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细释 13 历代志上

圣经细释 13 历…

历代志,记历史,述说历代的故事。大事小事记得全,历世历代神掌管。

【本书重要资料 】

要  旨:团结神的子民,追溯大卫的谱系,教导百姓对神虔诚的敬拜应当成为民族和个人的生活中心。

作  者:根据犹太人的传统,作者是以斯拉。写作对象:所有以色列人写作时间:约公元前430年;记载的事件约于公元前1000年至960年之间发生。

背  景:本书可作撒母耳记下卷的补充。以色列人被掳后,作者从祭司的观点写了此书,强调犹大及以色列的宗教历史。钥  节:大卫就知道耶和华坚立他作以色列王,又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国兴旺。(14:2)主要人物:大卫、所罗门主要地方:希伯仑、耶路撒冷、圣殿──《灵修版圣经注释》 

【简介】作者:以斯拉日期:主前450~425年书名 与历代志下原是同一卷书(直到主前180年),其希伯来文书名的意思是“那些日子的话语(大事)”,即从亚当至被掳到巴比伦,并其后古列下令容许被掳之犹太人返回故乡的以色列历史。本书可以说是“旧约的袖珍本”,当中摘要地描述旧约历史的流程。作者 虽然书中没有注明作者是谁,但传统上一直认为以斯拉就是本书作者。毫无疑问,无论作者是谁,本书都是采用原始资料来编成,这些数据报括撒母耳(代上二九29)、以赛亚(代下三二32)和其它人(代下九29;一二15;二○34;三三19)的先知记录;而尤其有一分资料称为“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代下一六11;二五26)。

不过,那并不是正典中的列王纪上下,却似乎是一些较早期的朝廷纪录。写作目的 我们知道以斯拉在主前458年带领一群被掳的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并且希望为百姓建立真正属灵的根基。为了达到目的,作者编写历代志,就是要强调种族和宗教纯净的重要性,力陈律法、圣殿和祭司制度的应有地位。因此,他省略诸王和先知一些活动的详情,却重百姓丰富的遗产,以及他们与神建立何等有福之约的关系。内容 历代志上把重点放在家谱上,并专注于大卫王的统治。重要的段落包括神与大卫立约的重要声明(一七11~14),以及大卫称颂耶和华的伟大祷告(二九10~19)。――《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本书书名】《历代志》上、下在希伯来文正典中本为一书,叫做dibrehayyamim(“历代大事记“或“编年史”)。《列王纪》中提到的《以色列诸王记》、《犹大列王记》(王上十四19,29)以及本书提到的《大卫王记》(二十七24),应该都属这一类的编年史。不同的是,这些历史书都为某一王朝或某一时代而写,书名中界定了编年史的范围;但一部以亚当始(一1)而以波斯帝国的建立终(代下三十六20)的史书,只能用“历代”来概括。教父耶柔米(主后400年)是第一位用希腊字chronikon(历代志)来称此书的人。主前150年左右出版的旧约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始将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但书名则用了paraleipomenon a and b,意思是“历史补遗上、下”,因书中有不少地方为《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补充。

这个书名很易引起误解,也与事实不符,因为本书不但重用上述二书材料(例如本书所记165篇演说词,其中95片原载上述二书中),也与本书写作宗旨不合,因为作者有一固定目标在。他去芜存菁,从许多史料中选取合他用的材料,编纂而成此书。本书为希伯来文旧约正典中最后一部,放在“著作”里,未和《撒母耳记》、《列王记》并列为“前先知书”,因为是从祭司观点来看历史。所以主耶稣提到从创世以来殉道之人时说:“从亚伯的血起直到…撒迦利亚的血为止”,因为亚伯的事记载在第一本书《创世记》中,而撒迦利亚则载在这最后一本中(代下二十四章)。――《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本书作者及写作年代】本书未记作者,也无写作年代,书中所记最后一件事为波斯王古列下诏(主前538年),准许被掳巴比伦的犹太人回归耶路撒冷(代下三十六22);而所刊家谱也提及主前500年的人毗拉提和耶筛亚(三21)。

二人是率领被掳的人回来的犹太人领袖所罗巴伯的孙儿。本书文字和内容与《以斯拉记》极为近似,而《以斯拉记》为自古列王下诏至主前457年一段期间历史的记述。二书都以刊载家谱、注重祭祀礼仪(特别是音乐的侍奉)、强调摩西律法的重要著称;而本书最后二节(代下三十六22~23),重新出现在《以斯拉记》之首(一1~3)。

古代希伯来传统及若干现代圣经学者都认为以斯拉或一位与他同时代的司音乐的利未人,极可能为本书及《以斯拉记》的作者。写作时间当在主前450年前后。但也有人主张本书成书期为主前三世纪。作者虽可能为耶路撒冷的利未人祭司,但时间远在以斯拉之后。犹太人被掳回国后,在政治上虽无独立地位,要看波斯王朝的喜怒行事,但仍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领导社会的是祭司,以摩西律法为施政、行事准则,圣殿和祭祀等是百姓生活的中心。藉若干领袖的忠心侍奉,国民心中既有旧日的光荣,也记得失败的教训,添上对历代先知应许的盼望和先哲言行的鼓舞,民族生机重现。作者处此转变大时代,因而编写此书。祭司及圣殿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不过,作者即令非以斯拉,在目标和心志上也和以斯拉这位祭司同呼吸,胸襟广阔、目光远大。――《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本书依据的资料】本书的主要依据为旧约正典,开头数章中的谱系来自《创世记》和《民数记》,其余部分取材自《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作者选材不为传统所囿,持定目标作取舍。他自由引用《士师记》、《路得记》、《诗篇》、《以赛亚书》、《耶利米书》及《撒迦利亚书》,只在文字上与后来的希伯来文的正典有若干出入。

今天读其书虽不难找出这些材料的来源,但书中从未注明。但书中却提到一些其他来源,这包括《以色列诸王记》(九1;代下二十34)、《大卫王记》(二十七24)、《犹大及以色列诸王记》(代下十六11;二十五26)以及《列王传》(代下二十四27)等。他又引用了一些正典之外的先知著作,例如《亚希雅的预言书》(代下九29)、《易多的史记》(代下十二15)、《撒母耳的书》、《拿单的书》、《迦得的书》(二十九29)等。从所用材料之丰,可见作者一定有机会接触到当时尚未散佚的宫廷档案和民间文献。从这些珍贵史料中,他抽取精华,重加组织,为饱尝亡国之苦终于回归故国的同胞,写下前尘往事,以资鞭策。――《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写作宗旨】一个没有了国家,被掳异邦,和自己的文化与土地割断了关系的民族,经历几近两代之后,才能重返已经残破,且为外族混居的故土,痛定思痛,不免重兴恢复昔日光辉之念。但是办得到吗?如果神藉众先知所说的应许为真,对一个罪孽深重的民族是否仍旧有效?这个民族的希望和前途在哪里?神所应许的那位弥赛亚甚么时候才会来拯救以色列民脱离外人的统治?作者用历史事实来回答。他心目中的以色列包括十二支派,由忠信于神的人组成,是个与神立约的统一的民族。

这约在大卫时代重申。神在地上所建的国,到大卫手中已达圆满极峰。今天,只有回到传统,不断更新,才有希望重获神恩,得到祂所应许的福。在这目标下,本书以开头九章的篇幅,记载民族的谱系(1~9章),侧重犹大支派(特别是大卫一脉)、利未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在这基础上他引入了大卫的历史,也是《代上》记事的重心(10~29章)。

但扫罗的妒恨与逼害、大卫与拔示巴间的恋情,以及内部的斗争和宫廷之变,均未记录;唯先知拿单(十七1~15),搬约柜入耶城(13~16章),建殿的筹备(17~22章)等等,则记叙颇详。《代下》更以冗长篇幅讲述所罗门如何建造圣殿,献殿的祷告以及神给他的应许等。王国分裂之后的事,只记大卫一脉在犹大国的发展,依“大卫之约”的标准评骘诸王得失(代下10~36章)。书中特别表扬中兴之主希西家和约西亚,所记恶王无不以自食其恶果终。

全书在耶路撒冷的陷落声中结束。作者记事,不时与《撒母耳记》或《列王纪》有出入,自由增减。从今天历史家的立场来看,会大不以为然,因史家的责任只是记录并解释世事的发展。本书作者是祭司而非历史家,关心的是神学和历史的教训。他采撷以色列民悠长历史中的形形色色来勾绘他的理想王国。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他笔下如众流归海,融浑为一。

在他看来,大卫是弥赛亚的预表,因此凡影响这位主角成为完美英雄的事,一律不写。与其说本书为已逝诸王的史记,毋宁说它是作者所处时代的人物的价值观和愿望的反映。他的同代人陷在失望和困顿中,对历史人物的犯罪与失败知之甚稔,毋须赘述。

他们需要的是鼓舞、是民族史上有过的光荣和胜利。作者为他同时代的人而写,提醒读者:一个民族只有对神矢志不渝,才能过真正独立自由的生活。这也就是说,人人须遵行律法,尽心、尽意、尽力侍奉神。他要求以色列民敬虔度日,神与大卫所立之约才能实现。他注重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生活,把这放在首要且基本的精神生活,把这放在首要且基本的地位。

他确认天父操握世上万事,掌管人类历史,这种真知灼见具万古常新的永久价值。现代社会看重物质,膜拜金钱,几不知道德、精神生活为何物,正走上当日以色列民的自我灭亡道路。此书所寓教训,较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应为我们记取。有些现代评鉴者认为本书只是“理想世界”的虚幻描写,因其中不乏夸张(例如数字的偏高,把古实王谢拉攻击犹大的兵力说成“军兵一百万”,代下十四9)与偏见(例如不讲北国的事),以及过分强调光明面(例如不讲大卫、所罗门的软弱和失败)。

本书的目的已如前述,但作者也非全无微词,只笔触极为含蓄,例如二十九22记以色列人“再”膏所罗门为王,和《代下》十七3说约沙法“行他祖大卫‘初’行的道”,字里行间透露作者理想英雄人物也有软弱和失败。――《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本书主题】归纳来说,本书的总题是:以色列民经过分裂、被掳种种灾难,神仍信守对祂子民的应许,藉居住在犹大的人实现祂的永远的计划。分开来说,有如下的重要题旨:

1.耶路撒冷城和圣殿是以民光辉历史的标记。圣殿和其中的祭祀、祷告等侍奉,为神藉大卫王朝给以民的无比恩典。这一页建殿和奉献的历史,以及大卫和所罗门以后诸王恢复圣殿侍奉的努力,遂成为本书着力描写的故事。被掳的犹大人民在波斯王诏令下重建被毁的圣殿和耶路撒冷城,应是旧日光辉历史的延续。这些包括以色列民各支派在内的“余民”,已在苦难中长大,继续作神的子民。

2.地上的建筑物如圣殿,或地上王朝如大卫及其继任君王,都不能保证神永远的祝福,也不能保证国家民族的长久坚立。重要的是王和百姓能信守与神所立的约,谨遵神的诫命典章(二十八7)。以色列民得神特别恩佑之处,是他们有律法,有作神话语出口的先知。历代得到神赐福的君王,都是能谨遵律法的人,包括大卫(十六40)、亚撒(代下十四4)、约沙法(代下十七3~9)、约阿施(代下二十四6~9)、希西家(代下三十四19~21,29~33)。作王的和百姓也须听先知说的话。忠信的王,凡事亨通,因为听先知的声音;恶王不听,无不以灾祸终。本书所记先知,在人数上比《撒母耳记》和《列王纪》都多。圣殿、律法、先知为以民立国的三大基石,君王只是执行的人,是神的仆人,不是非要不可的人。

3.强调神永远坚立大卫王位的应许,以及先知如哈该、撒迦利亚等同时代的先知所说的预言,来向回归了的以色列民宣告弥赛亚拯救的信息。大卫、所罗门、希西家和约西亚等王,在他笔下便成了弥赛亚的影子,是神的忠仆,能为百姓代来公义、和平,胜利与繁荣。他记这些王,是要同代人深信,必有一王会坐在大卫的位上,治理耶和华神的国直到永远。――《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petertong
9 COMMENTS
  • Day 23 读经 列王纪下 18~25 历代志上 1~7 – 圣经书院

    […] 历代志上 […]

  • Day24 读经 历代志上 8~22章 – 圣经书院

    […] 历代志上【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第20章】 【第21章】【第22章】 […]

  • Day25 读经 代上23~29 代下1~8章 – 圣经书院

    […] 历代志上【第23章】【第24章】【第25章】【第26章】【第27章】【第28章】 【第29章】 […]

  • 01 查经资料网站 – 圣经书院

    […] 历代志上【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 […]

  • 01 查经资料网站 – 圣经书院

    […] 13. 历代志上 […]

  • Day24 读经 历代志上 8~22章 – 圣经书院

    […] 寻【释经:历代志上】 […]

  • Day25 读经 历代志上23~29 历代志下1~8章 – 圣经书院

    […] 寻【释经:历代志上】【释经:历代志下】 […]

  • 30.历代志上下 – 圣经书院

    […] 【释经:历代志上】 […]

  • 13.历代志上⬅️⬅️(含中英文祷读, 释经、查经) – 圣经书院

    […] ➡️【释经:历代志上】⬅️ […]

Comments are closed.