言的启示要经过验证,一是是否与圣经一致,二是是否与将来发生的事实相符,三是神大概率给圣洁的信徒器皿以启示,四是先将你的预言启示记录下来,也可以告诉牧师或属灵的长辈,可以帮助你分析和见证你的预言启示,切忌不要动不动就说:神说的.如果邪灵说的,或者你自己说的都胡说为神说的,就具有亵渎成分了!
《以赛亚书》第64章
64:1-6 神的出现是那样的惊天动地,就像一团烈火烧毁了在祂路上的一切障碍。如果我们不洁净,我们怎么能得救呢?只有通过神的怜悯,我们才能得救。以色列人在西奈山看见过神的显现(参出19:16-19)。当神同摩西会面的时候,有雷轰、烟雾和地震出现。今天如果神要见我们的话,祂的荣耀将遮盖我们,特别是当我们像“污秽的衣服”那样不洁净的时候(64:6)。
64:6 :怎样理解“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是说不要行义吗?罪使我们不洁净,使我们不会比身穿破衣烂衫、坐在国王餐桌上的乞丐离神更近(6:5;参罗3:23)。罪显然影响了我们一切的努力,因此我们惟一的希望就是相信耶稣基督。祂能洁净我们并将我们带到神的面前(参罗3)。我们不要先鸵鸟将头躲在洞里,庞大的罪恶身躯显明在外,也别侥幸神会漏过我们犯罪的代价和审判。我们的灾难往往与我们的罪恶有极大的关系。
这一段落很容易被误解。这并不意味着当我们靠信心来到神面前时,祂将拒绝我们。这是说,如果我们靠自己的“好”行为来到祂的面前的话,神将向我们指出,我们的公义无法同祂那无限的公义相提并论。这信息主要是针对还没有悔改的人,不是真正跟随神者。
64:8:以色列百姓在神面前告白自己所犯的罪,然后把一切的罪抛在脑后,恳切祈求神的救恩,这不是不知廉耻的举动,反而是确信神有足够的慈爱和怜悯。因为神与我们有先天的血缘关系,是造物主与被造的永恒的关系。
《以赛亚书》第65章
65:1 本节至66:1-25为神的应许,本章是神对以赛亚的代祷的回应“我在这里”。40-66章的小结,也是全书的总结。神的子民中有忠心的,也有顽梗的。神要按各人的行为施行赏罚。神听取先知的呼求,答应救赎其民,并有新天新地为他们存留(17节)。
65:3-5 百姓拜偶像惹神发怒。“园中献祭,在坛上烧香”指偶像敬拜;“在坟墓中坐着”:可能指向死人的阴魂求问。“在隐密处住宿”:向幽灵寻求指引。“吃猪肉”:猪肉为礼仪上不洁之物,以色列人禁吃(利11:7)。“可憎之物”指禁止不准吃的其他不洁净的食物(见利11章)。异教祭司亵渎耶和华。
65:8-10 在以色列众多的不信被弃者中,仍有忠信的人。神会保存这些“余民”,且要永远居住巴勒斯坦地。“新酒”、“仆人”都是指忠信的人。“沙仑平原”在海旁。“亚割谷”在南方,用以代表以色列全境。
65:11-16 “时运”、“天命”都是外邦人所拜的神。悖逆者的下场悲惨,忠信者饮食充足,欢喜快乐。
65:17-25 新天新地是先知所预言的“新事”(42:9;48:6)的高潮(参51:16;66:22;彼后3:13)旧的世界过去(启21:4),新天新地来临,住在其中的人得享长寿和自己劳碌得来的果实,神住在人中间。“百岁死的仍算孩童”:满了百岁而死仍算夭折。人类会回到洪水以前的长寿时代(看创5章)。“象树木的日子”:人的寿命象树一样长久且健康。
以色列总认为自己是神惟一的百姓,其实不然,其他民族寻求神的时刻就要到来。保罗在罗马书10章20节中提到了以赛亚的话,指出其他民族就是非以色列的外邦人。今天神的百姓是那些接受耶稣基督作为救主的人,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福音是为每一个人的。当你与别人分享福音时,不要轻视或拒绝任何人。你会吃惊地发现,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诚心诚意地寻求神。
65:17-25 在65章17至19节中我们得到了一幅新天新地的图画。它们是永恒的,在那里所有人都会有安全、和平和富足(66:22-23;参彼后3:13;启21:1)。20至25节可能是指基督在地上掌权,因为罪和死尚未最终被毁灭。
《以赛亚书》第66章
66:1 人手所造的殿宇哪能容纳神居住。所罗门所造圣殿虽宏伟,他也知道“天和天上的天”都不足神居住(王上8:27)。
66:2-3 神喜悦心灵诚实的敬拜,不悦纳徒具外表的虚假敬虔。这些人献的祭物,等于杀人的恶行。同属牛羊,在神眼中等于不洁的猪、狗。“可憎恶的事”指拜偶像。神的居所在三重天以外,一重天的直径距离就要930亿光年,何况三重天呢?但神承若与谦卑痛悔的同居。
66:7 本节至14节有几中解释:1,分散各地的犹太人要回故园,回来得极为突然,而且大批来归,所以形容为未劬劳、未阵痛,便生出男孩。神的大能可使孩子不经阵痛而生。锡安有若母亲,会奶养新生的孩子,让他们得到安慰。2,指外邦人好象未经劬劳而生的子女,会加入锡安成为她的子民,与犹太人同享神赐福乐。3,指末世要发生的事。以色列的“劬劳”是指末世大灾难,亦即“雅各遭难的时候”(耶30:7)。“男孩”就是那位远在大灾难发生之前,早就降生了的基督。当大灾难末期,以色列中悔改的余民,因归向神,在“一日”之内成为一个新的“国”度(8节),那时,耶稣基督再降临在地上掌权。
66:15 本节至末节论到末后的事。悖逆的以色列人在社会中建立了许多律法规定,但是没有按照神的吩咐,是属世的宗教条规,终必沦为诅咒的对象。“火”是审判的代表。末日来时,神要审判众人,又要将神的名传遍全地;四散的以民要回归,恶人受报,世界更新。
66:17 “猪”和“鼠”都是不洁净,不可以吃的动物(利11:7,29)。此处指以色列人中跟随偶像的要遭灭绝。
66:19 “神迹”亦作记号。基督再来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太24:30)。“逃脱的”指经过审判仍生存的人。“他施”:西班牙南部一海港。“普勒”:在今非洲利比亚。“路德”在今小亚细亚。“土巴”:在今黑海东南面。“雅完”:在今欧洲希腊。都是指远方民族。
7 COMMENTS
[…] 23. 【释经:以赛亚书】【杳经:以赛亚书】 […]
[…] 寻【释经:以赛亚书】【杳经:以赛亚书】 […]
[…] 寻【释经:以赛亚书】【杳经:以赛亚书】 […]
[…] 寻【释经:以赛亚书】【杳经:以赛亚书】 […]
[…] 寻【释经:以赛亚书】【杳经:以赛亚书】【释经:耶利米书】【杳经:耶利米书】 […]
[…] 21. 【释经:以赛亚书】【杳经:以赛亚书】 […]
[…] 【释经:以赛亚书】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